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倒悬之苦的意思

dàoxuánzhī

倒悬之苦



拼音dào xuán zhī kǔ

注音ㄉㄠˋ ㄒㄨㄢˊ ㄓ ㄎㄨˇ

解释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同“倒悬之急”。

出处《元史 外夷传》:“群生愁叹,四民废业,贫者弃子以偷生,富者鬻产而应役,倒悬之苦,日甚一日。”

例子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战争不息,人民有倒悬之苦,将士多汗马之劳。”

用法作宾语;比喻处境极端艰难。

感情倒悬之苦是中性词。

繁体倒懸之苦

近义倒悬之急、倒悬之患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ǎo dào   注音  ㄉㄠˇ ㄉㄠ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GCJ  仓颉  OMGN  郑码  NHKD  四角  22200  结构  左右电码  0227  区位  2125  统一码  5012  笔顺  ノ丨一フ丶一丨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倒的拼音:dǎo(ㄉㄠˇ)  

⒈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⒉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

其他字义

倒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⒉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

⒊ 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

⒋ 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

⒌ 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统一码

倒字UNICODE编码U+5012,10进制: 20498,UTF-32: 00005012,UTF-8: E5 80 92。

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ose down、collapse、converse、fall、inverse、move backward、pour

相关字词

正、顺

造字法

形声:从亻、到声

English

fall over; lie down; take turn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倒的拼音: dǎo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到声。本义:倒下)

(2) 同本义 [fall]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倒头(躺下睡觉;死亡);倒路(亦路倒。死在路上);倒卓(倒栽);倒断(山倒锁断);倒指(屈指,屈指计算);倒路死(诅咒人死在路上);倒床(卧倒在床上)

(4) 失败,败落[fail;be on the decline]

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三国志·曹爽传》

(5) 又如:倒灶(倒霉);倒扁儿(向人挪借钱财或货以应急需);倒满(倒霉;晦气)

(6) 导致法律上的破产 [bankrupt]。如:银行倒了;倒账(倒闭,破产);倒盆(倒闭);倒风(大批倒闭)

(7) 移动;替换 [move;replace]。如:颠倒是非;颠倒黑白;颠三倒四;倾箱倒箧;排山倒海;倒票(倒换银票);倒替(轮换);倒包(冒名顶替)

(8) 停止;中断 [stop]。如:倒断(倒顿。休止,间断,完结;决断;了断;清楚)

(9) 坍塌;垮台 [collapse]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倒口子(决口);倒溃(倒塌崩溃);倒坏(倒塌崩坏)

(11) 将货物或商店企业作价给人 [sell out]

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于人。——《儒林外史》

(12) 又如:倒盘(把全店存货作价盘售);倒本(赚回本钱)

(13) 另见 dào  

常用词组

倒把、倒败、倒班、倒闭、倒毙、倒仓、倒槽、倒茬、倒车、倒蛋、倒伏、倒戈、倒戈卸甲、倒海翻江、倒换、倒嚼,倒噍、倒买倒卖、倒卖、倒霉、倒霉、倒弄、倒手、倒塌、倒台、倒坍、倒腾、倒替、倒胃口、倒卧、倒卧、倒下、倒休、倒爷、倒运、倒灶、倒账

基本词义

倒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上下、前后颠倒 [put upside down;be upside down;be inverted]

倒筴侧龟于君前。——《礼记·曲礼》

倒影江中。——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倒序(颠倒次序);倒用印(将印信颠倒使用);倒错(颠倒错乱);倒景(倒影);倒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3) 向相反方向移动 [reverse;move backwards]

酒酣渴月使倒行。——李贺《秦王饮酒》

(4) 又如:倒车;倒回(退却;倒退);倒兵(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倒仰(仰面跌倒);倒跟脚(指脚跟向后突出)

(5) 将容器倾斜或反转,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pour out;empty]

倒杯开水

倒垃圾

(6) 又如:倒熟话(重复老一套的话);倒囷(尽出仓里的贮米);倒垃圾

(7) 浇铸 [cast]。如: 倒一锭银子; 倒铧叶子

词性变化

倒的拼音: dào  

〈词性:副〉

(1) 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 [on the contrary;instead]

不曾与天下分忧,倒来苦害俺这里百姓。——《陈州粜米》

(2) 又如:倒不得(岂肯);妹妹倒比姐姐高

(3) 表示跟事实相反 [indicating the notion that the matter is not as one thinks]。如:你说得倒简单,你试试看

(4) 表示出乎意料 [indicating unexpectedness]。如:有这样的事?我倒要听听(表示不相信)

