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āng tóu duì miàn
注音ㄉㄤ ㄊㄡˊ ㄉㄨㄟˋ ㄇ一ㄢˋ
解释当面商量或面对面辩论。
出处
繁体當頭對面
动物生肖牛,虎,蛇
当(噹)的拼音:dāng(ㄉㄤ)
⒈ 充任,担任:充当。担(dān )当。当之无愧。
⒉ 掌管,主持:当家。当权。当政。
⒊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当时。当代。当初。当今。当即(立即)。当年。当街。当院。
⒋ 面对着:当面。当机立断。首当其冲。
⒌ 相称,相配:旗鼓相当。当量(liáng )。
⒍ 应该:应当。理当。老当益壮。
⒎ 抵敌:万夫不当之勇。
⒏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当何罪。
⒐ 顶端,头:瓦当。
⒑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当(當)的拼音:dàng(ㄉㄤˋ)
⒈ 合宜:恰当。适当。妥当。
⒉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当俩人用。
⒊ 姑且作为:当做。长歌当哭。安步当车。
⒋ 认为:我当你已经回家了。
⒌ 在同一时间:当日。当年。当世。
⒍ 吃亏,受骗:上当。
⒎ 抵押:抵当。押当。典当(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当(當)的拼音:dang(˙ㄉㄤ)
⒈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当字UNICODE编码U+5F53,10进制: 24403,UTF-32: 00005F53,UTF-8: E5 BD 93。
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噹當儅
equal、proper、when、bear、serve as、work as
该、应、赎
形声:从田、尚声
详细解释◎ 当的拼音:
當 dā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 对等;相当于 [equal;be equal to]
当,田相值也。——《说文》
必当其位。——《吕氏春秋·孟夏纪》
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朱也当御。——《国语·晋语》
当之者戕焉。——《国语·晋语一》
(3) 又如:旗鼓相当;门当户对;当才(才能与所任之事相当);当匹(匹敌;对等);实力相当
(4) 面对着 [face;turn towards]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当户(对着门户);当风(正对着风);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面对着某种有缺陷的人,不要说有关他短处的话,以避影射之嫌);当头对面(面对面)
(6) 担任;充当 [work as;serve as]。如:当辕(驾辕);当槽的(店房伙计、酒保一类的人);当值(值班);当御省禁(值班于官禁之内)
(7) 承担 [bear;undertake]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衍。—— 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又如:当不起(谦词。表示担当不起他人的夸奖或款待);当不得(奈何不得);当不过(受不住;受不了)
(9) 主持 [manage;take charge of]
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管子·五行》
北邀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张居正当国。——《明史·海瑞传》
(10) 又如:当室(主持家事。今称当家);当家之事(理家立业);当家三年狗也嫌(主持家政的容易得罪人,讨人嫌弃)
(11) 阻挡 [某人或某事物] 的通路 [block]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12) 又如:螳臂当车;别当道站着;当拦(阻拦)
(13) 看待 [regard … as]。如:他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14) 用武力抵敌 [withstand]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资治通鉴》
(15) 又如:万夫不当之勇;当关(守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6) 应当 [ought]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 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17) 又如:当用的还得用;当立之年(指三十岁);当断不断(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18) 判决罪人,断狱 [hear and pass judgment on a case]
臣知欺大王罪当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当的拼音:
當 dāng
〈词性:名〉
(1) 过去的某一时间;以往 [just at a time;past]。如:当天(指过去);当时(指过去);当下(此时);当口(事情发生或进行的时候)
(2) 空;空当 [gap]。如:插当;这里还留着一个当子
◎ 当的拼音:
當 dāng
〈词性:介〉
(1) 在 [when]
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当堂(当场,在现场);当出(当初);当来(向来;当初);当便(即便;即就)
◎ 当的拼音:
當 dāng
〈词性:代〉
(1) 本,这 [the same]
[兄子彦询]病卒, 豹取急,亲送柩还乡,悲痛伤惜,以为丧当家之宝。—— 唐· 李延寿《北史·房豹传》
(2) 又如:当家(本家);当晚;当夜;当境(本境);当坊(当方。本地);当港(此港,本港)
◎ 当的拼音:
噹 dāng
<象>
铿锵声 [clang]。如:每座教堂的尖塔开始欢快地发出当当响声
◎ 当的拼音: dāng
<连>
(1) 假使 [if]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 秦相较,或未易量。—— 宋· 苏洵《六国论》
(2) 另见 dàng
当班、当兵、当差、当场、当场出丑、当朝、当初、当代、当道、当道、当地、当耳边风、当官、当关、当归、当机立断、当即、当家、当家、当家的、当间儿、当街、当今、当紧、当局、当局者迷、当空、当口儿、当啷、当量、当令、当路、当门对户、当面、当面锣,对面鼓、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当年、当前、当前、当枪使、当权、当然、当仁不让、当日、当时、当世、当世冠、当世无双、当事、当事人、当堂、当庭、当头、当头棒喝、当头一棒、当途、当午、当务之急、当下、当先、当阳、当心、当选、当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政、当之无愧、当中、当众、当轴
