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ū mò wú cháng
注音ㄔㄨ ㄇㄛˋ ㄨˊ ㄔㄤˊ
解释出:出现;没:隐没;无常:没有常规。忽而出现;忽而隐藏;没有一定的规律;令人无法捉摸。也作“出没不定”。
出处宋 王十朋《王忠文公集 论广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没无常,尤为濒海州县之患。”
例子又西北平行者一里,下眺岭西深坠而下,而杳不可见;岭东屏峙而上,而出没无常。(明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滇游日记》)
正音“没”,不能读作“méi”。
辨形“常”,不能写作“长”。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神秘的人或事物。
谜语阎王殿;潜水艇
感情出没无常是褒义词。
繁体出没無常
近义变化多端、变化无常
反义循规蹈矩
英语come and go unpredictably
动物生肖牛,虎,蛇
出(齣)的拼音:chū(ㄔㄨ)
⒈ 从里面到外面:出访。初出茅庐。出笼。
⒉ 往外拿,支付:出力。出钱。出谋画策。入不敷出。
⒊ 离开:出发。出轨。出嫁。
⒋ 产生,生长:出产。出品。出人才。
⒌ 发生:出事。
⒍ 显露:出现。出名。
⒎ 超过:出色。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⒏ 来到:出席。出勤。
⒐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出处(chù )。语出《孟子》。
⒑ 显得量多:这米出饭。
⒒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出问题。
⒓ 传(chuán )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出字UNICODE编码U+51FA,10进制: 20986,UTF-32: 000051FA,UTF-8: E5 87 BA。
出字由两个山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㞮岀齣
come out、exceed、go
入、没、进、纳、落
会意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详细解释◎ 出的拼音: chū
〈词性:动〉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grow up]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go out]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appear;show]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produce]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exceed;go beyond;surpass]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bring out;take out]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issue]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publish;put up]。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become an official]。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escape]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marry]。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give vent to;diffuse]。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bear]。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drive out]。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divorce]。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clear away]。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throw away;abandon]。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separate oneself from;release]。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sell]。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set out;turn out]。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kill]。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absolve sb.from guilt or blame]。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pass]。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happen]。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 出的拼音:
齣 chū
〈词性:量〉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a dramatic piece]。如:一出《白蛇传》
出版、出版社、出版物、出版者、出榜、出奔、出殡、出兵、出操、出岔子、出差、出差、出产、出厂、出场、出超、出车、出丑、出处、出处、出错、出点子、出动、出尔反尔、出发、出发点、出饭、出访、出份子、出风头、出伏、出官、出港、出阁、出格、出工、出恭、出轨、出国、出海、出汗、出航、出乎意料、出活、出击、出继、出家、出家人、出价、出嫁、出尖,出尖儿、出借、出界、出境、出境、出局、出圈、出口、出口、出口成章、出来、出来、出类拔萃、出力、出列、出猎、出溜、出笼、出漏子、出路、出乱子、出落、出马、出卖、出毛病、出门、出面、出苗、出名、出没、出谋划策、出纳、出纳、出品、出品、出奇、出奇制胜、出其不意、出气、出气筒、出勤、出去、出去、出圈儿、出缺、出让、出人命、出人头地、出人意外、出任、出入、出入、出丧、出赛、出塞、出色、出山、出身、出神、出神入化、出声、出生、出生率、出生入死、出师、出使、出示、出世、出仕、出事、出手、出手、出售、出水、出水芙蓉、出台、出逃、出题、出庭、出头、出头、出头露面、出头鸟、出土、出土文物、出脱、出外、出亡、出席、出息、出险、出现、出线、出新、出行、出血、出巡、出牙、出芽、出言、出言不逊、出演、出洋、出洋相、出迎、出游、出狱、出院、出战、出账、出账、出诊、出阵、出征、出证、出众、出资、出走、出租、出租汽车
没的拼音:méi(ㄇㄟˊ)
⒈ 无:没有。没用。没关系。没词儿。没精打采。没心没肺。
⒉ 不曾,未:没有来过。
⒊ 不够,不如:汽车没飞机快。
没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隐在水中:沉没。没顶之灾。
⒉ 隐藏,消失:埋没。没落。
⒊ 漫过,高过:水没了头顶。淹没。
⒋ 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没收。抄没。
⒌ 终,尽:没世。没齿不忘。
⒍ 同“殁”。
没字UNICODE编码U+6CA1,10进制: 27809,UTF-32: 00006CA1,UTF-8: E6 B2 A1。
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殁圽沒
absence、confiscate、disappear、no、overflow、sink、there is a lack of、wanting、without
出、有
会意
not, have not, none; drown, sink
详细解释◎ 没的拼音: méi
〈词性:动〉
(1) 不领有,不具有,不存在 [be without;have not;there isn't]
恐怕没来由走去撞在乱兵之手,死了也没说处。——《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没谱(没有标准);没根蒂(没有根据);没脚手(没有雨具);没个了局(没有了结;没完没了);没个道理(没有办法);没仁没义(没有一点情义);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没有内患,引不来外敌);没事(无端;无缘无故);没对(无敌;无与匹敌);没来历(无缘由);没空生有(犹无中生有,凭空胡诌)
(3) 不及;不到 [not as good as;inferior to]。如:哥哥没弟弟胖;他回家没两天又走了
◎ 没的拼音: méi
〈词性:副〉
(1) 没有,不曾,未 [not,no]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对过去的行为、动作或状态的否定。如:没大(没有怎么);没巧不成话(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没走完的路;没等你请,我自个来了;天还没亮,我们就上路了
(3) 用在选择问句末,代表选择问句的否定方面。如:你吃饭没?这本书你看完没?
