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óng róng jiù yì
注音ㄘㄨㄥˊ ㄖㄨㄥˊ ㄐ一ㄡˋ 一ˋ
解释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就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非常镇静;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例子徐荫轩以身殉国,从容就义,应该附奏清恤!(高阳《胭脂井》)
正音“从”,不能读作“cǒng”。
辨形“就”,不能写作“救”。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为革命而献身。
谜语分析脸谱
感情从容就义是褒义词。
繁体従容就義
近义舍生取义
反义贪生怕死
英语go to one's death unflinchingly(meet one's death like a hero)
俄语спокóйно и смéло смотрéть в лицó смéртн
德语gefaβt für eine gerechte Sache in den Tod gehen
动物生肖牛,虎,蛇
从(從)的拼音:cóng(ㄘㄨㄥˊ)
⒈ 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⒉ 采取,按照:从优。
⒊ 跟随:愿从其后。
⒋ 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⒌ 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⒍ 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⒎ 次要的:主从。从犯。
⒏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⒐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⒑ 姓。
从(從)的拼音:zòng(ㄗㄨㄥˋ)
⒈ 古同“纵”,竖,直。
⒉ 古同“纵”,放任。
从字UNICODE编码U+4ECE,10进制: 20174,UTF-32: 00004ECE,UTF-8: E4 BB 8E。
从字由两个人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從縱䢨
frae、from
自、主、违
会意:从二人
from, by, since, whence, through
详细解释◎ 从的拼音:
従 có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 同本义 [follow]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4) 顺从;依从 [comply with]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5) 》
(6)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7) 参与其事 [join;be engaged in]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8)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9) 听从,取法 [accept;obey]。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10)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in a certain manner or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inciple]。如:从严,一切从简
◎ 从的拼音:
従 cóng
〈词性:介〉
(1) 自,由 [from]——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3) 〈词性:副〉 素来,一向 [earlier on;all along]。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 从的拼音:
従 cóng
〈词性:名〉
(1) 因由 [reason;cause]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 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 [the secondary]。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 堂房亲属 [relationship of the same clan]
从祖 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4)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侄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 从的拼音:
従 cóng
〈词性:形〉
(1) 言词顺畅的 [smooth]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 次要 [accessary]。如:从犯
从不、从长计议、从此、从此往后、从从容容、从…到…、从动、从而、从犯、从谏如流、从井救人、从句、从军、从来、从良、从略、从命、从前、从戎、从容、从容不迫、从容自若、从善、从善如流、从师、从事、从属、从速、从天而降、从头、从先、从小、从心所欲、从业、从一而终、从优、从征、从政、从中、从子
容的拼音:róng(ㄖㄨㄥˊ)
⒈ 包含,盛(chéng ):容器。容量(liàng )。容积。容纳。无地自容。
⒉ 对人度量大:容忍。宽容。
⒊ 让,允许:容让。不容人说话。
⒋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容止。容颜。容光。容貌。仪容。军容。市容。阵容。姿容。
⒌ 或许,也许:容或。
⒍ 姓。
容字UNICODE编码U+5BB9,10进制: 23481,UTF-32: 00005BB9,UTF-8: E5 AE B9。
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容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㝐㣑頌鎔
allow、appearance、contain、hold、looks、tolerate
会意兼形声
looks, appearance; figure, form
详细解释◎ 容的拼音: róng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小 徐本“从宀,谷( gǔ )。”大 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2) 同本义 [hold;contain]
容,盛也。——《说文》
君子以容民畜众。——《易·师》
言宽大包容。——《汉书·五行志》
故曰心容。——《荀子·解蔽》
广则容奸。——《史记·乐书》
可容一人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容隐(包庇,隐瞒);容足(仅容立足);容接(容纳接待);容盛(覆载,容纳);容民(容纳民众);容民畜众(容纳畜养民众);容畜(容纳养育);容受(容纳接受);容放(容纳置放)
(4) 宽容 [tolerate]
则今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容庶(宽容饶恕);容物(度量宽大,能够容人);容谅(宽容原谅);容借(宽容);容宽(宽容,宽恕);容覆(宽容涵纳);容纵(宽容放纵)
(6) 允许,许可 [permit;allow;admit;endure]