◎ 当的拼音:
當 dàng
〈词性:动〉
(1) 主领;典领 [be in charge of]
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扬雄《甘泉赋》
(2)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pawn]
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左传·哀公八年》
虞所赍赏,典当胡夷。——《后汉书·刘虞传》
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唐· 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
(3) 又如: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4) 当作;算是 [regard as]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5) 又如:当三钱(一个钱当三个钱用。这是宋朝的一种制钱);当十钱(币值以一当十);当甚(算什么);当耳边风
(6) 抵得上 [match;be equal to]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一个当俩;以一当十;当抵(抵挡)
(8) 顶替 [replace;substitute]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当的拼音:
當 dàng
〈词性:形〉
(1) 适合,适当 [appropriate;proper]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只要措施得当就没问题;用词不当;当家子(同一家族中的人)
(3) 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相当于“本”、“此” [the same (day etc.)]
当夜调度已定。——《三国演义》
(4) 又如:当下(那个时候);当年;当天
◎ 当的拼音:
當 dàng
〈词性:名〉
(1) 当铺(用于字号) [pawnshop]。如:当馆(即当铺);当水(骗局)
(2) 另见 dāng
当成、当当、当户、当卖、当年、当票、当铺、当日、当时、当是、当天、当头、当晚、当夜、当月、当真、当真、当做
头(頭)的拼音:tóu(ㄊㄡˊ)
⒈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①头和脸;②指面貌;③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⒉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⒊ 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⒋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⒌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⒍ 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⒎ 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⒏ 首领:头子。头目。
⒐ 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⒑ 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⒒ 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⒓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⒔ (tou)名词后缀(①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②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③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⒕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头字UNICODE编码U+5934,10进制: 22836,UTF-32: 00005934,UTF-8: E5 A4 B4。
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caput、cobbra、conk、garret、head、knowledge-box、nob、noddle、offal、sconce、twopenny
尾、脚
原为形声:从页、豆声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详细解释◎ 头的拼音:
頭 t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 xié ),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head]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hair]。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beginning]。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end;top]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head;chief;boss]。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first-rate]。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first]。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last]。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person]。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enemy]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top]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way]。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commission]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 头的拼音:
