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弹雨枪林的意思

dànqiānglín

弹雨枪林



拼音dàn yǔ qiāng lín

注音ㄉㄢˋ ㄩˇ ㄑ一ㄤ ㄌ一ㄣˊ

解释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动灰。”

例子无论两军对垒,弹雨枪林,而观战之侦探队,须履险如夷,电传消息。贯公《拒约须急设机关日报议》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战斗激烈。

感情弹雨枪林是中性词。

繁体彈雨槍林

近义枪林弹雨

英语a hail of bullets and a forest of guns

俄语урагáнный огонь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àn tán   注音  ㄉㄢˋ ㄊㄢˊ   繁体    
部首  弓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XUJF  仓颉  NCWJ  郑码  YZKE  四角  18256  结构  左右电码  1734  区位  2115  统一码  5F39  笔顺  フ一フ丶ノ丨フ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弹(彈)的拼音:dàn(ㄉㄢˋ)  

⒈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弹丸。子弹。弹雨。枪弹。氢弹。导弹。手榴弹。原子弹。

⒉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弹,右摄丸”。

其他字义

弹(彈)的拼音:tán(ㄊㄢˊ)  

⒈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弹射。弹跳。弹拨。弹指。弹琴。弹奏。弹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⒉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弹劾。弹纠。讥弹。

统一码

弹字UNICODE编码U+5F39,10进制: 24377,UTF-32: 00005F39,UTF-8: E5 BC B9。

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彈弾

汉英互译

ball、bomb、flip、pellet、shoot、spring

造字法

形声:从弓、单声

English

pellet, bullet, shot, she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弹的拼音:

d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弹丸)

(2) 同本义 [bullet]

弹,行丸也。——《说文》

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 唐· 苏涣《变律》其三

(3) 又如:枪弹;弹子涡(卵石);枪林弹雨(形容战斗激烈);弹丸黑子(形容地域狭小)

(4) 形状像弹丸的东西,如圆形的果实;禽鸟的卵等 [a bullet-shaped thing]

其法乃以凫弹数十,黄、白各聚一器。——宋· 周密《齐东野语》

(5) 弹弓 [slingshot]

援弹飞丸,应弦而落。——《魏书》

(6) 炸弹 [bomb]。如:燃烧弹;氢弹;烟幕弹;催泪弹

(7) 另见 tán  

常用词组

弹道、弹弓、弹夹、弹尽粮绝、弹尽援绝、弹壳、弹片、弹体、弹头、弹丸、弹丸之地、弹无虚发、弹药、弹药库、弹子

基本词义

弹的拼音:

t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2) 同本义 [shoot with the function of a spring;eject]

弹,行丸也。——《说文》

[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

(3) 又如:弹力(弹射的力量);弹丸(供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铁丸。也指子弹弹头);弹射(利用弹力、压力等射出);弹金(发射弹丸)

(4) 弹击 [fluff;strike]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倚柱弹其剑。——《战国策·齐策四》

复弹其铗。

复弹其剑铗。

善弹琵琶。——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5) 又如:弹唱(一边弹奏,一边演唱);弹冠(弹去冠上的灰尘);弹棉花;弹弓(手工弹花的工具)

(6) 用手指拨动而演奏 [play]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李贺《咏怀》

(7) 又如:弹琴;弹击(演奏乐器);弹弦(弹丝。弹奏弦乐器);弹纬(张弦弹奏)

(8) 批评,揭发 [criticize; expose]

旌善以兴化,弹邪而矫俗。——《三国志·陶谦传》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曹植《与杨德祖》

(9) 又如:抨弹(抨击);弹议(弹劾评议);弹黜(弹劾罢黜);弹文(弹劾官员过错的奏疏);弹正(纠弹;纠正);弹断(讥评);弹激(激烈率直地予以抨击)

(10) 针刺 [puncture]

弹疽不严,必半复聚。——《资治通鉴》

(11) 测定重量 [weight]

拿来天平上弹着。——元·佚名《陈州粜米》

(12) 又如:弹算(掂量估模);弹斤估两(形容掂量轻重)

