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词正理直的意思

zhèngzhí

词正理直



拼音cí zhèng lǐ zhí

注音ㄘˊ ㄓㄥˋ ㄌ一ˇ ㄓˊ

解释言词严正,理由充足。

出处《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说得词正理直,更不再问。”

例子他的话词正理直,应该相信。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作文或说话等。

感情词正理直是中性词。

繁体詞正理直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ㄘˊ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YNGK  仓颉  IVSMR  郑码  SYAJ  四角  37720  结构  左右电码  6101  区位  2042  统一码  8BCD  笔顺  丶フ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词(詞)的拼音:cí(ㄘˊ)  

⒈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⒉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⒊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ào   )。词韵。词曲。

统一码

词字UNICODE编码U+8BCD,10进制: 35789,UTF-32: 00008BCD,UTF-8: E8 AF 8D。

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詞䛐

汉英互译

vocable、word

造字法

形声:从讠、司声

English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one's words;what one say]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sentences in speeches,poems,writings or operas;speech;statement]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lawsuit]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ci—classical poetry conforming to a definite pattern]。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性变化

词的拼音:

  

〈词性:动〉

说,告诉 [tell]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常用词组

词不达意、词典、词调、词法、词赋、词根、词话、词汇、词句、词库、词类、词牌、词曲、词讼、词素、词坛、词头、词尾、词位、词形、词性、词序、词义、词语、词源、词藻、词缀、词族、词组

  拼音  zhèng zhēng   注音  ㄓㄥˋ ㄓㄥ   
部首  止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GHD  仓颉  MYLM  郑码  AII  四角  10101  结构  上下电码  2973  区位  5393  统一码  6B63  笔顺  一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正的拼音:zhèng(ㄓㄥˋ)  

⒈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⒉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⒊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⒋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⒌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⒍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⒎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⒏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⒐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⒑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⒒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

⒓ 姓。

其他字义

正的拼音:zhēng(ㄓㄥ)  

⒈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统一码

正字UNICODE编码U+6B63,10进制: 27491,UTF-32: 00006B63,UTF-8: E6 AD A3。

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政㱏

汉英互译

correctitude、just、positive

相关字词

反、邪、负、侧、歪、倒、副、偏

造字法

指事:上面是符号表示方向,下面是止(足)

English

right, proper, corr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正的拼音: zhēng  

〈词性:名〉

(1)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 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2) 箭靶的中心 [bull’s eye]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3) 引申为目标 [target]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词性变化

正的拼音: zhēng  

〈词性:动〉

(1) 通“征”

(2) 征税[levy]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3) 出兵,征讨[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汤誓》

故诸侯服而无正。——《管子·山至数》

司马弗正。——《礼记·燕义》

(4) 另见 zhèng  

常用词组

正旦、正朔、正月

基本词义

正的拼音: zhèng  

〈词性:形〉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 同本义 [central]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有绳不以正。——《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泰山正南。——清· 姚鼐《登泰山记》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斫其正。

(3) 又如: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屋);正阳(日中之气);正锋(中锋);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胁(三分牲牛之胁,中胁为正胁);正位(中正之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庄的情态)

(4) 图形各边、角都相等 [regular]。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边形;正方体

(5) 正直,正派 [honest;upright]

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7) 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pure]

古书之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而不至焉。

正赤如丹。(纯红得像朱砂。正:纯;丹:朱砂。)——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正一(纯真之一);正意(纯正的心志);正黑(纯黑色);正风(纯正的民歌;纯正的风气);正性(纯正的禀性);正味(纯正的滋味);正青(纯青)

(9) 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main]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正职;正角;正团长;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正赋(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

(11) 正当;合适 [fair]

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竝列于篇。——《后汉书·皇后纪序》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12) 又如:正号(正当的名号);正条儿(比喻正经、非淫乱之事);正用情借(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

(13) 有关正电,由正电组成,或带正电 [positive]。如:正电子;正离子

(14) 代数上为正号;大于零的 [plus]。如:正数;正号

(15) 正点 [sharp;be punctual in time]。如:十二点正;正午

(16) 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obverse side]

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

(17) 又如:这张纸正好都很光洁

词性变化

正的拼音: zhèng  

〈词性:动〉

(1) 通“整”( zhěng  )。使正;整理;端正 [rectify]

立必正方,不倾听。——《礼记·曲礼上》

正尔容。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2) 又如: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3) 整治 [renovate]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4) 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5) 纠正;改正,匡正 [correct]

以正晋国。——《国语·晋语》

正法则,选贤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传·隐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正身以黜恶。——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 又如:正历(改订历法);正订(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正俗(匡正风俗);正曲(矫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7) 正法,治罪 [execute]

贼杀其亲,则正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8) 决定,考定 [decide]

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

正的拼音: zhèng  

〈词性:名〉

(1) 官长;君长 [officer]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

(2) 又如:正受(编制以内的官员);酒正(酒官之长)

(3) 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normal age at death]

百岁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论衡》

(4) 嫡长子,与“庶”相对 [wife's elder son]

