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òng zhú qí jiān
注音ㄉㄨㄥˋ ㄓㄨˊ ㄑ一ˊ ㄐ一ㄢ
解释洞烛:洞察;洞悉。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力强;看问题敏锐。
出处《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例子尽管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隐蔽,我公安人员却早已洞烛其奸,正伺机将其抓获。
正音“其”,不能读作“qī”。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情洞烛其奸是褒义词。
繁体洞燭其姦
近义明察秋毫、洞察其奸
反义不明真相、制造冤案
英语see through sb.'s treachery
动物生肖牛,虎,蛇
洞的拼音:dòng(ㄉㄨㄥˋ)
⒈ 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
⒉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
⒊ 透彻地,清楚地:洞悉。洞穿。
⒋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洞字UNICODE编码U+6D1E,10进制: 27934,UTF-32: 00006D1E,UTF-8: E6 B4 9E。
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䆚硐迵
cavity、hole、hollow、howe
形声:从氵、同声
cave, grotto; ravine; hole
详细解释◎ 洞的拼音: dòng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2) 同本义 [rapid]
洞,疾流也。——《说文》
(3) 幽深 [deep and serene]。如:洞虚(深幽)
(4) 广阔 [broad]。如:洞庭(广阔的庭院;又指湖名)
(5) 深 [deep]。如:洞壑(深谷);洞豁(深广);洞井(深洞)
(6) 清澈 [clear]。如:洞观(清澈见底);洞朗(清彻明亮);洞光(透明通亮)
(7) 透彻 [thoroughly]。如:洞溢(透彻,详赡);洞视(透视,看得清楚);洞彻(洞澈。清澈;了解透彻)
◎ 洞的拼音: dòng
〈词性:名〉
(1) 窟窿;孔穴 [hole]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距洞百余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洞隙(孔缝);洞肛(肛门);袖子磨破一个洞
(3) 拱道,位于拱下的道路 [archway]。如:城门洞
(4) 口令中用以代替数目中的“零” [zero]
◎ 洞的拼音: dòng
〈词性:动〉
(1) 贯穿;通达 [communicate]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聊斋志异·铁布衫法》
(2) 又如:洞出(穿洞而出);洞壁(在墙上打洞);洞连(连接相通);洞户(室与室相通的门户);洞越(瑟底两孔相通)
(3) 通晓;知悉 [thoroughly understand]
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后汉书·梁冀传》
(4) 又如:洞习(通晓熟悉);洞达(通晓明白);洞烛(明察);洞冥(洞察昏暗之处)
(5) 敞开 [open]。如:洞敞(敞开);洞辟(大开)
洞察、洞彻、洞穿、洞达、洞房、洞房花烛、洞府、洞见、洞开、洞明、洞然、洞入、洞若观火、洞天、洞庭湖、洞悉、洞箫、洞晓、洞穴、洞中肯綮、洞烛其奸、洞子
烛(燭)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烛。花烛。烛光。烛泪。烛台。风烛残年。
⒉ 洞悉:洞烛其奸。
⒊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烛的灯泡。
烛字UNICODE编码U+70DB,10进制: 28891,UTF-32: 000070DB,UTF-8: E7 83 9B。
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燭爞曯爥
candle、illuminate、light up、watt
形声:从火、蜀声
candle, taper; shine, illuminate
详细解释◎ 烛的拼音:
燭 zhú
〈词性:名〉
(1)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2) 同本义 [torch]
烛,庭燎大烛也。——《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
执烛于西阶上。——《仪礼·燕礼》
共坟烛庭燎。——《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
独不见跋。——《礼记·曲礼》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注
举烛者,尚明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陆游《雪夜感旧》
(3) 又如:烛火(火炬,火把);烛炬(指火炬或蜡烛)
(4) 蜡烛(始于唐代) [candle]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李商隐《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杜牧《初冬夜饮》
(5) 又如:烛信(插蜡烛用的签子);烛奴(雕刻成人形的烛台;泛指一般烛台);烛心(蜡烛中心用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6) 姓
◎ 烛的拼音:
燭 zhú
〈词性:动〉
(1) 照;照亮 [illuminate]
夫日,兼烛天下。——《韩非子·内储说上》
望见青枫城里火光烛天。——《儒林外史》
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明烛南天。——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烛银(精光闪耀的银子);烛天(照耀天空)烛明(照亮);烛夜(照亮黑夜);烛幽(照亮昏暗);烛远(光照远方);烛临(由上向下照射)
(3) 洞察 [understand thoroughly]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子·孤愤》
(4) 又如:烛知(明察洞悉);烛物(明察事物);烛微(观察入微);烛察(明察,洞察);烛鉴(明鉴,明察)
烛光、烛花、烛架、烛剪、烛煤、烛台、烛照
其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⒉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
⒊ 那里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⒋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⒌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
⒍ 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大概其。
其的拼音:jī(ㄐ一)
⒈ 〔郦食(yì)其〕中国汉代人
其字UNICODE编码U+5176,10进制: 20854,UTF-32: 00005176,UTF-8: E5 85 B6。
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丌亓基期箕
he、his、such、that
象形
his, her, its, their; that
详细解释◎ 其的拼音: jī
〈词性:名〉
(1) 通“諅”。周年 [anniversary]
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墨子》
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其年,民被白布。——《管子·轻重戊》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2) 另见 qí
◎ 其的拼音: qí
〈词性:名〉
通“期”。期限 [predetermined time;scheduled time]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 其的拼音: qí
〈词性:代〉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 jī ),变成“其”。( jī )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2) 彼、他 [he]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 孔子。——《师说》
(3) 又如:独善其身
(4) 她 [she]。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5) 它 [it]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6) 他们;她们;它们 [they]。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7) 他的 [his]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8) 又如:其妻
(9) 她的 [her]。如:其夫
(10) 它的 [its]。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11)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their]。如: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12)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 的 [that]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13) 又如:正当其时
(14) 这样,如此 [such]。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15) 姓
◎ 其的拼音: qí
〈词性:副〉
(1) 也许;大概 [perhaps;probably;most likely]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国语·晋语》
齐国其庶几乎。——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齐其庶几乎。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表示祈使。当,可 [can;may]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详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其善抚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弟其宽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国· 洪仁玕《英杰归真》
(3) 将,将要 [should]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4) 表示诘问。通“岂”,难道 [Does it mean…?Shouldn't it be?]
