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道傍之筑的意思

dàobàngzhīzhù

道傍之筑



拼音dào bàng zhī zhù

注音ㄉㄠˋ ㄅㄤˋ ㄓ ㄓㄨˋ

解释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出处《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注:“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例子明·李贽《西征奏议后语》:“于时梅侍御客生独荐李成梁,又不合当事者意,复成道傍之筑。”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道傍之筑是贬义词。

繁体道傍之築

近义道傍筑室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ào   注音  ㄉㄠˋ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UTHP  仓颉  YTHU  郑码  UANW  四角  38306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70  区位  2132  统一码  9053  笔顺  丶ノ一ノ丨フ一一一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道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⒉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⒊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⒋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⒌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⒍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⒎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道门。一贯道。

⒏ 说,讲: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⒐ 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

⒑ 线条:铅笔道儿。

⒒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⒔ 量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⒕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统一码

道字UNICODE编码U+9053,10进制: 36947,UTF-32: 00009053,UTF-8: E9 81 93。

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衟衜噵

汉英互译

path、road、doctrine、Tao、say、talk、way、melod

相关字词

讲、路、说、谈、途、叙

造字法

形声:从辶、首声

English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辵( chuò  ),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road;way;path]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morals]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Taoism's doctrine]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Taoism;Taoist]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line]。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journey]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way;method]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course;river]。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prefecture]。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doctrine;reason;law]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law]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direction;ambition;aspiration]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词性变化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说,讲 [say;talk;speak]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express]。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via;by way of]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guide]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think]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量〉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介〉

从,由 [by]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常用词组

道白、道班、道别、道不拾遗、道场、道道地地、道德、道德规范、道德经、道地、道钉、道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姑、道观、道贺、道行、道家、道家流、道教、道具、道口、道里、道理、道路、道路以目、道貌岸然、道袍、道破、道歉、道情、道人、道士、道术、道台、道听途说、道统、道途、道喜、道谢、道学、道义、道藏、道子

  拼音  bàng   注音  ㄅㄤ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86  WUPY  五笔98  WYUY  仓颉  OYBS  郑码  NSWS  四角  20227  结构  左右电码  0266  区位  1688  统一码  508D  笔顺  ノ丨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傍的拼音:bàng(ㄅㄤˋ)  

⒈ 靠:依山傍水。

⒉ 临近:傍晚。傍黑。傍亮。

统一码

傍字UNICODE编码U+508D,10进制: 20621,UTF-32: 0000508D,UTF-8: E5 82 8D。

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䧛徬

汉英互译

be close to、draw near

造字法

形声:从亻、旁声

English

by side of, beside, near, clo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傍的拼音: bàng  

〈词性:副〉

(1) (形声。从人,旁声。本义:靠近,临近)同本义 [beside;be close to]

傍,近也。——《说文》

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2) 又如:傍边(靠近边沿);傍通(靠近四方通达之地);傍境(边境);傍户而立

词性变化

傍的拼音: bàng  

〈词性:动〉

(1) 依附,依靠 [depend on]。如:傍人门户;傍依(依靠之物);傍靠(依靠,紧靠)

(2) 辅佐 [assist a ruler in governing a country]

四贤傍之。——《新书》

(3) 顺着;沿着 [follow]。如:傍照(依照,仿照)

(4) 陪随,陪伴 [accompany]。如:傍个影儿(露面;亮相)

傍的拼音: bàng  

〈词性:名〉

(1) 同“旁”。旁边,侧 [side]

傍,近也。——《说文》。按,与旁别,四旁四方皆当作此,犹边际也。

傍,侧也。——《广韵》

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世说新语·夙惠》

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傍。——孔稚圭《白马篇》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傍门(佛教指学佛而得正误者为正果,指外道为傍门;道家以修炼金丹、全身保真为正道,余皆为傍门);傍支(分支);傍览(从旁观看、打量);傍观(在近旁观看);傍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3) 他人 [other]。如:傍舍(他人的房舍);傍说(他人的主张)

(4) 旁系 [side]。如:傍尊(指伯父、叔父等旁系尊长);傍荫(旁系亲属袭封官职爵位);傍亲(旁系亲属);傍继(出继旁系亲属)

(5) 唐代州名。在今云南双柏县境 [Pang prefecture]

傍的拼音: bàng  

〈词性:形〉

(1) 广博;普遍。同“旁” [extensive]。如:傍施(博施;广被);傍及(遍及;推及);傍通(学问广博通达);傍接(广为交接、应酬);傍概(广泛概括);傍落(坠入他途)