(13) 另见 dàn  

常用词组

弹拨、弹唱、弹词、弹冠相庆、弹劾、弹花、弹簧、弹簧秤、弹簧门、弹簧锁、弹纠、弹力、弹射、弹跳、弹性、弹性模量、弹压、弹指、弹奏

  拼音  yǔ yù   注音  ㄩˇ ㄩˋ   
部首  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FGHY  仓颉  MLBY  郑码  FV  四角  1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7183  区位  5174  统一码  96E8  笔顺  一丨フ丨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雨的拼音:yǔ(ㄩˇ)  

⒈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雨水。雨季。

其他字义

雨的拼音:yù(ㄩˋ)  

⒈ 下雨,落下:雨雪。

统一码

雨字UNICODE编码U+96E8,10进制: 38632,UTF-32: 000096E8,UTF-8: E9 9B A8。

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ain

造字法

象形:象下雨之形

English

rain; rainy; KangXi radical 173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雨的拼音:   

〈词性:名〉

(1) 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rain]

雨,濡物者也。——《管子·形势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

(2) 又如:雨过天晴(像雨后晴空般的蓝色);雨打梨花(喻指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雨打鸡(喻浑身湿淋淋的状态);雨毛(细雨);雨泣(泪流如雨)

(3) 比喻朋友 [friend]

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唐· 杜甫《秋述》

(4) 比喻教导之言,教泽 [teaching;instruction]

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南朝梁· 简文帝《上大法颂表》

(5) 譬喻密集 [dense]。如:雨矢(箭矢像雨一样落下。比喻密集);雨注(像雨一样下降。比喻密集)

(6) 譬喻离散 [scattered]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三国魏· 王粲《赠蔡子笃》

(7) 又如:雨散云收(比喻离散);雨迹云踪(比喻男女旧情,已成往事);雨落不上天(比喻离异的夫妻,难再复合)

(8) 另见   

常用词组

雨布、雨带、雨滴、雨点、雨工、雨过天青、雨痕、雨后春笋、雨季、雨脚、雨具、雨量、雨露、雨幕、雨篷、雨披、雨前、雨情、雨区、雨日、雨伞、雨石、雨势、雨水、雨水、雨丝、雨凇、雨蛙、雨雾、雨险、雨鞋、雨靴、雨鸦、雨烟、雨燕、雨衣、雨意、雨云、雨泽下注、雨珠

基本词义

雨的拼音: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2) 同本义 [rain]

雨,水从云下也。——《说文》

密云不雨。——《易·小畜卦》

(3) 又

既雨既处。

天雨墙坏。——《韩非子·说难》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汉· 贾谊《论积贮疏》

天雨雪。——《汉书·李广苏建传》

恒雨少日。——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 又如:雨天(落雨的日子);雨前(下雨之前);雨淖(雨后道路泥泞难行);雨淫(久雨);雨打梨花(指暮春的景象。也用来比喻美人的迟暮);雨顺风调(风雨及时。比喻太平景象);雨化(比喻良好教育的实施,有如及时雨的化生万物)。又指大量粒子或物体的下落或洒下。如:花瓣雨

(5) 天上降下 [fall off of snow,etc.]

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史记》

(6) 又如:雨毛(天上降下兽毛);雨矢(箭矢像雨一样的落下。比喻密集);雨泗(比喻流泪)

(7) 密集地射击或投掷 [shoot or throw densely]

烧答覆之,沙石雨之。——《墨子》

(8) 另见   

  拼音  qiāng   注音  ㄑ一ㄤ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SWBN  仓颉  DOSU  郑码  FOYY  四角  48912  结构  左右电码  2847  区位  3925  统一码  67AA  笔顺  一丨ノ丶ノ丶フ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枪(槍)的拼音:qiāng(ㄑ一ㄤ)  

