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uān quán lǒng xiù
注音ㄘㄨㄢ ㄑㄨㄢˊ ㄌㄨㄥˇ ㄒ一ㄡˋ
解释捏紧拳头,卷起袖口。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出到大门外,汪为露还撺拳拢袖要打那侯小槐。”
例子他急得要撺拳拢袖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撺拳拢袖是贬义词。
繁体攛拳攏袖
近义擦掌磨拳
英语clench one's fist and roll up one's sleeves―prepare to figh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撺(攛)的拼音:cuān(ㄘㄨㄢ)
⒈ 抛掷。
⒉ 匆忙地做:临时现撺。
⒊ 〔撺掇〕怂恿,从旁鼓动人,如“他一再撺撺我学滑冰”。亦称“撺弄”、“撺怂”、“撺嗾”(“掇”、“弄”、“怂”、“嗾”均读轻声)。
⒋ 发怒:他撺儿了。
撺字UNICODE编码U+64BA,10进制: 25786,UTF-32: 000064BA,UTF-8: E6 92 BA。
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撺字收录于 现通表 。
攛
形声:从扌、窜声
hurry; to throw; to urge
详细解释◎ 撺的拼音:
攛 cuān
〈词性:动〉
(1) 〈词性:方〉∶抛;扔 [fling;throw]。如:撺箱(抛箱。宋元官府用箱子接纳状纸,告状人把状纸投入箱中,称撺箱)
(2) 匆匆忙忙地做 [do sth. in a hurry]。如:事前不做,临时现撺
(3) 长出 [grow]。如:撺茎(拔节)
(4) 怂恿,唆使别人去干坏事 [instigate]。如:撺哄(怂恿,哄骗)
(5) 〈词性:方〉∶发怒,发脾气 [get angry]。如:他撺儿了
(6) 紧握。用同“攥” [hold]。如:撺拳拢袖
(7) 跳。用同“蹿” [spring]。如:撺行(奔跑)
(8) 逃走;乱跑 [escape]。如:撺行(奔跑)
(9) 用同“汆”。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煮一下就捞出 [quick-boil]。如:撺香螺;撺小鸡
撺掇、撺哄鸟乱、撺弄、撺拳拢袖
拳的拼音:quán(ㄑㄨㄢˊ)
⒈ 屈指卷(juǎn )握起来的手:拳头(“头”读轻声)。
⒉ 徒手的武术:拳术。打拳。太极拳。拳谱。拳脚。
⒊ 肢体弯曲:拳曲。拳起腿来。
⒋ 量词,用于拳头打人的动作:打他几拳。
拳字UNICODE编码U+62F3,10进制: 25331,UTF-32: 000062F3,UTF-8: E6 8B B3。
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㩲搼
boxing、fist
形声:上形下声
fist; various forms of boxing
详细解释◎ 拳的拼音: quán
〈词性:名〉
(1) (形声。夲义:紧握的手。俗称拳头)
(2) 同本义 [fist]
拳,手也。——《说文》。按,张之为掌,卷之为拳。”
鲁君许诺,乃使吏鞟其拳。——《吕氏春秋》
(3) 又如:挥拳;赤手空拳
(4) 拳术;拳击 [boxing]。如:拳经(谈拳术的文字;拳术);打拳;太极拳;拳技(拳击的技法);拳法(拳击的技法)
(5) 通“弮”。弓弩 [bows]
士张空拳。——《汉书·李广传》
(6) 姓
◎ 拳的拼音: quán
〈词性:动〉
(1) 通“蜷”。屈曲;卷曲 [curl]
其棱细则拳曲。——《庄子·人间世》
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颜氏家训·勉学》
(2) 又如:拳拳弯弯(卷曲的样子);拳毛(卷曲的毛发);拳挛(拳曲;屈曲);拳毛(毛发卷曲);拳足(卷曲脚爪);拳发(头发卷曲)
◎ 拳的拼音: quán
〈词性:形〉
(1) 勇壮 [brave]
无拳无勇。——《诗·巧言》。传:“力也。”
有拳勇股肱之力。——《国语·齐语》。注:“人勇为拳。”
(2) 如:拳果(壮勇果断);拳勇(勇壮);拳捷(勇壮敏捷);拳猛(勇猛);拳腕(犹勇力);拳儇(勇壮矫捷)
(3) 诚挚 [honest]
