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楚腰卫鬓的意思

chǔyāowèibìn

楚腰卫鬓



拼音chǔ yāo wèi bìn

注音ㄔㄨˇ 一ㄠ ㄨㄟˋ ㄅ一ㄣˋ

解释谓细腰秀发。借指美女。

出处唐·李贺《洛姝真珠》诗:“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

用法作宾语、定语;借指美女。

感情楚腰卫鬓是中性词。

繁体楚腰衛鬢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ǔ   注音  ㄔㄨˇ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SSNH  仓颉  DDNYO  郑码  FFXI  四角  44801  结构  上下电码  2806  区位  1994  统一码  695A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ノ丶フ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楚的拼音:chǔ(ㄔㄨˇ)  

⒈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⒉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挞(拷打)。

⒊ 中国春秋时国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声。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楚辞。四面楚歌。楚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⒋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楚剧。

⒌ 痛苦:苦楚。痛楚。凄楚。酸楚。

⒍ 清晰,鲜明,整洁:清楚。衣冠楚楚。

⒎ 姓。

统一码

楚字UNICODE编码U+695A,10进制: 26970,UTF-32: 0000695A,UTF-8: E6 A5 9A。

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䠂椘檚

造字法

形声:从林、疋声

English

name of feudal state; cl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楚的拼音: chǔ  

〈词性:名〉

(1) (形声。从林,疋( shū  )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 同本义 [thistle]。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

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3)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4) 周朝时国名 [Chu state]

(5)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6)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7)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8) 姓

词性变化

楚的拼音: chǔ  

〈词性:形〉

(1) 酸辛痛苦 [aching;grieved]

慷慨含辛楚。——陆机诗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

(3) 齐整;清晰 [in good order;neat;clear]

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

(4)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5) 鲜艳,华丽 [bright-coloured]

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

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

(6)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7) 伧俗,粗俗 [vulgar]。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

楚的拼音: chǔ  

〈词性:动〉

(1) 拷打 [flog;torture]

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

(2)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常用词组

楚材晋用、楚辞、楚楚、楚楚不凡、楚楚可怜、楚弓楚得、楚囚、楚声、楚天

  拼音  yāo   注音  一ㄠ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ESVG  仓颉  BMWV  郑码  QFZM  四角  71244  结构  左右电码  5212  区位  4992  统一码  8170  笔顺  ノフ一一一丨フ丨丨一フ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腰的拼音:yāo(一ㄠ)  

⒈ 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腰板儿。腰杆子。腰背。腰身。腰肢。腰围。

⒉ 东西的中段,中间:半山腰。

⒊ 中间狭小像腰部的地势:土腰。海腰。

⒋ 裤、裙等围在腰上的部分:裤腰。

统一码

腰字UNICODE编码U+8170,10进制: 33136,UTF-32: 00008170,UTF-8: E8 85 B0。

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waist、small of the back、middle

造字法

形声:从月、要声

English

waist; kidne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腰的拼音: y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要声。本作“要”。本义:紧接肋或胸以下的部分;胸和髋之间的身体的一部分)

(2) 同本义 [waist]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后汉书》

(3) 又如:腰板(人的腰和背。多就姿势而言。亦借指体格);腰腿(腰部和腿部的活动能力)

(4) 肾脏的俗称 [kidney]。如:猪腰

(5) 指所穿衣服在身体的腰部的部分 [waist(of garment)]。如:裤腰

(6) 缝在衣服里面的或旁边开口的小袋 [pocket]。如:我腰里还有些钱

(7) 指某物的中部或中间部分 [middle]

半山腰

(8) 又如:腰房(两进院子中间的房子);腰封(束在礼品中间的绢带,上面写明送礼者和收礼人的名号);腰门(中门);山腰;锅炉炉腰

(9) 驿站 [station]。如:腰站;腰顿

词性变化

腰的拼音: yāo  

〈词性:动〉

(1) 佩在腰上 [wear on waist]

腰白玉之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腰金衣紫(腰挂金印,身穿紫袍,指做了大官);腰舟(古人以瓠系在腰间,用以渡水,谓“腰舟”);腰佩(古代系在腰间以别官阶的一种佩件);腰扇(古代佩在腰间可以折叠的团扇);腰袱(系在腰间的包袱。多用以藏钱)

常用词组

腰板儿、腰包、腰布、腰部、腰缠万贯、腰带、腰刀、腰肥、腰杆子、腰鼓、腰果、腰花、腰栏、腰缆、腰帘、腰梁、腰牌、腰身、腰围、腰斩、腰肢、腰椎、腰子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繁体    
部首  卩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BGD  仓颉  SLM  郑码  YAVV  四角  17102  结构  单一电码  5898  区位  4632  统一码  536B  笔顺  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卫(衛)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保护,防护:保卫。捍卫。卫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卫卫士”)。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卫冕。

