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ōng lín xī shè
注音ㄉㄨㄥ ㄌ一ㄣˊ ㄒ一 ㄕㄜˋ
解释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出处唐 戴叔伦《女耕田行》:“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例子那些东邻西舍听得哭声,都来观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左右的邻居。
感情东邻西舍是中性词。
繁体東鄰西捨
近义左邻右舍
动物生肖牛,虎,蛇
东(東)的拼音:dōng(ㄉㄨㄥ)
⒈ 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⒉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⒊ 姓。
东字UNICODE编码U+4E1C,10进制: 19996,UTF-32: 00004E1C,UTF-8: E4 B8 9C。
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东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東
east
西
象形
east, eastern, eastward
详细解释◎ 东的拼音:
東 dōng
〈词性: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east]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east and west]。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host;owner]。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spring]。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toilet;lavatory]。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 东的拼音:
東 dōng
〈词性:副〉
(1) 向东,东去 [face east]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东半球、东半球、东北、东北大鼓、东奔西跑、东奔西撞、东边,东边儿、东部、东不拉、东厂、东抄西袭、东扯葫芦西扯瓢、东冲西突、东窗事发、东床、东床坦腹、东窜西跳、东倒西歪、东道、东道主、东躲西藏、东躲西跑、东方、东方、东非、东风、东风射马耳、东风压倒西风、东扶西倒、东宫、东观西望、东海、东郭先生、东家、东江、东京、东君、东林党、东流、东溟、东南、东南亚、东扭西歪、东挪西凑、东欧、东拼西凑、东三省、东山再起、东施效颦、东市、东西、东西、东西南北、东曦、东亚、东洋、东洋车、东一下西一下、东野、东游西荡、东张西望、东直
邻(鄰)的拼音:lín(ㄌ一ㄣˊ)
⒈ 住处接近的人家:四邻。左邻右舍。
⒉ 接近,附近:邻国。邻家。邻座。邻里。邻邦。
⒊ 接近,亲近:“邻以理者,知也”。
⒋ 古代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邻字UNICODE编码U+90BB,10进制: 37051,UTF-32: 000090BB,UTF-8: E9 82 BB。
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鄰隣阾
adjacent、near、neighbour
形声:从阝、令声
neighbor; neighborhood
详细解释◎ 邻的拼音:
鄰、隣 lín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粦( lìn )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
(2) 周朝地方基层组织的户口单位 [basic community unity]
邻,五家为邻。——《说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周礼·地官·遂人》
渔翁家苇间,蜗舍无邻伍。——陈造《泊慈湖北岸》
(3) 又如:邻伍(古制一邻有五家,五家为伍,故称邻伍);邻里
(4) 相连接的家户。邻居;邻国 [neighbor]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武义动于南邻。——《汉书·扬雄传》
邻人京城氏。——《列子·汤问》
其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邻有敝舆。——《墨子·公输》
邻有短褐。——《墨子·公输》
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
(5) 又如:邻党(邻里乡亲);邻佑(邻右。邻居);邻舍家(邻比。邻居);邻曲(邻居,左邻右舍的人)
(6) 车行的声音 [carriage’s sound]。如:邻邻(众车行走的声音。同辚辚)
(7) 通“燐”。磷火 [phosphorescent light]
马血之为转邻也。——《列子·天瑞》
◎ 邻的拼音:
鄰 lín
〈词性:形〉
(1) 五家为一组,彼此相距不远,因此引申为邻近;近邻 [neighboring;adjacent]
五家谓伍,又谓之邻。邻,连也,相接也。——《释名·释州国》
邻,近也。——《小尔雅》
臣哉邻哉。——《书·益稷》
恰比其邻。——《诗·小雅·正月》
善谋邻国敌也。——《汉书·新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诗
邻有西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与国邻接。——《资治通鉴》
(2) 又如:邻敌(邻近的敌国);邻境(地域相接);邻村(邻近的村舍);邻近(接近;靠近,在附近)
