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典谟训诰的意思

diǎnxùngào

典谟训诰



拼音diǎn mó xùn gào

注音ㄉ一ㄢˇ ㄇㄛˊ ㄒㄨㄣˋ ㄍㄠˋ

解释①《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②泛指经典之文。

出处《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例子尧、舜、汤之道在典谟训诰之间。唐·康骈《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经典。

感情典谟训诰是中性词。

繁体典謨訓誥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iǎn   注音  ㄉ一ㄢˇ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MAWU  仓颉  TBC  郑码  LDEO  四角  55801  结构  上下电码  0368  区位  2168  统一码  5178  笔顺  丨フ一丨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典的拼音:diǎn(ㄉ一ㄢˇ)  

⒈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⒉ 标准,法则:典章。典制。典故(a.典制和掌故;b.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⒊ 指典礼:盛典。大典。

⒋ 主持,主管:典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典狱。

⒌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典卖。典押。典契。

⒍ 姓。

统一码

典字UNICODE编码U+5178,10进制: 20856,UTF-32: 00005178,UTF-8: E5 85 B8。

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䓦敟

汉英互译

allusion、ceremony、law、standard

造字法

会意:从曲、从八

English

law, canon; documentation; classic, scriptu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典的拼音: diǎn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2) 同本义 [work of standard scholarship;classics]

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

典,经也。——《尔雅·释言》

不可为典要。——《易·系辞》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丘迟《与陈伯之书》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药典;字典;释典(佛经);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记载政典的文籍);典坟(《三坟》和《五典》的省称。都是上古的典籍)

(4) 常道,准则 [norm]。如:典型(常刑;常规);常典(常法);典要(不变的标准);典式(典范,法式)

(5) 法律;法规 [canon;law]

掌建邦之三典,轻典、中典、重典也。——《周礼·大司寇》

(6) 又如:典例(可依为准则的成例);典常(常法,常规);典诰(古代文体名。典指常法;诰指诏令)

(7) 典礼,仪节 [ceremony]。如:盛典;开国大典;庆典(庆祝典礼);典重涂山(比喻典礼重要,规模宏大。相传涂山是夏禹娶涂山氏及会见诸侯的地方)

(8) 典故。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literary quotation]。如:语出何典;典实(典故,史实);典证(出典和依据)

(9) 典章,法令制度。又称“典度” [decrees and regulations]。如:典则(典章法则);典册(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典律(典章律令)

词性变化

典的拼音: diǎn  

〈词性:动〉

(1) 主持;主管 [be in charge of]

命汝典乐。——《书·尧典》

或时下愚而千金,顽鲁而典城。——《论衡·命禄》

专典机密。——《三国志·吴仪传》

(2) 又如:典御(掌管统治);典诠(主持选拔);典守(主管、保管;看守);典历(掌管;经历)

(3) 抵押,旧时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mortgage]

朝回日日典春衣。——杜甫《曲江二首》

民间质典,利息重者至五、七分。——《金史·百官志》

(4) 又如:典东西;典地,典田(典当田地);典衣(典押衣服);典身钱(卖身钱)

典的拼音: diǎn  

〈词性:形〉

庄重高雅。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 [refined;terse]。如:典畅(典雅通畅);典则俊雅(典雅庄重);典辞(典雅的文辞);典藻(典丽华藻)

常用词组

典当、典范、典坟、典故、典籍、典借、典礼、典丽、典卖、典铺、典身钱、典宪、典刑、典型、典型、典型化、典型环境、典型性、典型性格、典押、典雅、典狱、典则、典章、典章制度、典质、典制、典租

  拼音    注音  ㄇㄛˊ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YAJD  仓颉  IVTAK  郑码  SEKG  四角  34784  结构  左右电码  6206  区位  5851  统一码  8C1F  笔顺  丶フ一丨丨丨フ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谟(謨)的拼音:mó(ㄇㄛˊ)  

⒈ 计谋,策略:谟士(谋士)。谟猷(计谋,谋略)。宏谟。雄谟。

统一码

谟字UNICODE编码U+8C1F,10进制: 35871,UTF-32: 00008C1F,UTF-8: E8 B0 9F。

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谟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謨謩

造字法

形声:从讠、莫声

English

scheme, plan; plan; be witho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谟的拼音:

謨、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莫声。本义:计谋,谋略) 同本义 [consider;plan]

遂献宏谟。——陆机《辩亡论下》

谟,谋也。——《尔雅·释诂》

周爰谘谟。——《淮南子·脩务》

(2) 又如:谟士(有才略的人。同谋士);谟臣(即谋臣);谟训(谋议和教训)

词性变化

谟的拼音:

  

〈词性:副〉

通“无”。没有 [not]。如:谟信(无信)

常用词组

谟拜

  拼音  xùn   注音  ㄒㄨㄣ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YKH  仓颉  IVLLL  郑码  SND  四角  32700  结构  左右电码  6064  区位  4921  统一码  8BAD  笔顺  丶フノ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训(訓)的拼音:xùn(ㄒㄨㄣˋ)  

⒈ 教导,教诲: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jiào   )训。培训。

⒉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家训。

⒊ 典式,法则:不足为训。

⒋ 解释词的意义:训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训故”、“诂训”、“故训”)。训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

统一码

训字UNICODE编码U+8BAD,10进制: 35757,UTF-32: 00008BAD,UTF-8: E8 AE AD。

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xample、lecture、standard、teach

English

teach, instruct; exegesi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训的拼音:

xùn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2) 同本义 [instruct;teach;lecture]

训,说教也。——《说文》

大训。——《书·顾命》

告之训典。——《左传·文公六年》

是为明训。——《国语·晋语》。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张溥《五人墓碑记》

训俭示康。——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训蒙(在私塾教授小学生);训蒙教授(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训人(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训章(训示规范)

(4) 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explain]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三国魏· 曹操《孙子》序

(5) 又如:训故(同训诂);训义(解释文字的意义);训解(训释解说);训传(训解经义)

(6) 训练;讲习 [train;lecture and study]

有智略,能训治军旅。——宋· 王安石《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

(7) 又如:训戎(训练军旅);训治(训练整治)

(8) 顺从;归顺 [tame]

四方其训之。——《诗·大雅·抑》

于帝其训,又,是训是行。——《书·洪范》

(9) 取名 [choose a name for]

后志存小字,不训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宋· 赞宁《宋高僧传》

词性变化

训的拼音:

xùn  

〈词性:名〉

(1) 典式、法则 [code;rule]。如:训令;训典(古圣王的典籍);训格(教训,规范);训范(足可为法的规范、典范)

(2) 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 [words]。如:训诰(训教导之辞;诰,指诏书或告诫之文)

(3) 解说的词语 [commentary;caption] 。如《尔雅·释训》

常用词组

训斥、训词、训迪、训导、训诂、训话、训诫、训练、训令、训蒙、训勉、训示、训释、训学、训诱、训育、训喻,训谕、训责

  拼音  gào   注音  ㄍㄠ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TFK  仓颉  IVHGR  郑码  SMJ  四角  34761  结构  左右电码  6138  区位  5830  统一码  8BF0  笔顺  丶フノ一丨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诰(誥)的拼音:gào(ㄍㄠˋ)  

⒈ 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诰命。诰封。

⒉ 告诫,勉励:自诰。诰诫。

⒊ 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诰敕(官吏受封的文书)。

统一码

诰字UNICODE编码U+8BF0,10进制: 35824,UTF-32: 00008BF0,UTF-8: E8 AF B0。

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诰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讠、告声

English

inform, notify, admonish, ord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诰的拼音:

g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告声。本义:告诉)

(2) 同本义,上告下曰诰 [tell;inform]

诰,告也。——《说文》。段注:“以言告人,古用此字,今则用告字。以此诰为上告下之字。”

按,上告下之义,古用诰,秦复造诏安当之。——《说文通训定声》

伊尹申诰于王。——《书·太甲下》

后以施命诰四方。——《易·姤》

告上曰告,发下曰诰。——《列子·杨朱》注

雅告奥义。——《书·序》

诰誓不及五帝。——《荀子·大略》。注:“诰誓以言辞相诫约也。”

至秦又造诏字以当之。——《书·大诰》释文

(3) 又如:诰命夫人(特指受封赠的夫人);诰授(以诰命授与);诰文(帝王的祷告文字)

(4) 告诫;劝勉 [admonish]

近臣谏,远臣谤,舆人诵,以自诰也。——《国语·楚语上》

(5) 又如:诰毖(告诫);诰教(告诫教育)

词性变化

诰的拼音:

gào  

〈词性:名〉

(1) 告诫之文。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 [imperial mandate]。古者上下有诰,秦废古制称制、诏。唐称制不称诰。宋始以诰命庶官,凡追赠大臣、贬谪有罪、赠封其祖父妻室,不宜于廷者,皆用诰,通谓之制

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诰命,六品至九品,皆授以敕命。——《清会典事例》

(2) 又如:诰敕(旧制官吏受封的文书);诰券(皇帝任命和封赠的文书);诰策(诰令策书);诰章(诏令)

颁诰

诰令

常用词组

诰命

典谟训诰: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