(4) 另见 mò
没边儿、没出息、没词儿、没多少、没法儿、没关系、没关系、没好气,没好气儿、没劲,没劲儿、没救、没空儿、没来由、没脸、没脸没皮、没门儿、没命、没命、没命、没皮没脸、没谱儿、没趣、没日没夜、没上没下、没深没浅、没什么、没事儿、没头没脸、没完没了、没味、没戏、没心没肺、没羞、没意思、没影儿、没用、没有、没有说的、没辙、没治
◎ 没的拼音: mò
〈词性:动〉
(1)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2) 同本义 [submerge;drown]
没,沉也。——《说文》
其子没于渊。——《庄子·列御寇》
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荀子·议兵》
梦为鱼而没于渊。——《庄子·大宗师》
或浮或没。——《世说新语·自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水不没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没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沉没(没入水中);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没胫(没过脚胫);没不煞(方言。沉没不了);没溺(沉没);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淹没冲荡);没石(暗礁)
(4) 潜游水中 [dive]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庄子·达生》
南方多没人。——苏轼《日喻》
(5) 又如:没人(熟知水性能潜水的人);没水(潜水);没头蹲(扎猛子,以头朝下钻入水中)
(6) 消失,不见;隐没 [disappear]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马中锡《中山狼传》
未闻刃没而利存。——范缜《神灭论》
(7) 覆灭;败亡 [destroy]
遂没其军。——《史记》
(8) 沉迷。糊涂 [indulge in]。如:没没(沉迷不醒);没汩(糊涂,不明事理)
(9) 没收 [confiscate]
财产没官。——《三国志》
(10) 又如:没官(没收入官);没入(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没有(犹没收)
(11) 通“殁”。死 [die]
庖牺氏没。——《易·系辞下》
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墨子·明鬼下》
圣王已没。——《荀子·正论》
以没其身。——《国语·晋语》
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孝公既没。—— 汉· 贾谊《过秦论》
(12) 又如:没化(死亡);没世(终身;一辈子);没地(人死埋葬于地下);没命(舍命。丧身,死亡);没陈(阵亡);没寿(谓死)
(13) 沦没,落入 [fall]
侯没胡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14) 隐没 [conceal;hide under cover]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周密《观潮》
(15) 又如:出没(出现和隐藏);没矢(谓箭射进石头后隐没不见)
◎ 没的拼音: mò
〈词性:副〉
(1) 表示否定,相当于“莫”;“不” [not]。如:没来;没说;没揣(不意,出人意料)
(2) 决不,丝毫不 [never]。如:没想到
◎ 没的拼音: mò
〈词性:形〉
(1) 〈词性:方〉∶满 [full]
一面没口应承道…。——《林家铺子》
(2) 又如:没口(没口子。满口);一朵乌云盖没天
(3) 尽;终 [all]。如:没世(终身,永远);没代(世代;永远);没身(终身);没后(末后,最后);没振(终兴,一直振兴);没齿(终身)
(4) 另见 méi
没齿、没齿不忘、没落、没落、没奈何、没入、没收、没药
无(無)的拼音:wú(ㄨˊ)
⒈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无字UNICODE编码U+65E0,10进制: 26080,UTF-32: 000065E0,UTF-8: E6 97 A0。
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無㷻
naught、nonexistence、nothing、nothing、without、zero
有
会意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详细解释◎ 无的拼音:
(1) 無 mó
(2) ——“南无”( nāmó ):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3) 另见 wú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sing and dance]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nihility]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动〉
(1) 没有,跟“有”相对 [not have;there is not]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副〉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not]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don't]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no,not]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need not;not have to;be not worth]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mó (南无)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代〉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nothing]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 无的拼音:
無 wú
