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东海鲸波的意思

dōnghǎijīng

东海鲸波



拼音dōng hǎi jīng bō

注音ㄉㄨㄥ ㄏㄞˇ ㄐ一ㄥ ㄅㄛ

解释东海上的汹涌波涛。比喻来自东方的侵略。

出处高珪《岳坟感赋》诗:“东海鲸波谁可靖,只今惜少岳家军。”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东海鲸波是中性词。

繁体東海鯨波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ōng   注音  ㄉㄨㄥ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AII  仓颉  KD  郑码  HDKO  四角  40904  结构  单一电码  2639  区位  2211  统一码  4E1C  笔顺  一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东(東)的拼音:dōng(ㄉㄨㄥ)  

⒈ 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⒉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⒊ 姓。

统一码

东字UNICODE编码U+4E1C,10进制: 19996,UTF-32: 00004E1C,UTF-8: E4 B8 9C。

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东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ast

相关字词

西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ast, eastern, eastwar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东的拼音:

dōng  

〈词性: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east]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east and west]。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host;owner]。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spring]。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toilet;lavatory]。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词性变化

东的拼音:

dōng  

〈词性:副〉

(1) 向东,东去 [face east]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常用词组

东半球、东半球、东北、东北大鼓、东奔西跑、东奔西撞、东边,东边儿、东部、东不拉、东厂、东抄西袭、东扯葫芦西扯瓢、东冲西突、东窗事发、东床、东床坦腹、东窜西跳、东倒西歪、东道、东道主、东躲西藏、东躲西跑、东方、东方、东非、东风、东风射马耳、东风压倒西风、东扶西倒、东宫、东观西望、东海、东郭先生、东家、东江、东京、东君、东林党、东流、东溟、东南、东南亚、东扭西歪、东挪西凑、东欧、东拼西凑、东三省、东山再起、东施效颦、东市、东西、东西、东西南北、东曦、东亚、东洋、东洋车、东一下西一下、东野、东游西荡、东张西望、东直

  拼音  hǎi   注音  ㄏㄞˇ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86  ITXU  五笔98  ITXY  仓颉  EOWY  郑码  VMZY  四角  38157  结构  左右电码  3189  区位  2603  统一码  6D77  笔顺  丶丶一ノ一フフ丶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海的拼音:hǎi(ㄏㄞˇ)  

⒈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⒉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⒊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⒋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⒌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⒍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⒎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⒏ 姓。

统一码

海字UNICODE编码U+6D77,10进制: 28023,UTF-32: 00006D77,UTF-8: E6 B5 B7。

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海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ea、big lake、a lots of、extra large

造字法

形声:从氵、每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sea;ocean]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seawater]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lake]。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border]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mare]

(10) 较大的器皿 [large vessel]。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big mouth]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词性变化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形〉

(1) 很多的 [many;much]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extra large;of great capacity;very big]。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常用词组

海岸、海岸线、海拔、海报、海豹、海北天南、海滨、海波、海菜、海草、海汊、海产、海潮、海程、海带、海岛、海盗、海堤、海底、海底捞月、海地、海风、海港、海狗、海关、海龟、海涵、海河、海疆、海角天涯、海军、海客、海口、海枯石烂、海况、海阔天空、海蓝色、海里、海量、海陵、海流、海流图、海轮、海螺、海洛因、海米、海绵、海面、海南、海南岛、海难、海内、海涅、海鸥、海瑞、海参、海参崴、海狮、海蚀、海誓山盟、海市蜃楼、海水、海说神聊、海滩、海棠、海塘、海图、海豚、海外、海外关系、海湾、海碗、海王星、海味、海峡、海鲜、海啸、海蟹、海熊、海盐、海蜒、海燕、海宴河清、海洋、海洋性气候、海隅、海域、海员、海运、海葬、海藻、海战、海蜇、海震、海中捞月、海猪、海子

  拼音  jīng   注音  ㄐ一ㄥ   繁体    
部首  鱼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QGYI  仓颉  NMYRF  郑码  RSJK  四角  20196  结构  左右电码  7650  区位  3008  统一码  9CB8  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一丶一丨フ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鲸(鯨)的拼音:jīng(ㄐ一ㄥ)  

