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道弟称兄的意思

dàochēngxiōng

道弟称兄



拼音dào dì chēng xiōng

注音ㄉㄠˋ ㄉ一ˋ ㄔㄥ ㄒㄩㄥ

解释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出处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三:“一会儿要和你道弟称兄,一会儿还要骂得欠涅磐出世。”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关系密切。

感情道弟称兄是中性词。

繁体道弟稱兄

近义称兄道弟

英语fraternize with(think of somebody as one's own broth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ào   注音  ㄉㄠˋ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UTHP  仓颉  YTHU  郑码  UANW  四角  38306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70  区位  2132  统一码  9053  笔顺  丶ノ一ノ丨フ一一一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道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⒉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⒊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⒋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⒌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⒍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⒎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道门。一贯道。

⒏ 说,讲: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⒐ 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

⒑ 线条:铅笔道儿。

⒒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⒔ 量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⒕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统一码

道字UNICODE编码U+9053,10进制: 36947,UTF-32: 00009053,UTF-8: E9 81 93。

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衟衜噵

汉英互译

path、road、doctrine、Tao、say、talk、way、melod

相关字词

讲、路、说、谈、途、叙

造字法

形声:从辶、首声

English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辵( chuò  ),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road;way;path]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morals]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Taoism's doctrine]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Taoism;Taoist]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line]。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journey]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way;method]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course;river]。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prefecture]。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doctrine;reason;law]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law]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direction;ambition;aspiration]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词性变化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说,讲 [say;talk;speak]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express]。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via;by way of]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guide]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think]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量〉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介〉

从,由 [by]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常用词组

道白、道班、道别、道不拾遗、道场、道道地地、道德、道德规范、道德经、道地、道钉、道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姑、道观、道贺、道行、道家、道家流、道教、道具、道口、道里、道理、道路、道路以目、道貌岸然、道袍、道破、道歉、道情、道人、道士、道术、道台、道听途说、道统、道途、道喜、道谢、道学、道义、道藏、道子

  拼音  dì tì tuí   
注音  ㄉ一ˋ ㄊ一ˋ ㄊㄨㄟˊ   
部首  弓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UXHT  仓颉  CNLH  郑码  UDYZ  四角  8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1717  区位  2160  统一码  5F1F  笔顺  丶ノフ一フ丨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弟的拼音:dì(ㄉ一ˋ)  

⒈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

⒉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

⒊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

⒋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

⒌ 古同“第”,次序。

⒍ 古同“第”,但。

其他字义

弟的拼音:tì(ㄊ一ˋ)  

⒈ 古同“悌”,孝悌。

其他字义

弟的拼音:tuí(ㄊㄨㄟˊ)  

⒈ 〔弟靡〕颓唐;柔顺。

统一码

弟字UNICODE编码U+5F1F,10进制: 24351,UTF-32: 00005F1F,UTF-8: E5 BC 9F。

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悌第弚

汉英互译

cousin-german、cousinl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young brother; junior; i, 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弟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2) 同本义 [order]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

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吕氏春秋·原乱》

(3) 弟弟 [younger brother]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

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

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仪礼·丧服》

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兄弟婚姻嫁聚也。”

(4) 又如:弟老的(排行最小的);弟郎(兄弟);弟兄相狱(兄弟相互诉讼);弟昆(弟兄);弟息(弟弟与儿子);弟道(做弟弟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5) 泛指亲戚或亲族中辈分相同的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cousin]。如:表弟;堂弟;弟长(年少者与年长者)

(6) 朋友相互间的谦称——多用于书信中 [used in place of “I”]。如:小弟;愚弟

(7) 门生;学生 [disciple]。如:徒弟;弟子孩儿(骂人语。婊子养的,妓女生的孩儿)

(8) 古代亦称妹为弟 [younger sister]

弥子之妻与 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

词性变化

弟的拼音:   

〈词性:动〉

通“悌”。敬爱兄长 [respect brother]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兴?——《论语·学而》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商君书·去强》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荀子·王制》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上》

常用词组

弟弟、弟妇、弟妹、弟媳、弟兄、弟子

  拼音  chēng chèn chèng   
注音  ㄔㄥ ㄔㄣˋ ㄔㄥˋ   繁体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QIY  仓颉  HDNF  郑码  MFRK  四角  27992  结构  左右电码  4468  区位  1938  统一码  79F0  笔顺  ノ一丨ノ丶ノ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称(稱)的拼音:chēng(ㄔㄥ)  

⒈ 量轻重:称量(liáng   )。

⒉ 叫,叫做:自称。称呼。称帝。称臣。称兄道弟。

⒊ 名号:名称。简称。称号。称谓。职称。

⒋ 说:声称。称快。称病。称便。

⒌ 赞扬:称道。称许。称颂。称赞。

⒍ 举:称兵。称觞祝寿。

其他字义

称(稱)的拼音:chèn(ㄔㄣˋ)  