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国其果老矣乎。—— 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极,甚 [very]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 其的拼音: qí
〈词性:连〉
(1) 如果,假设 [if]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
(2) 或许;大概 [perhaps]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3)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4) 还是。表选择 [still;yet]
其真无马耶。——唐· 韩愈《杂说》
(5) 又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其的拼音: qí
〈词性:助〉
(1) 用作语助。
(2)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 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4)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5) 又
云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次、其后、其间、其乐无穷,其乐不穷、其貌不扬、其内、其所、其实、其势汹汹、其它、其他、其先、其余、其外、其中
奸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阴险,虚伪,狡诈:奸人。奸狡。奸刁。奸佞。奸雄。奸智(为非作歹的心计)。藏(cáng )奸。
⒉ 不忠于国家或自己一方的人:奸细。内奸。
⒊ 男女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奸淫。强奸(亦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如“奸奸民意”)。通奸。
奸字UNICODE编码U+5978,10进制: 22904,UTF-32: 00005978,UTF-8: E5 A5 B8。
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姦姧
evil、illicit sexual relations、traitor、wicked
忠
会意
crafty, villainous, false
详细解释◎ 奸的拼音: gān
〈词性:动〉
(1) 干犯,抵触 [offend;conflict]
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左传·成公十六年》
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左传·昭公二十年》。杜预注:奸,犯也。
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庄子·天运》
各守其职,不得相奸。——《淮南子·主术》
以渔钓奸周西伯。——《史记·齐太公世家》
察其驰骋步骤,芒炎或长或短,所历奸犯。——《汉书·五行志下》
(2) 另见 jiān
◎ 奸的拼音:
姦 jiān
〈词性:形〉
(1)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2) 同本义 [evil;wicked;treacherous]
姦,私也。——《说文》
姦,盗也。——《广雅》
在内曰姦,在外曰宄。——《三苍》
用轨之财者为姦。——《国语·鲁语》
寇贼姦宄。——《书·舜典》
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xié 同邪)。——《墨子·辞过》
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商君书·开塞》
荡渨湋之姦咎兮。——《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
盗器为姦。——《左传·文公十八年》
多贼姦些。——《楚辞·招魂》。注:“恶也。”
姦宄是防。——张衡《西京赋》。注:“邪也。”
作奸犯科。——诸葛亮《出师表》
攘除奸凶。
吏奸而不知禁。——明· 刘基《卖柑者言》
奸人构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奸慝(奸诈;邪恶);奸顽(奸诈凶顽);奸回(奸恶邪僻;奸邪);奸智(奸诈邪恶的企图);奸侠(心怀邪恶的人。即俗称的无赖汉);奸非(作奸犯法的人);奸利(作奸犯法所获得的利益);奸证(做坏事的脏证);奸钱(私铸的钱币);奸事(不正当的事;非法的事);奸市(违法交易);奸宄(违法作乱的事情)
(4) 伪 [false]
姦,伪也。——《广雅》
夫神者好和而恶姦。——《庄子·徐无鬼》。注:“私自许者姦也。”
十姦。——《周书·宝典》。注:“不诚之行故曰姦。”
◎ 奸的拼音: jiān
〈词性:动〉
(1) (会意。从女,从干,干亦声。本义:奸淫;私通)
(2) 同本义 [commit adultery]
奸,犯淫也。——《说文》
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姦也。——《左传·庄公二年》
(3) 又如:奸私(通奸);奸占(非法占人妻女);奸状(男女私通);奸宿(奸通);奸乱(淫乱)
(4) 作乱或窃夺 [stage an armed rebellion or steal]
奸,犯也。——《小尔雅》
臣敢奸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是再奸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奸时以动。——《左传·成公十六年》
以奸忠直。——《汉书·孔光传》
以奸者七十二君。——《庄子·天运》
各守其职,不得相姦。——《淮南子·主术》。按,姦假借为干。”
(5) 又如:奸赃(营私纳贿);奸盗(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
(6) 欺骗;作弄 [deceive; make a fool of; dupe]
你奸得我索性。——元· 高明 《琵琶记》
◎ 奸的拼音: jiān
〈词性:名〉
(1) 犯法作乱的人,歹徒;恶人 [evildoers]
故佼众者誉多,外内朋党,虽有大姦,其蔽主多矣。——《管子·明法》
不告奸者腰斩。——《史记·商君列传》
奸宄不得萌动而破灭。——《汉书·辛庆忌传》
(2) 又如:奸宄(为非作歹的坏人;奸臣);奸凶(邪恶凶顽的人);奸乱(心术不正,行迹不轨)
(3) 出卖国家、民族、集团利益的人 [traitor]。如:奸相(指弄权误国的宰相);奸谍(间谍。为敌方刺探情况的人);奸蠹(有害国家社会的不法行为;亦指行为不法的坏人);内奸;汉奸
(4) 另见 gān
奸臣、奸党、奸恶、奸官、奸宄、奸猾,奸滑儿、奸民、奸佞、奸情、奸商、奸徒、奸污、奸细、奸险、奸笑、奸邪、奸雄、奸淫、奸贼、奸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