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得薄能鲜的意思

néngxiān

得薄能鲜



拼音dé bó néng xiān

注音ㄉㄜˊ ㄅㄛˊ ㄋㄥˊ ㄒ一ㄢ

解释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出处

繁体得薄能鮮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é děi de   
注音  ㄉㄜˊ ㄉㄟˇ ˙ㄉㄜ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JGF  仓颉  HOAMI  郑码  OIAD  四角  26241  结构  左右电码  1779  区位  2135  统一码  5F97  笔顺  ノノ丨丨フ一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得的拼音:dé(ㄉㄜˊ)  

⒈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⒉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⒊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⒋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⒌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⒍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其他字义

得的拼音:děi(ㄉㄟˇ)  

⒈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⒉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其他字义

得的拼音:de(˙ㄉㄜ)  

⒈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⒉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统一码

得字UNICODE编码U+5F97,10进制: 24471,UTF-32: 00005F97,UTF-8: E5 BE 97。

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㝵㝶䙸

汉英互译

gain、get、need、obtain、fit、ready fo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get;obtain;gain]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discover;obtain;find out]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hear of;learn about]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catch]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succeed]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fit;befit;suit]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have;possess]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be grateful;feel grateful]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can]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be proud of;revel in]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see]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词性变化

得的拼音:   

〈词性:名〉

(1) 收获,心得 [what one has learne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virtue]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得的拼音:   

〈词性:副〉

必须,应该 [must]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得的拼音:   

〈词性:形〉

合适;正确 [suitable;right]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得的拼音:   

<叹>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all right]。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look,look!]。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常用词组

得便、得标、得病、得不偿失、得采、得逞、得宠、得出、得当、得当、得到、得道、得道多助、得法、得分、得过且过、得计、得间、得劲,得劲儿、得救、得空,得空儿、得力、得力、得脸、得了、得陇望蜀、得名、得饶人处且饶人、得人、得人心、得胜、得胜回朝、得胜头回、得失、得势、得手、得体、得天独厚、得无、得悉、得闲、得心应手、得一望十、得宜、得以、得意、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得知、得志、得中、得中、得主、得罪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de  

〈词性: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děi  

〈词性:动〉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need]。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must;have to]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will be sure to]。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常用词组

得亏

  拼音  báo bó bò   
注音  ㄅㄠˊ ㄅㄛˊ ㄅㄛˋ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86  AIGF  五笔98  AISF  仓颉  TEII  郑码  EVFD  四角  44142  结构  上下电码  5631  区位  1701  统一码  8584  笔顺  一丨丨丶丶一一丨フ一一丨丶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薄的拼音:báo(ㄅㄠˊ)  

⒈ 厚度小的:薄片。薄饼。

⒉ 冷淡,不热情:薄待。

⒊ 味道淡:薄酒。

⒋ 土地不肥沃:薄田。

其他字义

薄的拼音:bó(ㄅㄛˊ)  

⒈ 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⒉ 轻微,少:薄礼。薄产。薄命。薄寒。薄酬。菲薄。

⒊ 不庄重,不厚道:薄夫。薄幸(负心)。薄情。轻薄。刻薄。

⒋ 轻视:鄙薄。厚今薄古。

⒌ 不充实,不坚强:薄弱。

⒍ 迫近:薄近。薄暮(傍晚)。日薄西山。

⒎ 古同“箔”,帘子。

⒏ 姓。

其他字义

薄的拼音:bò(ㄅㄛˋ)  

⒈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统一码

薄字UNICODE编码U+8584,10进制: 34180,UTF-32: 00008584,UTF-8: E8 96 84。

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䙏泊簿亳箔

汉英互译

thin、flimsy、weak、cold

相关字词

肥、浓、厚、深

造字法

形声:从艹、溥声〔字义

English

thin, slight, weak; poor, sting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薄的拼音: báo  

〈词性:形〉

(1) [口]∶不厚。引申为稀薄,淡薄 [thin]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

(2) 又如:薄衣(单薄的衣服);薄眉(淡扫蛾眉,用浅黛画的眉毛);薄唇轻言(嘴唇薄,说话声音轻细。引申指说话刻薄);薄纸;薄肉片

(3) 土地含养分少,不肥沃的 [infertile]

地薄,寡于积聚。——《史记·货殖列传》

(4) 又如:土地薄;薄田(不肥沃的田地)

