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词穷理绝的意思

qióngjué

词穷理绝



拼音cí qióng lǐ jué

注音ㄘˊ ㄑㄩㄥˊ ㄌ一ˇ ㄐㄩㄝˊ

解释同“词穷理尽”。

出处《五灯会元·罗汉琛禅师法嗣·清凉文益禅师》:“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馀,日呈见解,说道理。藏语之曰:‘佛法不恁么。’师曰:‘某甲词穷理绝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理亏。

感情词穷理绝是中性词。

繁体詞窮理絶

近义词穷理尽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ㄘˊ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YNGK  仓颉  IVSMR  郑码  SYAJ  四角  37720  结构  左右电码  6101  区位  2042  统一码  8BCD  笔顺  丶フ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词(詞)的拼音:cí(ㄘˊ)  

⒈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⒉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⒊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ào   )。词韵。词曲。

统一码

词字UNICODE编码U+8BCD,10进制: 35789,UTF-32: 00008BCD,UTF-8: E8 AF 8D。

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詞䛐

汉英互译

vocable、word

造字法

形声:从讠、司声

English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one's words;what one say]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sentences in speeches,poems,writings or operas;speech;statement]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lawsuit]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ci—classical poetry conforming to a definite pattern]。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性变化

词的拼音:

  

〈词性:动〉

说,告诉 [tell]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常用词组

词不达意、词典、词调、词法、词赋、词根、词话、词汇、词句、词库、词类、词牌、词曲、词讼、词素、词坛、词头、词尾、词位、词形、词性、词序、词义、词语、词源、词藻、词缀、词族、词组

  拼音  qióng   注音  ㄑㄩㄥˊ   繁体    
部首  穴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PWLB  五笔98  PWER  仓颉  JCKS  郑码  WOYM  四角  30427  结构  上下电码  4522  区位  3978  统一码  7A77  笔顺  丶丶フノ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穷(窮)的拼音:qióng(ㄑㄩㄥˊ)  

⒈ 缺乏财物:贫穷。穷苦。穷则思变。

⒉ 处境恶劣:穷困。穷蹙。穷窘。穷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穷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⒊ 达到极点:穷目。穷形尽相。穷兵黩武。

⒋ 完了:穷尽。山穷水尽。日暮途穷。

⒌ 推究到极点:穷物之理。穷追(a.极力追寻;b.尽力紧追)。穷究。

统一码

穷字UNICODE编码U+7A77,10进制: 31351,UTF-32: 00007A77,UTF-8: E7 A9 B7。

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窮竆䠻

汉英互译

end、limit、poor、thoroughly

相关字词

贫、富

造字法

原体为形声:从穴、力声

English

poor, destitute, impoverish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穷的拼音:

qióng  

〈词性:形〉

(1)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2) 同本义 [end;limit]

穷,极也。——《说文》

穷,竟也。——《小尔雅·广诂》

横四海兮焉穷?——《楚辞·九歌·云中君》

赤水穷焉。——《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

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吕氏春秋·下贤》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儒有博学而不穷。——《礼记·儒行》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欲穷其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乐亦无穷。——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穷形尽致(比喻说话不留余地,毫无保留);穷师远讨(穷竭兵力进行远征);穷兵屯戍(尽全部兵力驻守边疆);无穷(没有穷尽;没有限度);穷了(穷尽,终止);穷生(尽其生年,终生)

(4) 贫穷,缺乏衣食钱财 [poor;poverty-stricken]

穷,贫也。——《广雅》

分贫,振穷。——《左传·昭公十四年》

至无有者穷。——《荀子·大略》

穷饿无聊。——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穷酸饿醋(穷酸);穷腮乞脸(穷酸相);穷拉拉(形容很穷);穷滴滴(很穷);穷薄(贫穷;穷困);穷暴(贫穷之极);贫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缺乏);穷通显晦(困窘、亨通、显赫、背晦);穷迫(穷困窘迫);穷厮(对贫穷男子的贱称);穷丁(穷汉。贫穷男子);穷鬼;穷日子;穷达(困穷与显达)

(6) 边远的 [out-of-the-way]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陆游《夜读兵书》

(7) 又如:穷城(历尽边城);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穷泽(僻远的水乡)

(8) 特指不得志 [not have a successful career]

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可谓穷矣。

(9) 又如:穷人

(10) 小;浅 [small;shallow]。如:穷径(小路);穷流(干涸的河流);穷枝(小枝;末枝);穷波(浅水);穷井(枯井)

(11) 大 [great;big]。如:穷怒(盛怒);穷溟(传说中的大海);穷观(大观)

(12) 高 [high]。如:穷龄(高龄);穷岫(高山);穷高(到达高处);穷陸(高地);穷崖绝谷(高山深谷)

(13) 破旧;破烂 [worn-out]。如:穷破(陈旧残破)

词性变化

穷的拼音:

qióng  

〈词性:动〉

(1) 寻根究源 [get to the bottom of things]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说卦》

