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唇亡齿寒的意思

chúnwángchǐhán

唇亡齿寒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注音ㄔㄨㄣˊ ㄨㄤˊ ㄔˇ ㄏㄢˊ

解释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例子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

正音“亡”,不能读作“máng”。

辨形“齿”,不能写作“尺”。

辨析见“唇齿相依”。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谜语口无遮挡

感情唇亡齿寒是中性词。

繁体脣亡齒寒

近义息息相关、唇齿相依

反义素昧平生、隔岸观火

英语If one of two interdependent things falls; the other is in danger.

俄语лишиться прикрытия и очутиться под удáром

日语唇がなくなれば歯が寒(さむ)くなる。緊密(きんみつ)な相互依存(そうごいぞん)関係のたとえ

德语verfaulen die Lippen,werden die Zǎhne der Kǎlte ausgesetz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ún   注音  ㄔㄨㄣ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DFEK  仓颉  MVR  郑码  GHJ  四角  71263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8201  区位  2029  统一码  5507  笔顺  一ノ一一フノ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唇的拼音:chún(ㄔㄨㄣˊ)  

⒈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嘴唇。唇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唇膏。唇裂。唇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唇吻(嘴唇,喻口才、言辞)。唇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统一码

唇字UNICODE编码U+5507,10进制: 21767,UTF-32: 00005507,UTF-8: E5 94 87。

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脣䫃

汉英互译

labium、lip

造字法

形声:从口、辰声

English

lip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唇的拼音:

chún  

〈词性:名〉

(1)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2) 同本义 [lip]

脣,缘也,口之缘也。——《释名·释形体》

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左传·僖公五年》

唇焦口燥呼不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唇吻(言语);唇红齿白(形容面貌俊美);唇不离腮(比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唇齿之邦(非常亲密、利害攸关的邻邦)

(4) 边缘 [edge]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沈括《梦溪笔谈》

常用词组

唇齿、唇齿相依、唇膏、唇红齿白、唇裂、唇枪舌剑、唇亡齿寒、唇音

  拼音  wáng wú   注音  ㄨㄤˊ ㄨˊ   
部首  亠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86  YNV  五笔98  YNB  仓颉  YV  郑码  SH  四角  00710  结构  单一电码  0072  区位  4586  统一码  4EA1  笔顺  丶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亡的拼音:wáng(ㄨㄤˊ)  

⒈ 逃:逃亡。流亡。

⒉ 失去:亡佚。亡羊补牢。

⒊ 死:伤亡。死亡。

⒋ 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

其他字义

亡的拼音:wú(ㄨˊ)  

⒈ 古同“无”,没有。

统一码

亡字UNICODE编码U+4EA1,10进制: 20129,UTF-32: 00004EA1,UTF-8: E4 BA A1。

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亾兦

汉英互译

conquer、deceased、die、flee、lose

相关字词

灭、殁、卒、兴、存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eath, destroyed; lose, peri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亡的拼音:

wáng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ǐn  )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 同本义 [flee;run away]

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奴惊,各亡去。——高启《书博鸡者事》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并躲藏起来)

(4) 死 [die]

存亡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鉴》

身在身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长者先亡。——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亡人(死人。骂人的话);阵亡(在作战中牺牲);亡醮(为死者设坛祭祷);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殁(死亡);亡化(死亡;去世)

(6) 丢失;丧失 [lose]

亡赵自危。——《战国策·秦策五》

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谷梁传·定公八年》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汉· 贾谊《过秦论》

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大道以多歧亡羊。——马中锡《中山狼传》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

诸侯之所亡。——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亡逸(散失);亡躯(丧身);亡阙(亡缺。丧失残缺);亡缺(散失残缺);亡家犬(丧家犬);亡书(散失的书籍)

(8) 灭亡 [subjugate]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大亡其则。——《韩非子·说难》

彼固亡国之形也。——《韩非子·初见秦》

秦饥而宛亡。——《战国策·西周策》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苏洵《六国论》

亡无日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坐而待亡。

(9) 又如:兴亡(兴盛和灭亡);亡破(国破家亡);亡君(亡国之君);亡绝(国家败亡,宗庙绝祀);亡征(灭亡的征兆)

(10) 外出;出门 [be away from home]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11) 沉迷于宴饮 [indulge in drink]

乐酒无厌谓之亡。——《孟子》

(12) 通“忘” [forget]

曷维其亡?——《诗·邶风·绿衣》

圣人之法死亡亲,为天下也。厚亲分也。以死亡之。——《墨子·大取》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忘其富之涯乎。——《韩非子·说林下》

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列子·仲尼》

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也。——《淮南子》

(13) 轻视 [neglect]。如:亡如(瞧不起,不放在眼里)

词性变化

亡的拼音: wáng  

〈词性:名〉

(1) 过去 [of the pass]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

(2) 另见   

常用词组

亡八、亡故、亡国、亡国奴、亡魂、亡魂丧胆、亡魂失魄、亡灵、亡命、亡命之徒、亡去、亡失、亡羊补牢、亡佚

基本词义

亡的拼音:   

