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德尊望重的意思

zūnwàngzhòng

德尊望重



拼音dé zūn wàng zhòng

注音ㄉㄜˊ ㄗㄨㄣ ㄨㄤˋ ㄓㄨㄥˋ

解释见“德高望重”。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献上良马,以备驱驰之用。”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老人。

感情德尊望重是褒义词。

繁体惪尊朢重

近义德高望重、德深望重

英语with a lofty virtue worthy of respec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ㄉㄜˊ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TFLN  仓颉  HOJWP  郑码  OIAW  四角  24231  结构  左右电码  1795  区位  2134  统一码  5FB7  笔顺  ノノ丨一丨丨フ丨丨一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德的拼音:dé(ㄉㄜˊ)  

⒈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⒉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⒊ 恩惠: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

⒋ 姓。

统一码

德字UNICODE编码U+5FB7,10进制: 24503,UTF-32: 00005FB7,UTF-8: E5 BE B7。

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㥀㥁徳恴悳惪

汉英互译

heart、mind、morals、virtu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ethics, morality, virtu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德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彳( chì  ),惪(   )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 同本义 [ascend]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3) 感激 [be grateful]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 通“得”。取得,获得 [get]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词性变化

德的拼音:   

〈词性:名〉

(1) 道德,品行 [virtue;moral character;integrity]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2)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3) 恩惠;恩德 [kindness;favor]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5) 仁爱;善行 [kindheartedness]。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6) 心意 [heart;mind]。如:同心同德

(7) 福 [happy]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常用词组

德才兼备、德操、德高望重、德高望尊、德化、德色、德馨、德行、德行、德性、德祐、德语、德育、德泽、德政

  拼音  zūn   注音  ㄗㄨㄣ   
部首  寸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USGF  仓颉  TWDI  郑码  UDFD  四角  80346  结构  上下电码  1415  区位  5580  统一码  5C0A  笔顺  丶ノ一丨フノフ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尊的拼音:zūn(ㄗㄨㄣ)  

⒈ 地位或辈分高:尊长(zhǎng   )。尊卑。尊贵。尊严。

⒉ 敬重:尊敬。自尊。尊重。

⒊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尊府。令尊。尊姓。尊驾。

⒋ 量词:一尊佛像。

⒌ 古同“撙”。

统一码

尊字UNICODE编码U+5C0A,10进制: 23562,UTF-32: 00005C0A,UTF-8: E5 B0 8A。

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onour、respect、senior

造字法

会意:从酋、从寸

English

respect, revere, venerate; hono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尊的拼音: zūn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双手捧着尊,从酉,从収( gǒng  )。小篆从酋,从収。或作寸。本义:酒器)

(2) 同本义 [wine vessel]

尊,酒器也。——《说文》。字亦作罇。

辩六尊之名物。——《周礼·大宗伯》。司农注:“献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

尊用牺象山罍。——《礼记·明堂位》

侧尊。——《仪礼·士冠礼》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皆隐在尊中。

尊则振龙。

一尊还酹江月。——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携尊(端起酒器);尊觯(尊谭。泛指酒器);尊爵(泛指礼器或酒器);尊彝(尊、彝均为古代酒器);尊中弩(酒尊中的弩影)

(4) 行使行政的和常常是司法的职责的地方官员 [magistrate]。如:邑尊;县尊

词性变化

尊的拼音: zūn  

〈词性:动〉

(1) 敬重;推崇 [respect;revere]

尊贤而重士。——汉· 贾谊《过秦论》

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论语》

(2) 又如:尊人(尊敬他人);尊上(尊敬长上);尊明(尊敬地对待并明示于人);尊贤(尊敬贤者);尊优(尊敬优待);尊齿(敬重年长者)

(3) 重视 [pay attention to]

牟夷非卿而书,尊地也。——《左传》

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新唐书》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意思是君子尊崇高尚的道德品质,然后归结到由勤问好学入手。言:论。德性:高尚的道德品质。道:经由,名词用如动词。且:况且、并且、而且,表递进的连词。先:指先提出来,动词。子思:孔伋,孔子的孙子,传说《中庸》是他作的。)—— 清· 刘开《问说》

