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道旁苦李的意思

dàopáng

道旁苦李



拼音dào páng kǔ lǐ

注音ㄉㄠˋ ㄆㄤˊ ㄎㄨˇ ㄌ一ˇ

解释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例子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决飞只抢榆枋,白发青衫,竟作道旁苦李。”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道旁苦李是贬义词。

近义道边苦李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ào   注音  ㄉㄠˋ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UTHP  仓颉  YTHU  郑码  UANW  四角  38306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70  区位  2132  统一码  9053  笔顺  丶ノ一ノ丨フ一一一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道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⒉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⒊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⒋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⒌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⒍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⒎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道门。一贯道。

⒏ 说,讲: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⒐ 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

⒑ 线条:铅笔道儿。

⒒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⒔ 量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⒕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统一码

道字UNICODE编码U+9053,10进制: 36947,UTF-32: 00009053,UTF-8: E9 81 93。

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衟衜噵

汉英互译

path、road、doctrine、Tao、say、talk、way、melod

相关字词

讲、路、说、谈、途、叙

造字法

形声:从辶、首声

English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辵( chuò  ),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road;way;path]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morals]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Taoism's doctrine]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Taoism;Taoist]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line]。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journey]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way;method]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course;river]。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prefecture]。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doctrine;reason;law]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law]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direction;ambition;aspiration]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词性变化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说,讲 [say;talk;speak]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express]。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via;by way of]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guide]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think]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量〉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介〉

从,由 [by]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常用词组

道白、道班、道别、道不拾遗、道场、道道地地、道德、道德规范、道德经、道地、道钉、道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姑、道观、道贺、道行、道家、道家流、道教、道具、道口、道里、道理、道路、道路以目、道貌岸然、道袍、道破、道歉、道情、道人、道士、道术、道台、道听途说、道统、道途、道喜、道谢、道学、道义、道藏、道子

  拼音  páng bàng   注音  ㄆㄤˊ ㄅㄤˋ   
部首  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UPYB  五笔98  YUPY  仓颉  YBYHS  郑码  SUWS  四角  00227  结构  上中下电码  2460  区位  3752  统一码  65C1  笔顺  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旁的拼音:páng(ㄆㄤˊ)  

⒈ 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

⒉ 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

⒊ 广,广泛:旁征博引。

⒋ 邪、偏:旁门左道。

⒌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旁。竖心旁儿。

其他字义

旁的拼音:bàng(ㄅㄤˋ)  

⒈ 古同“傍”,靠。

统一码

旁字UNICODE编码U+65C1,10进制: 26049,UTF-32: 000065C1,UTF-8: E6 97 81。

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㝑㫄傍雱

汉英互译

other、side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side; by side, close by, n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旁的拼音: bàng  

〈词性:动〉

(1) (古通“傍”)

(2) 依傍;依附 [depend on]

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汉书·赵充国传》

(3) 又如:旁沿(依附沿袭);旁缘(依仗)

(4) 靠近 [be near to]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引渭穿渠起 长安,旁南山下,至 河三百余里。——《汉书》

四时之内,飘风怒吹,或西发西洋,或东起北海,旁午交扇,无时而息。——〔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旁午(将近中午);旁车(靠近车子)

(6) 依照;仿效 [follow]

扬雄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汉书》

(7) 通“谤”。诽谤 [defame;slander]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礼记·少仪》

(8) 另见 páng  

基本词义

旁的拼音: páng  

〈词性:形〉

(1)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2) 同本义 [great;broad;extensive]

旁,溥也。——《说文》

旁,广也。——《广雅》

旁求俊彦。——《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

群后旁戾。——张衡《东京赋》

(3) 又

旁震八鄙。

陶冶大炉,旁薄群生。——《汉书·扬雄传》

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庄子·逍遥游》

杂能旁魄而无用。——《荀子·性恶》。注:“旁魄,广博也。”

(4) 又如:旁畅(广通博晓);旁行(广泛流传);旁收(广泛收罗);旁求(四处征求;广泛搜求);旁施(广施);旁开(广开);旁薄(旁礴、旁魄。广博;无际;广被充塞);旁罗(遍布);旁瞩(遍视);旁靡(普及);旁罗(遍及);旁雪(普遍洗雪);旁通(遍通)

(5) 横 [transverse]。如:旁午(纵横交错);旁行(横写);旁行书(横写的文字);旁穿(横穿);旁师(横向学习);旁贯(横贯)

