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倒果为因的意思

dàoguǒwéiyīn

倒果为因



拼音dào guǒ wéi yīn

注音ㄉㄠˋ ㄍㄨㄛˇ ㄨㄟˊ 一ㄣ

解释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出处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

例子日颂当前之结果,于学者独恝然而置之,倒果为因,莫此为甚。(鲁迅《坟 科学史教篇》)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指颠倒了因果关系。

感情倒果为因是中性词。

繁体倒果為因

近义颠倒是非、本末倒置

英语to reverse effect and cause(to take effect for caus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ǎo dào   注音  ㄉㄠˇ ㄉㄠ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GCJ  仓颉  OMGN  郑码  NHKD  四角  22200  结构  左右电码  0227  区位  2125  统一码  5012  笔顺  ノ丨一フ丶一丨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倒的拼音:dǎo(ㄉㄠˇ)  

⒈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⒉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

其他字义

倒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⒉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

⒊ 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

⒋ 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

⒌ 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统一码

倒字UNICODE编码U+5012,10进制: 20498,UTF-32: 00005012,UTF-8: E5 80 92。

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ose down、collapse、converse、fall、inverse、move backward、pour

相关字词

正、顺

造字法

形声:从亻、到声

English

fall over; lie down; take turn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倒的拼音: dǎo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到声。本义:倒下)

(2) 同本义 [fall]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倒头(躺下睡觉;死亡);倒路(亦路倒。死在路上);倒卓(倒栽);倒断(山倒锁断);倒指(屈指,屈指计算);倒路死(诅咒人死在路上);倒床(卧倒在床上)

(4) 失败,败落[fail;be on the decline]

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三国志·曹爽传》

(5) 又如:倒灶(倒霉);倒扁儿(向人挪借钱财或货以应急需);倒满(倒霉;晦气)

(6) 导致法律上的破产 [bankrupt]。如:银行倒了;倒账(倒闭,破产);倒盆(倒闭);倒风(大批倒闭)

(7) 移动;替换 [move;replace]。如:颠倒是非;颠倒黑白;颠三倒四;倾箱倒箧;排山倒海;倒票(倒换银票);倒替(轮换);倒包(冒名顶替)

(8) 停止;中断 [stop]。如:倒断(倒顿。休止,间断,完结;决断;了断;清楚)

(9) 坍塌;垮台 [collapse]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倒口子(决口);倒溃(倒塌崩溃);倒坏(倒塌崩坏)

(11) 将货物或商店企业作价给人 [sell out]

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于人。——《儒林外史》

(12) 又如:倒盘(把全店存货作价盘售);倒本(赚回本钱)

(13) 另见 dào  

常用词组

倒把、倒败、倒班、倒闭、倒毙、倒仓、倒槽、倒茬、倒车、倒蛋、倒伏、倒戈、倒戈卸甲、倒海翻江、倒换、倒嚼,倒噍、倒买倒卖、倒卖、倒霉、倒霉、倒弄、倒手、倒塌、倒台、倒坍、倒腾、倒替、倒胃口、倒卧、倒卧、倒下、倒休、倒爷、倒运、倒灶、倒账

基本词义

倒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上下、前后颠倒 [put upside down;be upside down;be inverted]

倒筴侧龟于君前。——《礼记·曲礼》

倒影江中。——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倒序(颠倒次序);倒用印(将印信颠倒使用);倒错(颠倒错乱);倒景(倒影);倒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3) 向相反方向移动 [reverse;move backwards]

酒酣渴月使倒行。——李贺《秦王饮酒》

(4) 又如:倒车;倒回(退却;倒退);倒兵(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倒仰(仰面跌倒);倒跟脚(指脚跟向后突出)

(5) 将容器倾斜或反转,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pour out;empty]

倒杯开水

倒垃圾

(6) 又如:倒熟话(重复老一套的话);倒囷(尽出仓里的贮米);倒垃圾

(7) 浇铸 [cast]。如: 倒一锭银子; 倒铧叶子

词性变化

倒的拼音: dào  

〈词性:副〉

(1) 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 [on the contrary;instead]

不曾与天下分忧,倒来苦害俺这里百姓。——《陈州粜米》

(2) 又如:倒不得(岂肯);妹妹倒比姐姐高

(3) 表示跟事实相反 [indicating the notion that the matter is not as one thinks]。如:你说得倒简单,你试试看

(4) 表示出乎意料 [indicating unexpectedness]。如:有这样的事?我倒要听听(表示不相信)

