成语

初露锋芒的意思

chūfēngmáng

初露锋芒



拼音chū lù fēng máng

注音ㄔㄨ ㄌㄨˋ ㄈㄥ ㄇㄤˊ

解释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出处《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例子他在这次比赛中初露锋芒,夺得第一名。

正音“露”,不能读作“lòu”。

辨形“芒”,不能写作“茫”。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比喻刚显露出来才能与。

谜语

感情初露锋芒是褒义词。

繁体初露鋒芒

近义崭露头角、初试锋芒

反义大器晚成

英语display one's talent for the first time

俄语впервые проявить свои спосóбности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ū   注音  ㄔㄨ   
简体部首  刀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衣部  
五笔86  PUVN  五笔98  PUVT  仓颉  LSH  郑码  WTYD  四角  37220  结构  左右电码  0443  区位  1985  统一码  521D  笔顺  丶フ丨ノ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初的拼音:chū(ㄔㄨ)  

⒈ 开始时,开始的部分:初始。正月初一。初旬。初稿。初等。初版。初试。初创。初绽。初叶(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初夜(a.指进入夜晚不久的时候;b.指新婚第一夜)。

⒉ 原来的,原来的情况:初衷。和好如初。

⒊ 姓。

统一码

初字UNICODE编码U+521D,10进制: 21021,UTF-32: 0000521D,UTF-8: E5 88 9D。

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t the beginning of、early、elementary、first、original

相关字词

始、末、终

造字法

会意:从衤、从刀

English

beginning, initial, prima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初的拼音: chū  

〈词性:名〉

(1)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2) 同本义 [at the beginning;in the early part of]

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初,舒也。——《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

初吉终乱。——《易·既济》

名曰初虑。——《易·书大传》

我生之初。——《诗·王风·兔爰》

初疾畏惊,见鬼之来。——《论衡·订鬼》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初岁(年初);初枯(秋季里植物开始枯萎);初头(起初;开头);初化(变化之始);初末(始末)

(4) 本原 [nature]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

(5) 姓

词性变化

初的拼音: chū  

〈词性:形〉

(1) 表示次序居第一 [the first in order]。如: 初度(生日);初鼓(一更);初入芦苇(比喻初入仕途);初民(上古时代的百姓)

(2) 本,本来的 [original]。如: 初愿;初志;初心(本意,最初的心意)

初的拼音: chū  

〈词性:副〉

(1) 往昔;当初 [in former times,in the past;before]

初,郑武公娶于 申。——《左传·隐公元年》

初,鲁肃闻 刘表卒,言于 孙权。——《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 表示时间、频率,相当于“才”、“刚刚”[just;only]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李渔《芙蕖》

(3) 又如:初生(刚刚出生);初凉;初寒

(4) 全;本来就 [whole;all]

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后汉书》

初的拼音: chū  

前缀

(1) 加在“一”至“十”的前面,表示农历一个月前十天的次序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三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初十

常用词组

初版、初步、初测、初潮、初出茅庐、初创、初春、初次、初等、初冬、初度、初犯、初犯,初犯者、初伏、初稿、初会、初婚、初级、初级小学、初级中学、初见、初交、初来乍到、初恋、初露、初露锋芒、初露头角、初年、初期、初秋、初赛、初审、初生之犊、初始、初试、初速、初夏、初小、初选、初学、初雪、初旬、初叶、初夜、初战、初中、初中生、初衷

  拼音  lòu lù   注音  ㄌㄡˋ ㄌㄨˋ   
部首  雨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21画  
五笔  FKHK  仓颉  MBRMR  郑码  FVRJ  四角  10164  结构  上下电码  7216  区位  3422  统一码  9732  笔顺  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露的拼音:lù(ㄌㄨˋ)  

⒈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zhāo   )露。甘露。

⒉ 在室外,无遮盖:露天。露宿。露营。

⒊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露酒。枇杷露。

⒋ 滋润:覆露万民。

⒌ 表现,显现:露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露骨。袒露。吐露。揭露。暴露。

其他字义

露的拼音:lòu(ㄌㄡˋ)  

⒈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统一码

露字UNICODE编码U+9732,10进制: 38706,UTF-32: 00009732,UTF-8: E9 9C B2。

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w、reveal、show、syrup

相关字词

含、藏

造字法

形声:从雨、路声

English

dew; bare, open, expos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露的拼音: lòu  

