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ì qiáng jí jiān
注音ㄘˋ ㄑ一ㄤˊ ㄐ一ˊ ㄐ一ㄢ
解释比喻才学浅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
例子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赐墙及肩人得见,公才槃槃一都会。”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比喻才学浅陋。
感情赐墙及肩是中性词。
繁体賜墙及肩
近义才疏学浅
动物生肖牛,虎,蛇
赐(賜)的拼音:cì(ㄘˋ)
⒈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赐予。赐死。赏赐。恩赐。
⒉ 敬辞:请赐教。希赐函。
⒊ 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赐。受赐良多。
赐字UNICODE编码U+8D50,10进制: 36176,UTF-32: 00008D50,UTF-8: E8 B5 90。
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赐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賜
obliged
形声:从贝、易声
give, bestow favors; appoint
详细解释◎ 赐的拼音:
賜 cì
〈词性:动〉
(1) (形声。从贝,易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赏赐)
(2) 给予;上给予下 [bestow;grant]
赐,予也。——《说文》
上予下曰赐。——《正字通》
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礼记·曲礼》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刘向《列女传·赵将括母》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左传》
(3) 又如:赐光(赏脸,赏光);赐环(将放逐之臣赦罪召还);赐第(皇上敕建的府第);赐田(君主所赐予的田地);赐官(赐予设置家臣以治家邑的权力)
(4) 请给 [please]。如:赐函;赐示
赐给、赐光、赐教、赐死、赐予
墙(墻)的拼音:qiáng(ㄑ一ㄤˊ)
⒈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墙。土墙。院墙。城墙。墙垣。墙头。墙头草。铜墙铁壁。
⒉ 门屏:萧墙(喻内部,如“祸起墙墙”)。
⒊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墙字UNICODE编码U+5899,10进制: 22681,UTF-32: 00005899,UTF-8: E5 A2 99。
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墻廧牆
wall
形声:从土、啬声
wall
详细解释◎ 墙的拼音:
墻、牆 qiá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2) 同本义 [wall]
墙,垣蔽也。——《说文》
无逾我墙。——《诗·郑风·将仲子》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诗
(3) 又如:墙阙(院落;门庭);墙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气度);墙篱(藩篱,篱笆);墙东(比喻隐居不仕,以避乱世);墙茨(墙上生长蒺藜,意欲清除,又恐墙坏家毁。比喻阖门淫乱,家丑难除);土墙;围墙
(4) 门屏 [screen]
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按:萧墙之内,指国君塞门之内,喻内忧
(5) 又如: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6) 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curtain]。如:墙合(即官悬);墙柳(出殡时覆盖在柩车上的装饰性帷幔)
墙报、墙壁、墙倒众人推、墙垛、墙根、墙基、墙角、墙脚、墙里开花墙外香、墙裙、墙头草、墙外汉、墙垣、墙纸
及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⒉ 达到:及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⒊ 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⒋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
及字UNICODE编码U+53CA,10进制: 21450,UTF-32: 000053CA,UTF-8: E5 8F 8A。
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及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乁
and、and / or
会意
extend; reach; come up to; and
详细解释◎ 及的拼音: jí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 同本义 [overtake;catch up with]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3)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來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4) 至,达到 [attain;reach]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見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來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 贾谊《论积贮疏》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
(6) 待,等到 [wait]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日中如探汤。
及鲁肃过 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記》
(7) 如:及夫(等到)
(8) 遭受 [suffer from]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9) 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
(10) 比得上,能与…相比 [compare with]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韩愈《师说》
(11) 又如:我不及他
(12) 连累;关联 [implicate]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4) 通“给”。供应 [provide]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 及的拼音: jí
〈词性:介〉
(1) 趁 [while;be in time for]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又如:及今(趁現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 及的拼音: jí
<连>
(1) 和,与 [and]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孔子及门徒
◎ 及的拼音: jí
〈词性:副〉
(1) [how]——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 [also]——表示頻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 [very]——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 及的拼音: Jí
〈词性:名〉
姓
及第、及格、及笄、及龄、及门、及时,及时地、及时行乐、及时雨、及物、及早、及至
肩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脖子旁边胳膊上边的部分:肩膀。肩胛。并肩。
⒉ 担负:肩负。肩荷(hè )。肩舆(轿子)。
肩字UNICODE编码U+80A9,10进制: 32937,UTF-32: 000080A9,UTF-8: E8 82 A9。
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low-necked、shoulder
会意:从月、从户
shoulders; to shoulder; bear
详细解释◎ 肩的拼音: jiān
〈词性:名〉
(1)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2) 同本义 [shoulder]
肩,髆也。从肉,象形。——《说文》
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尔雅》
肩臂臑。——《仪礼·少牢礼》
肩之所倚。——《庄子·养生主》
并肩手相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肩巴(肩膀);肩甲(即肩胛);肩磨(肩膀耸动,浑身发抖);肩排(并肩排列;并排)
(4) 动物的腿根部 [leg]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史记·项羽本纪》
(5) 担子 [load]。如:歇肩;息肩
◎ 肩的拼音: jiān
〈词性:动〉
(1) 担荷 [bear;shoulder;carry]。如:身肩重任;肩舆(两人抬的小轿子);肩舆入内(准予坐小轿入宫);肩位(承担;敢任);肩承(担当)
(2) 任,任用 [appoint]
肩,胜也。——《尔雅》
朕不肩好货。——《书·盘庚》。传:“任也。”
永肩一心。——《书·盘庚下》。注:“长任一心以示。”
(3) 相提并论或等齐 [catch up]。如:肩随(跟上,比得上);肩差(肩相差次。指并立)
◎ 肩的拼音: jiān
〈词性:量〉
用于比喻重量、负担 [a shoulder]
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了一口气。——鲁迅《祝福》
肩膀、肩部、肩带、肩峰、肩负、肩拱、肩胛、肩宽、肩摩踵接、肩披、肩起、肩墙、肩头、肩痛、肩舆、肩章、肩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