(2) 又如:穷径(深入研究经籍);穷本(追究本源);穷微(穷究万物的精微道理)

(3) 揭穿 [expose]

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沈括《梦溪笔谈》

穷的拼音:

qióng  

〈词性:名〉

(1) 终端;终极 [end;limit]

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荀子》

(2) 又如:穷工极巧(极端精巧);穷工极态(极端工巧和富有风致);穷凶(极端凶恶)

(3) 缺陷 [defect]

此其为术,犹有所穷。——陈亮《酌古论·曹公》

(4) 恶人 [villain]

上贤而不穷。——《逸周书》。孔晁注:“穷,谓不肖之人。”

(5) 又如:穷固(谓穷凶顽恶);穷凶极虐(极端凶恶暴虐)

(6) 通“躬( gōng  )”。身体 [body]

注:鞠穷如也。——《仪礼·聘礼》

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荀子·正名》

常用词组

穷棒子、穷兵黩武、穷不失义、穷愁、穷当益坚、穷冬、穷乏、穷根究底、穷光蛋、穷极无聊、穷家富路、穷诘、穷尽、穷窘、穷究、穷寇、穷寇勿追、穷苦、穷匮、穷困、穷忙、穷目、穷年累月、穷人、穷弱、穷山恶水、穷奢极侈、穷奢极欲、穷酸、穷途、穷途潦倒、穷途落魄、穷途末路、穷乡僻壤、穷形尽相、穷凶极恶、穷原竟委、穷源溯流、穷则思变、穷追不舍

  拼音    注音  ㄌ一ˇ   
简体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玉部  
五笔  GJFG  仓颉  MGWG  郑码  CKB  四角  16115  结构  左右电码  3810  区位  3277  统一码  7406  笔顺  一一丨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理的拼音:lǐ(ㄌ一ˇ)  

⒈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⒉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⒊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⒋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⒌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⒍ 古代指狱官、法官。

⒎ 姓。

统一码

理字UNICODE编码U+7406,10进制: 29702,UTF-32: 00007406,UTF-8: E7 90 86。

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anage、natural science、pay attention to、reason、texture、tidy up、truth

造字法

形声:从王、里声

English

reason, logic; mana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理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carve and polish]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administer]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put in order]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treat;handle]。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review;revise]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play]。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distinguish]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pay attention to;notice of]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appeal]。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repair]。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manage]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词性变化

理的拼音:   

〈词性:名〉

(1) 纹理;条理 [veins;grain]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law;judge;justice]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reason]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reason]。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emissary;envoy;messenger]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matchmaker]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natural science]。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physics]。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prison officer;jailer;warder]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理的拼音:   

〈词性:形〉

治理得很好 [orderly]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常用词组

理财、理睬、理当、理短、理发、理发师、理该、理化、理会、理解、理科、理亏、理亏心虚、理疗、理乱、理论、理论、理论家、理屈、理屈词穷、理事、理事会、理顺、理所必然、理所当然、理无专在、理想、理想派、理想主义、理性、理性认识、理学、理由、理喻、理喻、理直气壮、理智

  拼音  jué   注音  ㄐㄩㄝˊ   繁体  絕、絶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XQCN  仓颉  VMNAU  郑码  ZRYI  四角  27117  结构  左右电码  4815  区位  3088  统一码  7EDD  笔顺  フフ一ノフフ丨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绝(絶)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断:绝种。绝缘。绝嗣。绝情。绝迹。断绝。杜绝。灭绝。空前绝后。

⒉ 尽,穷尽:绝命。绝望。绝境。绝棋。气绝。

⒊ 极,极端的:绝妙。绝密。绝壁。绝无仅有。

⒋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绝色。绝技。绝伦。绝唱。绝代。

⒌ 一定的,肯定的:绝对。绝然。

⒍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⒎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绝句。五绝。

统一码

绝字UNICODE编码U+7EDD,10进制: 32477,UTF-32: 00007EDD,UTF-8: E7 BB 9D。

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絕絶㔃㔢

汉英互译

absolutely、desperate、exhausted、hopeless、making no allowan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纟、从色

English

to cut, sever, break off, termin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绝的拼音:

jué  

〈词性:动〉

(1) (会意。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2) 同本义 [break off]

绝,断丝也。——《说文》

冠缨索绝。——《史记》

(3)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

(4) 引申为断,断绝 [sever;cut off]

绝,断也。——《广雅》

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

必绝其谋。——《战国策·秦策》

楚诚能绝 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

绝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史记·刺客列传》

绝其望。——《韩非子·主道》

即炉火烧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绝卖(出卖产权;卖掉后再也不许赎回);绝裙(扯断衣襟。指去意坚决,难以挽留);绝祀(断绝祖先的祭祀。比喻国家灭亡,子嗣全无)

(6) 割断;切断 [cut off]

