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é shī róng kū
注音ㄉㄜˊ ㄕ ㄖㄨㄥˊ ㄎㄨ
解释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兴盛与衰败。
出处元 沈和《赏花时 潇湘八景》套曲:“休说功名,皆是浪语,得失荣枯总是虚。”
例子一梦之中,见了人我是非,得失荣枯,遂有出尘之志。明 无名氏《度黄龙》楔子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生。
感情得失荣枯是中性词。
繁体得失榮枯
动物生肖牛,虎,蛇
得的拼音:dé(ㄉㄜˊ)
⒈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⒉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⒊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⒋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⒌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⒍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得的拼音:děi(ㄉㄟˇ)
⒈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⒉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得的拼音:de(˙ㄉㄜ)
⒈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⒉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得字UNICODE编码U+5F97,10进制: 24471,UTF-32: 00005F97,UTF-8: E5 BE 97。
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㝵㝶䙸䙷
gain、get、need、obtain、fit、ready for
失
会意
详细解释◎ 得的拼音: dé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get;obtain;gain]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discover;obtain;find out]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hear of;learn about]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catch]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succeed]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fit;befit;suit]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have;possess]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be grateful;feel grateful]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can]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be proud of;revel in]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see]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 得的拼音: dé
〈词性:名〉
(1) 收获,心得 [what one has learne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virtue]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 得的拼音: dé
〈词性:副〉
必须,应该 [must]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 得的拼音: dé
〈词性:形〉
合适;正确 [suitable;right]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 得的拼音: dé
<叹>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all right]。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look,look!]。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得便、得标、得病、得不偿失、得采、得逞、得宠、得出、得当、得当、得到、得道、得道多助、得法、得分、得过且过、得计、得间、得劲,得劲儿、得救、得空,得空儿、得力、得力、得脸、得了、得陇望蜀、得名、得饶人处且饶人、得人、得人心、得胜、得胜回朝、得胜头回、得失、得势、得手、得体、得天独厚、得无、得悉、得闲、得心应手、得一望十、得宜、得以、得意、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得知、得志、得中、得中、得主、得罪
◎ 得的拼音: de
〈词性: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 得的拼音: děi
〈词性:动〉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need]。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must;have to]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will be sure to]。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得亏
失的拼音:shī(ㄕ)
⒈ 丢:遗失。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流离失所。
⒉ 违背:失约。失信。
⒊ 找不着:迷失方向。
⒋ 没有掌握住:失言。失职。失调(tiáo )。
⒌ 没有达到:失望。失意。
