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yǔ zhì shuǐ
注音ㄉㄚˋ ㄩˇ ㄓˋ ㄕㄨㄟˇ
解释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例子你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大禹治水是褒义词。
近义过门不入
动物生肖牛,虎,蛇
大的拼音:dà(ㄉㄚˋ)
⒈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⒉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⒊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⒋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⒌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⒍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⒎ 时间更远:大前年。
⒏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⒐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大的拼音:dài(ㄉㄞˋ)
⒈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⒉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大的拼音:tài(ㄊㄞˋ)
⒈ 古通“太”。
⒉ 古通“泰”。
大字UNICODE编码U+5927,10进制: 22823,UTF-32: 00005927,UTF-8: E5 A4 A7。
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大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亣太
big、great、bigness、greatness
小
象形
详细解释◎ 大的拼音: dài
〈词性: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generation]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dà
大城、大夫、大黄、大王
◎ 大的拼音: dà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big;large;great]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senior;eldest]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important;main]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be of noble character and high prestige;with great virtue and high prestige]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heavy;strong;loud]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be learned;have great learning]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general;main;major]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serious]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your]。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 大的拼音: dà
〈词性:副〉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greatly;fully]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very]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often]——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not often]。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further ahead or behind]。如:大前天;大后天
◎ 大的拼音: dà
〈词性:名〉
(1) 大人 [adult;grown-up]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size]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词性:方〉∶父亲 [father]。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词性:方〉∶指伯父或叔父 [uncle]。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 大的拼音: dà
〈词性:动〉
(1) 长大 [be brought up]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surpass]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大阿哥、大安、大巴、大把、大坝、大白、大白菜、大白话、大白鼠、大伯、大伯子、大败、大班、大班、大半、大半、大半天、大包大揽、大包干、大宝、大杯、大本营、大笔、大笔、大便、大别山、大兵、大饼、大伯、大脖子病、大不过、大不敬、大部、大部分、大部头、大步流星、大材,大才、大材小用、大插屏、大吵大闹、大车、大澈大悟、大臣、大城市、大吃八喝、大吃大喝、大吃一惊、大处落墨、大处着眼、大吹大擂、大慈大悲、大错特错、大打出手、大大咧咧、大胆、大刀会、大刀阔斧、大盗、大道、大道理、大德、大纛、大敌、大敌当前、大抵、大地、大帝、大典、大殿、大调、大东亚共荣圈、大动干戈、大动肝火、大动脉、大豆、大都、大都、大肚子、大度、大端、大多、大多数、大恩大德、大儿、大而化之、大而无当、大发慈悲、大发雷霆、大发议论、大凡、大饭店、大方、大方、大方之家、大放悲声、大放厥辞、大粪、大风、大风、大风大浪、大佛阁、大夫、大府、大父、大副、大腹便便、大概、大哥、大哥大、大个子、大个子、大公无私、大功、大功告成、大恭、大姑子、大家、大鼓、大故、大褂、大观、大官、大管家、大闺女、大锅饭、大过、大过、大海、大海捞针、大寒、大河、大壑、大喊大叫、大好、大号、大亨、大哄大嗡、大红大绿、大红大紫、大吼、大后方、大后年、大后天、大户、大花脸、大哗、大话、大换班、大换血、大患、大荒、大会、大伙、大祸临头、大惑不解、大吉大利、大计、大家、大家、大家畜、大家风范、大家闺秀、大家庭、大家族、大驾、大江、大将军、大将、大匠、大脚、大叫、大较、大教堂、大街、大街小巷、大节、大劫、大捷、大姐、大解、大襟、大惊失色、大惊小怪、大酒大肉、大舅、大舅子、大局、大举、大举、大决、大军、大郡、大楷、大考、大客车、大口、大块头、大块文章、大快人心、大款、大魁、大括号、大浪、大捞一把