绝头刳服。——《韩非子·内储说上》

今楚国虽小,绝长缩短,犹以数千里。——《战国策·楚策》

七曰绝祭。——《周礼·大祝》。司农注:“不循其本直绝肺以祭也。”

(7) 又如:绝亢(斩断脖子);绝脰(断颈);绝膑(折断膑骨);绝长补短(本指计量国土大小。后常用为截取有余以补不足)

(8) 气息中止;晕死 [die]

抢呼欲绝。——《聊斋志异》

(9) 又如:绝单(狱吏所填写的犯人死亡单子);绝类(灭绝其种类);绝命辞(临死前写的文章)

(10) 断根,无后代 [discontinue]

子绝四。——《论语》。皇疏:“无也。”

(11) 又如:绝业(已经中断的王业);绝绪(没有后代);绝户计(断绝别人子孙后代的计谋)

(12) 横渡;穿越 [cross]

绝江河,横渡过长江黄河。绝,断,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乃绝漳水。——《穆天子传》

丈人渡之绝江。——《吕氏春秋·异宝》。注:“过也。”

(13) 又如:绝塞(横渡关塞;渡越边塞);绝漠(穿越沙漠);绝险(越过险阻)

(14) 落 [fall]

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楚辞》

(15) 杜绝;摒弃 [completely eradicate;wipe out]

绝世于良。——《左传·哀公十五年》。注:“犹言弃也。”

(16) 又如:绝弦(断弃琴弦,不再使用);绝学(弃绝学问;抛开学业);绝仁弃义(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

(17) 超过 [surpass]。如:绝后光前(超越古今);绝俗(超出世俗之外);绝才(过人的才能);绝特(超出寻常)

(18) 停止 [stop]

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吕氏春秋·权勋》。注:“止也。”

胞之络脉绝也。——《素问·奇病论》

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夜久语声绝。——唐· 杜甫《石壕吏》

弱者先绝。——[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9) 又如:绝息(停止);绝脉(脉息停止)

(20) 竭;尽 [exhaust]

振乏绝。——

吕氏春秋·季春》。注:“居而无食曰绝。”

江河山川绝而不流。——《淮南子·本经》。注:“竭也。”

绝目尽平原。——鲍照诗。注:“犹尽也。”

(21) 又如:绝力(用尽力气);绝目(极目。尽目力之所及);绝叫(大声呼叫);绝阴(阴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四月戊辰日为绝阴之日,百事不宜)

词性变化

绝的拼音:

jué  

〈词性:形〉

(1) 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unique;superb;excellent]

绝妙好辞。——《蔡邕题曹娥碑》

(2) 又如:绝学(独到的学问);绝足奔放(喻千里马疾驰);绝才(过人的才能。无人能及的才能);绝手(具有第一等才艺的高手)

(3) 距离远、隔绝难通的 [distant]

殊邻绝党之域。——扬雄《长杨赋》。注:“远也。”

(4) 又如:绝域(极远的地方);绝地(极远的地方);绝垠(极远的地方);绝国(僻远隔绝的邦国);绝徼(极为遥远的地方);绝郡(边远的郡县);绝区(极边远地区)

(5) 缺乏;贫困 [poor]。如:绝乏(缺乏。多指供应短缺)

绝的拼音:

jué  

〈词性:副〉

(1) 绝对;全然 [absolutely]——用在否定词前面

绝无有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绝无踪响。(绝,绝然,绝对,根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绝不可能;绝无此意;绝非偶然;绝异(全然不同);绝无(全然没有)

(3) 极,最 [extremely]

黄山绝胜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至险绝处。

(4) 又如:绝少(极少);绝早(极早);绝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足(最快的马。喻千里马)

绝的拼音:

jué  

〈词性:名〉

(1) 绝句 [Chinese four-lined verse with five or seven characters to each line]。诗体名。亦称“截句”、“断句”。律诗通常有八句,而绝句仅四句,是截取律诗一半而成。如:五绝;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绝诗(即绝句)

王荆公绝句。—— 宋· 洪迈《容斋随笔》

(2) 指食物断绝的穷困者 [hungry poor]

务蓄积,以备乏绝。——《盐铁论》

绝的拼音:

jué  

<语气>

罢了,了 [that's all]

听言绝,我则沉默默腹内忧,都做了虚飘飘心上喜。——元· 孙仲章《勘头巾》

常用词组

绝版、绝笔、绝壁、绝产、绝唱、绝尘、绝代、绝代佳人、绝倒、绝地、绝调、绝顶、绝对、绝非、绝根、绝后、绝户、绝迹、绝技、绝交、绝经、绝景、绝境、绝裾、绝口、绝粒、绝路、绝伦、绝门、绝密、绝妙、绝灭、绝品、绝棋、绝情、绝然、绝色、绝食、绝世、绝世佳人、绝嗣、绝望、绝无仅有、绝响、绝续、绝学、绝艺、绝育、绝域、绝缘、绝缘体、绝招、绝症、绝种、绝子绝孙

词穷理绝: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