頭 tóu
〈词性:动〉
(1) 磕头 [kowtow]。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词性:方〉∶临到;接近 [be near to]。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 头的拼音:
頭 tóu
〈词性:量〉
(1) 件,桩 [piece]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 头的拼音:
頭 tóu
〈词性:助〉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头版、头半天,头半天儿、头寸、头等、头顶、头兜、头儿、头发、头发胡子一把抓、头伏、头功、头骨、头号、头昏、头昏脑胀、头昏眼花、头角、头角峥嵘、头巾、头盔、头里、头脸,头脸儿、头领、头颅、头路、头面、头面人物、头名、头目、头脑、头脑发胀、头脑冷静、头年、头牛、头牌、头皮发麻、头破血流、头钱、头前、头秋、头球、头人、头绳、头虱、头饰、头水,头水儿、头套、头疼、头疼脑热、头天、头条、头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头、头头是道、头秃、头陀、头晚、头尾、头衔、头像、头囟儿、头型、头绪、头癣、头油、头晕、头胀、头重、头重脚轻、头子、头座
◎ 头的拼音:
(1) 頭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对(對)的拼音:duì(ㄉㄨㄟˋ)
⒈ 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无言以对。
⒉ 朝着:对酒当歌。
⒊ 处于相反方向的:对面。
⒋ 跟,和:对他商量一下。
⒌ 互相,彼此相向地:对立。对流。对接。对称(chèn )。对峙。
⒍ 说明事物的关系:对于。对这事有意见。
⒎ 看待,应付:对待。
⒏ 照着样检查:核对。校(jiào )对。
⒐ 投合,适合,使相合:对应(yìng )。对劲。
⒑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对。
⒒ 双,成双的:配对。对偶。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⒓ 平分,一半:对开。
⒔ 搀和(多指液体):对水。
⒕ 量词,双:一对鹦鹉。
对字UNICODE编码U+5BF9,10进制: 23545,UTF-32: 00005BF9,UTF-8: E5 AF B9。
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对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對対
right、answer、reply、mutual、opposite、versus、vs、face to face
对于、错
会意:从又、从寸
correct, right; facing, opposed
详细解释◎ 对的拼音:
對 duì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丵”( zhuó ,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2) 同本义 [answer;reply]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 孔子于 子路, 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 杨修问之, 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3)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4) 两者相对;面对 [face;mutual;face to face]
贼易之,对饮酒,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对食(面对食物;古时宫人相约为夫妇,称为对食);对枰(下棋);对峙(相对峙立);对酒(面对着酒。饮酒);对酌(相对饮酒);对月(向月);对向(应对趋走);对床(两人对床而卧);对棋(相对下棋);对扬(面君奏对)
(6) 相当;相配 [match]
帝作邦作对。——《诗·大雅·皇矣》。注:“配也。”
木大而茎叶格对。——《吕氏春秋·审时》。注:“等也。”
(7) 又如:对头亲(门当户对的亲事);对头(适当的婚配;配偶;冤家;仇敌);对时对景(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场合);对合(利息和本钱相等);对越(配称);对坎儿(双方情况正好符合);对治(相匹敌)
(8) 核对,比照着检查 [check;compare;identify]
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沈括《梦溪笔谈》
(9) 又如:对读(校对);对笔迹;对数字;对理(对质);对保(出具书面保证后,向保证人核对以证明保证属实的一种手续)
(10) 搀和 [mix;add]。如:这酒是对了水的
(11) 对待,以特定方式待[人或物] [treat;deal with;cope with]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韩非子·初见秦》
(12) 又如:他对我不错
(13) 平分成两份 [divide into halves]。如:对股劈;对开;对分
(14) 扬;显扬;指扬威 [spread;make known;display one's power]
以对于天下。——《诗·大雅·皇矣》
对扬以辟之。——《礼记·祭统》
(15) 婚娶 [wed]。如:对亲;对值(男女订为婚姻)
(16) 抵押 [mortgage]
我们围着庄子的这几块地,年终不是有二百多银子的租子吗?就把这个对给他,合他说明白了,按月计利,不论年份,银到归赎。——《儿女英雄传》
(17) 较量,为争夺优势或胜利而激烈斗争 [have a contest]。如:对仗(交战)
(18) 拼,冒生命危险去做 [risk one's life]。如:对副(收拾;杀掉);对命(拼命;偿命)
(19) 朝着 [subtend;betrained on;be directed at]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20) 又如:斜边对直角;弧对圆心角
(21) 对人无愧,不辜负 [be worthy of;not letting down]。如:对得起,对得住;对不过(对不起);对不住(对不起。对人有愧)
◎ 对的拼音:
對 duì
〈词性:名〉
(1) 配偶 [spouse]
择对不嫁,至年三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2) 对手,敌对者 [opponent]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对儿(对手;对头)
(4) 对策,一种反措施,用以反对、抑制或抵消另一种措施、办法或手段 [countermeasure]。如:对子(办法)