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

(5) 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wife]

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房玄龄《晋书》

(6) 又如:正头娘子(正妻;大娘子);正头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7) 道理,规律 [reason;law]

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

(8) 通“政”。政治,政事[politics;political affairs]

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尚书大传·皋繇谟》

古者文武为正均分。——《墨子·兼爱下》

虽天子三公问正。——《荀子·大略》

(9) 通“证”。凭证,证据[evidence;proof]

必有正焉。——《仪礼·士昏礼》

指九天以为正兮。——《楚辞·离骚》

指苍天以为正。——《楚辞·九章·惜诵》

(10) 姓

正的拼音: zhèng  

〈词性:副〉

(1) 正好,恰好 [just;precisely]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正称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怀);正没理处(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正未有艾(正无穷期);正如你所说的;大小正合适;正要(刚要;正预备)

(3) 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in process of;in course of]

中儿正织鸡笼。——宋· 苏轼《浣溪沙》

见王夫人正和 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红楼梦》

(4) 又如:正然(正在);正下着雪

(5) 仅;只 [only]

乃自吴寻二 陆, 平原不在,正见 清河。——《世说新语·自新门》

(6) 端正地 [regularly;upright;straight]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7) 方,刚刚 [just now; exactly;just]

我思舜,正郁 陶。——《史记·五帝本纪》

(8) 公然;显然 [openly]

正告天下。——《史记·苏秦列传》

(9) 总是 [always]

何以正善人少而恶人多。——《世说新语》

正的拼音: zhèng  

〈词性:代〉

(1) 这么;这样 [so;this way]

今年怎正利害?——《老残游记》

(2) 又如:怎正大;怎正多

(3) 另见 zhēng  

常用词组

正本、正本清源、正比、正比例、正步、正餐、正册、正产、正常、正出、正大、正大光明、正旦、正当、正当时、正当中、正道、正点、正殿、正电、正电荷、正多边形、正法、正方、正方形、正房、正告、正割、正宫、正骨、正规、正规军、正轨、正果、正好、正号、正极、正价、正教、正经、正觉、正考父、正课、正理、正零、正路、正门、正面、正面人物、正牌,正牌儿、正派、正品、正气、正巧、正切、正确、正儿八经、正人君子、正色、正身、正史、正式、正视、正事、正室、正数、正四面体、正堂、正题、正体、正调、正厅、正统、正途、正位、正文、正屋、正午、正误、正弦、正线、正向、正像、正凶、正压力、正言厉色、正颜厉色、正眼、正业、正义、正义性、正音、正用、正在、正则、正直、正职、正中、正中下怀、正传、正支、正字、正字法、正宗、正座,正座儿

  拼音    注音  ㄌ一ˇ   
简体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玉部  
五笔  GJFG  仓颉  MGWG  郑码  CKB  四角  16115  结构  左右电码  3810  区位  3277  统一码  7406  笔顺  一一丨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理的拼音:lǐ(ㄌ一ˇ)  

⒈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⒉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⒊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⒋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⒌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⒍ 古代指狱官、法官。

⒎ 姓。

统一码

理字UNICODE编码U+7406,10进制: 29702,UTF-32: 00007406,UTF-8: E7 90 86。

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anage、natural science、pay attention to、reason、texture、tidy up、truth

造字法

形声:从王、里声

English

reason, logic; mana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理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carve and polish]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administer]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put in order]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treat;handle]。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review;revise]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play]。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distinguish]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pay attention to;notice of]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appeal]。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repair]。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manage]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词性变化

理的拼音:   

〈词性:名〉

(1) 纹理;条理 [veins;grain]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law;judge;justice]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reason]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reason]。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emissary;envoy;messenger]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matchmaker]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natural science]。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physics]。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prison officer;jailer;warder]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理的拼音:   

〈词性:形〉

治理得很好 [orderly]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常用词组

理财、理睬、理当、理短、理发、理发师、理该、理化、理会、理解、理科、理亏、理亏心虚、理疗、理乱、理论、理论、理论家、理屈、理屈词穷、理事、理事会、理顺、理所必然、理所当然、理无专在、理想、理想派、理想主义、理性、理性认识、理学、理由、理喻、理喻、理直气壮、理智

  拼音  zhí   注音  ㄓˊ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FHF  仓颉  JBMM  郑码  EDLC  四角  4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60  区位  5417  统一码  76F4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直的拼音:zhí(ㄓˊ)  

⒈ 不弯曲:直线。直角。直径。直立。直截了当。直觉(jué  )。直观。

⒉ 把弯曲的伸开:直起腰来。

⒊ 公正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正直。

⒋ 爽快,坦率:直爽。直率(shuài  )。直谏。直诚。直言不讳。

⒌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一直走。直哭。

⒍ 竖,与“横”相对:不要横着写,要直着写。

⒎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

⒏ 姓。

统一码

直字UNICODE编码U+76F4,10进制: 30452,UTF-32: 000076F4,UTF-8: E7 9B B4。

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rank、just、straight、vertical

相关字词

曲、弯、横

造字法

会意:从十、从目

English

straight, erect, vertic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从L( yǐn  ),从十,从目。 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2) 同本义 [straight]

