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吊尔郎当的意思

diàoerlángdāng

吊尔郎当



拼音diào er láng dāng

注音ㄉ一ㄠˋ ˙ㄦ ㄌㄤˊ ㄉㄤ

解释形容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

出处

用法单纯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中。

繁体吊爾郎當

近义玩世不恭、放荡不羁、不修边幅、不拘小节

反义一本正经、正襟危坐、安分守己、老实巴交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iào   注音  ㄉ一ㄠ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KMHJ  仓颉  RLB  郑码  JLI  四角  6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0680  区位  2185  统一码  540A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吊的拼音:diào(ㄉ一ㄠˋ)  

⒈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吊丧。吊孝。吊唁。凭吊。

⒉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吊。

⒊ 悬挂:上吊(自缢)。吊灯。

⒋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吊皮袄。

⒌ 提取,收回:吊销执照。

⒍ 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统一码

吊字UNICODE编码U+540A,10进制: 21514,UTF-32: 0000540A,UTF-8: E5 90 8A。

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釣弔

汉英互译

condole、sympathy、condolence、suspend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ondole, mourn, pity; ha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吊的拼音:

diào  

〈词性:动〉

(1)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 zēng  )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2) 同本义 [mourn]

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说文》

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礼记·曲礼》

敬吊先生。——贾谊《吊屈原赋》

(3) 又如:吊纸(在死者灵前烧纸吊祭);吊问(吊念死者,慰问生者);吊死(吊慰死者;自缢而死);吊祠(吊唁祭祀)

(4) 引申为慰问 [condole]

人皆吊之。——《淮南子·人间训》

有君不弔。——《左传·襄公十四年》。注:“恤也。”

肃请得奉命吊 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资治通鉴》

(5) 又如:吊民(慰问遭受不幸的人);吊伐(吊民伐罪。慰问穷苦的人);吊恤(安慰抚恤);吊水(慰问水灾的受害者);吊临(灵前哭吊,吊唁)

(6) 凭吊;伤怀往事 [visit…and ponder]。如:吊悼(凭吊、悼惜);吊古

(7) 悬挂 [hang]。如:吊闼(可以吊起的窗扇或门扇。闼:小门);吊挂(一种悬挂起来供欣赏的陈列品);吊猴(耍滑,捣蛋)

(8) 在牌戏中 [用特殊的一张或一组牌] 迫使对手方出牌 [draw]。如:接连吊三圈主牌。如:吊主

(9) 求取 [seek for]。如:吊名

(10) 提取 [draw out]

即于狱中吊出秋公,立时释放。——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1) 又如:吊案(提取案卷);吊卷(提取文卷);吊查(提取查阅)

(12) 通“掉”。落下[fall]

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老残游记》

(13) 又如:吊了稍(吊稍。指没了钱,银子用完了);吊下(掉下);吊谎(掉谎。说谎)

词性变化

吊的拼音: diào  

〈词性:形〉

(1) 哀伤,悲悯 [sad]

中心吊兮。——《诗·桧风·匪风》

(2) 又如:吊影(独居无伴,对影自怜)

(3) 善;良好 [good]

无敢不吊。——《书·费誓》

不吊昊天。——《诗·小雅·节南山》

昊天不吊。——《左传·哀公十六年》

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左传·昭公二六年》

吊的拼音: diào  

〈词性:量〉

中国过去的小铜钱单位,中间有一方孔,正常地可由中央或各省政府发行 [a string of (cash)]。如:一千文为一吊

常用词组

吊膀子、吊鼻子、吊车、吊窗、吊床、吊打、吊灯、吊斗、吊斗、吊儿郎当、吊杆、吊杠、吊钩、吊钩、吊古、吊古寻幽、吊挂、吊环、吊祭、吊卷、吊颈、吊客、吊兰、吊楼、吊眉、吊门、吊民伐罪、吊铺、吊桥、吊丧、吊嗓子、吊扇、吊审、吊死、吊死问疾、吊索、吊塔、吊梯、吊桶、吊袜带、吊慰、吊销、吊孝、吊唁、吊腰子、吊运、吊装

