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蠢蠢思动的意思

chǔnchǔndòng

蠢蠢思动



拼音chǔn chǔn sī dòng

注音ㄔㄨㄣˇ ㄔㄨㄣˇ ㄙ ㄉㄨㄥˋ

解释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策划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出处沙汀《困兽记》:“而这个念头,近来正又蠢蠢思动的激荡着他,叫他得不到安静。”

例子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8章:“鬼子和汉奸看到中央军到来,像得了救似的,又蠢蠢思动。”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准备随时干某事。

感情蠢蠢思动是中性词。

繁体惷惷思動

近义蠢蠢欲动

反义按兵不动

英语be on the mov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ǔn   注音  ㄔㄨㄣˇ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15画  总笔画  21画  
五笔  DWJJ  仓颉  QALII  郑码  COII  四角  50136  结构  上下电码  5868  区位  2032  统一码  8822  笔顺  一一一ノ丶丨フ一一丨フ一丨一丶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蠢的拼音:chǔn(ㄔㄨㄣˇ)  

⒈ 愚笨,笨拙:蠢人。蠢材。蠢话。蠢事。蠢然。蠢拙。蠢笨。

⒉ 虫子蠕动:蠢动。蠢蠢。蠢蠢欲动(指坏人伺机欲动或敌人准备进犯)。

统一码

蠢字UNICODE编码U+8822,10进制: 34850,UTF-32: 00008822,UTF-8: E8 A0 A2。

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umsy、dull、foolish、stupid

相关字词

笨、傻、愚

造字法

形声:从虫、春声

English

wriggle; stupid; silly; f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蠢的拼音:

chǔn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昆虫慢慢地爬行)

(2) 同本义 [wriggle;squirm]

蠢,虫动也。——《说文》

蠢尔蛮荆。——《诗·小雅·采芑》

今王室实蠢蠢焉。——《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万物蠢生。——左思《吴都赋》

(3) 又如:蠢动;蠢蠢(蠕动的样子)

(4) 引申为骚动,动乱 [move]。如:蠢尔(无知蠢动貌);蠢生(谓万物萌动而生);蠢迪(动扰;骚动)

词性变化

蠢的拼音: chǔn  

〈词性:形〉

(1) 愚蠢;愚昧 [stupid]

时人愚蠢,不知相绳责也。——汉· 王充《论衡》

(2) 又如:蠢坌(蠢笨);蠢虫(糊涂虫);蠢左(愚蠢的帮手);蠢臭(愚蠢的气味);蠢顽(愚蠢顽劣);蠢愚(愚蠢);蠢宝(犹蠢货);蠢类(愚蠢的一伙)

(3) 笨拙;粗俗 [clumsy;dull]

蠢身躯似水牛。——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

(4) 又如:蠢堆堆(形容笨拙粗壮);蠢躁(笨拙急躁)

(5) 不谦逊 [not modest]

蠢,不逊也。——《尔雅·释训》

(6) 俗语称人过分肥胖叫蠢 [fat]。如:蠢胖(痴胖,过分肥胖)

(7) 小貌。谓少量聚居 [small]

百蛮蠢居,仞彼方徼。——《后汉书》。李贤注:“蠢,小貌也”。

常用词组

蠢笨、蠢材、蠢蠢、蠢蠢欲动、蠢若木鸡、蠢动、蠢汉、蠢话、蠢货、蠢驴、蠢人、蠢事、蠢俗、蠢头蠢脑、蠢猪

  拼音  chǔn   注音  ㄔㄨㄣˇ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15画  总笔画  21画  
五笔  DWJJ  仓颉  QALII  郑码  COII  四角  50136  结构  上下电码  5868  区位  2032  统一码  8822  笔顺  一一一ノ丶丨フ一一丨フ一丨一丶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蠢的拼音:chǔn(ㄔㄨㄣˇ)  

⒈ 愚笨,笨拙:蠢人。蠢材。蠢话。蠢事。蠢然。蠢拙。蠢笨。

⒉ 虫子蠕动:蠢动。蠢蠢。蠢蠢欲动(指坏人伺机欲动或敌人准备进犯)。

统一码

蠢字UNICODE编码U+8822,10进制: 34850,UTF-32: 00008822,UTF-8: E8 A0 A2。

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umsy、dull、foolish、stupid

相关字词

笨、傻、愚

造字法

形声:从虫、春声

English

wriggle; stupid; silly; f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蠢的拼音:

chǔn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昆虫慢慢地爬行)

(2) 同本义 [wriggle;squirm]

蠢,虫动也。——《说文》

蠢尔蛮荆。——《诗·小雅·采芑》

今王室实蠢蠢焉。——《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万物蠢生。——左思《吴都赋》

(3) 又如:蠢动;蠢蠢(蠕动的样子)

(4) 引申为骚动,动乱 [move]。如:蠢尔(无知蠢动貌);蠢生(谓万物萌动而生);蠢迪(动扰;骚动)

词性变化

蠢的拼音: chǔn  

〈词性:形〉

(1) 愚蠢;愚昧 [stupid]

时人愚蠢,不知相绳责也。——汉· 王充《论衡》

(2) 又如:蠢坌(蠢笨);蠢虫(糊涂虫);蠢左(愚蠢的帮手);蠢臭(愚蠢的气味);蠢顽(愚蠢顽劣);蠢愚(愚蠢);蠢宝(犹蠢货);蠢类(愚蠢的一伙)