<连>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regardless of]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语气词>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无把握、无保留、无比、无边、无边无际、无病呻吟、无病自灸、无补、无猜、无产阶级、无常、无偿、无成、无耻、无出其右、无从、无大无小、无道、无敌、无底洞、无地自容、无的放矢、无冬无夏、无动于衷、无独有偶、无毒不丈夫、无度、无端、无恶不作、无法、无法无天、无方、无妨、无非、无干、无告、无根据、无功、无功受禄、无辜、无故、无怪,无怪乎、无关、无关宏旨、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无害、无何、无恒、无华、无机、无机化学、无稽、无稽之谈、无及、无疾而终、无几、无计可施、无际、无济、无济于事、无价之宝、无价值、无坚不摧、无间、无疆、无节制、无尽、无尽无休、无精打采、无拘束、无拘无束、无可比拟、无可不可、无可非难、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无可讳言、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无不可、无可言状、无可争辩、无可置疑、无孔不入、无愧、无赖、无礼、无俚、无理、无理取闹、无理数、无力、无量、无聊、无聊赖、无路可走、无虑、无论、无论何时、无论如何、无米之炊、无名、无名氏、无名帖,无名帖儿、无名小卒、无名英雄、无名指、无明火、无乃、无奈、无奈何、无奈我何、无能、无能为力、无能之辈、无宁、无匹、无期徒刑、无奇不有、无气无力、无前、无情、无穷、无穷大、无穷尽、无穷无尽、无穷小、无趣、无缺、无人不知、无人问津、无任、无日、无日无夜、无如、无容置疑、无色、无伤大雅、无上、无神论、无声、无声无臭、无时无刻、无始无终、无视、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忙、无事生非、无殊、无数、无双、无私、无私无畏、无私有弊、无似、无算、无损、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至、无所措手足、无所忌讳、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所谓、无所需求、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无条件、无头案、无头告示、无往不利、无往不胜、无望、无微不至、无为、无味、无畏、无谓、无闻、无我、无…无…、无物、无误、无隙可乘、无暇、无瑕、无瑕可击、无限、无线电、无线电台、无相干、无效、无邪、无懈可击、无心、无行、无形、无形中,无形之中、无须,无须乎、无涯、无烟煤、无恙、无业、无业游民、无一不知、无遗、无疑、无已、无以、无以复加、无异、无亦、无抑制、无益、无意、无意识、无射、无垠、无影无踪、无庸、无用、无忧无虑、无由、无有、无余、无与伦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缘、无缘无故、无援、无知、无止境、无中生有、无着、无资格、无足轻重、无罪
常的拼音:cháng(ㄔㄤˊ)
⒈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⒉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⒊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⒋ 姓。
常字UNICODE编码U+5E38,10进制: 24120,UTF-32: 00005E38,UTF-8: E5 B8 B8。
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常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㦂裳
constant、frequent、ordinary
形声
common, normal, frequent, regular
详细解释◎ 常的拼音: ch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2) 同本义 [flag]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3) 裙子 [skirt]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4) 规则,规律 [routine;law]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荀子·天论》
(5)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6)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feudal order of importance or seniority in human relationships]。如:常伦(伦常);三纲五常
◎ 常的拼音: cháng
〈词性:量〉
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sixteen feet]
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小尔雅·广度》
蒲筵常。——《仪礼·公食礼》。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
酋予常有四尺。——《考工记》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寻常之沟。——《庄子·庚桑楚》
◎ 常的拼音: cháng
〈词性:形〉
(1) 恒久;长久不变 [constant;fixed;invariable]
常,质也。——《广雅》
未变常也。——《易象下传》。虞注:“恒也。”
鲁邦是常。——《诗·鲁颂·閟宫》
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
日月以为常。——《国语·越语》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
圣人无常师。——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常德(始终不变的品德);常心(固执不变的心);常安(永久的平安)
(3) 一般;普通;正常 [ordinary;common;normal]
其有常。——《诗·唐风·鸨羽》
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唐· 韩愈《杂说》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常时(平时;平日);常言(平常的话;普通的话)
(5) 一定 [fixed;established]。如:常刑(一定的刑罚);常序(一定的次序)
◎ 常的拼音: cháng
〈词性:副〉
(1) 经常,常常 [frequently;often]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列子》
汉王急,推堕 孝惠、 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良因异之,常习诵之。——《史记·留侯世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 韩愈《杂说》
(2) 又如:常见面;常则是(经常是,总是);常时(时常,常常);常参官(日常参朝的官吏);常惺惺(佛教语。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持清醒);常经(经常);常赁(经常受雇于人)
(3) 通“尝”。曾经 [have already]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权成。——《庄子·人间世》
主父常游于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荀子·天论》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史记·高祖本纪》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史记·留侯世家》
常备、常备不懈、常备军、常常、常川、常度、常规、常规化、常规武器、常轨、常会、常见、常可、常来常往、常礼、常绿、常年、常年、常情、常任、常设、常识、常事、常数、常态、常谈、常套、常温、常务、常务委员会、常言、常用、常用对数、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