⒉ 防护人员:警卫。后卫。

⒊ 古代称驴:“策双卫来迎”。

⒋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卫(在山东省)。

⒌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⒍ 姓。

统一码

卫字UNICODE编码U+536B,10进制: 21355,UTF-32: 0000536B,UTF-8: E5 8D AB。

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衛䘙

汉英互译

defend、guard、protec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uard, protect, defe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卫的拼音:

衛、衞 wèi  

〈词性:动〉

(1)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2) 同本义 [defend]

卫,宿卫也。——《说文》

卫护也。——《玉篇》

以卫王宫。——《战国策·赵策》

备一夕之卫。——《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卫籍(军籍);守卫(防守保卫);自卫(保卫自己);捍卫(保卫);卫守(保卫防守);卫助(保卫协助);卫足(比喻自全或自卫);卫侍(保卫侍奉);卫社(保卫国家);保家卫国;卫卒(护卫的兵卒);卫养(保护安抚);卫从(护卫侍从);卫蔽(卫护遮掩)

(4) 防护使之不受危险 [guard]。如:卫奉(守护侍奉)

(5) 谋求 [seek]

有货,以卫身也。——《国语·鲁语下》

词性变化

卫的拼音:

wèi  

〈词性:名〉

(1) 卫士,保镖 [bodyguard]。如:卫帮(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2) 担任卫护、防守之职的人 [guard]

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 吕、 却之难。——《左传》

(3) 周代京师以外的行政区域之一 [an ancient district]

过了半年,松潘卫边外生番与内地民人互市,因买卖不公,彼此吵闹起来。——《儒林外史》

(4) 驴的别称 [donkey]

南中丞卓,吴楚游学十余年,衣布缕,乘牝卫,薄游 上蔡。——《云溪友议》

(5) 箭羽 [arrow's feather]

楚熊渠子出,见寝石,以为伏虎,将弓射之,矢没其卫。——《论衡·儒增》

(6) 卫生的简称 [sanitation]。如:环卫部门

(7) 古国名 [Wei state]。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为狄所灭。戴公野处漕邑,文公又徙居楚丘。秦始皇既统一全国,独置卫君,为附庸,至二世元年废

之晋过 卫。——《吕氏春秋·慎行论》

宋、 卫、 中山。—— 汉· 贾谊《过秦论》

(8) 边陲,边远的地方 [border area]

侯卫之班,藩服之职。——《文选》

(9) 水名 [Wei River]。源出河北省灵寿县东北,南流至县东南,合滹沱河

恒、 卫既从,大陆既作。——《书·禹贡》

(10) 肢体 [limbs]

四卫变强。——《吕氏春秋》

(11) 姓。如:卫青(汉武帝时的大将军,在讨匈战争中,屡立战功);卫夫人(晋卫恒从女,李矩妻,也称“李夫人”。善书法。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为她所传授)

常用词组

卫兵、卫城、卫道、卫道士、卫队、卫顾、卫护、卫冕、卫生、卫生纸、卫士、卫戍、卫戍区、卫星、卫星城

  拼音  bìn   注音  ㄅ一ㄣˋ   繁体    
部首  髟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20画  
五笔  DEPW  仓颉  SHJOC  郑码  CHPO  四角  72801  结构  上下电码  7589  区位  8762  统一码  9B13  笔顺  一丨一一一フ丶ノノノ丶丶フノ丨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鬓(鬢)的拼音:bìn(ㄅ一ㄣˋ)  

⒈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鬓发(  )。鬓角。鬓丝。

统一码

鬓字UNICODE编码U+9B13,10进制: 39699,UTF-32: 00009B13,UTF-8: E9 AC 93。

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鬓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鬢髩鬂

汉英互译

temples

造字法

形声:从髟、宾声

English

hair on templ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鬓的拼音:

bìn  

〈词性:名〉

(1) (形声。从髟( biāo  ),宾声。“髟”,意思是头发长。“髟”的字多与毛发有关。本义:颊发。两颊两旁近耳的头发) 同本义 [sideburns]

鬓,颊发也。——《说文》

美鬓长大则贤。——《国语·晋语》

连发曰鬓。——《释名》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又如:鬓影(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鬓发霜侵(鬓发花白)

常用词组

鬓发、鬓角、鬓脚、鬓毛

楚腰卫鬓: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