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水浒传》
(7) 又如:容耐(容忍);一首不容轻易解释的诗;容止(允许栖止);详情容后函告;此事不容耽搁
(8) 收留 [take sb.in]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左传》
(9) 打扮;装饰 [decorate]。如:容饰(装饰,打扮)
(10) 悦,欢喜 [please]。如:容溺(溺爱)
(11) 应当 [ought]
然则建巳之月为纯阳,不容都无复阴也。——《词诠引》
(12) 等待,待 [wait]
容移时,有小黄头奴至。——《宣和遗事》
(13) 需要 [need]
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韩非子》
(14) 假借为“用”。使用[apply;employ]
兵无所容其刃。——《老子·五十章》
◎ 容的拼音: róng
〈词性:名〉
(1) 仪容;容貌,容颜(容貌神色) [appearance]
物有其容。——《左传·昭公九年》
孔德之容。——《老子》
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明史·海瑞传》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整容;遗容;音容;容颜(脸色);笑容可掬;愁容;怒容;病容;容冶(容貌美艳);容华(容貌,容颜);容辉(仪容风采);容质(容仪与资质);容表(仪表,风采);容妆(容貌妆饰)
(3) 可容纳的空间;容纳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度量;所容纳的量 [capacity]。如:库容;电容
(4) 模式,样式 [pattern]
凡为甲,必先为容。——《周礼·考工记·匠人》
(5) 法则,规律 [rule]
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韩非子》
(6) 礼仪;礼法 [rite]
容台振而掩覆。——《淮南子·览冥》
(7) 又如:容典(礼容之法则);容则(容典);容台(行礼之台)
(8) 一种佩饰用的刀 [mate knife]
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释名》
(9) 古州名 [Rong prefecture]。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邻接广东省。汉属合浦县,晋初置荡昌县,属合浦郡,梁改为阴石县,并置阴石郡,陈改为奉化县,隋改为普宁县,宋为容州,元为容州路,后降为州,明改为容县,属梧州府
(10) 通“榕”。常绿乔木[banyan]
种木胥容,榆桃柳楝。——《管子·地员》
(11) 姓
◎ 容的拼音: róng
〈词性:形〉
(1) 从容 [unhurried]。如:容裕(从容大度)
(2) 适宜,合宜 [suitable]
因势合变,遇时之容。——《文选 》
◎ 容的拼音: róng
〈词性:副〉
(1) 或许;大概;也许 [perhaps]。如:容或
(2) 表示反问。难道;岂 [make an emphatic rhetorical question]
苟时未可,容得已乎?——《三国志》
容光、容光焕发、容华、容或、容积、容量、容谅、容留、容貌、容纳、容器、容情、容让、容人、容忍、容身、容膝、容臭、容许、容颜、容仪、容易、容与、容止、容姿
就的拼音:jiù(ㄐ一ㄡˋ)
⒈ 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⒉ 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
⒊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
就字UNICODE编码U+5C31,10进制: 23601,UTF-32: 00005C31,UTF-8: E5 B0 B1。
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ccomplish、already、as much as、at once、come near、move towards、with
便、即、去、避
会意
just, simply; to come, go to; to approach, near
详细解释◎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动〉
(1)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2) 同本义 [move to highland]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 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
(3) 靠近;走近;趋向 [come close to;move towards]
就,即也。——《广韵》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礼记·曲礼》
不就利,不违害。——《庄子·齐物论》
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庄子·大宗师》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庄子·天地》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去故乡而就远兮。——《楚辞·九章·哀郢》
还来就菊花。——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持就火炀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就童子试。——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就书(前往从学);就利(趋利,求利);就第(归回宅第;回家);就和(接近)
(5) 归于 [belong to;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国语》
(6) 又如:就化(归顺,向化);就班(按次序归位);就款(归顺臣服)
(7) 担任;开始从事 [assume the office of]。如:去就(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就列(就位。任职);就事(就职);就田(从事耕种)
(8) 下;搭着吃 [go with]。如:炒鸡蛋就饭;就菜;花生仁就酒
(9) 完成;成功 [accomplish]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瞬息可就。——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就亲(成就婚事,成亲);就名(成就功名)
(11) 终,尽 [end]。如:就命(去死;毕命)
(12) 迁就;将就 [accommodate oneself to; suit; fit; yield]
刑罚不审则有辟就。——《管子》
(13) 又如:半推半就;牵就;就着(就便;顺便);就滑(随便;方便)
(14) 受;被 [-ed by]。如:就戮(受戮,被杀);就缚(受绑,受擒);就封(受封);就决(受死刑)
(15) 登上;开始,启 [ascend;start]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史记·刺客列传》
(16) 又如:就道(上路);就涂(上路,动身)
◎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副〉
(1) 立刻,马上 [right now;right away]。如:春天就要来了
(2) 和…一样早 [as early as]。如:今天早晨雨就停了
(3) 一…就… [as soon as]。如:他下课后就到图书馆去了
(4) 只,仅仅 [only]。如:就你一个来吗?
