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ǎo chí gē máo
注音ㄉㄠˇ ㄔˊ ㄍㄜ ㄇㄠˊ
解释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出处《新唐书·陆贽传》:“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斯谓倒持戈矛,以鳟授寇者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倒持戈矛是贬义词。
近义倒持干戈
动物生肖牛,虎,蛇
倒的拼音:dǎo(ㄉㄠˇ)
⒈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⒉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
倒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⒉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
⒊ 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
⒋ 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
⒌ 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倒字UNICODE编码U+5012,10进制: 20498,UTF-32: 00005012,UTF-8: E5 80 92。
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到
close down、collapse、converse、fall、inverse、move backward、pour
正、顺
形声:从亻、到声
fall over; lie down; take turns
详细解释◎ 倒的拼音: dǎo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到声。本义:倒下)
(2) 同本义 [fall]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倒头(躺下睡觉;死亡);倒路(亦路倒。死在路上);倒卓(倒栽);倒断(山倒锁断);倒指(屈指,屈指计算);倒路死(诅咒人死在路上);倒床(卧倒在床上)
(4) 失败,败落[fail;be on the decline]
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三国志·曹爽传》
(5) 又如:倒灶(倒霉);倒扁儿(向人挪借钱财或货以应急需);倒满(倒霉;晦气)
(6) 导致法律上的破产 [bankrupt]。如:银行倒了;倒账(倒闭,破产);倒盆(倒闭);倒风(大批倒闭)
(7) 移动;替换 [move;replace]。如:颠倒是非;颠倒黑白;颠三倒四;倾箱倒箧;排山倒海;倒票(倒换银票);倒替(轮换);倒包(冒名顶替)
(8) 停止;中断 [stop]。如:倒断(倒顿。休止,间断,完结;决断;了断;清楚)
(9) 坍塌;垮台 [collapse]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倒口子(决口);倒溃(倒塌崩溃);倒坏(倒塌崩坏)
(11) 将货物或商店企业作价给人 [sell out]
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于人。——《儒林外史》
(12) 又如:倒盘(把全店存货作价盘售);倒本(赚回本钱)
(13) 另见 dào
倒把、倒败、倒班、倒闭、倒毙、倒仓、倒槽、倒茬、倒车、倒蛋、倒伏、倒戈、倒戈卸甲、倒海翻江、倒换、倒嚼,倒噍、倒买倒卖、倒卖、倒霉、倒霉、倒弄、倒手、倒塌、倒台、倒坍、倒腾、倒替、倒胃口、倒卧、倒卧、倒下、倒休、倒爷、倒运、倒灶、倒账
◎ 倒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上下、前后颠倒 [put upside down;be upside down;be inverted]
倒筴侧龟于君前。——《礼记·曲礼》
倒影江中。——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倒序(颠倒次序);倒用印(将印信颠倒使用);倒错(颠倒错乱);倒景(倒影);倒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3) 向相反方向移动 [reverse;move backwards]
酒酣渴月使倒行。——李贺《秦王饮酒》
(4) 又如:倒车;倒回(退却;倒退);倒兵(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倒仰(仰面跌倒);倒跟脚(指脚跟向后突出)
(5) 将容器倾斜或反转,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pour out;empty]
倒杯开水
倒垃圾
(6) 又如:倒熟话(重复老一套的话);倒囷(尽出仓里的贮米);倒垃圾
(7) 浇铸 [cast]。如: 倒一锭银子; 倒铧叶子
◎ 倒的拼音: dào
〈词性:副〉
(1) 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 [on the contrary;instead]
不曾与天下分忧,倒来苦害俺这里百姓。——《陈州粜米》
(2) 又如:倒不得(岂肯);妹妹倒比姐姐高
(3) 表示跟事实相反 [indicating the notion that the matter is not as one thinks]。如:你说得倒简单,你试试看
(4) 表示出乎意料 [indicating unexpectedness]。如:有这样的事?我倒要听听(表示不相信)
(5) 表示让步 [indicating concession]。前一小句与后一小句之间常用“就是、可是、但是、不过”等呼应。如:质量倒挺好,就是价钱贵点儿