  拼音  ěr   注音  ㄦˇ   繁体    
部首  小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QIU  仓颉  NF  郑码  RKO  四角  27902  结构  单一电码  1422  区位  2291  统一码  5C14  笔顺  ノ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尔(爾)的拼音:ěr(ㄦˇ)  

⒈ 你,你的:尔父。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

⒉ 如此:偶尔。不过尔尔。

⒊ 那,其(指时间):尔时。尔后。

⒋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⒌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尔。率尔(轻易地)。

统一码

尔字UNICODE编码U+5C14,10进制: 23572,UTF-32: 00005C14,UTF-8: E5 B0 94。

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尔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爾尒尓

汉英互译

like so、you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you; that, those; final partic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尔的拼音:

ěr  

〈词性:形〉

(1) (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2) 同本义 [figure;decorative pattern]

(3) 后引作薾。华盛的样子 [luxuriant]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诗·小雅》。毛传:“尔,华盛貌。”

(4) 又如:丽尔(华丽的样子)

(5) 近。通“迩” [near]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诗·大雅》

尔上敦黍于筵上右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仪礼·燕礼》

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周礼·地官·肆长》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也。——《荀子·哀公》

(6) 又如:尔者(近来);尔语(凑向跟前说话)

(7) 浅近 [shallow]

词性变化

尔的拼音:

ěr  

〈词性:代〉

(1) 第二人称代词 [you]

(2) 你

尔为尔,我为我。——《孟子》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如:尔当(你);尔躲(你身上);尔汝(尊对卑称;贵对贱称;朋友间的亲密互称);尔济(汝辈,你们)

(4) 您;你们——通常放在关系词“所”之前。如:尔曹(你们大家)

(5) 那 [that]

尔夜风恬月朗。——《世说新语》

(6) 又如:尔俸尔禄(那些俸禄。尔:其,那);尔语(那样言语);尔时(那时,彼时)

(7) 这个;此 [this]

问君何能尔。——晋· 陶渊明《饮酒》

(8) 如:尔夕(今夕,这个晚上);尔日(当天,这天);尔为(这样,如此)

(9) 如此;这样。

尔毋从从尔。——《礼记·檀弓》

(10) 又如:果尔;乃尔;尔馨(六朝时语词。即如此);尔为(如此);尔许(若此,如许。尔,此也。许,助辞);不尔;云尔

尔的拼音:

ěr  

〈词性:助〉

(1) 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

(2) 相当于“了”

非死则徒尔。——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应诺声。相当于“是” [yes]。如:尔尔(应答之词。等于唯唯,是是)

(4) 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己”“罢了”

唯手熟尔。——宋· 欧阳修《归田录》

常用词组

尔曹、尔尔、尔后、尔来、尔汝、尔雅、尔雅、尔虞我诈

  拼音  láng làng   注音  ㄌㄤˊ ㄌㄤˋ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邑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YVCB  五笔98  YVBH  仓颉  IINL  郑码  SXY  四角  37727  结构  左右电码  6745  区位  3241  统一码  90CE  笔顺  丶フ一一フ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郎的拼音:láng(ㄌㄤˊ)  

⒈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郎才女貌。

⒉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郎。女郎。

⒊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郎君。

⒋ 封建时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医医生)。侍郎。员外郎。

⒌ 姓。

其他字义

郎的拼音:làng(ㄌㄤˋ)  

⒈ 〔屎壳郎〕“蜣螂”的俗称。

统一码

郎字UNICODE编码U+90CE,10进制: 37070,UTF-32: 000090CE,UTF-8: E9 83 8E。

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an

English

gentleman, young man; husba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郎的拼音: l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2) 古地名。春秋鲁邑 [Lang town]

郎,鲁邑也。——《说文》。按, 鲁有二 郎。

(3)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费伯帅师城 郎。——《左传·隐公元年》

(4) 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夏,城郎。——《左传·隐公九年》

(5) 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an official title under the monarchy]