〈词性:动〉

(1) 古同“无”

(2) 通“无”。没有 [not have]

河曲智叟亡以应。——《列子·汤问》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诗·唐风·葛生》

亡则以缁,长半幅。——《仪礼·士丧礼》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孟子·尽心上》

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且亡罪夷灭。

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后汉书·列女传》

(3) 副词,通“毋”可译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don't]

幸亡阻我。——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亡论长者。

法令亡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亡何国变。——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另见 wáng  

齿  拼音  chǐ   注音  ㄔˇ   繁体    
部首  齿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HWBJ  仓颉  YMUO  郑码  IO  四角  21772  结构  上下电码  7876  区位  1961  统一码  9F7F  笔顺  丨一丨一ノ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齿(齒)的拼音:chǐ(ㄔˇ)  

⒈ 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称“牙”):牙齿。齿腔。齿髓。齿龈。齿冷(笑必开口,笑的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到冷。因谓讥笑于人,如“令人齿齿”)。

⒉ 排列像牙齿形状的东西:齿轮。锯齿。梳子齿儿。

⒊ 因幼马每岁生一齿,故以齿计算牛马的岁数,亦指人的年龄:马齿徒增(旧时自谦年长无能)。

⒋ 并列:不齿(不能同列或不与同列,表示鄙弃)。

⒌ 谈到,提及:齿及。不足齿数。

⒍ 触:齿剑(触剑受刀,指被杀或自刎)。

统一码

齿字UNICODE编码U+9F7F,10进制: 40831,UTF-32: 00009F7F,UTF-8: E9 BD BF。

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齒歯

汉英互译

tooth、a tooth-like part of anything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teeth; gears, cogs; age; simplified form of the KangXi radical number 211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齿的拼音:

chǐ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2) 同本义 [tooth]

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大戴礼记·易本命》

发堕齿槁。——《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

(3) 又如:齿吻(齿及唇);齿颊(牙齿与脸颊)

(4) 排列如齿状的物品 [tooth-like thing]

齿革羽毛。——《书·禹贡》。传:“象牙也。”

(5) 又如:锯齿;梳齿;羊齿(一种植物)

(6) 指年龄 [age]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数年也。”

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礼记·文王世子》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齿序(年龄的大小顺序);齿力(年龄和体力)

词性变化

齿的拼音:

chǐ  

〈词性:动〉

(1) 并列,次列 [juxtapose]

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注:“列也。”

百官以此相齿。——《庄子·天下》

(2) 又如:齿列(与人同等并列);齿遇(以同等相对待);齿班(并列)

(3) 谈说,重视 [utter]。如:齿及(说及,挂齿);齿牙余论(言词之力;口舌之劳)

(4) 录用,收纳 [employ]

终身不齿。——《礼记·王制》。注:“犹录也。”按,齿有行列者。

(5) 又如:齿召(予以录用征召);齿用(录用);齿旧(录用旧臣)

(6) 挡,触 [touch]

吾谋适合意,几亦齿奸锋。——宋· 王安石文

(7) 又如:齿战(上下齿连连相击)

常用词组

齿唇音、齿发、齿根、齿更、齿冠、齿后音、齿冷、齿录、齿轮、齿腔、齿舌、齿条、齿音、齿龈

  拼音  hán   注音  ㄏㄢˊ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PFJU  五笔98  PAWU  仓颉  JTCY  郑码  WDOT  四角  30303  结构  上下电码  1383  区位  2614  统一码  5BD2  笔顺  丶丶フ一一丨丨一ノ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寒的拼音:hán(ㄏㄢˊ)  

⒈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⒉ 害怕:寒心。

⒊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统一码

寒字UNICODE编码U+5BD2,10进制: 23506,UTF-32: 00005BD2,UTF-8: E5 AF 92。

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ld、humble、poor、tremble

相关字词

热、暑、暖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old, wintry, chil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寒的拼音: hán  

〈词性:形〉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  ),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cold]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4) 贫困 [poor;poverty-stricken]。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5) 卑微;低微 [petty and low]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6)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7) 冷清 [desolate]。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8) 声音凄凉 [dreary;miserable]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9) 又如:寒吟(哀鸣)

(10) 凋零;枯萎 [withered]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11)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12) 谦词 [my]。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词性变化

寒的拼音: hán  

〈词性:动〉

(1) 感到冷 [feel cold]。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fear;dread]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end;stop]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寒的拼音: hán  

〈词性: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winter]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of cold day]。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of cold night]。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chill;cold]。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常用词组

寒蝉、寒碜、寒碜、寒窗、寒带、寒冬腊月、寒风、寒光、寒悸、寒假、寒噤、寒苦、寒来暑往、寒冷、寒栗、寒凉、寒冽、寒流、寒门、寒露、寒气、寒气刺骨、寒峭、寒蛩、寒秋、寒色、寒森森、寒舍、寒湿、寒士、寒暑、寒暑表、寒暑假、寒树、寒丝丝、寒素、寒酸、寒腿、寒微、寒心、寒暄、寒衣、寒意、寒战、寒症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