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刀笔吏的意思

dāo

刀笔吏



拼音dāo bǐ lì

注音ㄉㄠ ㄅ一ˇ ㄌ一ˋ

解释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例子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痞。

感情刀笔吏是贬义词。

繁体刀筆吏

近义刀笔老手、刀笔之吏

英语pettifogg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āo   注音  ㄉㄠ   
部首  刀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VNT  仓颉  SH  郑码  YD  四角  17220  结构  单一电码  0430  区位  2122  统一码  5200  笔顺  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刀的拼音:dāo(ㄉㄠ)  

⒈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镰刀。

⒉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⒊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刀币。

⒋ 姓。

统一码

刀字UNICODE编码U+5200,10进制: 20992,UTF-32: 00005200,UTF-8: E5 88 80。

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刂釖刁

汉英互译

falchion、reamer、sword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knife; old coin; measu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刀的拼音: dāo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2) 同本义 [knife;soldier's sword;sabre]

刀,兵也。象形。——《说文》

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释名》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唐· 崔国辅《从军行》

(3) 又如:刀枪;刀兵;刀瘢(刀伤的瘢痕)。

(4)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 [knife]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有斧钺刀墨之民。——《国语·周语》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容上》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后汉书·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刀锯(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锯);刀环(刀头的环);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额头上刻划,然后再染上墨);刀斧手(刽子手;又指持刀拿斧、准备捉拿后杀人的军士)

(6) 形状像刀的东西 [sth.shaped like a knife]。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药物的小匙)

(7) 即刀币 [knife money],中国的一种古钱币,其形如刀

余刀布。——《荀子·荣辱》。注:“钱也。”

及金刀龟贝。——《汉书·食货志》。注:“谓钱币也。利于刀”。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8) 又如:刀儿(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9) 通“舠”。小船 [boat]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10) 姓

词性变化

刀的拼音: dāo  

〈词性:量〉

通常以一百张(一百页)纸为一刀 [one hundred sheets of paper]。如:我买了两刀

常用词组

刀把,刀把儿,刀把子,刀靶儿、刀背、刀笔、刀笔吏、刀币、刀兵、刀叉、刀刀见血、刀法、刀锋、刀耕火种、刀工、刀光剑影、刀具、刀锯、刀口、刀片、刀枪、刀枪不入、刀鞘、刀切、刀刃、刀山剑林、刀山火海、刀伤、刀削面、刀子、刀子嘴、刀俎

  拼音    注音  ㄅ一ˇ   繁体    
部首  毛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TTFN  五笔98  TEB  仓颉  HHQU  郑码  MMH  四角  88714  结构  上下电码  4581  区位  1742  统一码  7B14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笔(筆)的拼音:bǐ(ㄅ一ˇ)  

⒈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

⒉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笔画。笔顺。笔形。笔道。

⒊ 用笔写,写作的: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

⒋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

⒌ 像笔一样直:笔直。笔挺。笔陡。

⒍ 量词,指钱款:一笔钱。

⒎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统一码

笔字UNICODE编码U+7B14,10进制: 31508,UTF-32: 00007B14,UTF-8: E7 AC 94。

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en、stock、write

造字法

会意:从竹、从毛

English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笔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pen]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words;writing]。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prose]。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stroke;touch]。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词性变化

笔的拼音:

  

〈词性:动〉

(1) 书写;记载 [write]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笔的拼音:

  

〈词性:量〉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常用词组

笔触、笔答、笔底生花、笔底下、笔调、笔端、笔法、笔锋、笔杆子、笔耕、笔供、笔画,笔划、笔迹、笔记、笔记、笔架、笔尖,笔尖儿、笔力、笔录、笔录、笔路、笔帽[儿]、笔名、笔墨、笔墨官司、笔舌、笔试、笔势、笔受、笔顺、笔算、笔谈、笔挺、笔筒、笔头,笔头儿、笔误、笔洗、笔下、笔心,笔芯、笔削、笔译、笔意、笔友、笔札、笔战、笔者、笔直、笔致、笔资、笔走龙蛇

  拼音    注音  ㄌ一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GKQI  五笔98  GKRI  仓颉  JLK  郑码  AJOS  四角  50006  结构  上下电码  0684  区位  3284  统一码  540F  笔顺  一丨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吏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吏治。官吏。

⒉ 旧指小公务员: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统一码

吏字UNICODE编码U+540F,10进制: 21519,UTF-32: 0000540F,UTF-8: E5 90 8F。

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吏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叓㕝

汉英互译

official

造字法

会意:从手、从中

English

government official, magistr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吏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2)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official;mandarin]

吏,治人者也。——《说文》

吏者,名之师也。——《汉书·景帝纪》

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朋法》

王使委于三吏。——《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

百吏庶民。——《国语·周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韩诗外传》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吏势(官吏的权势力量);吏议(官吏商讨政事;处分官吏;拟议定罪);吏司(管理司法案牍的官);吏兵(官吏和士兵);吏舍(官吏居住或办公的房子)。汉以后只指一般的小官员或吏卒

(4) 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inferior official]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唐· 杜甫《石壕吏》

(5) 又如:吏目(八九品小官。又指地位在御医之下的一般医生);吏员(古代地方官府的小吏);胥吏(小官吏);狱吏(旧时管理监狱的小官)

(6) 吏部狱 [jail;prison]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班固《汉书》

(7) 姓

词性变化

吏的拼音:   

〈词性:动〉

(1) 治理;为官 [administer]

夫吏者,理也。——《汉书·王莽传下》

是为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

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宋之问《蓝田山庄》

(2) 又如:吏才(为政的才能);吏方(为政的方略);吏道(官吏处理政务之道);吏隐(闲居下级官位);吏材(为政的才干)

常用词组

吏部、吏胥、吏治

刀笔吏: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