⒈ 适合:称心。称职。相称。匀称。对称。

其他字义

称(稱)的拼音:chèng(ㄔㄥˋ)  

⒈ 同“秤”。

统一码

称字UNICODE编码U+79F0,10进制: 31216,UTF-32: 000079F0,UTF-8: E7 A7 B0。

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稱爯偁穪

汉英互译

call、name、say、weigh up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all; name, brand; address; s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èn  

〈词性:动〉

(1) 符合,相当 [fit;match;suit]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韩非子·王蠹》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对称;相称;称合(相当);称任(称职,犹胜任);称位(与职位相符)

(3) 另见 chēng;chèng  

常用词组

称身、称体裁衣、称心、称心如意、称愿、称职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ē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禾,爯( chēng  )声。( chèng  )本义: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

(2) 测定重量[weigh]

苦称量之不审兮。——《楚辞·惜誓》。注:“称所以知轻重。”

(3) 又如:称物(衡量物之多少,轻重);称亭(称量平正);称验(过称检验)。泛指衡量、揣度。又如:称体裁衣(比喻按照实际来办理);称斤约两(比喻权衡得失);称功(衡量功劳,与功绩相比)

(4) 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 [call]

称帝而治。——《战国策·秦策》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清· 侯方域《马伶传》

(5) 又如:自称;通称;称名(称呼名字);称作(叫做);统称(总起来叫);称讳(称呼名字);称孤(称王,称帝)

(6) 述说;声称 [say]

旄期称道不乱者。——《礼记·射义》

知其不足称也。——《国语·晋语》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史记·陈涉世家》

(7) 又如:口称(口头上说);宣称(声称)

(8) 举起 [raise]

称彼兕觥。——《诗·豳风·七月》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书·收誓》

元祀惟称。——张衡《东京赋》。注:“皆训举也。”

(9) 又如:称觥(举杯祝酒);称觞(举杯敬酒)

(10) 称赞,赞扬 [praise]

禹称善人,不善人远。——《左传·宣公十六年》

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淮南子·人间》

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汉书·刘向传》

将军向宠…晓畅军事,尝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出师表》

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11) 又如:称扬(称赞,赞许);称赏不已(连连称赞);称奖(称赞夸奖)

(12) 举事,领兵造反 [start an uprising]

敢行称乱。——《书·汤誓》

而称兵以害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不可以称兵。——《吕氏春秋·孟春》

(13) 又如:称乱(举兵作乱)

(14) 举荐[recommend]

繁称文辞,天下不治。——《战国策·秦策》

(15) 又如:称贤(举用贤能);称荐(举荐)

词性变化

称的拼音:

chēng  

〈词性:名〉

(1) 称呼。称谓 [title]。如:尊称;敬称;谦称;卑称;爱称;美称;昵称

(2) 名称 [name]。如:俗称;别称;统称;简称;职称;美称

(3) 另见 chèn;chèng  (秤)

常用词组

称霸、称便、称兵、称病、称臣、称贷、称道、称帝、称孤道寡、称号、称呼、称快、称量、称赏、称述、称颂、称叹、称王称霸、称为、称谓、称贤荐能、称羡、称谢、称兄道弟、称雄、称许、称引、称誉、称赞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èng  

〈词性:名〉

(1)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steelyard]

称,铨也。——《说文》

角斗称。——《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

(2) 又如:过称(用秤量)

(3) 另见 chèn,chēng  

  拼音  xiōng   注音  ㄒㄩㄥ   
部首  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KQB  仓颉  RHU  郑码  JRD  四角  60212  结构  上下电码  0338  区位  4854  统一码  5144  笔顺  丨フ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兄的拼音:xiōng(ㄒㄩㄥ)  

⒈ 哥哥:胞兄。堂兄。表兄。

统一码

兄字UNICODE编码U+5144,10进制: 20804,UTF-32: 00005144,UTF-8: E5 85 84。

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lder broth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儿(人)

English

elder bro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兄的拼音: xiōng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小篆从口,从儿(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本义:兄长)

(2) 同本义 [elder brother]

兄,长也。——《说文》

男子先生为兄。——《尔雅》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诗·小雅·斯干》

(3) 又如:乃兄(你的哥哥);令兄(尊兄,尊称对方的哥哥);愚兄(哥哥自己谦称);家兄(谦称自己的哥哥)

(4) 亲戚中同辈男性中年龄比自己大的 [brother]

表兄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5) 又如:表兄;内兄;姻克;堂兄

(6) 对他人的尊称 [friend]

兄知之,勿为他人言也。——柳宗元《与肖翰林佝俛书》

(7) 又如:学兄;仁兄

(8) 古代亦以称姐 [sister]

弥子之妻与 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章上》

俾同气女兄,摩笄引决。——唐· 刘知几《史通》

(9) 指物之先生而大者 [pioneer]

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吕氏春秋》。高诱注:“养大杀小。”

常用词组

兄弟、兄弟、兄弟阋墙、兄嫂、兄长

道弟称兄: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