、大牢、大老板、大老粗、大老婆、大老爷、大礼、大礼拜、大礼堂、大理石、大吏、大力、大力士、大连、大殓、大梁、大量、大林寺、大龄、大楼、大陆、大陆、大路、大卵石、大乱、大吕、大略、大略、大伦、大妈、大麻、大麦、大忙、大忙季节、大帽子、大媒、大门、大米、大面、大面儿上、大名、大名鼎鼎、大命、大谬不然、大模大样、大漠、大母、大男大女、大难不死、大难临头、大内、大逆不道,大逆无道、大年、大娘、大娘子、大炮、大批、大辟、大片、大破大立、大起大落、大企业、大气、大气层、大器、大器晚成、大千世界、大钱、大前儿、大前年、大墙、大巧若拙、大秦珠、大青年、大晴天、大庆、大庆、大秋、大曲、大去、大权、大权独揽、大权旁落、大权在握、大人、大人物、大仁、大肉、大儒、大扫除、大嫂、大杀风景、大厦、大少爷、大少爷作风、大赦、大婶儿、大声疾呼、大失所望、大师、大师傅、大使、大使馆、大事、大事记、大事夸张、大是大非、大势、大势所趋、大势已去、大手大脚、大手笔、大手术、大寿、大书、大书特书、大暑、大数、大帅、大率、大水、大肆、大肆攻击、大苏、大堂、大题小作、大体、大体、大田、大厅、大庭广众、大同、大同、大同小异、大统、大头,大头儿、大头针、大团结、大团圆、大碗茶、大腕、大王、大尉、大汶口文化、大无畏、大悟、大西洋、大媳妇、大喜、大喜、大喜过望、大戏、大仙、大弦、大贤、大显身手、大显神通、大宪、大限、大相径庭、大小、大小姐、大小子、大校、大笑、大笑、大写、大昕、大兴、大兴安岭、大兴土木、大猩猩、大刑、大型、大行、大行星、大行政区、大幸、大姓、大兄弟、大熊猫、大熊座、大修、大选、大学、大学生、大丫头、大雅之堂、大烟、大烟鬼、大言、大言、大言不惭、大雁、大洋、大洋洲、大样、大摇大摆、大爷、大业、大姨、大姨子、大义、大义凛然、大义灭亲、大意、大意、大印、大用、大有、大有可为、大有人在、大有文章、大有希望、大有作为、大愚、大雨如注、大狱、大员、大院、大约、大月、大跃进、大运河、大杂烩、大杂院、大灶、大斋、大战、大张旗鼓、大张声势、大张挞伐、大丈夫、大杖则走、大旨、大志、大治、大致、大致、大智、大智若愚、大中丞、大众、大洲、大轴子、大主教、大专、大专院校、大篆、大字、大字报、大自然、大宗、大总统、大作
禹的拼音:yǔ(ㄩˇ)
⒈ 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曾经治过洪水:禹域(指中国的疆域)。
⒉ 姓。
禹字UNICODE编码U+79B9,10进制: 31161,UTF-32: 000079B9,UTF-8: E7 A6 B9。
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禹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象形字:象虫形
详细解释◎ 禹的拼音: yǔ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本义:虫名。《说文》:“虫也。”一说为龋虫) 远古夏部落领袖[the reputed founder of the Xia Dynasty]。姒姓,名文命,鲧之子
禹、 汤被之矣。(禹、汤(都)遭受过。传说夏禹曾经遭到九年水灾,商汤曾经遭到七年旱灾。被,遭受。)—— 汉· 贾谊《论积贮疏》
尧、 舜、 禹、 汤…皆应运而生者。——《红楼梦》
(2) 又如:禹功(夏禹治水的功绩);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域为禹迹);禹启(夏禹及其子启);禹鼎(大禹铸的铜鼎。象征国家的命运,代表九州,代表中国)
禹域
治的拼音:zhì(ㄓˋ)
⒈ 管理,处理:治理。治家。治丧。治标。治本。治国安邦。自治。统治(a.管理;b.分配)。
⒉ 整理:治河。治水。
⒊ 惩办:治罪。处(chǔ )治。
⒋ 医疗:治病。治疗。医治。
⒌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治蝗。治蚜虫。
⒍ 从事研究:治学。治史。
⒎ 安定:治世。治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治。
⒏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治。治所。
⒐ 姓。
治字UNICODE编码U+6CBB,10进制: 27835,UTF-32: 00006CBB,UTF-8: E6 B2 BB。
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乿
control、cure、govern、manage、punish、rule
乱
形声:从氵、台声
govern, regulate, administer
详细解释◎ 治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 )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2) 同引申义 [prevent flood by water control;dredge a river;rebuild;repair]
昔禹治洪水。—— 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3)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4) 治理;管理;统治 [administer;govern]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6) 办理;处理 [handle;treat]
后频历武威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后汉书·廉范传》
皆尚威严,有治办名。——《汉书·酷吏传·尹赏》
(7) 又如: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剧(办理繁杂的工作);治事(办理公事);治数(处理各种事务);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8) 经营 [manage]
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9) 又如:治产(经营产业)
(10) 治;治疗 [cure]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盐铁论·世务》
(11)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该死,怎么治疗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聋(医治耳聋)
(12) 惩处;惩办 [punish]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论》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13) 又如:惩治;治释(惩治与赦免)
(14) 审理 [try]。如:治狱(审理案件);治问(犹审问);治验(审问证实)
(15) 修筑 [build;construct]
又治秦中。——《汉书·高帝纪》。注:“谓都之也。”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6) 整顿,训练 [drain]
治其大礼。——《周礼·大宗伯》。注:“犹简习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17) 又如:治礼(讲习礼仪)
(18) 研究 [rearch;study]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严复《译天演论序》