(4) 又如:尊用(重用);尊异(格外重视)

(5) 减损 [reduce;cut down]

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

(6) 撙。节制;谦抑 [restrain]

谦尊而光。——《易·谦》

大者不难卑身尊位以下之。——《韩非子·说疑》

(7) 又如:尊节(克制;遵守法度);尊让(克制谦让)

(8) 同“遵”。遵行,遵从 [follow]

尊五美,屏四恶。——《论语·尧曰》

行既已尊之。——《韩诗外传》

守者必善,而君尊用之,然后可以守也。——《墨子》

(9) 置酒,把酒倒入杯、碗、尊中 [fill]

夫奥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礼记》

(10) 又如:尊醮(酌酒)

(11) 尊奉 [worship;venerate;treat respectly]

见其尊己也。——唐· 韩愈《原毁》

尊尚勇武。——宋· 苏轼《教战守》

尊的拼音: zūn  

〈词性:形〉

(1) 尊贵;高贵 [respectful]

天子者,执位圣尊。——《荀子》

位尊而无功。——《战国策·赵策》

媪尊长安君之位。

履至尊。——汉· 贾谊《过秦论》

非尊于齐楚…

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 孔子之道尊。—— 唐· 韩愈《读<荀>》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尊大(尊贵伟大;至高至大);尊安(尊贵安泰);尊客(尊贵的宾客);尊遂(尊贵显达);尊胜(尊贵;尊严);尊肃(尊贵庄严);尊优(地位尊贵,生活优裕);尊爵(尊贵的爵位)

(3) 高,高出 [high]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易·系辞》

虞庆为屋,谓匠人曰:“屋太尊。”——《韩非子》

(4) 又如:尊远(高远);尊位(高位);尊者(称辈分或地位高的人);尊盛(位高势盛);尊属(辈分高的亲属);尊官(高官)

(5) 年龄大 [elder]

间有年尊人不识羞耻,亦复为之。——吴自牧《梦梁录》

一族之中,惟李清年齿最尊,推为族长。——《醒世恒言》

(6) 又如:尊老(称年高的长辈);尊年(高龄);尊宿(年老而有名望的高僧);尊齿(高龄)

(7) 庄重;隆重 [serious;selemon]。如:尊礼(隆重的礼仪);尊严(庄重肃穆)

(8) 重要;紧要 [important]

为客治饭而自藜藿,名尊于实也。——《淮南子》

(9) 又如:尊要(重要);尊秘(重要而深秘)

尊的拼音: zūn  

〈词性:代〉

(1) 敬词 [your]

(2) 对帝王、官吏的称呼。如:尊王、尊君(称帝王);尊官(对官员的敬称)

(3) 称呼父亲(1) 称别人的父亲。如:尊上,尊大人(称人父母);尊大君(称人父亲);尊甫、尊公(称别人父亲);尊侯(敬称别人父亲);尊堂(敬称他人母亲);令尊 (2) 称自己的父亲、母亲。如:尊慈,尊萱(对自己母亲的敬称);家尊。亦以称“伯叔”

(4) 对长辈的称呼。如:尊上(尊长)

(5) 对一般人的敬称。如:尊篆(您的大名,客气说法);尊人(旧时称他人父母的敬词);尊官(尊敬的客官);尊壶(尊夫人);尊兄(对同辈年长者或己兄、他兄或朋友、共事者之间的敬称);尊姓(对人姓氏敬称);尊门(对人家族敬称)

尊的拼音: zūn  

〈词性:量〉

(1) 称盛酒器 [vessel]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唐· 杜甫《春日怀李白》

(2) 称塑像 [statue]

龛中各有人像一尊,手中各持种种乐器作吹奏式。——郭沫若《女神之再生》

(3) 又如:一尊佛像

(4) 称大炮 [piece]。如:五十尊大炮

常用词组

尊称、尊崇、尊奉、尊贵、尊号、尊驾、尊敬、尊君、尊命、尊亲、尊容、尊荣、尊尚、尊师、尊师贵道、尊堂、尊翁、尊贤爱物、尊贤使能、尊严、尊意、尊长、尊重

  拼音  wàng   注音  ㄨㄤˋ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YNEG  仓颉  YBHG  郑码  SHQC  四角  07104  结构  上下电码  2598  区位  4591  统一码  671B  笔顺  丶一フノフ一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望的拼音:wàng(ㄨㄤˋ)  