(5) 对子,对偶的词句;又指对联 [antithetical couplet]。如:喜对;五言对;对笔(写对联的一种笔);对儿(对联)
(6) 姓
◎ 对的拼音:
對 duì
〈词性:形〉
(1) 意见、判断或程序上正确 [right]。如:他拒绝这一建议很对;你说得对,先生;意见很对;数目不对;猜对了;对,就这么办
(2) 相互;两人在一起 [together]。如:对谈;对饮;对掌(共同掌管);对理(共同审理);对食(共同进餐)
◎ 对的拼音:
對 duì
〈词性:量〉
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等配合的人和物 [couple;pair]。如: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一对杯子;一对柜子;一对伙伴
◎ 对的拼音:
對 duì
〈词性:介〉
(1) 朝,向——用作虚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to]。如:对他的父亲谈及此事;对你的牙是凉了点;对耕作的危害;对财产的权利
(2) 对待。用法大致同“对于” [toward]。如:对任何人不怀恶意
对岸、对案、对白、对半、对杯、对本、对比、对比度、对比联想、对比色、对比温度、对簿、对不起、对不上、对不住、对策、对茬儿、对唱、对称、对称性、对称轴、对衬、对词、对刺、对答、对答如流、对待、对得起、对等、对敌、对调、对顶角、对对子、对方、对付、对歌、对工,对工儿、对攻、对过、对号、对号入座、对话、对换、对火、对家、对讲电话、对讲机、对焦、对角、对角线、对接、对襟、对劲儿、对酒当歌、对局、对开、对抗、对抗赛、对空射击、对口、对口疮、对口词、对口径、对口相声、对课、对垒、对立、对立面、对联、对流、对流层、对路、对门、对面、对内、对牛弹琴、对偶、对齐、对亲、对视、对手、对数、对头、对头、对外关系、对位、对味儿、对胃口、对虾、对象、对消、对心,对心儿、对眼、对弈、对应、对于、对仗、对照、对着干、对折、对阵、对证、对症、对症下药、对质、对峙、对准、对子
面(麵)的拼音:miàn(ㄇ一ㄢˋ)
⒈ 头的前部,脸: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
⒉ 用脸对着,向着:面对。面壁(a.面对着墙;b.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⒊ 事物的外表: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
⒋ 方位,部分: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
⒌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鼓。
⒍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⒎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面。曲(qū )面。
⒏ 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面粉。面食。面包。
⒐ 粉末:药面儿。
⒑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面条。
⒒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面。
面字UNICODE编码U+9762,10进制: 38754,UTF-32: 00009762,UTF-8: E9 9D A2。
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面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靣麵
surface、face、side、cover
里、背、点
象形
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详细解释◎ 面的拼音:
靣 mià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face]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surface;top;face]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cover;the right side;outside]。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side;aspect]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surface]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feelings]。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形〉
(1) 当面 [personally;directly;face to face]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动〉
(1) 朝向;面对;面向 [face a certain direction]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meet]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exhort;encourage]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face to]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back on]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量〉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 面的拼音:
麵、麪 miàn
〈词性: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wheat flour]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powder]。如:胡椒面;药面
◎ 面的拼音:
麵 miàn
〈词性:形〉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soft and floury]。如:这块白薯真面
面包、面包车、面包果、面壁、面禀、面不改色、面部、面层、面朝、面陈、面斥、面对、面对面、面额、面粉、面缚、面疙瘩、面垢、面糊、面糊、面积、面颊、面交、面巾、面具、面孔、面料、面临、面貌、面面俱到、面面相觑、面模,面模儿、面目、面目一新、面盘、面庞、面盆、面皮、面前、面人儿、面容、面纱、面善、面神经、面食、面世、面饰、面首、面授、面熟、面署第一、面瘫、面谈、面汤、面条、面团、面晤、面向、面谢、面形,面型、面叙、面颜、面议、面影、面友、面谕、面誉,面谀、面罩、面值、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