(6) 别的,其他的 [else;other]

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 道书》

(7) 又如:旁入(其他收入);旁言(他人的话);旁省(别的宫廷);旁推(由此及彼地推论);旁讼(诉讼涉及他人);旁寄(别有寄托);旁贷(谓推卸他人)

词性变化

旁的拼音: páng  

〈词性:名〉

(1) 旁边。古同“傍” [side]

旁,犹边也,侧也。——《玉篇》

其旁可以圉风寒,上可以圉雪霜露。——《墨子·节用中》

旁天子而立于堂上。——《逸周书·王会》

士旁三揖。——《礼记·丧大记》

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斫其正,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两旁(左右两边);旁首(旁边);旁训(正文旁边附注的释义或音读);旁生(旁边生长);旁立(在旁边侍立);旁仄(近侧;左右)

(3) 附近 [nearby]

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万里。——《周髀算经》

(4) 又如:四旁(前后左右很近的地方);近旁(附近;旁边);旁民(附近之民);旁谷(附近的山谷);旁近;旁郡(附近的州郡);旁座(指邻座的人)

(5) 四面 [round]。如:旁戾(从四方而至);旁射(犹四射);旁溢(向四面八方流去);旁午(四面八方;到处)

(6) 汉字的偏旁 [lateral radical of a Chinese character]。如:形旁,声旁

旁的拼音: páng  

〈词性:动〉

(1) 辅助,辅佐 [assist]

日有志极而无旁,终老独以离异兮。——《楚辞·屈原·九章》。注:“旁,辅也。”

(2) 另见 bàng  

常用词组

旁白、旁边、旁侧、旁岔儿、旁出、旁观、旁观者清、旁及、旁街、旁近、旁路、旁落、旁门、旁门歪道、旁门左道、旁敲侧击、旁人、旁若无人、旁听、旁通、旁骛、旁系亲属、旁压力、旁征博引、旁证、旁支、旁注、旁坐

  拼音    注音  ㄎㄨˇ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ADF  仓颉  TJR  郑码  EEJ  四角  44604  结构  上下电码  5388  区位  3164  统一码  82E6  笔顺  一丨丨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苦的拼音:kǔ(ㄎㄨˇ)  

⒈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苦。苦胆。苦瓜。

⒉ 感觉难受的:苦境。苦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苦闷。含辛茹苦。吃苦耐劳。苦恼。

⒊ 为某种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①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②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⒋ 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口婆心。刻苦。苦心孤诣。

⒌ 使受苦:那件事可苦了你啦!

统一码

苦字UNICODE编码U+82E6,10进制: 33510,UTF-32: 000082E6,UTF-8: E8 8B A6。

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itter、hard、hardship、suffer from、suffering

相关字词

甘、乐、甜

造字法

形声:从艹、古声

English

bitter; hardship, suffer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苦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盬”。粗劣 [coarse]。如:苦盐(粗盐,颗粒盐);苦功(粗工艺);苦事(粗制滥造)

(2) 另见   

基本词义

苦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

(2) 同本义,即“荼” [bitter edible plant]

苦,大苦苓也。——《说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唐风·采苓》

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传》

(3) 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賈(苦菜)

(4) 病;病痛 [illness;disease]

自苦而居海上。——《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5)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乘船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

词性变化

苦的拼音:   

〈词性:形〉

(1) 苦味,跟“甘”、“甜”相对。古称“五味”之一 [bitter]

谁为荼苦。——《诗·邶风·谷风》

而凡味之似苦,亦命为苦。——《广雅》

以苦养气。——《周礼·疡医》。注:“火味也。”

苦胜辛。——《素问·五运行大论》

则苦雨数来。又,苦者人所恶。故甘苦为物之美恶,亦为人之爱恶。——《礼记·月令》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

其味皆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

李以苦存。

(3) 又如:苦瓠子(苦瓜。喻指受苦人);苦艳艳(苦味浓浓的);苦行(在寺院专事劳作的净人,即未出家的人);苦口师(指茶);苦荼(苦茶,苦茗。即茶)

(4) 痛苦;困苦 [pain;suffering]

其毒大苦。——《诗·小雅·小明》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苦厄(苦难;厄运);苦主(命案中被害者的家属);苦脑子(命苦;可怜;苦命人;可怜的人);苦滴滴(形容人十分痛苦);苦淹淹(苦恹恹,苦厌厌。形容非常痛苦、悲惨);苦孜孜(痛苦悲切)