⒈ 看,往远处看:望见。眺望。张望。望尘莫及(喻远远落后)。望风捕影。

⒉ 拜访:看望。拜望。探望。

⒊ 希图,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

⒋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声望。威望。

⒌ 向,朝着:望东走。

⒍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望日。

⒎ 埋怨,责备:怨望。

⒏ 姓。

统一码

望字UNICODE编码U+671B,10进制: 26395,UTF-32: 0000671B,UTF-8: E6 9C 9B。

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ull moon、hope、look over、reputation、visit

相关字词

视、看、瞧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o look at, look forward; to hope, exp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望的拼音:

wà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 tǐng  )。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2) 同本义 [gaze into the distance]

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

望,远视也。——《玉篇》

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

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扁鹊望 桓侯。——《韩非子·喻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望台(指轮船驾驶台);望楼(望远守卫的楼房);望阙(望着皇宫);望乞(希望;乞求);望国(遥望故国);望睹(了望,眺望);望乡(遥望故乡);望祭(望礼。遥望而祭);望拜(远远望见即行叩拜);望祀(遥望祭祀);望眼(远眺的眼睛)

(4) 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sacrifice in distance]

旅上帝及四望。——《周礼·大宗伯》。注:“五岳四镇四渎。”

犹三望。——《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注:“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5) 又如:望祀(古代遥祭山川地袛之礼);望拜(遥望拜祭);望表(古代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

(6) 希望,期望 [expect;hope]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非汉所望。——《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望岁(盼望丰收);望祈(盼望);望幸(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望巴巴(望眼巴巴)

(8) 向高处看 [look up]。如:望月(仰望天上的月亮);望羊(仰望远视的样子);望子(期望您。子,对人的尊称);望洋(仰望的样子);望慕(仰慕);望云(仰望白云);望视(仰视,远视)

(9) 察看 [inspect]。如:望色(看人的气色);望气者(一种依靠望天气而预测吉凶祸福的方士)

(10) 看望 [visit]

望其言是实。——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探望;拜望;看望

(12) 通“方”。比较 [compare]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礼记·表记》

(13) 怨恨,责怪 [grudge]

绛侯望 袁盎。——《史记·袁盎晁错传》

时人望之。——《后汉书·贾彪传》

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汉书·汲黯传》

(14) 又如:望沮(怨恨沮丧);望言(怨言)

(15) 接近 [approach]

望秋先陨。——宋· 沈括《梦溪笔谈》

(16) 又如:望七(将至七十岁);望五(年龄近五十岁);望四(接近四十岁);望秋(临近秋天)

词性变化

望的拼音: wàng  

〈词性:名〉

(1) 视野,视力所及 [sight]。如:望山(古弩上的瞄准器);望中(视野之中)

(2) 名望 [prestige]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望轻(声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声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声望清高)

(4) 希望;盼望 [hope]

以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三月之望。——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望后(望日之后;向后);望夜(农历十五日之夜)

(7) 边际 [bound]

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

(8) 仪容 [looks]

季通弟 季良风望闲雅。——《北史》

(9) 有名的人 [distinguished person]

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10) 窗口 [window]

[画轮车]左右开四望。——《晋书》

(11) 酒店的招帘,即酒望 [flag]。如:望竿(悬挂酒招的旗竿)

(12) 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 [prefecture]

文宗世,宰相 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新唐书》

望的拼音: wàng  

〈词性:介〉

(1) [口]∶向,对着 [towards;to]

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望前走

常用词组

望板、望尘不及、望穿秋水、望断、望而却步、望而生畏、望风、望风扑影、望风而遁、望风而溃、望风而靡、望风而逃、望风披靡、望楼、望梅止渴、望门投止、望日、望头、望外、望文生义、望闻问切、望乡台、望眼欲穿、望洋、望洋兴叹、望远镜、望月、望诊、望子成龙、望子、望族