(5) 感情不深;冷淡 [indifferent;be cold toward sb.;lack in warmth]。如:情分不薄;薄幸(薄情,寡情);薄情(寡情,没有情意)

(6) 味淡 [tasteless; weak]。如:薄咸(味淡和味咸);薄薄(形容滋味淡薄)

(7) 另见 bó;bò  

常用词组

薄荷

  拼音  néng nài   注音  ㄋㄥˊ ㄋㄞˋ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CEXX  仓颉  IBPP  郑码  ZQRR  四角  22212  结构  左右电码  5174  区位  3660  统一码  80FD  笔顺  フ丶丨フ一一ノ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能的拼音:néng(ㄋㄥˊ)  

⒈ 才干,本事:能力。能耐。才能。

⒉ 有才干的:能人。能手。贤能。能工巧匠。能者为师。

⒊ 胜任,善于:能够。能柔能刚。力所能及。欲罢不能。能动。

⒋ 会(表示可能性):小弟弟能走路了。

⒌ 应该:你不能这样说他。

⒍ 物理学名词,“能量”的简称:电能。热能。

⒎ 和睦:“(萧)何素不与曹参相能”。

⒏ 传说中的一种兽,似熊。

⒐ 古代称一种三足鳖。

其他字义

能的拼音:nài(ㄋㄞˋ)  

⒈ 古同“耐”,受得住。

统一码

能字UNICODE编码U+80FD,10进制: 33021,UTF-32: 000080FD,UTF-8: E8 83 BD。

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螚竜䏻而耐熊

汉英互译

ability、able、be able to、can、capable、energy、skill

造字法

象形:象熊形

English

to be able; can, permitted to; abili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能的拼音: néng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2)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bear-like beast]

能,熊属。足似鹿。——《说文》

梦黄能入于寝门。——《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3) 才能,能力 [ability]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募有能捕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千里之能。——唐· 韩愈《杂说》

表恶其能。——《资治通鉴》

(4) 又如:能处(本事;能耐);无能(没有能力);低能(能力低下);逞能(显示自己能干);各尽所能;能解(犹能耐,才能)

(5) 有才能的人 [a talented person]

将能而君不能御。——《孙子·谋攻》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

智能之士。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嫉贤妒能

(8) [物理]∶作功的本领 [energy]

(9) 能量的简称 [power]。如: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10) 通“熊”(态)。形状 [form;shape]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词性变化

能的拼音: néng  

〈词性:动〉

(1) 能够,主、客条件具备,会作,会做,会完成 [can;be able to;be capable of]

孔子不能决。——《列子·汤问》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安能辨我雄与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壮士,能复饮乎?——《史记·项羽本纪》

夏礼,吾能言之。——《论语·八佾》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能以足音辨人。——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能使人欢咍(hāi  嗢   噱 jué  )矣。(欢咍,欢快。咍,喜悦。嗢噱,大笑不止。)——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富者不能致。——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能臣(能尽为臣之道者);能迩(能安抚邻国而与之和睦相处);能胜任(有做某事所需的能力或资源)

(3) 会;善于 [be good at]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 又如:能军(擅长治军);能因(善于因势成事);能言(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能法(善于执行法令);能书(善于抄写;擅长书法);能群(谓善于组织人力和物力)

(5) 有才能,有才干 [able;talented]。如:能廉耿介(富有才干而且廉洁正直);能士,能仕(有才能之士);能称(谓有才干而被称誉);能贤(有才能而又有道德者);能绩(以有才能而取得的治绩);能鄙(能者与无能者)

(6) 友好,亲善;和睦 [amicable;cordial]

下不能其上。——《韩非子》

(7) 通“耐”。忍受 [be able to bear]

食水者善游能寒。——《淮南子·地形》

能的拼音: néng  

〈词性:代〉

(1) 表示指示或程度,相当于“如此”、“这样” [so]

忍能对面为盗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能格(怎么这样;为何如此);能概(怎么这样;为何发此);能亨(如此;这样)

常用词组

能动、能否、能干、能工巧匠、能够、能彀、能见度、能力、能量、能耐、能人、能上能下、能伸能屈、能事、能手、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源、能者多劳、能者为师、能征惯战