(3) 众多 [numerous]。如:邻熟(谷物丰收,结实累累);邻邻(众多的样子)
(4) 亲密,亲近 [intimate]。如:邻好(睦邻友好);邻和(邻国或邻居相和好)
◎ 邻的拼音:
鄰 lín
〈词性:动〉
(1) 位置很接近,邻近 [be near to;close to]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资治通鉴》
无与福邻,祸乃不存。——《韩非子·初见秦》
(2) 通“吝”。顾惜,舍不得 [stint]
谦卑而不邻。——《盐铁论·刺复》
邻邦、邻国、邻家、邻接、邻近、邻居、邻里、邻区、邻人、邻舍、邻域、邻座
西的拼音:xī(ㄒ一)
⒈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
⒉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西学。西画。西餐。西医。
⒊ 姓。
西字UNICODE编码U+897F,10进制: 35199,UTF-32: 0000897F,UTF-8: E8 A5 BF。
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棲覀㢴卤卥
west、Western
中、东
象形
west(ern); westward, occident
详细解释◎ 西的拼音: xī
〈词性:动〉
(1)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2) 同本义 [(of birds) perch]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3)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4) 往西走;向西去 [go to west]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 西的拼音: xī
〈词性:名〉
(1) 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west]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说文》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宅西。——《书·尧典》
以白琥礼西方。——《周礼·大宗伯》
赵王因起兵南戍 韩梁之西边。——《战国策·赵策一》
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仪礼·丧服》
(2) 又如:西班(武官。唐凡朝会,武官班于西);各奔西东(各奔前程);西帮(经营钱庄业的山西人);西都(古指洛阳);西裔(西部边远地区);西牛贺洲(佛经中四大部洲之一,在西方)
(3) 古称西边的邻国 [western neighbouring state]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唐· 皎然《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
(4) 又如:西僧(西蕃僧人);西人(宋时指西夏人)
(5) 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或“泰西”,简称“西” [Western;Occidental]
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 清· 夏燮《粤民义师记》
(6) 又如:西珠(西洋商人贩运到中国来的珍珠);西番柿子(番茄)
(7) 西天的简称。佛经中指佛祖所在之处为极乐世界,也叫“西天” [Western Paradise]。如:西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因在中国之西,故称);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8) 复姓。如:西乞;西王;西宫;西郭
西安、西安事变、西半球、西北、西北风、西伯利亚、西餐、西沉、西方、西方国家、西非、西风、西服、西宫、西瓜、西汉、西河、西河大鼓、西红柿、西后、西葫芦、西湖、西化、西化、西画、西江、西晋、西经、西历、西门、西南、西欧、西皮、西人、西戎、西沙群岛、西晒、西施、西市、西式、西天、西王母、西西里、西席、西夏、西洋、西洋画、西洋景、西洋参、西药、西医、西游记、西语、西域、西苑、西乐、西岳、西崽、西藏、西装
舍的拼音:shě(ㄕㄜˇ)
⒈ 放弃,不要了: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
⒉ 施舍:舍粥。舍药。
舍的拼音:shè(ㄕㄜˋ)
⒈ 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⒉ 居住,休息:舍于山麓。
⒊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舍弟。舍侄。舍亲。
⒋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
⒌ 姓。
舍字UNICODE编码U+820D,10进制: 33293,UTF-32: 0000820D,UTF-8: E8 88 8D。
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捨舎
abandon、give alms、give up、house、hut、shed
取
象形:上边是屋顶,下边是基础
house, dwelling; dwell, reside
详细解释◎ 舍的拼音:
捨 shě
〈词性:动〉
(1) 放在一边;丢开 [put;put aside]
捨,释也。从手,舍声。——《说文》
捨,置也。——《广雅》
舍车而徒。——《易·贲》
(2) 又如:舍手(放开手;放下手);舍置(丢开);舍脸(沉下脸)
(3) 放弃;舍弃 [give up;abandon]
万物捨此而求生。——《老子》注经传多以舍为之
不如舍。——《易·屯》