郎官,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6) 战国始置。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如:郎官(郎中及员外郎的泛称);郎中(郎官。汉代称中郎、侍郎、郎中为郎官,掌星宿之职);郎将(官名);郎署(宿卫官的官署)

(7) 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 [my darling;husband]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8) 又如:郎伯(妇人称丈夫为郎、伯,并称郎伯)

(9) 女婿,女儿的丈夫 [son-in-law]。如:我哥哥有两个郎;郎婿(女婿)

(10) 称别人的儿子 [son]。如:令郎;大郎、二郎、三郎;郎子(对他人之子的爱称)

(11) 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 [youth]

瑜时年二十四, 吴中皆呼为 周郎。——《三国志》

(12) 旧时对从事某种职业者的称呼 [worker]。如:货郎;牛郎;卖油郎;郎不郎,秀不秀(形容不伦不类)

(13) 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 [man]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世说新语·雅量》

(14) 又如:伴郎;郎不郎,秀不秀(指不成材);郎子(对英俊少年的爱称);郎秀(明初乡里间称呼男子因出身而异,大家豪族称秀;平凡家庭称郎)

(15) 仆人称主人为郎 [landlord]

为两郎僮。——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16) 又

孰若为一郎僮。

正副郎好事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17) 又如:郎主(门生家奴称其主;对外族首领的称呼)

(18) 通“廊”。室外有顶的过道 [veranda;covered corridor]

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汉书·东方朔传》

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汉书·董仲舒传》

(19) 通“廊”。朝廷 [court]

茤荛之言,可择郎庙。——三国· 魏· 钟繇《宣示帖》

常用词组

郎才女貌、郎当、郎当、郎舅、郎君、郎中

  拼音  dāng dàng   注音  ㄉㄤ ㄉㄤˋ   繁体  噹、當  
部首  彐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IVF  仓颉  FSM  郑码  KOXB  四角  90177  结构  上下电码  3981  区位  2117  统一码  5F53  笔顺  丨丶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当(噹)的拼音:dāng(ㄉㄤ)  

⒈ 充任,担任:充当。担(dān   )当。当之无愧。

⒉ 掌管,主持:当家。当权。当政。

⒊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当时。当代。当初。当今。当即(立即)。当年。当街。当院。

⒋ 面对着:当面。当机立断。首当其冲。

⒌ 相称,相配:旗鼓相当。当量(liáng  )。

⒍ 应该:应当。理当。老当益壮。

⒎ 抵敌:万夫不当之勇。

⒏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当何罪。

⒐ 顶端,头:瓦当。

⒑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其他字义

当(當)的拼音:dàng(ㄉㄤˋ)  

⒈ 合宜:恰当。适当。妥当。

⒉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当俩人用。

⒊ 姑且作为:当做。长歌当哭。安步当车。

⒋ 认为:我当你已经回家了。

⒌ 在同一时间:当日。当年。当世。

⒍ 吃亏,受骗:上当。

⒎ 抵押:抵当。押当。典当(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其他字义

当(當)的拼音:dang(˙ㄉㄤ)  

⒈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统一码

当字UNICODE编码U+5F53,10进制: 24403,UTF-32: 00005F53,UTF-8: E5 BD 93。

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噹當儅

汉英互译

equal、proper、when、bear、serve as、work as

相关字词

该、应、赎

造字法

形声:从田、尚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当的拼音:

dā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 对等;相当于 [equal;be equal to]

当,田相值也。——《说文》

必当其位。——《吕氏春秋·孟夏纪》

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朱也当御。——《国语·晋语》

当之者戕焉。——《国语·晋语一》

(3) 又如:旗鼓相当;门当户对;当才(才能与所任之事相当);当匹(匹敌;对等);实力相当

(4) 面对着 [face;turn towards]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当户(对着门户);当风(正对着风);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面对着某种有缺陷的人,不要说有关他短处的话,以避影射之嫌);当头对面(面对面)

(6) 担任;充当 [work as;serve as]。如:当辕(驾辕);当槽的(店房伙计、酒保一类的人);当值(值班);当御省禁(值班于官禁之内)