  拼音  xiān xiǎn   注音  ㄒ一ㄢ ㄒ一ㄢˇ   繁体    
部首  鱼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86  QGUD  五笔98  QGUH  仓颉  NMTQ  郑码  RUC  四角  28151  结构  左右电码  7639  区位  4742  统一码  9C9C  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一丶ノ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鲜(鮮)的拼音:xiān(ㄒ一ㄢ)  

⒈ 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鲜果。鲜花。鲜嫩。新鲜。

⒉ 滋味美好:鲜美。鲜甜。这汤真鲜。

⒊ 有光彩的:鲜明。鲜亮。鲜艳。

⒋ 味美的食物:尝鲜。时鲜。

⒌ 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海鲜。鱼鲜。

⒍ 〔鲜卑〕中国古代北方民族。

⒎ 姓。

其他字义

鲜(鮮)的拼音:xiǎn(ㄒ一ㄢˇ)  

⒈ 少: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统一码

鲜字UNICODE编码U+9C9C,10进制: 40092,UTF-32: 00009C9C,UTF-8: E9 B2 9C。

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鮮鱻尟尠䲆

汉英互译

bright、delicacy、delicious、fresh、rar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鱼、从羊

English

fresh; delicious; attracti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鲜的拼音:

鮮、鱻 xiān  

〈词性:名〉

(1) (会意。从鱼,从羊。“鱼”表类属,“羊”表味美。本义:鱼名。出貉国)

(2) 假借为鱻。鲜鱼,活鱼 [live fish;aquatic food]

冬宜鲜羽。——《礼记·内则》。注:“生鱼也。”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河上公注:“鲜,鱼。”

调鼎他年事,妙手看烹鲜。——宋· 张元干《水调歌头》

冬宜鲜羽。——《礼记》

(3) 又如:鲜眼(像鱼那样的圆眼);鱼鲜;海鲜;鲜脍(切细的鲜鱼肉);鲜鳞(活鱼);鲜羽(活鱼和活鸟)

(4) 鲜美的食物 [fresh food;delicious food]

惟君用鲜。——《左传·襄公三十年》

荐鲜知路近,省敛觉年丰。——唐玄宗《幸凤泉汤》

(5) 又如:时鲜;尝鲜;鲜肥(鱼肉类美味肴馔);鲜食(鲜活的食品);鲜杀(活杀的猎物)

词性变化

鲜的拼音:

xiān  

〈词性:形〉

(1) 新鲜 [fresh]

炰鳖鲜鱼。——《诗·大雅·韩奕》

芳草鲜美。——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腊鲜兽皆如初。——《仪礼》

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屡见不鲜;数见不鲜;鲜食(新鲜的食品);鲜兽(新杀的禽兽)

(3) 鲜艳 [bright-colored;gaily-colored]。如:鲜妆(鲜明美丽的打扮);鲜衣(华美的衣服)

(4) 鲜明;明洁,洁净 [clear]

衣服常鲜于我。——《汉书·广川惠王越传》

(5) 又如:鲜色(清新美丽的颜色);鲜新(清新)

(6) 味美 [delicious;tasty]

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无鲜肥滋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 又如:鲜爽(鲜美爽口);鲜脆(鲜美脆嫩);鲜香(鲜美芳香)

(8) 独特 [special]。如:她的行事作为就是很鲜,和别人都不一样

(9) 夭折的,早死的 [die (young)]

葬鲜者自西门。——《左传·昭公五年》

(10) 另见 xiǎn  

常用词组

鲜卑、鲜脆、鲜果、鲜红、鲜花、鲜货、鲜丽、鲜亮、鲜灵、鲜绿、鲜美、鲜明、鲜嫩、鲜浓、鲜甜、鲜血、鲜妍、鲜艳、鲜于、鲜支

基本词义

鲜的拼音:

鮮、尠、尟 xiǎn  

〈词性:形〉

(1) 非常少,很不多 [little;rare]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大雅·荡》

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

以约失之者鲜矣(由于俭约而犯过失的人很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宋· 周敦颐《爱莲说》

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鲜薄(微少);鲜言(寡言);鲜胄(后代少);鲜浅(浅鲜);鲜乏(缺乏);鲜少(很少)

词性变化

鲜的拼音:

xiǎn  

〈词性:动〉

(1) 缺少;不足[lack;be short of]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李密《陈情表》

(2) 另见 xiān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