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春夏秋冬的意思

chūnxiàqiūdōng

春夏秋冬



拼音chūn xià qiū dōng

注音ㄔㄨㄣ ㄒ一ㄚˋ ㄑ一ㄡ ㄉㄨㄥ

解释指四季或一年。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只见绿一团,红一簇,也不分春夏秋冬,万卉千花,尽皆铺缀。”

例子钱钟书《围城》:“好比女人穿中西各色春夏秋冬的服装,做出支颐扭额、行立坐卧种种姿态,照成一张张送人留念的照相。”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时间。

感情春夏秋冬是中性词。

英语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ūn   注音  ㄔㄨㄣ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DWJF  仓颉  QKA  郑码  CO  四角  50608  结构  上下电码  2504  区位  2026  统一码  6625  笔顺  一一一ノ丶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春的拼音:chūn(ㄔㄨㄣ)  

⒈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d.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e.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⒉ 两性相求的欲望:春心。怀春。

⒊ 生机:大地回春。

⒋ 姓。

统一码

春字UNICODE编码U+6625,10进制: 26149,UTF-32: 00006625,UTF-8: E6 98 A5。

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㫩㫪旾萅

汉英互译

life、love、lust、spri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pring; want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春的拼音:

萅、芚 chūn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2) 同本义 [spring]

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说文》

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尔雅·释天》

春者何,岁之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为此春酒。——《诗·豳风·七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3) 又如:春归(春天来临);春闱(春季考试);春蚕(春季饲养的蚕);春事(春季农耕之事);春人(春游之人);春试(春季在京师举行的科举考试);春忙(春季农耕忙碌时);春社(元宵节前后举行猜灯谜活动的一种游戏组织)

(4) 男女情欲 [(sentiment of)love]

有女怀春。——《诗·召南·野有死麕》

(5) 又如:怀春(少女爱慕异性);春女(怀春的女子);春方(春药);春兴(情欲);春线(浸过兴奋药剂的线。淫秽物品)

(6) 指草木生长;花开放。常喻生机 [life;vitality]。如:春眼(形容柳叶初生之芽);春梢(春条的末稍);春丛(春日丛生的花木)

(7) 唐人呼酒为春 [wine]。如:春杯(指酒杯);春台(饭桌);春酎(春酒。酎,醇酒,泛指酒)

(8) 泛指一年 [year]

一卧东山三十春。——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9) 又如:春年(青春,年华);春秋(年纪;年数)

(10) 春色;喜色 [spring scenery;joyful expression]。如:春山(眼眉,妇女的眉色);春晕(春色晕染);春减(春色减退)

(11) 北斗指向东方为春,故以春指代东方 [east]。如:春方(东方);春路(东方的道路);春溟(东海)

常用词组

春饼、春播、春茶、春潮、春大麦、春分、春风、春风得意、春风风人、春风化雨、春风满面、春风一度、春耕、春宫、春菇、春灌、春光、春光漏泄、春光明媚、春寒、春旱、春华秋实、春花秋月、春画,春画儿、春荒、春晖、春季、春假、春节、春景、春酒、春卷、春雷、春联、春令、春梦、春牛、春暖花开、春暖花香、春情、春秋、春秋鼎盛、春去夏来、春色、春色满园、春山如笑、春上、春笋、春试、春天、春帖、春温、春瘟、春宵、春宵一刻、春小麦、春心、春汛、春药、春意、春游、春种、春装

  拼音  xià   注音  ㄒ一ㄚˋ   
简体部首  夂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夊部  
五笔  DHTU  仓颉  MUHE  郑码  ANRS  四角  1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1115  区位  4736  统一码  590F  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夏的拼音:xià(ㄒ一ㄚˋ)  

⒈ 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

⒉ 中国朝代名:夏代。夏历。

⒊ 指中国:华夏。

⒋ 姓。

统一码

夏字UNICODE编码U+590F,10进制: 22799,UTF-32: 0000590F,UTF-8: E5 A4 8F。

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廈夓

汉英互译

summ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页、从臼、从攵

English

summer; great, grand, bi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夏的拼音: xià  

〈词性:名〉

(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  ),人头。臼(   ),两手,攵( suī  ),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Chinese]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 泛指中国 [China]

蛮夷猾夏。——《书·舜典》。 孔传:“夏, 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4) 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5) 朝代名 [the Xia Dynasty]

(6)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

始于虞夏。—— 蔡元培《图画》

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7)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8) 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1)∶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2)∶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3)∶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4)∶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9)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Bactria]。如:夏国;大夏

(10) 通“厦”。大屋 [big house]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11)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summer]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12) 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13) 姓

词性变化

夏的拼音: xià  

〈词性:形〉

(1) 大 [great]

夏,大也。——《尔雅》

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

[夏]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自关而西, 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方言》

(2) 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3) 华彩,即五色 [magnificent color]

