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ān xīn rú gù
注音ㄉㄢ ㄒ一ㄣ ㄖㄨˊ ㄍㄨˋ
解释丹心:忠心。仍如已往一样忠心耿耿。
出处
动物生肖牛,虎,蛇
丹的拼音:dān(ㄉㄢ)
⒈ 红色:丹砂(朱砂)。丹桂(观赏植物,花为橘红色)。丹心碧血(赤诚的忠心,珍贵的热血)。丹青。
⒉ 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丸散膏丹。
⒊ 姓。
丹字UNICODE编码U+4E39,10进制: 20025,UTF-32: 00004E39,UTF-8: E4 B8 B9。
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㐤㣋
red
象形
cinnabar (native HgS); vermilion (artificial HgS used as pigment)
详细解释◎ 丹的拼音: d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2) 同本义 [cinnabar]
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说文》
砺砥砮丹。——《书·禹贡》
有始州之国,有丹山。——《山海经·大荒北经》
加之以丹矸。——《荀子·正论》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丹矸(丹砂);丹砂(一种红色矿物,也叫“朱砂”);丹砾(矿物之丹砂,可为药用);丹铅(丹砂和铅粉,是古人校勘文字的用具)
(4) 道家炼制的所谓长生不老药。又称丹头;丹液 [pills of immortality]。如:炼丹;丹剂(丹药,丹饵)
(5) 古代用作染色的颜料 [red pigment]
凡画者丹质。——《仪礼·乡射礼记》
(6) 指南方。古代五行说以五色配五方,南方属火,火色丹,故称 [southern]。如:丹山(南方当日之地)
(7) 帝王的,帝王居住的 [imperial]。如:丹诏(皇帝的诏书);丹跸(帝王的车驾);丹书铁券(皇帝颁给功臣使其世代享受免罪特权的诏书)
(8) 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成药 [pellet;powder]
山海丹
灵丹妙药
◎ 丹的拼音: dān
〈词性:形〉
(1) 红色,赤色 [red]
染羽以朱湛丹秫。——《周礼·考工记》
颜如渥丹。——《诗·秦风·终南》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丹秫(赤粟);丹陛云墀(雕刻着云彩的红色台阶);丹阙(宫殿前两边用红色染饰的楼台);丹毫(红颜色的笔);丹陛(红色的台阶)
(3) 赤诚 [whole hearted]。如:丹悃(真诚;赤诚之心);丹诚(丹赤诚衷之心);丹禁(天子居住的禁城)
(4) 炼丹的 [making pills of immortality]。如:丹鼎(道家语。一种炼丹的器具);丹丘(神话中的神仙之境。日夜皆明);丹台(道家语。神仙居住的地方)
◎ 丹的拼音: dān
〈词性:动〉
(1) 涂染成红色 [redden]
杀卒四万,血丹野。——《新唐书》
(2) 又如:丹野
丹墀、丹顶鹤、丹毒、丹垩、丹方、丹凤眼、丹桂、丹青、丹砂、丹参、丹田、丹水、丹心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忄㣺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口
象形:像心之形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如的拼音:rú(ㄖㄨˊ)
⒈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⒉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⒊ 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⒋ 到,往:如厕。
⒌ 假若,假设:如果。如若。假如。
⒍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⒎ 与,和:“公如大夫入”。
⒏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⒐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如其来。
⒑ 表示举例:例如。
⒒ 应当:“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⒓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⒔ 姓。
如字UNICODE编码U+5982,10进制: 22914,UTF-32: 00005982,UTF-8: E5 A6 82。
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ccording to、as、as if、for instance、like、such as
会意:从女、从口
if, supposing; as if; like, as
详细解释◎ 如的拼音: rú
〈词性:动〉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follow]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 好像, 如同 [like;as if]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 比得上,及 [can be compared with]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 又如:我不如他
(8) 去,往 [go]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遭遇,际遇 [meet]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 表示举例 [for instance;for example;such as]。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 相敌;抵挡 [resist]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 应当 [should]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 如的拼音: rú
〈词性:介〉
(1) 按照 [in accordance with;comply with]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 如的拼音: rú
<连>
(1) 假如,如果 [if]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 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 与,和 [and]
公如大夫入。——《仪礼》
(4) 或——表示选择关系 [or]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 而——表示连接 [but]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 则——表示结果 [then]。如:如许;如是
◎ 如的拼音: rú
〈词性:助〉
(1)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 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
