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刀锯鼎镬的意思

dāodǐnghuò

刀锯鼎镬



拼音dāo jù dǐng huò

注音ㄉㄠ ㄐㄨˋ ㄉ一ㄥˇ ㄏㄨㄛˋ

解释刀、锯:古刑具,也指割刑和刖刑;鼎镬:古炊具,也指烹刑。指古代刑具。也泛指各种酷刑。

出处《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又,《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赞》:“丽生自匿监门,待主然后出,犹不免鼎镬。”

例子如果臣言虚谬,刀锯鼎镬,即加臣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梁》)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刑具。

感情刀锯鼎镬是中性词。

繁体刀鋸鼎鑊

近义刀锯斧钺

英语swords,saws,tripods and cauldrons--be cut by knife and boiled in a cauldro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āo   注音  ㄉㄠ   
部首  刀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VNT  仓颉  SH  郑码  YD  四角  17220  结构  单一电码  0430  区位  2122  统一码  5200  笔顺  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刀的拼音:dāo(ㄉㄠ)  

⒈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镰刀。

⒉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⒊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刀币。

⒋ 姓。

统一码

刀字UNICODE编码U+5200,10进制: 20992,UTF-32: 00005200,UTF-8: E5 88 80。

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刂釖刁

汉英互译

falchion、reamer、sword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knife; old coin; measu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刀的拼音: dāo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2) 同本义 [knife;soldier's sword;sabre]

刀,兵也。象形。——《说文》

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释名》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唐· 崔国辅《从军行》

(3) 又如:刀枪;刀兵;刀瘢(刀伤的瘢痕)。

(4)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 [knife]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有斧钺刀墨之民。——《国语·周语》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容上》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后汉书·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刀锯(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锯);刀环(刀头的环);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额头上刻划,然后再染上墨);刀斧手(刽子手;又指持刀拿斧、准备捉拿后杀人的军士)

(6) 形状像刀的东西 [sth.shaped like a knife]。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药物的小匙)

(7) 即刀币 [knife money],中国的一种古钱币,其形如刀

余刀布。——《荀子·荣辱》。注:“钱也。”

及金刀龟贝。——《汉书·食货志》。注:“谓钱币也。利于刀”。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8) 又如:刀儿(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9) 通“舠”。小船 [boat]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10) 姓

词性变化

刀的拼音: dāo  

〈词性:量〉

通常以一百张(一百页)纸为一刀 [one hundred sheets of paper]。如:我买了两刀

常用词组

刀把,刀把儿,刀把子,刀靶儿、刀背、刀笔、刀笔吏、刀币、刀兵、刀叉、刀刀见血、刀法、刀锋、刀耕火种、刀工、刀光剑影、刀具、刀锯、刀口、刀片、刀枪、刀枪不入、刀鞘、刀切、刀刃、刀山剑林、刀山火海、刀伤、刀削面、刀子、刀子嘴、刀俎

  拼音    注音  ㄐㄨˋ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QNDG  仓颉  OPSJR  郑码  PXEJ  四角  87764  结构  左右电码  6920  区位  3066  统一码  952F  笔顺  ノ一一一フフ一ノ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锯(鋸)的拼音:jù(ㄐㄨˋ)  

⒈ 用薄钢片制成有尖齿可以来回拉动割开木头或金属的器具:木锯。钢锯。电锯。拉锯。

⒉ 用锯把东西拉(  )开:锯树。锯木头。锯末。

统一码

锯字UNICODE编码U+952F,10进制: 38191,UTF-32: 0000952F,UTF-8: E9 94 AF。

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aw

造字法

形声:从钅、居声

English

a saw; to saw; amput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锯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居声。本义:析解木石等的齿形工具)

(2) 同本义 [saw]

锯,枪唐也。——《说文》

锯者所以治木也。——《列女传·仁智》。据古史考曰,孟庄子作锯,又按鲁语,中刑用刀锯。

门者皆无得挟斧斤凿锯椎。——《墨子·备城门》

(3) 又如:手锯;电锯;拉锯;锯齿;锯梁(锯子当中支撑锯把的木梁)

(4) 锯形物 [sth. resembling saw]。如:锯牙(锯状的兽牙)

(5) 古刑具 [saw]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6) 又如:刀锯(刀和锯,古代的刑具)

词性变化

锯的拼音:

  

〈词性:动〉

(1) 用锯子切割 [cut with a saw]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鹤林玉露》

(2) 又如:锯木料;锯匠(锯木的工匠);锯屑(锯木屑)

常用词组

锯齿、锯工、锯架、锯末、锯木厂、锯木架、锯片、锯条、锯子

  拼音  dǐng   注音  ㄉ一ㄥˇ   
简体部首  鼎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鼎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HNDN  仓颉  BUVML  郑码  LZNX  四角  22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844  区位  2206  统一码  9F0E  笔顺  丨フ一一一フ一ノ丨一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鼎的拼音:dǐng(ㄉ一ㄥˇ)  

⒈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⒉ 锅:鼎罐。鼎锅。

⒊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⒋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鼎峙。鼎足之势。

⒌ 大: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⒍ 正当,正在:鼎盛(shèng   )。

统一码

鼎字UNICODE编码U+9F0E,10进制: 40718,UTF-32: 00009F0E,UTF-8: E9 BC 8E。

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鼎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㫀鐤鼑

汉英互译

an ancient cooking vessel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鼎的拼音: dǐ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 同本义 [tripod caldron]。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 比喻帝王 [emperor]。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 指宰相 [prime minister]。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high official]。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 指国家 [state]。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词性变化

鼎的拼音: dǐng  

〈词性:形〉

(1) 显贵 [important]。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 [great]

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tripartite]。如:鼎分(三分)

鼎的拼音: dǐng  

〈词性:动〉

变革 [change;reformation]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常用词组

鼎铛玉石、鼎鼎、鼎沸、鼎革、鼎力、鼎盛、鼎食、鼎新、鼎峙、鼎助、鼎足、鼎足之势、鼎族

  拼音  huò   注音  ㄏㄨㄛˋ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  QAWC  仓颉  OPTOE  郑码  PENX  四角  84747  结构  左右电码  7000  区位  7976  统一码  956C  笔顺  ノ一一一フ一丨丨ノ丨丶一一一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镬(鑊)的拼音:huò(ㄏㄨㄛˋ)  

⒈ 锅:镬盖。

⒉ 古代的大锅:鼎镬(常作为烹人的刑具)。镬亨(“亨”,同“烹”)。汤镬(古代酷刑,把人投入盛着沸水的锅中煮死)。

统一码

镬字UNICODE编码U+956C,10进制: 38252,UTF-32: 0000956C,UTF-8: E9 95 AC。

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镬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cauldron, large iron po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镬的拼音:

huò  

〈词性:名〉

(1) 形如大盆,用以煮食物的铁器 [caldron]

羊镬豕镬。——《仪礼·少牢礼》

省牲镬。——《周礼·大宗伯》。注:“烹饪器也。”

掌共鼎镬。——《周礼·亨人》。注:“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

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淮南子·说山》。注:“无足曰镬。”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2) 又如:镬煮(放在镬里烹煮)

(3) 指烹人的刑具 [big ca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 as a punishment of boiling criminals alive]

有凿颠抽胁镬亨之刑。——《汉书·刑法志》

(4) 又如:镬亨(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放在镬中烹煮。亨即烹)

(5) 锅子 [pot]。如:镬釜(大锅);镬灶(锅灶);镬子(锅子)

刀锯鼎镬: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