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胜拳拳。——《汉书·贡禹传》
(4) 又如:拳拳好善(诚心诚意行善);拳挚(诚挚)
◎ 拳的拼音: quán
〈词性:量〉
(1) 表示动量,用于拿拳头打人的动作
你便在我脸上打一百拳也不妨!——《水浒传》
(2) 表示物量,相当于“桩”、“件”
我这一去,不得一拳儿好买卖不回来。——张国宾《合汗衫》
拳棒、拳打、拳打脚踢、拳击、拳脚、拳曲、拳拳、拳师、拳术、拳坛、拳套、拳头、拳头产品、拳王
拢(攏)的拼音:lǒng(ㄌㄨㄥˇ)
⒈ 凑起,总合:拢共。拢总。归拢。
⒉ 靠近,船只靠岸:拢岸。拉拢。
⒊ 使不松散或不离开:收拢。拢音。把孩子拢在怀里。
⒋ 梳,用梳子整理头发:拢一拢头发。
⒌ 合上,聚集:她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拢字UNICODE编码U+62E2,10进制: 25314,UTF-32: 000062E2,UTF-8: E6 8B A2。
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攏
approach、hold together、reach
形声:从扌、龙声
collect, bring together
详细解释◎ 拢的拼音:
攏 lǒ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龙声。本义:聚合,合拢)
(2) 同本义 [gather together]
拢万川乎巴梁。——郭璞《江赋》
(3) 又如:拢钱
(4) 总计;合计 [sum up]。如:拢一拢帐;拢统(总共)
(5) 梳理;整理 [comb]
[湘云]便在石蹬上重新匀了脸,拢了鬓,连忙起身,同着来至 红香圃中。——《红楼梦》
(6) 傍靠 [come alongside]
知郎旧时意,且请拢船头。——《乐府诗集·丁仙芝·江南曲》
(7) 又如:拢家(回家);拢岸;拢船(撑船靠岸);拢边(靠近旁边)
(8) 接近 [be near]。如:拢帐(走近)
(9) 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用指在弦上上下按捺 [make a light tap on pipa string]
轻拢慢捻抹复挑。——白居易《琵琶行》
拢岸、拢共、拢子
袖的拼音:xiù(ㄒ一ㄡˋ)
⒈ 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袖子。套袖。袖标。
⒉ 藏在袖子里:袖藏。袖手旁观。袖刃(袖藏利刃)。
袖字UNICODE编码U+8896,10进制: 34966,UTF-32: 00008896,UTF-8: E8 A2 96。
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褎褏
sleeve
形声:从衤、由声
sleeve; put something in sleeve
详细解释◎ 袖的拼音: xiù
〈词性:名〉
(1)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2) 同本义 [sleeve]
褎,袂也。——《说文》。字亦作褎、作袖
攘袖见素手。——《文选·曹子建·乐府》
长袖善舞。——《韩非子》
(3) 又如:袖搭(衣袖多由两片布料缝合而成,靠近袖口的一截称为袖搭);袖佉(袖子的边口)
(4) 袖口 [cuff]
袖,衣袂端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 袖的拼音: xiù
〈词性:动〉
(1) 藏物于袖中 [carry in sleeve]
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袖占(在衣袖内占卜);袖演(袖占);袖刃(在衣袖中暗藏兵器);袖手(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也指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袖标、袖管、袖箭、袖口、袖手旁观、袖套、袖筒、袖章、袖珍、袖珍本、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