(7) 承担 [bear;undertake]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衍。—— 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又如:当不起(谦词。表示担当不起他人的夸奖或款待);当不得(奈何不得);当不过(受不住;受不了)

(9) 主持 [manage;take charge of]

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管子·五行》

北邀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张居正当国。——《明史·海瑞传》

(10) 又如:当室(主持家事。今称当家);当家之事(理家立业);当家三年狗也嫌(主持家政的容易得罪人,讨人嫌弃)

(11) 阻挡 [某人或某事物] 的通路 [block]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12) 又如:螳臂当车;别当道站着;当拦(阻拦)

(13) 看待 [regard … as]。如:他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14) 用武力抵敌 [withstand]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资治通鉴》

(15) 又如:万夫不当之勇;当关(守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6) 应当 [ought]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 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17) 又如:当用的还得用;当立之年(指三十岁);当断不断(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18) 判决罪人,断狱 [hear and pass judgment on a case]

臣知欺大王罪当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词性变化

当的拼音:

dāng  

〈词性:名〉

(1) 过去的某一时间;以往 [just at a time;past]。如:当天(指过去);当时(指过去);当下(此时);当口(事情发生或进行的时候)

(2) 空;空当 [gap]。如:插当;这里还留着一个当子

当的拼音:

dāng  

〈词性:介〉

(1) 在 [when]

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当堂(当场,在现场);当出(当初);当来(向来;当初);当便(即便;即就)

当的拼音:

dāng  

〈词性:代〉

(1) 本,这 [the same]

[兄子彦询]病卒, 豹取急,亲送柩还乡,悲痛伤惜,以为丧当家之宝。—— 唐· 李延寿《北史·房豹传》

(2) 又如:当家(本家);当晚;当夜;当境(本境);当坊(当方。本地);当港(此港,本港)

当的拼音:

dāng  

<象>

铿锵声 [clang]。如:每座教堂的尖塔开始欢快地发出当当响声

当的拼音: dāng  

<连>

(1) 假使 [if]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 秦相较,或未易量。—— 宋· 苏洵《六国论》

(2) 另见 dàng  

常用词组

当班、当兵、当差、当场、当场出丑、当朝、当初、当代、当道、当道、当地、当耳边风、当官、当关、当归、当机立断、当即、当家、当家、当家的、当间儿、当街、当今、当紧、当局、当局者迷、当空、当口儿、当啷、当量、当令、当路、当门对户、当面、当面锣,对面鼓、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当年、当前、当前、当枪使、当权、当然、当仁不让、当日、当时、当世、当世冠、当世无双、当事、当事人、当堂、当庭、当头、当头棒喝、当头一棒、当途、当午、当务之急、当下、当先、当阳、当心、当选、当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政、当之无愧、当中、当众、当轴

基本词义

当的拼音:

dàng  

〈词性:动〉

(1) 主领;典领 [be in charge of]

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扬雄《甘泉赋》

(2)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pawn]

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左传·哀公八年》

虞所赍赏,典当胡夷。——《后汉书·刘虞传》

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唐· 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

(3) 又如: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4) 当作;算是 [regard as]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5) 又如:当三钱(一个钱当三个钱用。这是宋朝的一种制钱);当十钱(币值以一当十);当甚(算什么);当耳边风

(6) 抵得上 [match;be equal to]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一个当俩;以一当十;当抵(抵挡)

(8) 顶替 [replace;substitute]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词性变化

当的拼音:

dàng  

〈词性:形〉

(1) 适合,适当 [appropriate;proper]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只要措施得当就没问题;用词不当;当家子(同一家族中的人)

(3) 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相当于“本”、“此” [the same (day etc.)]

当夜调度已定。——《三国演义》

(4) 又如:当下(那个时候);当年;当天

当的拼音:

dàng  

〈词性:名〉

(1) 当铺(用于字号) [pawnshop]。如:当馆(即当铺);当水(骗局)

(2) 另见 dāng  

常用词组

当成、当当、当户、当卖、当年、当票、当铺、当日、当时、当是、当天、当头、当晚、当夜、当月、当真、当真、当做

吊尔郎当: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