〈词性:动〉

(1) [口]∶显出;冒出 [reveal;show]。如:露刃(刀剑出鞘);露光;露相;露白(露于外。白:银子)

(2) 另见   

常用词组

露白、露丑、露底、露风、露富、露脸、露马脚、露面、露苗、露怯、露头、露馅儿、露相、露一手

基本词义

露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雨,路声。本义:露水)

(2) 同本义 [dew]

露,润泽也。——《说文》。段注:“泽与露叠韵。五经通义曰:和气津凝为露。蔡邕月令曰:露者,阴之液也。按,露之言胪也。故凡陈列表见于外曰露。” 朱曰:“士气津液从地而兴,若薄以寒气,即结而为霜。”

阳气胜则散为雨露。——《多戴礼记·曾子天圆》

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3) 又

白露未已。

朝露待日晞。——《乐府诗集·长歌行》

人生如朝露。——《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又如:雨露(雨和露。比喻恩惠);露草(沾露的草;植物名);露师(军队蒙受风霜雨露,住宿在外);露水姻缘(短暂的、不正当的男妇关系)

(5) 水气 [hydrosphere; vapor; moisture]

白露横江。——苏轼《赤壁赋》

(6) 糖浆,糖汁[drink distilled from flowers,fruit or leaves;syrup]。如:果子露;玫瑰露;荷叶露

(7) 滋润;恩泽 [kindness]。如:露雨(比喻恩泽);露脸(比喻脸如露珠般晶莹润泽)

(8) 通“路”。道路 [road]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邶风·式微》

朝群臣于露门。——《周书·武帝纪上》

词性变化

露的拼音:   

〈词性:动〉

(1) 显露;显现在外 [show;become visible;reveal]

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文选·扬雄·长杨赋》

都邑露。——《荀子·富国》。注:“谓无城郭墙垣。”

乃露布上书。——《后汉书·李云传》。注:“露布,谓不封也。”

止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袒胸露乳。——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赤身露体;藏头露尾;抛头露面;露白(财宝被人看见);露天生意(〈词性:方〉∶摆摊卖货);露堂(室外;露天);露止(栖宿在屋外或野外);露立(露天站立);露布(指不封口的公文或布告)

(3) 滋润 [moisten]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诗·小雅·白华》

(4) 庇护 [protect; shelter; shield]

智子之道善矣,是先生覆露子也。——《国语》

(5) 败坏 [corrupt; ruin]

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左传》

(6) 另见 lòu  

常用词组

露齿、露底、露点、露骨、露申辛夷、露水、露宿、露台、露天、露天开采、露天矿、露头、露头角、露营、露原形、露止、露珠

  拼音  fēng   注音  ㄈㄥ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QTDH  仓颉  OPHEJ  郑码  PRCI  四角  87754  结构  左右电码  6912  区位  2370  统一码  950B  笔顺  ノ一一一フノフ丶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锋(鋒)的拼音:fēng(ㄈㄥ)  

⒈ 刀剑锐利的部分:刀锋。剑锋。交锋。锋利。锋芒。锋镝(泛指兵器;亦喻战争)。

⒉ 器物的尖锐部分:笔锋。针锋相对。

⒊ 形容语言的尖锐:话锋。谈锋。

⒋ 在前面带头的人:先锋。前锋。

统一码

锋字UNICODE编码U+950B,10进制: 38155,UTF-32: 0000950B,UTF-8: E9 94 8B。

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鋒鎽鏠

汉英互译

sharp edge of a sword、van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point of spear, sharp poi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锋的拼音:

f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夆 fēng  声。本义:刀、剑等的尖端或锐利部分)

(2) 同本义 [the sharp point or cutting edge of a knife,sword,etc.]

