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ǒu dǒu sè sè
注音ㄉㄡˇ ㄉㄡˇ ㄙㄜˋ ㄙㄜˋ
解释抖抖簌簌,因害怕等而身体颤抖。
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抓住了他的手,也说不出的喜欢,抖抖索索地叫道:‘啊!是你,老胡泰呀!’”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感情抖抖瑟瑟是贬义词。
近义抖抖簌簌、抖抖擞擞
英语shiv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抖的拼音:dǒu(ㄉㄡˇ)
⒈ 振动,甩动:抖去身上的土。
⒉ 哆嗦,战栗:发抖。颤抖。
⒊ 〔抖擞〕振作,振奋,如“抖抖精神”。
⒋ 称人突然发迹而有钱有势(多含讥讽意):这两年抖起来了。
抖字UNICODE编码U+6296,10进制: 25238,UTF-32: 00006296,UTF-8: E6 8A 96。
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quiver、rouse、shake、shiver、tremble
形声:从扌、斗声
tremble, shake, rouse; give shake
详细解释◎ 抖的拼音: dǒu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斗声。本义:抖擞)
(2) 振动;甩动 [quiver;shake]。如:抖了抖翅膀;抖搜(同“抖擞”。振作[精神])
(3) 颤动,哆嗦 [shiver]。如:吓得浑身乱抖;抖索索(哆嗦);抖抖瑟瑟(抖抖簌簌,抖抖擞擞,抖索。颤抖);抖搐(颤抖抽搐);发抖;浑身直抖
(4) 把隐讳的事情揭露出来 [reveal;expose;bring to light]。如:抖漏(揭露);抖落(揭露);抖风(走露风声)
(5) 振作 [enliven;rouse]
抖起精神
(6) 讽刺人突然得势或生活水平突然提高 [get on in the world]。如:抖落(挥霍而败落)
(7) 讽刺或骂人耍威风 [mock or scold to win over]。如:抖威风;抖毛儿(野兽发威时往往抖动身上的毛,故骂人或开玩笑称人耍威风是抖毛儿);抖积伶儿(卖弄聪明)
抖颤、抖动、抖劲、抖搂、抖露、抖落、抖然、抖神、抖索、抖擞、抖擞、抖擞、抖战
抖的拼音:dǒu(ㄉㄡˇ)
⒈ 振动,甩动:抖去身上的土。
⒉ 哆嗦,战栗:发抖。颤抖。
⒊ 〔抖擞〕振作,振奋,如“抖抖精神”。
⒋ 称人突然发迹而有钱有势(多含讥讽意):这两年抖起来了。
抖字UNICODE编码U+6296,10进制: 25238,UTF-32: 00006296,UTF-8: E6 8A 96。
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quiver、rouse、shake、shiver、tremble
形声:从扌、斗声
tremble, shake, rouse; give shake
详细解释◎ 抖的拼音: dǒu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斗声。本义:抖擞)
(2) 振动;甩动 [quiver;shake]。如:抖了抖翅膀;抖搜(同“抖擞”。振作[精神])
(3) 颤动,哆嗦 [shiver]。如:吓得浑身乱抖;抖索索(哆嗦);抖抖瑟瑟(抖抖簌簌,抖抖擞擞,抖索。颤抖);抖搐(颤抖抽搐);发抖;浑身直抖
(4) 把隐讳的事情揭露出来 [reveal;expose;bring to light]。如:抖漏(揭露);抖落(揭露);抖风(走露风声)
(5) 振作 [enliven;rouse]
抖起精神
(6) 讽刺人突然得势或生活水平突然提高 [get on in the world]。如:抖落(挥霍而败落)
(7) 讽刺或骂人耍威风 [mock or scold to win over]。如:抖威风;抖毛儿(野兽发威时往往抖动身上的毛,故骂人或开玩笑称人耍威风是抖毛儿);抖积伶儿(卖弄聪明)
抖颤、抖动、抖劲、抖搂、抖露、抖落、抖然、抖神、抖索、抖擞、抖擞、抖擞、抖战
瑟的拼音:sè(ㄙㄜˋ)
⒈ 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瑟。
⒉ 矜持端庄的样子。
⒊ 〔瑟瑟〕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
⒋ 洁净鲜明的样子。
瑟字UNICODE编码U+745F,10进制: 29791,UTF-32: 0000745F,UTF-8: E7 91 9F。
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瑟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㻎鉍
象形
large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dignified, massive; sound of wind
详细解释◎ 瑟的拼音: sè
〈词性:名〉
(1) (指事。从珡,必声。本义: 古代拨弦乐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无征位)
(2) [a twenty-five-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somewhat similar to the zither]
瑟,庖牺所作弦乐也。——《说文》
大瑟小瑟。——《礼记·明堂位》
大瑟谓之灑。——《尔雅》。注:“二十七弦。世本,疱牺作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调瑟(调准瑟弦的音);琴瑟(琴与瑟)
(4) 古水名 [Se River]。即今河南省罗山县的小黄河
(5) [象]∶沙沙作响,沙沙的声音 [rustle]。如:瑟缩;瑟瑟
◎ 瑟的拼音: sè
〈词性:形〉
(1) 庄重严谨 [majestic]
(2) 形容茂密 [varied and many]。如:瑟彼柞棫(彼柞棫之木众多而茂盛)
(3) 明洁 [bright and clear]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诗·大雅·早麓》
瑟瑟、瑟缩、瑟索
瑟的拼音:sè(ㄙㄜˋ)
⒈ 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瑟。
⒉ 矜持端庄的样子。
⒊ 〔瑟瑟〕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
⒋ 洁净鲜明的样子。
瑟字UNICODE编码U+745F,10进制: 29791,UTF-32: 0000745F,UTF-8: E7 91 9F。
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瑟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㻎鉍
象形
large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dignified, massive; sound of wind
详细解释◎ 瑟的拼音: sè
〈词性:名〉
(1) (指事。从珡,必声。本义: 古代拨弦乐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无征位)
(2) [a twenty-five-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somewhat similar to the zither]
瑟,庖牺所作弦乐也。——《说文》
大瑟小瑟。——《礼记·明堂位》
大瑟谓之灑。——《尔雅》。注:“二十七弦。世本,疱牺作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调瑟(调准瑟弦的音);琴瑟(琴与瑟)
(4) 古水名 [Se River]。即今河南省罗山县的小黄河
(5) [象]∶沙沙作响,沙沙的声音 [rustle]。如:瑟缩;瑟瑟
◎ 瑟的拼音: sè
〈词性:形〉
(1) 庄重严谨 [majestic]
(2) 形容茂密 [varied and many]。如:瑟彼柞棫(彼柞棫之木众多而茂盛)
(3) 明洁 [bright and clear]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诗·大雅·早麓》
瑟瑟、瑟缩、瑟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