秋染夏。——《周礼》

(4) 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常用词组

夏播、夏布、夏锄、夏管、夏侯、夏后氏、夏季、夏口、夏历、夏粮、夏令、夏令营、夏秋、夏日、夏收、夏熟、夏熟谷物、夏天,夏季、夏衣、夏禹、夏耘、夏至、夏种、夏装

  拼音  qiū   注音  ㄑ一ㄡ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TOY  仓颉  HDF  郑码  MFUO  四角  29980  结构  左右电码  4428  区位  3979  统一码  79CB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秋(鞦)的拼音:qiū(ㄑ一ㄡ)  

⒈ 一年的第三季:秋季。秋景。秋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秋波(喻美女的眼睛)。三秋(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秋高气爽。

⒉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秋。

⒊ 指一年:千秋万代。

⒋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

⒌ 姓。

⒍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

统一码

秋字UNICODE编码U+79CB,10进制: 31179,UTF-32: 000079CB,UTF-8: E7 A7 8B。

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鞦穐龝

汉英互译

autumn、harvest time、yea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autumn, fall; y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秋的拼音:

秌、穐 qiū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2) 同本义 [harvest;mature]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 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3)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庄稼);秋苗(也称秋税。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秋登(秋季谷物成熟)

(4) 秋季 [autumn]。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秋以为期。——《诗·卫风·氓》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韩愈《送惠师》

(5) 又如:秋场(秋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秋狝冬狩(秋天打猎称“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秋粮(秋季征收的田赋);秋荐(秋场);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秋叶(秋天的落叶);秋严(秋气肃杀);秋黄(草木至秋而枯黄,亦指秋天枯黄的草木)

(6) 年 [year]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史记》

(7) 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period of time]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效命之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问之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8) 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9) 姓

词性变化

秋的拼音: qiū  

〈词性:形〉

(1) 悲愁 [sad]

秋之为言愁也。——《礼记·乡饮酒义》

(2) 又如:秋士(愁士,不得意的士子)

(3) 奔腾的样子 [gallopping]。如:秋秋(飞舞、奔腾的样子)

(4) 喻容颜衰老 [old and feeble]

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李白《春日独酌》

(5) 又如: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秋眉(衰白眉毛);秋鬓(衰白的鬓发);秋颜(衰老的容颜)

(6) 在五行中属金,方位属西方,在乐为商,在色为白 [west]。如:秋方(西方);秋官(传说中五官之一,属白云,掌五行之金);秋陆(指西方)

(7) 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 [white]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李白《古诗五十九首》

(8) 又如:秋容(指白海棠);秋鬓(苍白的鬓发);秋霜(喻白发);秋糯(雪白的糯米);秋练(洁白的丝绢)

(9) 秋主肃杀,古因称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为秋 [legal]。如:秋曹(刑部的别称);秋宪(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刑法)

常用词组

秋播、秋菜、秋分、秋风、秋风过耳、秋风扫落叶、秋高气爽、秋耕、秋灌、秋海棠、秋毫、秋毫无犯、秋后算帐、秋季、秋景、秋老虎、秋凉、秋粮、秋令、秋娘、秋千、秋色、秋试、秋审、秋收、秋收起义、秋熟、秋霜、秋水、秋天、秋闱、秋汛、秋征

  拼音  dōng   注音  ㄉㄨㄥ   
简体部首  夂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繁体部首  冫部  
五笔  TUU  仓颉  HEY  郑码  RSTD  四角  27303  结构  上下电码  0392  区位  2212  统一码  51AC  笔顺  ノフ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冬(鼕)的拼音:dōng(ㄉㄨㄥ)  

⒈ 一年中的第四季:冬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冬天。冬眠。

⒉ 姓。

⒊ 象声词,敲鼓声:战鼓冬冬。

统一码

冬字UNICODE编码U+51AC,10进制: 20908,UTF-32: 000051AC,UTF-8: E5 86 AC。

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㫡昸終鼕

汉英互译

winter、wintertide、wintertim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winter, 11th lunar mon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冬的拼音: dōng  

〈词性:名〉

(1)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winter]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3)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4)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the 12th month]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最后,终 [end]

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马王堆汉墓帛书》

词性变化

冬的拼音:

dōng  

<象>

冬冬声 [rub-a-dub;rat-tat;rat-a-tat]——形容敲门或敲鼓的声音。如:冬冬(形容敲门的声音)

常用词组

冬不拉、冬菜、冬虫夏草、冬储、冬大麦、冬冬、冬冬声、冬防、冬耕、冬瓜、冬灌、冬寒、冬烘、冬季、冬季作物、冬节、冬令、冬米、冬眠、冬笋、冬天、冬闲、冬瘟、冬小麦、冬训、冬汛、冬衣、冬泳、冬至、冬装

春夏秋冬: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