(6) 刻苦 [hard]

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白居易《与元九书》。又如:苦读

(7) 劳苦;辛苦 [assiduous;hardworking]

母氏劳苦。——《诗·邶风·凯风》

辨其功苦。——《管子·小筐》。注:“谓滥恶。”

辨其苦良。——《周礼·典妇功》

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吕氏春秋·诬徒》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8) 又如:苦节(艰苦卓绝、守志不谕的节操);苦绷苦拽(不辞辛苦,东拼西凑)

(9) 贫穷 [poor]

苦,穷也。——《广雅》

(10) 又如:苦哈哈(非常穷的人);苦混混(穷人);苦胎(对穷人的蔑称);苦尽甘来(苦日子结束,好日子到来);苦日子

苦的拼音:   

〈词性:动〉

(1) 困扰;困辱 [perplex;puzzle]

长史自不欲苦物。——《世说新语·赏誉》

(2) 又如:苦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计策);苦恨(苦恼);苦煎(形容身心备受折磨)

(3) 使困苦,困于 [cause sb. suffering]

不苦一民。——《战国策·秦策》。注:“劳也。”

纳至忠甚苦。——《汉书·谷永传》。注:“劳也。”

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列子·汤问》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銧《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苦热(苦于炎热;酷热);苦饥(困于饥饿;很饿)

(5) 恨,怨嫌 [hate]

人苦不知足。——《后汉书·岑彭传》

(6) 又如:苦竹哀丝(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苦毒(痛恨)

苦的拼音:   

〈词性:副〉

(1) 竭力;尽力 [painstakingly;energetically;hard]

杨朗苦谏不从。——《世说新语·识鉴》

何必劳神苦思。——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苦死(拼命,极力);苦虑(苦思冥想);苦谏(苦心竭力地规劝)

(3) 甚,很。表示程度 [very]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世说新语·方正》

(4) 又如:苦爱(酷爱);苦会(很会)

(5) 幸好,幸亏 [fortunately;luckily]

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水浒传》

常用词组

苦艾、苦熬、苦不唧,苦不唧儿、苦差、苦差事、苦楚、苦处、苦大仇深、苦胆、苦杕、苦迭打、苦干、苦根、苦工、苦功、苦瓜、苦果、苦海、苦寒、苦活,苦活儿、苦尽甘来、苦境、苦口、苦口婆心、苦苦、苦苦哀求、苦况、苦劳、苦力、苦楝、苦闷、苦命、苦难、苦恼、苦情、苦趣、苦肉计、苦涩、苦参、苦事、苦水、苦思、苦思冥想、苦痛、苦头、苦味、苦笑、苦心、苦心孤诣、苦心经营、苦行、苦行赎罪、苦刑、苦役、苦因、苦斋、苦战、苦中作乐、苦衷、苦竹、苦主

  拼音    注音  ㄌ一ˇ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SBF  仓颉  DND  郑码  FYA  四角  4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2621  区位  3278  统一码  674E  笔顺  一丨ノ丶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李的拼音:lǐ(ㄌ一ˇ)  

⒈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⒉ 姓。

⒊ 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统一码

李字UNICODE编码U+674E,10进制: 26446,UTF-32: 0000674E,UTF-8: E6 9D 8E。

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会意:从木、从子

English

plum; judge;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李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2)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plum]

李,李果也。——《说文》

北山有李。——《诗·小雅·南山有台》

(3) 又如:李下瓜田(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又指李树的果实、李花、李园

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禯矣》

(4) (李:李花)

报之以李。——《诗·大雅·抑》

(5) (李:李子)

丘中有李。——《诗·王风·丘中有麻》

(6) (李:李园)

(7) 狱官。通“理” [judge;justice]

皋陶为李。——《管子·法法》

(8) 星名。即角宿二,为室女座 δ星 [star's name]。如:李长庚(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

(9) 姓。如:李杜(李白和杜甫);李唐(李氏唐朝);李氏子蟠(姓李的人家的孩子。氏,姓);李文靖公(李沆,字太初,宋太宗、真宗时的宰相,谥文靖);李渤(唐朝洛阳人,曾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李牧连却之,李牧接连打败它。李牧,赵国良将,曾几次打败秦军。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攻赵,李牧率兵抵抗。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王翦破赵军,虏赵王

常用词组

李白、李冰、李卜克内西、李大钊、李代桃僵、李公朴、李贺、李清照、李商隐、李时珍、李渔、李煜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