(5) 表示让步 [indicating concession]。前一小句与后一小句之间常用“就是、可是、但是、不过”等呼应。如:质量倒挺好,就是价钱贵点儿

(6) 用于追问或催促 [indicating an urging or questioning]。如:你倒说说看

(7) 另见 dǎo  

常用词组

倒背如流、倒背手,倒背手儿、倒彩、倒插门、倒车、倒春寒、倒刺、倒打一耙、倒放、倒粪、倒挂、倒灌、倒果为因、倒过儿、倒睫、倒开、倒空、倒苦水、倒立、倒流、倒赔、倒数、倒数、倒锁、倒贴、倒退、倒相、倒[立]像、倒行逆施、倒叙、倒悬、倒悬之急、倒影、倒栽葱、倒映、倒置、倒转、倒装、倒装句、倒座儿

  拼音  xuán   注音  ㄒㄨㄢˊ   繁体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EGCN  仓颉  BIP  郑码  LCZW  四角  77333  结构  上下电码  2038  区位  4892  统一码  60AC  笔顺  丨フ一一一フ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悬(懸)的拼音:xuán(ㄒㄨㄢˊ)  

⒈ 挂,吊在空中:悬垂。悬吊。悬梯。悬河。悬心。悬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悬梁刺股。

⒉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悬断。悬案。悬而未决。

⒊ 距离远:悬隔。悬殊。

⒋ 危险:悬崖。悬乎(“乎”读轻声)。

⒌ 公开提示:悬赏。

统一码

悬字UNICODE编码U+60AC,10进制: 24748,UTF-32: 000060AC,UTF-8: E6 82 AC。

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ang、suspend、dangerous

造字法

形声:从心、县声

English

hang, suspend, hoist; be hu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悬的拼音:

xu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2) 同本义 [hang;suspend]

悬者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叵幅悬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倒悬之。——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悬丝诊脉(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悬壁(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4) 牵挂;挂念 [feel anxious;worry about]。如:悬结(悬念;惦记);悬悬(挂念);悬肠挂肚(担心;挂念)

(5) 凭空设想;揣测 [imagine without foundation]

你们做的事,须自己承认。怎么悬定得罪?——《梼杌闲评——明珠缘》

(6) 又如:悬度(无根据地揣测、估计);悬料(凭空臆测);悬猜(揣测,猜想)

(7) 揭示 [reveal]。如:悬金(出具赏格)

(8) 公布 [publish]。如:悬令(公布法令);悬名(张榜公布名姓);悬法(公布法令)

(9) 系连,关联 [correlate]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

王之命悬于遂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词性变化

悬的拼音:

xuán  

〈词性:形〉

(1) 久延不决 [unresolved]。如:悬调(长期拖欠的赋税);悬租(长期拖欠的租赋)

(2) 孤立,无所依傍 [alone;sole]。如:悬然(无所依傍貌;空虚貌);悬师(远征的孤军);悬守(犹孤守)

(3) 空虚,匮乏 [empty]。如:悬虚(凌空;空虚、空洞)

(4) 形容高耸,陡峭 [steep]。如:悬崖峭障(陡直的山崖,高险的山峯);悬峰(陡峭的山峰)

(5) 〈词性:方〉∶危险的,危难的或惊险的 [dangerous]。如:真悬

(6) [数量、质量、规模或力量上] 相差较大的 [be far apart]。如:悬迸(差别很大);悬邈(相距很远)

(7) 河流或涧水向下奔流 [falling]。如:悬流;悬溜;悬濑

悬的拼音:

xuán  

〈词性:名〉

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 [rack]

宿燎设悬。——唐·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常用词组

悬案、悬臂、悬冰、悬肠挂肚、悬撑、悬揣、悬垂、悬吊、悬浮、悬隔、悬挂、悬河、悬壶、悬乎、悬空、悬跨、悬块、悬缆、悬梁、悬虑、悬拟、悬念、悬念、悬缺、悬赏、悬首、悬殊、悬水、悬索、悬索桥、悬梯、悬挑、悬挑、悬停、悬系、悬想、悬心、悬悬、悬崖、悬崖勒马、悬崖峭壁、悬椅、悬置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注音  ㄎㄨˇ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ADF  仓颉  TJR  郑码  EEJ  四角  44604  结构  上下电码  5388  区位  3164  统一码  82E6  笔顺  一丨丨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苦的拼音:kǔ(ㄎㄨˇ)  

⒈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苦。苦胆。苦瓜。

⒉ 感觉难受的:苦境。苦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苦闷。含辛茹苦。吃苦耐劳。苦恼。

⒊ 为某种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①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②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⒋ 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口婆心。刻苦。苦心孤诣。

⒌ 使受苦:那件事可苦了你啦!