⒍ 错误:失误。失策。过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⒎ 改变常态:惊慌失色。
失字UNICODE编码U+5931,10进制: 22833,UTF-32: 00005931,UTF-8: E5 A4 B1。
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佚泆軼
break a promise、deviate from the normal、lose、mishap、miss
得
原为形声:从手、乙声
lose; make mistake, neglect
详细解释◎ 失的拼音: shī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 同本义 [lose]
失,纵也。——《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
失得勿恤。——《易·晋》
故人情不失。——《礼记·礼运》。注:“犹去也。”
君子不失足于人。——《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
掌国中失之事。——《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
塞翁失马,今未足悲。——魏泰《东轩笔录》
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3) 又如:失状(丢失财物的清单);失脱(丢失;失掉);失国(丧失国家);失鉴(失去检点);失瞻(失敬);失翁马(比喻暂时遭受损失,却因此得到好处);失民(丧失民心);失本(失去根本);失正(失其正道);失名(丧失名节);失合(失去配偶);失偶(丧失配偶);失鹿(失去天下);失道(失去准则;违背道义);失众(失去民心;失去众心);失柄(丧失统治权力)
(4) 错过 [miss]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失眼(没有看准;看错了);失人(错过人才;错用人才);失候(错过适当的时刻)
(6) 不自禁,忍不住 [be out of control]
庄公失言。——《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丞相何故失惊?——《三国演义》
(7) 又如:失喜(喜欢到极点,不能自禁);失手;失笑;失足;失惊(吃惊)
(8) 违背 [violate]
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章炳麟《原法》
(9) 又如:失礼;失约;失命(违误命令)
(10) 遗漏 [leave out by mistake]
细过不失。——《商君书·开塞》
(11) 又如:失恩(不顾恩义);失脱(疏忽失误)
(12) 迷失 [lose(one’s way,etc.)]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王勃《滕王阁序》
(13) 又如:失心风(神经错乱;精神病);失志(心地糊涂)
(14) 不知 [forget;don’t know]。如:失觉(认不出);失望(记不得;忘记);失晓(不知道天已亮);失忘(忘记)
(15) 消失;消灭 [disappear;vanish;perish;die out]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清· 姚鼐《登泰山记》
(16) 通“佚”或“泆”。淫泆,放荡,放纵 [indulge in]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野人得之。——《淮南子·汜论》。 王念孙云:“失,同佚。”
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管子·立政》
虞于湛乐,淫失其身。——《国语·周语下》
◎ 失的拼音: shī
〈词性:名〉
(1) 过错,错误 [error]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失误(过失,过错);失闪(差错;意外事故);失花儿(差错)
失败、失策、失察、失常、失宠、失传、失聪、失措、失错、失单、失当、失道、失道寡助、失盗、失地、失掉、失而复得、失风、失格、失和、失怙、失欢、失悔、失魂落魄、失火、失机、失计、失记、失检、失脚、失教、失节、失禁、失惊、失惊打怪、失敬、失据、失控、失口、失礼、失利、失恋、失灵、失露、失律、失落、失落感、失马亡羊、失迷、失密、失眠、失明、失粘、失陪、失期、失窃、失去、失却、失群、失容、失散、失色、失闪、失少、失身、失神、失慎、失声、失时、失实、失事、失势、失恃、失收、失手、失守、失水、失速、失算、失所、失态、失体、失调、失望、失位、失物、失误、失陷、失效、失笑、失谐、失写、失信、失修、失学、失血、失言、失业、失仪、失宜、失意、失迎、失约、失责、失张失智、失着、失真、失枕、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失之交臂、失职、失重、失主、失踪、失足
荣(榮)的拼音:róng(ㄖㄨㄥˊ)
⒈ 草木茂盛,引申为兴盛:荣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荣悴(荣枯)。
⒉ 受人敬重,与“辱”相对:光荣。荣升。荣誉。
⒊ “梧桐”的别称。
⒋ 草开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绿叶素荣。荣华。
⒌ 姓。
荣字UNICODE编码U+8363,10进制: 33635,UTF-32: 00008363,UTF-8: E8 8D A3。
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榮栄
flourish、glory、honour
枯、耻、辱
形声:从艹、荧省声
glory, honor; flourish, prosper
详细解释◎ 荣的拼音:
榮 ró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荧省声。本义:梧桐。又金文字形,象两支如火把相互照耀的花朵或穗头形)
(2) 同本义 [Chinese parasol (tree)]
荣,桐木也。——《说文》
荣,桐木。——《尔雅》。注:“即梧桐。”
(3) 草本植物的花。又为花的通称 [flower]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尔雅》
攀条折其荣。——《古诗十九首》
(4) 又如:荣悴(草木的开花与凋萎);荣年(百花争艳的季节);荣色(花的色彩)
(5) 飞檐,屋檐两头翘起的部分 [upturned eaves]
直于东荣。——《仪礼·士冠礼》。注:屋翼也。”
暴于南荣。——《上林赋》。注:“南檐也。”
(6) 又如:荣阿(飞檐的曲隅)
(7) 荣誉。良好的名声或社会名望 [honor]