(5) 事实正是如此 [right on]。如:工具就在房里,你自己找吧!
(6)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without…there can be no]。如:不斗争就不能前进
◎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介〉
(1) 在 [in; at ;on]。如:就理(内情)
(2) 从 [from]
就其不忘一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就中
(4) 组成介词结构,引进所要说明的对象或范围,常跟后面的“说”、“看”、“而论”等相呼应 [according to]。如:就字面上看
◎ 就的拼音: jiù
<语气>
(1) 偏偏 [simply]。如:你不让我干,我就要干!
(2) 表示决意或意图 [would]。如:今天天气这么好,我就要去
◎ 就的拼音: jiù
<连>
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相当于“假如”、“即使” [if]。如:就让(即使;就算)
就伴、就便,就便儿、就餐、就道、就地、就范、就根儿、就合、就歼、就教、就近、就就、就里、就木、就聘、就擒、就寝、就请、就让、就任、就食、就使、就势、就事、就事论事、就是、就是、就是、就手,就手儿、就算、就位、就席、就刑、就许、就绪、就学、就要、就业、就医、就义、就枕、就诊、就正、就职、就中、就坐,就座、就座
义(義)的拼音:yì(一ˋ)
⒈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⒉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⒊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⒋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⒌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⒍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⒎ 姓。
义字UNICODE编码U+4E49,10进制: 20041,UTF-32: 00004E49,UTF-8: E4 B9 89。
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義
adopted、artificial、justice、meaning、relationship、righteousness
原为会意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详细解释◎ 义的拼音:
義 yí
〈词性:名〉
(1) (“仪”的古字)
(2) 仪容;状貌 [appearance;looks]
義,已之威仪也。——《说文》
说有义德之美也。——《贾子道德》
尚考大室之义。——《书·大传》
署行义。——《汉书·高帝纪》。注:“行状年纪也。”
(3) 又如:义淫(威仪隆盛);义节(仪节);义台(古行礼义之台)
(4) 仪制;法度 [laws]。如:义刑(仪型。楷模;典范);义行(仪形。效法);义形(义刑);义事(谓度事之宜不行之);义度(仪则法度)
(5) 另见 yì
◎ 义的拼音:
義 yì
〈词性: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justice;righteous;just]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friendly feelings;friendly sentiments]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meaning]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reason]。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 义的拼音:
義 yì
〈词性:形〉
(1) 名义上的 [artificial;nominal;adopted]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volunteer]。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good]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public]。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false]。如:义杖;义肢
(8) 另见 yí
义不容辞、义仓、义齿、义地、义愤、义愤填膺、义夫、义和拳,义和团、义举、义理、义卖、义郎、义旗、义气、义师、义士、义士民、义塾、义无反顾、义务、义务、义务兵役制、义务教育、义务劳动、义侠、义项、义兴、义形于色、义学、义演、义勇、义勇军、义蕴、义战、义正词严、义肢、义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