统一码

苦字UNICODE编码U+82E6,10进制: 33510,UTF-32: 000082E6,UTF-8: E8 8B A6。

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itter、hard、hardship、suffer from、suffering

相关字词

甘、乐、甜

造字法

形声:从艹、古声

English

bitter; hardship, suffer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苦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盬”。粗劣 [coarse]。如:苦盐(粗盐,颗粒盐);苦功(粗工艺);苦事(粗制滥造)

(2) 另见   

基本词义

苦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

(2) 同本义,即“荼” [bitter edible plant]

苦,大苦苓也。——《说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唐风·采苓》

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传》

(3) 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賈(苦菜)

(4) 病;病痛 [illness;disease]

自苦而居海上。——《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5)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乘船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

词性变化

苦的拼音:   

〈词性:形〉

(1) 苦味,跟“甘”、“甜”相对。古称“五味”之一 [bitter]

谁为荼苦。——《诗·邶风·谷风》

而凡味之似苦,亦命为苦。——《广雅》

以苦养气。——《周礼·疡医》。注:“火味也。”

苦胜辛。——《素问·五运行大论》

则苦雨数来。又,苦者人所恶。故甘苦为物之美恶,亦为人之爱恶。——《礼记·月令》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

其味皆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

李以苦存。

(3) 又如:苦瓠子(苦瓜。喻指受苦人);苦艳艳(苦味浓浓的);苦行(在寺院专事劳作的净人,即未出家的人);苦口师(指茶);苦荼(苦茶,苦茗。即茶)

(4) 痛苦;困苦 [pain;suffering]

其毒大苦。——《诗·小雅·小明》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苦厄(苦难;厄运);苦主(命案中被害者的家属);苦脑子(命苦;可怜;苦命人;可怜的人);苦滴滴(形容人十分痛苦);苦淹淹(苦恹恹,苦厌厌。形容非常痛苦、悲惨);苦孜孜(痛苦悲切)

(6) 刻苦 [hard]

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白居易《与元九书》。又如:苦读

(7) 劳苦;辛苦 [assiduous;hardworking]

母氏劳苦。——《诗·邶风·凯风》

辨其功苦。——《管子·小筐》。注:“谓滥恶。”

辨其苦良。——《周礼·典妇功》

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吕氏春秋·诬徒》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8) 又如:苦节(艰苦卓绝、守志不谕的节操);苦绷苦拽(不辞辛苦,东拼西凑)

(9) 贫穷 [poor]

苦,穷也。——《广雅》

(10) 又如:苦哈哈(非常穷的人);苦混混(穷人);苦胎(对穷人的蔑称);苦尽甘来(苦日子结束,好日子到来);苦日子

苦的拼音:   

〈词性:动〉

(1) 困扰;困辱 [perplex;puzzle]

长史自不欲苦物。——《世说新语·赏誉》

(2) 又如:苦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计策);苦恨(苦恼);苦煎(形容身心备受折磨)

(3) 使困苦,困于 [cause sb. suffering]

不苦一民。——《战国策·秦策》。注:“劳也。”

纳至忠甚苦。——《汉书·谷永传》。注:“劳也。”

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列子·汤问》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銧《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苦热(苦于炎热;酷热);苦饥(困于饥饿;很饿)

(5) 恨,怨嫌 [hate]

人苦不知足。——《后汉书·岑彭传》

(6) 又如:苦竹哀丝(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苦毒(痛恨)

苦的拼音:   

〈词性:副〉

(1) 竭力;尽力 [painstakingly;energetically;hard]

杨朗苦谏不从。——《世说新语·识鉴》

何必劳神苦思。——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苦死(拼命,极力);苦虑(苦思冥想);苦谏(苦心竭力地规劝)

(3) 甚,很。表示程度 [very]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世说新语·方正》

(4) 又如:苦爱(酷爱);苦会(很会)

(5) 幸好,幸亏 [fortunately;luckily]

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水浒传》

常用词组

苦艾、苦熬、苦不唧,苦不唧儿、苦差、苦差事、苦楚、苦处、苦大仇深、苦胆、苦杕、苦迭打、苦干、苦根、苦工、苦功、苦瓜、苦果、苦海、苦寒、苦活,苦活儿、苦尽甘来、苦境、苦口、苦口婆心、苦苦、苦苦哀求、苦况、苦劳、苦力、苦楝、苦闷、苦命、苦难、苦恼、苦情、苦趣、苦肉计、苦涩、苦参、苦事、苦水、苦思、苦思冥想、苦痛、苦头、苦味、苦笑、苦心、苦心孤诣、苦心经营、苦行、苦行赎罪、苦刑、苦役、苦因、苦斋、苦战、苦中作乐、苦衷、苦竹、苦主

倒悬之苦: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