且辱者也而荣。——《吕氏春秋·振乱》
会九世而飞荣。——《南都赋》
(8) 又如:荣级(荣誉爵位);启荣(死后的荣誉)
◎ 荣的拼音:
榮 róng
〈词性:形〉
(1) 繁茂,茂盛 [grow luxuriantly]
木欣欣以向荣。——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又如:荣谢(草木茂盛与凋零);荣芬(茂盛,繁密);荣旺(植物生长旺盛);荣条(茂盛的枝条);荣敷(荣荣。草木茂盛的样子);荣熙(繁盛)
(3) 繁荣 [flourish]
室宫荣与。——《荀子·大略》。注:“盛也。”
(4) 又如:荣昌(繁荣昌盛);荣泰(繁荣安定);荣怀(国家繁荣则万民归附);荣茂(繁荣茂盛);荣落(荣盛与衰落);荣畅(荣盛);荣观(荣盛的景观);荣仕(高官显爵);荣逸(显赫安乐);荣国(昌盛之国)
(5) 盛多;丰富 [abundant]
宫室荣与?妇谒盛与?——《荀子》
(6) 光荣,荣耀。与“辱”相反 [glory;honor]。如: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荣近(光荣亲近);荣映(荣耀);荣峻(显耀崇高);荣秩(荣耀与官阶);荣辉(荣耀,光彩);荣福(荣耀与幸福);荣践(荣耀的经历)
(7) 富贵;显荣 [wealth and rank]。如:荣伍(尊显者的行列);显荣(显达荣贵)
(8) 荣华 [splendor]。如:荣乐(荣华逸乐);荣冀(对荣华富贵的欲望);荣庆(荣华幸福);荣贵(荣华富贵);荣伸(荣华显耀);荣润(光华润泽)
◎ 荣的拼音:
榮 róng
〈词性:动〉
(1) 开花 [bloom]
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抛弃 [throw]
荣汝之粮,不若遄归也。——《列子》
(3) 使…荣耀;使…光荣 [make glory]
足以荣汝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溢美显,荣于身后。——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荣除之庆(封官授爵的喜庆);
(5) 通“营”。经营 [manage;engage in]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易·否》
(6) 通“荧”。炫惑[dazzle]
不掩欲以荣君。——《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以荣其意而乱其政。——《韩非子·内储说下》
荣宠、荣达、荣光、荣归、荣华、荣华富贵、荣获、荣军、荣名、荣任、荣辱、荣升、荣退、荣幸、荣耀、荣膺、荣誉、荣誉军人
枯的拼音:kū(ㄎㄨ)
⒈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⒉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枯字UNICODE编码U+67AF,10进制: 26543,UTF-32: 000067AF,UTF-8: E6 9E AF。
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橭秙
dried up、dull、interesting、withered
荣
形声:从木、古声
dried out, withered, decayed
详细解释◎ 枯的拼音: kū
〈词性:形〉
(1)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2) 同本义 [wither]
枯,槁木也。——《说文》
草木蚤枯。——《礼记·月令》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草枯鹰眼疾。——唐· 王维《观猎》
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菀枯顷刻。——[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八月禾未枯。——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枯荣(草木的繁荣与凋零。后指盛衰;也指干涸,干竭);枯凋(枯槁凋零);枯索(草木枯萎全无生机);枯梧(枯萎的梧桐;泛指枯木。喻卑小的职位);枯鱼(干鱼;鱼干;比喻处于困境的人);枯腊(枯干的肉,指尸体)
(4) 弃市暴死 [in ancient time criminals were executed in public squares and then abandoned there]
捶笞膑脚,斩断枯磔。——《荀子·正论》。杨倞注:“枯,弃市暴尸也。”
(5) 又如:枯磔(古代的两种重刑。枯,指弃市暴死;磔,指车裂)
◎ 枯的拼音: kū
〈词性:形〉
(1) 干涸 [dried up]
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论衡·效力》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山林川泽之数。——《周礼·天官·司书》。注:“山林川泽童枯则不税。”。疏:“山林不茂为童、川泽无水为枯。”
(2) 又如:枯池(干涸的池塘);枯渴(干渴);枯鱼之肆(比喻身在穷途)
(3) 空 [empty]
过其枯城,或蘖青青。——《太玄差》。范望注:“枯,虚也。”
(4) 又如:枯守(空守);枯城(荒废的旧城);枯煎(空受熬煎)
(5) 干 [dry]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子·外物》
(6) 又如:枯窘(枯竭贫乏);枯泪(泪已哭尽);枯灭(消灭尽)
(7) 干瘦;憔悴 [haggard]
开若枯骸,心若死灰。——《庄子·知北游》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8) 又如:枯悴(憔悴);枯黧(憔悴黧黑);枯黯(憔悴而灰暗);枯羸(憔悴羸弱)枯毁(瘦弱,毁损)
(9) 乏味,无趣 [interestless]。如:枯住(枯燥乏味地居住);枯禅(佛教徒指静坐参禅。又指闲坐,闲聊)
◎ 枯的拼音: kū
〈词性:名〉
(1) 枯朽的树木 [withered tree]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晋语二》
(2) 肉已烂尽的骸骨 [skeleton]
泽及骴骨。——《吕氏春秋》。高诱注:“骨有肉曰骴,无曰枯。”
(3) 油科作物果籽榨油后剩余的渣滓 [dregs]。如:茶枯;菜枯
枯肠、枯瘁、枯干、枯槁、枯骨、枯骸、枯涸、枯黄、枯寂、枯焦、枯竭、枯井、枯木逢春、枯荣、枯涩、枯瘦、枯树开花、枯水、枯萎、枯朽、枯燥、枯枝、枯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