底厉锋锷。——《汉书·萧望之传》

(3) 又如:锋端(指刀剑等兵器的刃口);锋镝(刀刃和箭头。泛指武器);锋锷(锋刃。泛指刀剑)

(4) 借指刀、剑等有刃的兵器 [sharp weapons]

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史记·淮阴侯列传》

(5) 又如:锋钲(利剑和铜钲);锋栝(刀与箭。引申为战争);锋矢(刀和箭)

(6) 泛指器物尖锐犀利的部分 [point]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梦溪笔谈》

(7) 又如:针锋;笔锋;锋毫(毛笔的尖端)

(8) 队伍的前列 [van]

布常为军锋。——《史记·黥布列传》

(9) 又如:锋行(军队的先锋)

(10) 锐利的情势 [impetus]。如:锋出(锋刃齐出,锐不可拒。用以比喻事物竟相兴起,层出不穷。同蜂出);锋不可当(指气势凌人、难以抵挡);锋侠(形容盛气凌人,任侠自雄的样子);锋气(锐气)

(11) [气象]∶地表上分隔冷、暖气团的交线 [front]。如:锋线;锋面

(12) 古农具名 [a kind of farm implements]。如:锋銛(犁锄之类农具)

(13) 通“蜂”。昆虫名。比喻众多 [multitudinous]

今三年之间,灾异锋起,大小毕具。——《汉书·谷永传》

词性变化

锋的拼音:

fēng  

〈词性:形〉

锐利,尖锐 [sharp;keen]。如:锋戈(锐利的戈);锋骨(突出的骨头)

锋的拼音:

fēng  

〈词性:动〉

用锋翻地 [turn up the soil with farm tools]

凡秋收之后…速锋之,地垣润泽而不坚硬。——《齐民要术》

常用词组

锋镝、锋快、锋利、锋芒、锋芒毕露、锋锐

  拼音  máng   注音  ㄇㄤˊ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AYNB  仓颉  TYV  郑码  ESH  四角  44710  结构  上下电码  5345  区位  3502  统一码  8292  笔顺  一丨丨丶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芒的拼音:máng(ㄇㄤˊ)  

⒈ 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尖对麦芒。初露锋芒。

⒉ 像芒的东西:光芒。

⒊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有尖,叶除可作绿篱和布置庭园外,又可作造纸原料和编织草鞋,嫩叶可做牛的饲料。

统一码

芒字UNICODE编码U+8292,10进制: 33426,UTF-32: 00008292,UTF-8: E8 8A 92。

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笀杧䅒

汉英互译

arista、awn

造字法

形声:从艹、亡声

English

Miscanthus sinensi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芒的拼音: m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亡声。本义: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

(2) 同本义 [awn]

芒,草耑也。——《说文》。徐锴曰:“谓麦谷为芒种是也。”

种之芒种。——《周礼·地官·稻人》。郑众注:“芒种,稻麦也。”

芒之为言萌也。——《白虎通·五行》

麦渐渐以擢芒。(擢芒:长出麦芒。)——潘岳《射雉赋》

(3) 又如:芒茅(茅草的一种);芒履(芒屣,芒屦,芒鞋);芒鞋(用芒茎外皮编成的鞋。亦泛指草鞋);芒刺(草木茎叶和果谷上的小刺。比喻使人极度不安的感觉);芒角(植物的尖叶)

(4) 一种多年生大草本植物 [Chinese silvergrass],秋天开花,黄褐色。如:芒草(又名莽草。形状像石楠而叶稀,有毒)

(5) 光芒 [ray]

扬芒熛而绛天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有作其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6) 又如:芒炎(星星的光芒);芒彩(光彩;光芒)

(7) 通“铓”。毫末;锋刃 [blade]

芒刀不顿。——《汉书·贾谊传》

莫不衄锐挫芒。——左思《吴都赋》

(8) 又如:芒锷(锋芒。比喻人的锐气);芒刃(刀剑锐利处。俗称刀尖、刀口)

词性变化

芒的拼音: máng  

〈词性:形〉

(1) 广大;众多 [vast;numerous]

芒芒其稼。——束晳《补亡诗·华黍》

(2) 又如:芒芒(通茫茫。广大辽远的样子;形容众多);芒洋(也作茫洋。浩翰无边际的样子);芒荒(大荒。辽阔的荒野)

(3) 通“茫”。模糊不清 [dim]

目芒然无见。——《庄子·盗跖》

(4) 又如:芒昧(混沌不明的样子);芒芠(混沌的样子);芒然(茫然);芒然自失(茫然自失)

常用词组

芒刺在背、芒果、芒硝、芒种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