(2) [动]∶交错 [interlock;crisscross]。如:傍午(纵横交错);傍生(交错丛生)

常用词组

傍边儿、傍黑儿、傍近、傍亮儿、傍柳随花、傍人篱壁、傍人门户、傍晌,傍晌儿、傍晚、傍午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zhù zhú   注音  ㄓㄨˋ ㄓㄨˊ   繁体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TAMY  五笔98  TAWY  仓颉  HMHN  郑码  MBQD  四角  88117  结构  上下电码  4591  区位  5494  统一码  7B51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筑(築)的拼音:zhù(ㄓㄨˋ)  

⒈ 捣土的杵:“项王伐齐,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

⒉ 建造,修盖:修筑。建筑。构筑。

⒊ 居室:“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⒋ 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

其他字义

筑(築)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中国贵州省贵阳市的别称。

统一码

筑字UNICODE编码U+7B51,10进制: 31569,UTF-32: 00007B51,UTF-8: E7 AD 91。

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uild、construct

相关字词

建、修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ancient lute; bui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筑的拼音:

zhù  

〈词性:动〉

(1) (形声。从木,筑声。本义:筑墙。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杆把土砸实)

(2) 捣土使坚实 [ram earth]

築,捣也。——《说文》

不筑,必将有盗。(筑,这里指把坏墙修复。)——《韩非子·说难》

(3) 又如:筑踏(捣土并以足踏之,使之坚实)

(4) 修建;建造(仅指建筑物从无到有的建造)[build]

曰止曰时,筑垒于兹。——《诗·大雅·绵》

齐人将薛。——《孟子·梁惠王下》

甸人筑坎坎。——《仪礼·既夕礼》

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诗·豳风》

北筑长城。——汉· 贾谊《过秦论》

更筑坚垒。——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筑石寨土堡。——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筑捺(修筑整治,务使坚实);筑垒(建筑土垒);筑室反耕(建筑房舍,分兵耕田);筑建(兴筑建造)

(6) 打,击[strike]

老孙把头伸在那里,你且筑一下儿,看可能魂消气泄。——《西游记》

(7) 又如:筑球(古代的杖击或以足踢球)

(8) 切断 [cut off]

切脯筑肉。——《古文苑·王褒·僮约》

(9) 捅 [stab]

贼以刀筑其口,使不得言。——《三国志》

(10) 装填 [fill]

筑包于司。——《典故纪闻》

(11) 又如:筑础(犹奠基)

(12) 拾取 [pick up]

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书·金滕》

词性变化

筑的拼音:

zhù  

〈词性:名〉

(1) 捣土用的杵 [pestle(for raming earth)]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称畚筑,程土物。——《左传·宣公十一年》。孔颖达疏:“畚者,盛土之器;筑者,筑土之杵。”

身自持筑臿。——《史记·秦始皇本纪》

身负板筑。——《史记·黥布传》。注:“杵也。”

破荆和以继築。——《楚辞·离世》。注:“木杵也。”

(2) 又如:筑版(即版筑。谓墙与杵);筑筑(上下摇动。如:筑杵捣物的样子);筑臿(建筑所用的杵与锹)

(3) 指建筑物 [building]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杜甫《畏人》

(4) 又如:筑底巷(一头不通的死胡同)

(5) 量名 [quanty name]。如:筑宾(针灸经穴名);筑鬻(筑香草煮以为鬯)

筑的拼音: zhù  

〈词性:名〉

(1) (形声。筑(旧读 zhú  ),会意兼形声。从竹,从巩( gǒng  ),巩亦声。竹是乐器,巩是抱持。表示抱持乐器。“筑”是古代乐器名。)

(2) 古击弦乐器 [zhu,an ancient stringed instrument]。已失传,大体形似筝,颈细而肩圆。演奏时,以左手握持,右手以竹尺击弦发音

筑,以竹曲五絃之乐也。——《说文》

高祖击筑。——《史记·高祖记》

竽瑟空侯琴筑筝。——《急就篇》。颜注:筑形如小瑟而细颈,以竹击之。”

渐离击悲筑。—— 陶渊明《咏荆轲》

(3) 水名 [Zhu River]。即今汉水支流南河及其支流马栏河

(4) 贵州省贵阳市的简称 [Guiyang city]

筑的拼音: zhù  

〈词性:动〉

拾 [pick up]。如:筑拾(拾掇,拾取)

常用词组

筑坝、筑巢、筑城、筑堤、筑路、筑路队、筑墙、筑室道谋、筑室反耕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