如臂使指、如常、如潮涌至、如出一辙、如初、如此、如此而已、如此这般、如次、如弟、如堕五里雾中、如堕烟海、如法、如法炮制、如风过耳、如故、如果、如何、如虎添翼、如花似锦、如花似玉、如画、如火如荼、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如箭在弦、如胶似漆、如今、如旧、如君、如来佛、如狼似虎、如雷贯耳、如临大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芒在背、如梦初醒、如鸟兽散、如期、如其、如泣如诉、如日方升、如日中天、如入无人之境、如若、如丧考妣、如上、如实、如使、如是、如释重负、如数家珍、如数、如汤沃雪、如同、如晤、如下、如心、如兄如弟、如许、如一、如仪、如蚁附膻、如意、如意算盘、如饮醍醐、如蝇逐臭、如影随形、如鱼得水、如鱼离水、如愿、如愿以偿、如醉如痴、如坐针毡
故的拼音:gù(ㄍㄨˋ)
⒈ 意外的事情:事故。变故。故障。
⒉ 原因:缘故。原故。
⒊ 有心,存心:故意。故杀(有意谋杀)。明知故犯。
⒋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故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故人。故乡。故土(故乡)。故园(故乡)。故居。故国(故乡,亦指祖国)。故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故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故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⒌ 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
⒍ 死亡(指人):故去。病故。
⒎ 所以,因此:故此。故而。
⒏ 古同“顾”,反而。
故字UNICODE编码U+6545,10进制: 25925,UTF-32: 00006545,UTF-8: E6 95 85。
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雇
reason、cause、hence、therefore、die、former、old、friend、happening、on purpose
新
形声:从攵、古声
ancient, old; reason, because
详细解释◎ 故的拼音: gù
〈词性:名〉
(1) (形声。从攴( pū ),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2) 同本义 [cause;reason]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3) 又如:借故(托故。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4) 事;事情 [thing]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教、 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史记·龟策传》
(5)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6)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accident]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8) 旧识;旧交 [old friend]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
(10)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outmoded conventions]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
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汉书·楚元王传》
(11) 又如:蹈常袭故;故典(典故);故语(典故成语);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故套(陈规俗套)
(12) 先,祖先 [ancestors]。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
(13) 旧的事物 [the stale]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4) 又如:吐故纳新
(15) 通“诂”( gǔ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
并作周官解故。——《后汉书·贾逵传》
◎ 故的拼音: gù
〈词性:形〉
(1) 原来。旧时的 [ancient;old;former]
故,旧也。——《广韵》
反故居些。——《楚辞·招魂》
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
所谓故国者。——《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轩东故尝为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药方);故吏(原有属吏);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故式(古旧的仪式)
(3) 通“古”( gǔ )。时代久远 [long long ago;ages ago]
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 故的拼音: gù
〈词性:动〉
(1) 死亡 [die]
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
(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亲或母亲死亡);故鬼(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
(3) 衰老 [be old and feeble]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故的拼音: gù
〈词性:副〉
(1) 故意,存心 [deliberately;on purpose]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故故(故意;屡屡;常常);故违(有意违抗);故推(故意推托);故靳(故意吝惜。靳:吝惜);故纵干咎(有意纵容罪犯而触犯法令)
(3) 同“固”,原来,本来 [first;originally]
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4) 仍,还是 [still]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5) 通“胡”( hú )。何,何故 [why]
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6) 又如:故为(何故如此)
◎ 故的拼音: gù
<连>
(1) 因此,所以 [therefore]——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记·留侯世家》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 故的拼音: gù
〈词性:代〉
〈词性:方〉∶这;那 [this; that]。如:故歇(这时候);故号(这种);故是(那是);故末(那末;那就)
故步自封、故此、故城、故道、故第、故地、故典、故都、故而、故宫、故国、故伎、故伎重演、故家子弟、故迹、故交,故旧、故旧不弃、故居、故里、故弄玄虚、故人、故世、故事、故事片、故态复萌、故土、故我、故乡、故业、故意、故意杀人、故友、故园、故宅、故障、故辙、故知、故址、故纸堆、故作、故作端庄、故作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