⒈ 刺击用的长矛:长枪。标枪。红缨枪。

⒉ 发射子弹的武器:手枪。步枪。机关枪。枪杀。枪林弹雨。

⒊ 像枪的东西:焊枪。烟枪。

⒋ 两头尖的竹木片,供编篱笆用。

统一码

枪字UNICODE编码U+67AA,10进制: 26538,UTF-32: 000067AA,UTF-8: E6 9E AA。

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un、spear

造字法

形声:从木、仓声

English

spear, lance; gun, rif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枪的拼音:

槍、鎗 qi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2)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spear]

枪,歫也。——《说文》。按,歫人之械也。

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苍颉篇》

剡木伤盗曰枪。——《通俗文》

挟其枪刈耨刈。——《国语·齐语》。注:“桩也。”

铁骑突出刀枪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枪刺应元。——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红缨枪;枪缨(枪上用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4) 武器名。火铳,火枪;发射子弹的火器。同“鎗” [gun;rifle;firearms]

开枪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枪声隆然。——清· 徐珂《青稗类钞·战事类》

众枪齐发。

发枪之号。

都带着洋枪,还怕什么呢?——《老残游记》

(5) 又如:枪火(指枪支弹药);枪把子(枪柄。比喻权柄);枪材(制作枪柄的木材);枪枝(同“枪支”);枪竿(竖立的枪身);枪疤(枪伤后留下的伤疤);枪珠(炮弹);枪柱(枪上可以推送子弹进枪膛的机件)

(6) 指枪形的东西 [a gun-shape thing]。如:枪蒲(菖蒲);烟枪;茶枪(茶叶的嫩芽);电子枪;注油枪,注干油枪;水泥喷枪;焊枪

(7) 削尖的竹木片 [bamboo or wood chip]。如:枪篱(竹篱笆);枪累(用尖竹木相累而成的藩篱、栅栏)

词性变化

枪的拼音:

qiāng  

〈词性:动〉

(1) 通“抢”。触,撞,碰撞 [knock]

枪榆坊而止。——《庄子·逍遥游》

见狱吏则头枪地。——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2) 又如:枪榆(形容识浅志小,亦指识浅志小的人)

(3) 请人代替考试 [substitute for another during test]。如:枪替

常用词组

枪崩、枪毙、枪刺、枪弹、枪法、枪杆子,枪杆,枪杆儿、枪击、枪机、枪决、枪口、枪榴弹、枪炮、枪杀、枪伤、枪手、枪栓、枪闩、枪膛、枪替、枪筒、枪托、枪械、枪眼、枪衣、枪战、枪支、枪子,枪子儿

  拼音  lín   注音  ㄌ一ㄣ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SSY  仓颉  DD  郑码  FFVV  四角  44990  结构  左右电码  2651  区位  3354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木  统一码  6797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林的拼音:lín(ㄌ一ㄣˊ)  

⒈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⒉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⒊ 姓。

统一码

林字UNICODE编码U+6797,10进制: 26519,UTF-32: 00006797,UTF-8: E6 9E 97。

林字由两个木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ircles、forest、woods、Lin

造字法

会意:从二木

English

forest, grove;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林的拼音: lín  

〈词性:名〉

(1)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2) 同本义 [forest;grove;woods]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 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3)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林中树木交错,形容众多)

(4) 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 [secluded place]

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5) 又如:林木(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林下人(退隐之人。林,指退隐之地);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6) 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 [circle]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林府(事物众多之处);林薮(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8) 郊外,野外 [surbur]。如:林坰(郊野。野外称林,林外称垌)

(9) 林业 [forestry]。如: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

(10) 姓

词性变化

林的拼音: lín  

〈词性:形〉

(1) 众多的样子 [various]

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白虎通》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柳宗元《贞符》

(2) 又如:林戈(如林之多。极言其多);林立(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形容数量很多)

常用词组

林薄、林逋、林产、林产品、林场、林丛、林带、林地、林霏开、林冠、林海、林壑、林觉民、林林、林林总总、林莽、林木、林农、林区、林涛、林网、林务员、林下、林业、林荫道、林语堂、林缘、林苑、林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