  拼音  zhòng chóng   注音  ㄓㄨㄥˋ ㄔㄨㄥˊ   
部首  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TGJF  仓颉  HJWG  郑码  MEKB  四角  20105  结构  单一电码  6850  区位  5456  统一码  91CD  笔顺  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重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分(fèn  )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

⒉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⒊ 价格高:重价收买。

⒋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⒌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

⒍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重视。尊重。器重。隆重。

⒎ 言行不轻率:慎重。自重。

其他字义

重的拼音:chóng(ㄔㄨㄥˊ)  

⒈ 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

⒉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⒊ 层: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统一码

重字UNICODE编码U+91CD,10进制: 37325,UTF-32: 000091CD,UTF-8: E9 87 8D。

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gain、layer、repeat、scale、weightily、weightiness

相关字词

沉、轻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形〉

(1) (字源见“重” zhòng  )

(2) 重复,重叠 [repeated;again;once more]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 双,成对 [double]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 多 [numerous]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 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 深(指距离) [deep]。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 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一个特定的辈份] 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 [great]。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词性变化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副〉

(1) 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again;once more]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再也。——《广雅》

面谀以重陛下过。——《史记·李斯传》。索隐:“再也。”

(2) 又如:重逢;重科(重新判罪);重行(再次);重光(指日光再现)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量〉

(1) 层 [layers]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兵围数重;一重束缚;重屋(两层的房屋)

(3) 种,件 [piece]。如:这一重公案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动〉

(1) 怀孕 [be pregnant]

人有重身。——《素问·奇病论》

(2) 又如:重身(怀孕);重马(怀孕的马)

(3) 另见 zhòng  

常用词组

重版、重播、重唱、重重、重出、重蹈覆辙、重叠、重返、重犯、重逢、重复、重根、重挂、重光、重合、重婚、重建、重见天日、重九、重聚、重拍、重起炉灶、重庆、重申、重身、重审、重生父母、重适、重施故伎、重述、重算、重孙、重孙女、重沓、重弹、重提、重提旧事、重围、重温、重温旧梦、重文、重屋、重午、重现、重霄、重新、重修、重修旧好、重演、重眼皮,重眼皮儿、重洋、重阳、重译、重印、重影、重映、重奏、重足而立

基本词义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形〉

(1)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tǐng  ),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 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 同本义 [heavy]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指音强[(of sound)intensive]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5) 又如:重读;重音

(6) 大 [great;big]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庄重,慎重 [grave;serious;careful]

存之欲其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重要;紧要 [important]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贵重;尊贵 [precious;valuable;respect]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浓厚;浓重 [thick;strong]。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15) 严肃;严明 [serious;solemn]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16)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17) 严重 [seriows;grave]

杀人重囚。——清· 方苞《狱中杂记》

(18) 又

情稍重。

(19) 重浊 [slow]。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词性变化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名〉

(1) 重量 [weight;gravity]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 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3)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impedimenta;supplies and gear of an army]

楚重至于 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5) 权力,权势 [power]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6)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7) 姓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动〉

(1) 重视;尊重 [respect;lay stress on]

古者重冠礼。——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3) 加重;增加 [increase]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4)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5) 崇尚;推崇 [uphold;advocate]。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6) 通“动”( dòng  )影响[affect]

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副〉

(1) 极;甚;十分 [very]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2) 特别 [especially]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3) 另见 chóng  

常用词组

重办、重臂、重兵、重臣、重惩、重创、重大、重担、重地、重典、重点、重读、重罚不用、重犯、重负、重工业、重荷、重话、重活、重机枪、重价、重金、重金属、重力、重利、重量、重名、重炮、重器、重氢、重任、重伤、重身子、重视、重水、重听、重头戏、重托、重望、重武器、重物、重孝、重心、重型、重型坦克、重压、重要、重要人物、重要性、重音、重音节、重油、重于泰山、重元素、重载、重责、重镇、重子、重罪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