直,正见也。——《说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左传·襄公七年》

木曰曲直。——《书》

巽为绳直。——《易·说卦》

先定准直。——《礼记·月令》

争高直指。——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

斫直删密。

(4) 又

锄其直。

(5) 又如:直线;直路;笔直;直迫(直直愎愎。直直劈劈。直搭直。直截了当);直橛橛(身体挺得直直的);直隆隆(高而直起);直堑(直的沟渠);直缕(形容直直挺挺,形容笔直或僵直的样子);直坦坦(笔直而平坦)

(6) 竖。与“横”相对 [vertical]。跟地面垂直的

直栏横槛。——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直上直下;直升机

(8) 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honest;fair]

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韩非子·五蠹》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直道而行。——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居正惮瑞峭直。——《明史》

(9) 又如:直辞(正直的言辞);直声(正直之言);直质(正直朴实的资质);直信(正直诚实);直言正色(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10) 直爽 [frank;straightforward]

哥哥是口直心快射粮军。——《元曲选》

(11) 又如:心直口快;直势(耿直坦率);直性子(性情直爽的人);直人(直爽的人;正直的人);直心眼(指人的心地直率)

(12) 正 [due]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3) 又如:直南(正南);直北(正北);直准(正则)

(14) 正当,有理 [appropriate;correct;right]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词性变化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副〉

(1) 径直,一直 [directly]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直进罾步。——《广东军务记》

(2) 又

直至初六。

直诘袁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直书就和(径直写成了一首和诗);直律律(直接;径直);直乃(简直就是);直叙(直接叙述);直解(直接领悟);直抵(一直到达)

(4) 故意 [intentionally]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汉书·张良传》

直堕其履圯下。——《史记·留侯世家》

(5) 竟然 [unexpectedly]

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聊斋志异》

而直为此廪廪也。(直:竟。为:造成。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直如此(竟然这样);直恁(竟然如此;竟然这样)

(7) 只;仅仅 [only]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无由进之耳。——《荀子·礼论》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以为不能。——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直见爱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8) 又如:直当的(仅仅够得上;只值);直好(只得;只好)

(9) 简直 [absolutely;literally]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庄子·秋水》

直可惊天地。——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0) 通“特”&X({tè})。单单,单独[only;alone]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立而不胜。——《荀子·不苟》

直堕其履圮下。——《史记·留侯世家》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动〉

(1) 伸直;挺直 [straighten]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2) 又如:直身(伸直的身躯);直直腰儿;把铁丝直一直;直脚(伸腿,死去);直屡屡(挺直)

(3) 伸雪[冤屈] [redress (an injustice)]

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苏轼《子姑神记》

(4) 面对着,当 [confront;face;in face of]

马各直其算。——《礼记·投壶》

前列直斗口三星。——《史记·天官书》

武库正直其墓。——《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魏之武卒,不可以直 秦之锐士。——《汉书·刑法志》

[主人]立阼阶下,直东序西面。——《仪礼·士冠礼》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5) 遇,碰上 [meet]

管教他灵山会里直着个有缘人。——汤显祖《南柯记·宫训》

(6) 当值,轮值,轮班[take turn;in turn]

王民为侍中,直于省内。—— 房玄龄《晋书》

直使送之。——《战国策·齐策三》。注:“直,当日直使也。”

(7) 又如:直内(内廷值班的人);值月(当值某月);直房(值班室)

(8) 担任 [undertake;assume the office of]

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 李延寿《南史》

(9) 价值相当于 [be worth]

为皮币,直四十万。——《史记·平淮书》

岂闻一绢直万钱?——杜甫《惜昔诗》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名〉

(1) 价值;代价 [value;worth]

爰得我直。——《诗·魏风·硕鼠》

象床之直千金。——《战国策·齐策三》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昂其直。——《聊斋志异·促织》

(2) 又

高其直。

(3) 工钱 [pay;salary]

受若直,怠若事。——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

直的拼音: zhí  

<连>

(1) 即使 [even;even if]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池州送孟迟先辈》

(2) 又如:直饶(即使)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介〉

当…时候 [as;at that time]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常用词组

直笔、直播、直布罗陀海峡、直肠、直肠子、直陈、直尺、直达、直达列车、直捣、直到、直道而行、直瞪瞪、直盯盯、直发人、直感、直根、直勾勾、直挂、直观、直话、直谏、直僵僵、直角、直角尺、直角三角形、直接、直接宾语、直截、直截了当、直径、直撅撅、直觉、直觉性、直来直去、直愣愣、直立、直立茎、直溜溜、直流电、直馏、直眉瞪眼、直取、直上直下、直射、直升、直升机、直省、直视、直抒己见、直属、直率、直爽、直挺、直挺挺、直通通、直系、直系亲属、直辖、直辖市、直线、直心眼儿、直性,直性儿、直性子、直言、直言不讳、直译、直至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