(5) 表示让步 [indicating concession]。前一小句与后一小句之间常用“就是、可是、但是、不过”等呼应。如:质量倒挺好,就是价钱贵点儿

(6) 用于追问或催促 [indicating an urging or questioning]。如:你倒说说看

(7) 另见 dǎo  

常用词组

倒背如流、倒背手,倒背手儿、倒彩、倒插门、倒车、倒春寒、倒刺、倒打一耙、倒放、倒粪、倒挂、倒灌、倒果为因、倒过儿、倒睫、倒开、倒空、倒苦水、倒立、倒流、倒赔、倒数、倒数、倒锁、倒贴、倒退、倒相、倒[立]像、倒行逆施、倒叙、倒悬、倒悬之急、倒影、倒栽葱、倒映、倒置、倒转、倒装、倒装句、倒座儿

  拼音  guǒ   注音  ㄍㄨㄛˇ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JSI  仓颉  WD  郑码  KFVV  四角  60904  结构  镶嵌电码  2654  区位  2591  统一码  679C  笔顺  丨フ一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果的拼音:guǒ(ㄍㄨㄛˇ)  

⒈ 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果实。果品。果木。结果(a.结出果实;b.事情的结局或成效)。

⒉ 结局,与“因”相对:因果。成果。

⒊ 坚决:果决。果断。

⒋ 确实,真的:果真。如果。

⒌ 充实,饱足:果腹。

⒍ 姓。

统一码

果字UNICODE编码U+679C,10进制: 26524,UTF-32: 0000679C,UTF-8: E6 9E 9C。

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果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惈菓

汉英互译

fruit、really、resolute、sure enough

相关字词

English

fruit; resul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果的拼音: guǒ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2) 同本义 [fruit]

果,木实也。——《说文》

艮为果蓏。——《易·说卦》

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 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

五果为助。——《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明· 刘基《卖柑者言》

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果布(果品与布帛);果馔(果品与菜肴);果谷(果类与谷类);果正(正果。亦指转世);果桌(果卓。摆设筵席用的桌子);草果;荚果;浆果;果瓜(供果用的甜瓜);果茹(瓜果蔬菜);果隋(瓜果);果蔗(一种供鲜食的甘蔗)

(4) 结果 [result]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南史·范云传》附范缜

敌人既然敢犯罪,他就该自食其恶果!

(5) 又如:果验(应验);战果;效果;成果;自食其果;恶果

(6) 通“祼”( guàn  )。古代帝王以酒祭奠祖先或赐宾客饮之礼 [sacrificial ceremony of pouring water to irrigate the field]

大宾客则摄而载果。——《周礼·春官》

以待果将。

词性变化

果的拼音: guǒ  

〈词性:形〉

(1) 果敢,果断 [resolute;courageous and resolute]

由也果。——《论语》。苞注:“谓果敢决断也。”

其身果而辞顺。——《国语·晋语》。注:“谓敢行其志也。”

故制戎以果毅,制朝以序成。——《国语·周语中》

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仁。——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2) 又如:言必行,行心果;果谲(果敢而多谋的计谋);果直(果敢正直);果烈(果敢刚毅);果侠(果敢仗义);果劲(果敢强劲);果行(果断的行动);果志(果断之志);果勇(果断勇猛);果悍(果断勇猛)

(3) 通“裸”( luǒ  )。赤体。赤露 [naked]

东龟曰果属。——《周礼·春官·龟人》

果的拼音: guǒ  

〈词性:动〉

(1) 吃饱 [fill]

充嗛果腹兮,骄傲欢欣。——唐· 柳宗元《赠王孙文》

(2) 又如:果腹;果足(盘缠;旅费)

(3) 实现。凡事与预期相合的称果,不合的称不果 [realize]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果的拼音: guǒ  

〈词性:副〉

(1) 果然,当真 [really]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审知故松山列难督师 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又如:果不出所料;果尔(果真如此);果是(果然是);果若(果真)

(3) 究竟,终于,到底 [after all;in the end]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宋· 苏轼《教战守》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连> 如果,假若 [if]

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果能如此

常用词组

果报、果播、果不其然、果冻、果断、果脯、果腹、果敢、果酱、果酒、果决、果料儿、果木、果农、果皮、果品、果然、果仁儿、果肉、果如所料、果若、果实、果树、果霜、果穗、果糖、果真、果汁、果子、果子酱、果子露

  拼音  wéi wèi   注音  ㄨㄟˊ ㄨㄟˋ   繁体  為、爲  
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YLYI  五笔98  YEYI  仓颉  IKSI  郑码  UDYS  四角  34027  结构  单一电码  3634  区位  4610  统一码  4E3A  笔顺  丶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为(爲)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⒉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⒊ 变成:成为。