⒈ 生长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形状像鱼,胎生,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体长可达三十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肉可食,脂肪可以做油(俗称“鲸鱼”):鲸吞。鲸鲵(即“鲸”,喻凶恶的人)。

统一码

鲸字UNICODE编码U+9CB8,10进制: 40120,UTF-32: 00009CB8,UTF-8: E9 B2 B8。

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鲸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鯨䲔

汉英互译

whale

造字法

形声:从鱼、京声

English

wha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鲸的拼音:

jīng  

〈词性:名〉

(形声。从鱼,京声。本义:鲸鱼) 同本义 [whale]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外形如大鱼,体长可达30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前肢形成鳍,后肢完全退化,尾巴变成尾鳍,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肉可食,脂肪可制油,用于医药和其他工业。如:蓝鲸;抹香鲸;长须鲸;鲸文(古代钱币名。汉时所铸,上面有鱼形,亦称轻影钱)

词性变化

鲸的拼音:

jīng  

〈词性:形〉

大;巨大 [big;huge]。如:鲸川(大江、大河);鲸浪(巨浪);鲸浦(大海;鲸海);鲸寇(大盗);鲸钟(古大钟);鲸谿(大海);鲸猾(大猾徒);鲸舟(大船);鲸音(洪亮之声)

常用词组

鲸波、鲸吞、鲸鱼、鲸仔

  拼音    注音  ㄅㄛ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86  IHCY  五笔98  IBY  仓颉  EDHE  郑码  VXI  四角  34147  结构  左右电码  3134  区位  1808  统一码  6CE2  笔顺  丶丶一フノ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波的拼音:bō(ㄅㄛ)  

⒈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波浪。波涛。波澜。波光。波纹。波荡。推波助澜。波及(影响到,牵涉到)。

⒉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波。光波。超声波。波长。波段。波速。波谱。

统一码

波字UNICODE编码U+6CE2,10进制: 27874,UTF-32: 00006CE2,UTF-8: E6 B3 A2。

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wave

造字法

形声:从氵、皮声

English

waves, breakers; undulation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波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2) 同本义 [wave]

波,水涌流也。——《说文》

规有摩而水有波。——《韩非子·八说》

起波涛。——《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

河渭为之波荡。—— 张衡《西京赋》

扬素波而挥连珠兮。——《文选·王褒·洞箫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3) 又如:波磔(向右下捺的一笔叫磔,波浪形的叫波磔);波查(苦难;折磨);波平如镜(水面平静如镜);波臣为虐(指水灾);波骇(水波激烈动荡。引申为受到震撼);波峭(指岩石或屋宇的曲折峻峭。后用以形容人物的威仪俊伟有风致)

(4) 涌流的水;流水 [flowing water]

长桥卧波。——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波路(水路;航路);波流(水流;支流);波神(水神)

(6) 风波。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 [sudden turn of events]。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轩然大波

(7) 目光流转;流转的目光 [look]

目流睇而横波。——傅毅《舞赋》

(8) 又如:眼波(形容流动如水波的眼睛);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波俏(俏丽)

词性变化

波的拼音:   

〈词性:动〉

(1) 激荡,起水波 [wave;ripple]

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2) 又如:波腾(波浪涌起的样子。多比喻众议激烈);波靡(随波起伏,顺风而倒);波荡

(3) 波及,推而及之。扩散 [spread]。又如:波及无辜(牵连到无罪的人);波累(连累;牵累);波害(扩散其害);波扰(波动烦扰)

(4) 奔;逃跑 [run]

各自波逃,信脚而走。——敦煌本《张义潮变文》

(5) 又如:波波(劳苦奔波的样子);波波碌碌(奔走忙碌的样子);波逃(逃跑)

常用词组

波长、波荡、波导、波动、波段、波峰、波幅、波谷、波痕、波及、波谲云诡、波澜、波澜老成、波澜壮阔、波浪、波累、波罗蜜、波罗蜜、波俏、波色、波斯、波斯菊、波斯猫、波斯湾、波涛、波纹、波折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