舍命不渝。——《诗·郑风·羔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求则得之,舍者失之。——《孟子·告子上》
管仲之取舍,非周公旦未可知也。——《韩非子·难二》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4) 又如:舍己成人(牺牲自己利益,成全别人);舍却(抛开);舍实求虚(放弃实在的东西,而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所在);舍拼(舍弃;不顾一切干);舍筏(舍弃渡人的船筏);舍业(放弃学业;舍弃产业);舍己芸人(舍弃自己的田地,去耕耘别人的田地。比喻荒废自己本分内的工作而替他人做事)
(5) 废止、停止 [abolish]
耕者少舍。——《礼记·月令》。注:“止也。”
舍我穑事。——《书·汤誓》。释文:“废也。”
舍药物可也。——《左传·昭公九年》。服注:“止也。”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6) 又如:舍业(停止学习)
(7) 布施,施舍 [give alms]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儒林外史》
(8) 又如:舍个数(在神佛面前许个愿);舍贫(接济穷人);舍宅(施舍住宅作寺院);舍施(施舍)
(9) 通“赦”。免罪或免罚;释放 [remit]
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是刑法之所不舍也,圣王之所不畜也。——《荀子·荣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韩诗外传·卷九》
夫人请之,吾舍之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如:舍禁(解除封山泽的禁令);舍纵(宽赦,放纵);舍眼(睁眼;抬眼)
(11) 发,发射 [launch]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诗·小雅·车攻》
(12) 又如:舍拔(发箭);舍放(发射,放射)
(13) 另见 shè
舍本逐末、舍不得、舍短取长、舍己从人、舍己为人、舍近求远、舍车保帅、舍脸、舍命、舍弃、舍生取义、舍死忘生
◎ 舍的拼音: shè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2) 同本义 [inn;tavern]
舍,市居曰舍。——《说文》。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
天子赐舍。——《仪礼·觐礼》。注:“犹致馆也。”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孟子·离娄上》
至舍,四支僵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旅舍(旅馆);舍馆(住所;客舍);舍长(守护客馆的负责人)
(4) 房屋(住宅) [house;shed;hut]
将适舍。—《礼记·曲礼》。注:“主人家也。”
舍之上舍。——《战国策·齐策》。注:“甲第也。”
神归其舍。——《鬼谷了·本经阴符》
舍南舍北皆春水。——《杜甫《客至》
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庐舍(简陋的房屋);茅舍(茅屋);舍园(宅内庭院);舍中(家中);宿舍;茅舍;牛舍;校舍;舍匿(用房子藏匿。即“窝藏”)
(6) 营寨;营房 [barracks]
于是徙舍而走平陵。——《孙膑兵法·擒庞涓》
(7) 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an ancient unit of distance equal to 30 li]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杜预注:“一舍,三十里。”
(8) 公子;少爷 [son of a feudal prince or high official;young master of the house]。如:舍人(公子;少爷)
◎ 舍的拼音: shè
〈词性:代〉
(1) 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家或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 [my]
屈到舍下暂住,细细请教何如?——《长生殿·弹词》
(2) 又如:舍弟(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舍妹(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妹妹);舍下(谦称自己的居室)
◎ 舍的拼音: shè
〈词性:动〉
(1) 置;安置 [put sth.in a proper place]
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唐浮图 慧褒始舍于其址。——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舍匿(窝藏);舍藏(窝藏)
(3) 住宿 [put up]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庄子·山木》
(4) 又如:舍次(临时住宿);舍止(停驻,居留)
(5) 休息;止息 [rest;stop]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6) 安排住宿 [arrange residence]
少间白至,乘骏马如龙,生另舍舍之。——《聊斋志异·白于玉》
(7) 宿营 [take up quarters]
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左传·庄公三年》
(8) 另见 shě
舍间、舍利、舍利子塔、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