(19) 又如:治经(研究经学)
◎ 治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seat of a local government]。如:省治;县治
(2) 政治 [political affairs]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书·周官·太宰》
(3)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4) 姓
◎ 治的拼音: zhì
〈词性:形〉
(1)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stable]
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治安、治本、治标、治病救人、治国、治国安民、治家、治经、治理、治疗、治权、治丧、治世、治水、治丝益棼、治所、治下、治学、治愈、治装、治罪
水的拼音:shuǐ(ㄕㄨㄟˇ)
⒈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
⒉ 河流:汉水。湘水。
⒊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
⒋ 液汁:水笔。墨水。
⒌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外水。肥水。
⒍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水了。
⒎ 姓。
水字UNICODE编码U+6C34,10进制: 27700,UTF-32: 00006C34,UTF-8: E6 B0 B4。
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沝氵氺
Adam's ale、Adam's wine、liquid、water
火
象形
water, liquid, lot5on, juice
详细解释◎ 水的拼音: shuǐ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 2 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 同本义 [water]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4) 特指河流 [river]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6) 泛指一切水域 [waters]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8) 汁、液的通称 [liquid]。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9) 大水;水灾 [flood]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汉· 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10)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设施);水墉(防洪墙)
(11) 星名 [morning star]。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12) 官名 [official’s name]。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13) 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silver content in coins]。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14) 五行之一 [water, one of the five elements]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15) 水生动植物 [water animal or plant]。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6) 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deep distress]。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商人,也指人贩子)
(17) 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extra income]
(18) 指水军 [troops fight on the waters]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9) 水族 [Shui nationality]。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20) 姓
◎ 水的拼音: shuǐ
〈词性:动〉
(1) 泅水,游泳 [swimming]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3) 哄诱探询 [coax]。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4) 用水测平 [level]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周礼》
(5) 〈词性:方〉∶不成功,败了 [defeat]
我这个月,水啦。——《伐木人传》
◎ 水的拼音: shuǐ
〈词性:形〉
〈词性:方〉∶马虎的,不负责任的 [careless]
这个办事的太水了!事情没办妥,还损坏了一辆车子。——《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
水案,水案儿、水坝、水霸、水泵、水笔、水表、水滨、水兵、水波、水波不兴、水彩、水彩画、水仓、水草、水涔涔、水层、水产、水车、水成岩、水丞、水尺、水淬、水袋、水荡、水到渠成、水道、水稻、水滴石穿、水电、水淀、水豆腐、水碓、水遁、水舵、水肥、水肺、水费、水粉、水分、水阁、水工、水垢、水臌、水怪、水国、水果、水旱、水合、水红、水壶、水滑、水患、水荒、水火、水火、水火无交、水火无情、水货、水脚、水窖、水经注、水晶、水晶玻璃、水晶灯笼、水晶宫、水精、水井、水景、水警、水镜、水酒、水军、水坑、水来土掩、水牢、水涝、水礼、水里、水力、水利、水帘、水量、水灵、水流、水龙、水龙带、水龙头、水陆、水陆毕陈、水路、水漉漉、水绿、水落管、水落归槽、水落石出、水幔、水煤气、水门汀、水米无交、水面、水磨工夫、水磨石、水墨画、水母、水能、水泥、水碾、水牛、水牛兵、水牛过河、水扭、水沤、水炮、水漂儿、水平、水平线、水瓶、水皮儿、水泼不进、水禽、水情、水渠、水乳交融、水深火热、水师、水蚀、水式、水势、水室、水手、水手号子、水手衫、水塔、水天一色、水田、水头、水土、水土不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水汪汪、水网、水位、水文、水文表、水雾、水系、水下、水乡、水箱、水泻、水泄不通、水榭、水性、水秀、水压、水涯、水妖、水银、水银灯、水印、水浴、水源、水月镜像、水运、水葬、水泽、水闸、水战、水涨船高、水照云光、水蒸气、水至清则无鱼、水蛭、水中捞月、水肿、水竹、水柱、水准、水准仪、水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