(3) 笨拙;粗俗 [clumsy;dull]

蠢身躯似水牛。——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

(4) 又如:蠢堆堆(形容笨拙粗壮);蠢躁(笨拙急躁)

(5) 不谦逊 [not modest]

蠢,不逊也。——《尔雅·释训》

(6) 俗语称人过分肥胖叫蠢 [fat]。如:蠢胖(痴胖,过分肥胖)

(7) 小貌。谓少量聚居 [small]

百蛮蠢居,仞彼方徼。——《后汉书》。李贤注:“蠢,小貌也”。

常用词组

蠢笨、蠢材、蠢蠢、蠢蠢欲动、蠢若木鸡、蠢动、蠢汉、蠢话、蠢货、蠢驴、蠢人、蠢事、蠢俗、蠢头蠢脑、蠢猪

  拼音  sī sāi   注音  ㄙ ㄙㄞ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LNU  仓颉  WP  郑码  KIWZ  四角  60330  结构  上下电码  1835  区位  4328  统一码  601D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思的拼音:sī(ㄙ)  

⒈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⒉ 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⒊ 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⒋ 姓。

其他字义

思的拼音:sāi(ㄙㄞ)  

⒈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

统一码

思字UNICODE编码U+601D,10进制: 24605,UTF-32: 0000601D,UTF-8: E6 80 9D。

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思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䰄恖楒

汉英互译

consider、long for、think、think of、thought

相关字词

念、想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囟亦声

English

think, consider, ponder; final partic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思的拼音: sāi  

〈词性:形〉

(1) 多须的样子 [heavily bearded]。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2) 另见 si  

基本词义

思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 xìn  ),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2) 同本义 [think;consider]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思量盘算;考虑);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思索;考虑);思乎(方言。想,考虑);思省(考虑;省察);思度(考虑,思忖);思酌(考虑斟酌);思裁(忖度);思摸(方言。忖度);思辨(思考辨析);思绎(思索寻求)

(4) 思慕;想念 [long for]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思慕宿宾(思念曾住在此地的人);思功悼枉(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思忆(思念,想念);思女(思念异性的女子);思服(怀念);思齐(思慕贤者的风范而效法之,使与之等齐);思旧(思念旧友);思治(想念治世);思归(想望回故乡);思怀(怀念);思眷(眷念);思企(旧时书信语,犹想念);思顾(思念);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思负(思念罪过);思存(思念,念念不忘);思土(思念故土);思且(犹思存);思渴(渴念);思心(思恋爱慕之心);思泳(思慕咏叹)

(6) 悲伤,哀愁 [lament]

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乐府诗集·长歌行》

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絃。——三国 魏· 曹植《幽思赋》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晋· 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思秋(悲秋)

词性变化

思的拼音:   

〈词性:名〉

(1) 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thought]

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3) 特指创作的构思 [plot]

画思入神。——《新唐书》

(4) 诉讼。通“司” [lawsuit]

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释名》

(5) 诗体的一种 [one of the poetry's style]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宋· 严羽《沧浪诗话》

思的拼音:   

<叹>

(1)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鲁颂·泮水》

(2) 用于句中,无实义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小雅·桑扈》

(3) 另见 sāi  

常用词组

思潮、思忖、思过、思考、思恋、思量、思路、思虑、思谋、思慕、思念、思前想后、思情、思索、思维、思维能力、思想、思想、思想包袱、思想家、思想交流、思想抛锚、思绪、思议

  拼音  dòng   注音  ㄉㄨㄥˋ   繁体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FCLN  五笔98  FCET  仓颉  MIKS  郑码  BDZY  四角  14727  结构  左右电码  0520  区位  2215  统一码  52A8  笔顺  一一フ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动(動)的拼音:dòng(ㄉㄨㄥˋ)  

⒈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

⒉ 使开始发生:发动。

⒊ 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

⒋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

⒌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

⒍ 非静止的:动画。

⒎ 可变的:动产。

⒏ 行为:举动。动作。

⒐ 常常:动辄得咎。

统一码

动字UNICODE编码U+52A8,10进制: 21160,UTF-32: 000052A8,UTF-8: E5 8A A8。

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動働㣫

汉英互译

act、move、stir、us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的拼音:

dò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act;break out;show effect]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move;stir]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wave;shake;shock]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response;move;touch]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bud;germinate]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do;operate;work]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use]。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change;alter]。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词性:方〉∶吃 [eat]。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词性变化

动的拼音:

dòng  

〈词性:副〉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常用词组

动笔、动兵、动不动、动产、动词、动粗、动掸、动荡、动荡、动电、动肝火、动工、动滑轮、动画片、动画影片、动火、动机、动静、动觉、动口、动力、动量、动乱、动脉、动脉硬化、动脉注射、动摩擦、动摩擦、动脑子、动能、动怒、动魄惊心、动片、动气、动情、动人、动人心弦、动容、动身、动手、动手术、动态、动弹、动听、动土、动问、动窝儿、动武、动物、动物园、动向、动心、动心骇目、动刑、动凶、动摇、动议、动因、动用、动员、动员令、动辄、动辄得咎、动嘴、动作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