(6) 用于追问或催促 [indicating an urging or questioning]。如:你倒说说看
(7) 另见 dǎo
倒背如流、倒背手,倒背手儿、倒彩、倒插门、倒车、倒春寒、倒刺、倒打一耙、倒放、倒粪、倒挂、倒灌、倒果为因、倒过儿、倒睫、倒开、倒空、倒苦水、倒立、倒流、倒赔、倒数、倒数、倒锁、倒贴、倒退、倒相、倒[立]像、倒行逆施、倒叙、倒悬、倒悬之急、倒影、倒栽葱、倒映、倒置、倒转、倒装、倒装句、倒座儿
持的拼音:chí(ㄔˊ)
⒈ 拿着,握住:持笔。持枪。持牢(把稳)。
⒉ 遵守不变:坚持。持久。持操(保持节操)。持之以恒。
⒊ 主张,掌管:主持。持平。持国。持重。持之有故(立论有根据)。
⒋ 对待,处理:持身(对待自己)。持盈。持胜。
⒌ 扶助:支持。撑持。
持字UNICODE编码U+6301,10进制: 25345,UTF-32: 00006301,UTF-8: E6 8C 81。
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hold、grasp、support
形声:从扌、寺声
sustain, support; hold, grasp
详细解释◎ 持的拼音: chí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2) 同本义 [hold]
持,握也。——《说文》
持弓矢审固。——《礼记·射义》
有持盈。——《国语·越语》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晋· 干宝《干将莫邪》
秦王谓 轲曰:“起,取 武阳所持图。”——《战国策·燕策》
(3) 又如:持仗(手持武器);持斧操斤(拿着斧头);持笔;持戟
(4) 引申为掌握;控制 [grasp;control]
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察 今》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
(5) 又如:主持(负责掌握或处理);持事(管理事务);持权(掌权)
(6) 保守,保持 [keep]
持久者知止足也。——《后汉书·列女传》
犹引绳墨以持曲直。——《荀子·正名》
(7) 又如:持势(保持地位、权力);保持(维持原状);持世(维持世道);持衡;持位(保守地位)
(8) 搀扶;支持;支撑 [support]
及丞相御史所持。——《汉书·刘向传》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9) 又如:支持(给以鼓励或赞助);持载;持扶(扶持)
(10) 守;防守 [guard]。如:持牢(固守;把稳);持坚(坚守);持备(守备)
(11) 遵循 [follow]。如:持斋把素(守戒吃素);持备(戒备)
(12) 对抗,不相上下 [oppose;resist]
子与子家持之。——《左传·昭公元年》。疏:“奕棋谓不能相害为持。”
(13) 又如:僵持(相持不下);持顽(任性)
持家、持节、持久、持论、持平、持平、持枪、持人长短、持身、持续、持有、持之以恒、持之有故、持重
戈的拼音:gē(ㄍㄜ)
⒈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 )戈。倒(dǎo )戈。枕戈待旦。
⒉ 姓。
戈字UNICODE编码U+6208,10进制: 25096,UTF-32: 00006208,UTF-8: E6 88 88。
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戈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隿
dagger
象形:像长柄兵器形
halberd, spear, lance; rad. 62
详细解释◎ 戈的拼音: gē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 泛指兵器 [weapons]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
(5)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6) 战争;战乱 [war]
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后汉书·公孙述传》
戈壁
矛的拼音:máo(ㄇㄠˊ)
⒈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头。
矛字UNICODE编码U+77DB,10进制: 30683,UTF-32: 000077DB,UTF-8: E7 9F 9B。
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鉾
lance、pick、shaft、spear
盾
spear, lance; KangXi radical 110
详细解释◎ 矛的拼音: máo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 同本义 [spear lance;pike]
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说文》。按,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又有夷矛者,长二丈四尺,兵车所不建,不常用。
二矛重英。——《诗·郑风·清人》
二矛重乔。
脩我戈矛。——《诗·秦风·无衣》
进矛戟者。——《礼记·曲礼》
操戈执矛。——《周书·王会》
矛若林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矛戈(矛与戈。攻击;指责);矛弧(矛与弓。泛指凶器);矛子(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矛戟(矛和戟。泛指兵器);矛叉(月牙铲);矛舛(矛盾,乖谬);矛戟(矛盾。矛与盾)
矛盾、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