⒋ 是:十两为一斤。

⒌ 治理,处理:为政。

⒍ 被:为天下笑。

⒎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⒏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⒐ 姓。

其他字义

为(爲)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⒉ 表目的:为了。为何。

⒊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⒋ 帮助,卫护。

统一码

为字UNICODE编码U+4E3A,10进制: 20026,UTF-32: 00004E3A,UTF-8: E4 B8 BA。

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為爲

汉英互译

act、become、do、for、for the sake of、in order to、mean、serve as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为的拼音:

為、爲 wéi  

〈词性:动〉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make;compose]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administer]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become]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be]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study]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plant]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establish]。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let]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think;bilieve;consider]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play]。如:为乐(奏乐;作乐)

〈词性:名〉

词性变化

为的拼音:

wéi  

〈词性:介〉

(1)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为的拼音:

wéi  

<连>

(1) 和 [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为的拼音:

wéi  

〈词性:助〉

(1)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为的拼音:

wéi  

<语气>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为的拼音:

(1) 爲 wéi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常用词组

为德不卒、为恶不悛、为法自弊、为非作歹、为富不仁、为鬼为蜮、为好成歉、为害、为患、为难、为期、为裘为箕、为人、为人师表、为仁不富、为生、为时、为时过早、为市、为首、为寿、为数、为所欲为、为文、为伍、为限、为止、为主

基本词义

为的拼音:

為、爲 wèi  

〈词性:动〉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help]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tell;speak]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词性变化

为的拼音:

wèi  

〈词性:介〉

(1) 因为,由于 [because;for;on account of]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for;for the benefit of]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for;for the sake of]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facing to;toward]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常用词组

为此、为何、为虎添傅翼、为虎作伥、为了、为民请命、为人作嫁、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拼音  yīn   注音  一ㄣ   
部首  囗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LDI  仓颉  WK  郑码  JD  四角  60804  结构  全包围电码  0936  区位  5082  统一码  56E0  笔顺  丨フ一ノ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因的拼音:yīn(一ㄣ)  

⒈ 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因。因素。因果。病因。

⒉ 理由:因为(wèi  )。因而。

⒊ 依,顺着,沿袭:因此。因之。因循(a.沿袭;b.迟延拖拉)。因噎废食。陈陈相因。

统一码

因字UNICODE编码U+56E0,10进制: 22240,UTF-32: 000056E0,UTF-8: E5 9B A0。

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㧢囙

汉英互译

because of、cause、follow、on the basis of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ause, reason; by; because (of)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因的拼音:

yīn  

〈词性:名〉

(1) (会意。从囗( wéi  )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2) 同本义 [mat;cushi on]

因,就也。——《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 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 江说是也。”

(3) 原因 [cause]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梁书·范缜传》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诗

(4)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5) 机会 [opportunity;chance]

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姓

词性变化

因的拼音: yīn  

〈词性:动〉

(1) 依靠;凭借 [depend on;rely on]

谁因谁极。——《诗·傭风·载驰》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因缘(凭借;依据)因赃假位(利用贿赂买得官职);因公假私(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因依(倚傍;依托);因附(依附);因国(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

(3) 沿袭,承袭 [follow]

殷因于 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 张衡《东京赋》

(4) 又如:因承(承袭,因袭);因习(相沿成习,沿袭)

(5) 连接 [connect]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宋· 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6) 顺;顺应 [comply with;conform to;obey]

因其固然(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的自然结构)。——《庄子·养生主》

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形状。因,就着,顺着。势,形势,这里指材料本身的形状特征。象,动词,模拟。形,形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因便(顺便);因风吹火(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

(8) 相就;趋赴 [go to]

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国语·郑语》

因的拼音: yīn  

〈词性:介〉

(1) 由于,因为 [because of]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2) 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

(3) 从…出发 [from]。如:因命守时(依照命运的安排,守候时机);因敌取资(从敌人那里取得所需物质)

(4) 趁着;乘便 [take advantage of;while]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后汉书·张衡传》

因的拼音: yīn  

〈词性:形〉

(1) 亲,亲近 [intimate]

因心则友。——《诗·大雅·皇矣》

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左传》

(2) 又如:因心(亲善仁爱之心);因母(亲母)

因的拼音: yīn  

<连>

(1) 于是,就 [then]

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唐· 柳宗元《三戒》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因跳踉大闞,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2) 因而 [thus;as a result]

因以其伯。——《诗·大雅·韩奕》

因使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常用词组

因材施教、因此、因地制宜、因而、因果、因祸得福、因利乘便、因陋就简、因人成事、因时制宜、因式、因势利导、因数、因素、因为、因袭、因循、因循守旧、因噎废食、因由、因缘、因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