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ōng chuāng shì fàn
注音ㄉㄨㄥ ㄔㄨㄤ ㄕˋ ㄈㄢˋ
解释见“东窗事发”。
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阴谋败露。
感情东窗事犯是中性词。
繁体東窓事犯
近义东窗事发
英语The murder is out.
动物生肖牛,虎,蛇
东(東)的拼音:dōng(ㄉㄨㄥ)
⒈ 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⒉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⒊ 姓。
东字UNICODE编码U+4E1C,10进制: 19996,UTF-32: 00004E1C,UTF-8: E4 B8 9C。
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东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東
east
西
象形
east, eastern, eastward
详细解释◎ 东的拼音:
東 dōng
〈词性: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east]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east and west]。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host;owner]。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spring]。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toilet;lavatory]。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 东的拼音:
東 dōng
〈词性:副〉
(1) 向东,东去 [face east]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东半球、东半球、东北、东北大鼓、东奔西跑、东奔西撞、东边,东边儿、东部、东不拉、东厂、东抄西袭、东扯葫芦西扯瓢、东冲西突、东窗事发、东床、东床坦腹、东窜西跳、东倒西歪、东道、东道主、东躲西藏、东躲西跑、东方、东方、东非、东风、东风射马耳、东风压倒西风、东扶西倒、东宫、东观西望、东海、东郭先生、东家、东江、东京、东君、东林党、东流、东溟、东南、东南亚、东扭西歪、东挪西凑、东欧、东拼西凑、东三省、东山再起、东施效颦、东市、东西、东西、东西南北、东曦、东亚、东洋、东洋车、东一下西一下、东野、东游西荡、东张西望、东直
窗的拼音:chuāng(ㄔㄨㄤ)
⒈ 房屋通风透气的装置:窗子。窗户。窗口。窗友(即同学)。窗花。窗台。窗纱。窗帘。窗幔。窗明几净。
窗字UNICODE编码U+7A97,10进制: 31383,UTF-32: 00007A97,UTF-8: E7 AA 97。
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䆫囪牎牕窓窻
window
形声
window
详细解释◎ 窗的拼音:
窓、窻、牎 chuāng
〈词性:名〉
(1) (象形。从穴,囱( cōng )声。“窗”本作“囱”( cōng ),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本义:天窗)
(2) 同本义。也作“囱” [window]。泛指房屋、车船上通气透光的洞口
囱,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说文》
四旁两夹窗。——《考工记·匠人》。注:“窗助户为明。”
天窗绮疎。——王逸《鲁灵光殿赋》
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论衡·别通》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归有光《项脊轩志》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北朝乐府《木兰诗》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窗下(窗户下;上学读书);窗友(旧时指塾中同学);窗格(有格子的窗户;又称窗槅);窗子眼(窗格子);窗下功夫(指学问)
(4) [解]∶一种小的开口,尤指在中耳与内耳之间的骨上有膜覆盖的两个小口之一 [fenestra]。如:前庭窗;蜗窗
窗板、窗扉、窗户、窗花、窗槛、窗孔、窗口、窗框、窗帘、窗棂、窗明几净、窗纱、窗扇、窗饰、窗台、窗挺、窗帷,窗帏、窗友
事的拼音:shì(ㄕˋ)
⒈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⒉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⒊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⒋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⒌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⒍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⒎ 服侍:事父母。
事字UNICODE编码U+4E8B,10进制: 20107,UTF-32: 00004E8B,UTF-8: E4 BA 8B。
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㕝亊叓剚
accident、affair、be engaged in、business、job、matter、work、case、thing
形声:从史、之省声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详细解释◎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government post]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post;duty;powers of office]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occupation]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matter;thing;business;affair;job;work]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achievements]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accident]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intercourse]。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allusion]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condition;state]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侍奉;供奉 [serve;wait upon]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be engaged in]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enslave]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pursue]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administer]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appoint]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量〉
件;副 [piece]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事败垂成、事半功倍、事倍功半、事必躬亲、事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端、事功、事故、事过境迁、事后诸葛亮、事迹、事假、事件、事理、事例、事略、事前、事情、事权、事儿、事实、事实婚、事实上、事事、事势、事态、事体、事危累卵、事务、事务所律师、事务员、事物、事项、事业、事宜、事由、事与愿违、事在人为、事主
犯的拼音:fàn(ㄈㄢˋ)
⒈ 抵触,违反:犯规。犯法。犯罪。犯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犯讳。
⒉ 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犯人。罪犯。
⒊ 侵害,进攻:侵犯。秋毫无犯。
⒋ 触发,发作:犯病。犯愁。犯疑。
⒌ 做错事情:犯错误。
犯字UNICODE编码U+72AF,10进制: 29359,UTF-32: 000072AF,UTF-8: E7 8A AF。
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ommission、infract、perpetrate
形声:左形右声
commit crime, violate; criminal
详细解释◎ 犯的拼音: fàn
〈词性:动〉
(1) 同本义 [invade;assail]
犯,侵也。——《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
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2) 又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侵犯他国领土);犯境(犯边。侵犯边界)
(3) 触犯,冒犯 [offend]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 曹操之忌。——《三国演义》
(4) 又如:犯忌讳;犯阙(危害国家,对抗朝廷。阙:指朝廷);犯颜(冒犯他人的尊严。颜:颜面,引申为尊严,威严);犯鳞(因直谏触犯君王);犯众(触犯众人)
(5) 袭击 [attack]
王祖帅诸垒共救之,夜犯 燕军, 燕人逆击,走之。——《资治通鉴》
(6) 遭遇;顶着;冒着 [meet;brave]
触风雨,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8) 侵害 [prejudice]
水火之所犯,犹不可救,而况天乎?——《国语》
(9) 伤害,损害 [damage]
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礼记·檀弓》
(10) 欺凌,污辱 [bully]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后汉书》
(11) 违背;违反 [violate]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大司马》。注:“犯令者,违命也。”
犷悍无赖,犯法当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12) 又如:犯干(违反;触犯);犯顺(违背情理);犯节(违背礼节);犯教(违背礼教)
(13) 值得(与不连用) [be worth of]
四丫头不犯罗唣你,却是谁呢?——《红楼梦》
(14) 发生(多指不好的事) [incur]。如:犯难;犯了什么错事;犯拙(弄僵)
(15) 制服;胜 [conquer]
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韩非子》
(16) 犯罪 [commit a crime]。如:犯乱(犯法于乱世);犯罚(犯法受罚);犯滥铺摸(作恶犯法)
(17) 落入;落到 [fall into]
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老残游记》
(18) 至,到 [arrive]
适路过此间,天晚,特造檀府借宿一宵,明早不犯天光就行。——《西游记》
(19) 费 [expense]。如:犯些口舌;又不犯本钱
◎ 犯的拼音: fàn
〈词性:名〉
(1) 犯人,罪犯 [criminal;convict]
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惯犯;首犯;主犯;刑事犯;逃犯
犯案、犯病、犯不上、犯不着、犯得着、犯法、犯规、犯讳、犯忌、犯节气、犯戒、犯禁、犯境、犯科、犯克、犯难、犯难、犯傻、犯上、犯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