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断蛟刺虎的意思

duànjiāo

断蛟刺虎



拼音duàn jiāo cì hǔ

注音ㄉㄨㄢˋ ㄐ一ㄠ ㄘˋ ㄏㄨˇ

解释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载: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

例子断蛟刺虎好身手,碧瞳如水涵清秋。元·师严《蔺五见访》诗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断蛟刺虎是中性词。

繁体斷蛟刺虎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uàn   注音  ㄉㄨㄢˋ   繁体    
部首  斤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ONRH  仓颉  VDHML  郑码  UFZD  四角  22721  结构  左右电码  2451  区位  2247  统一码  65AD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フ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断(斷)的拼音:duàn(ㄉㄨㄢˋ)  

⒈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⒉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⒊ 判定,决定: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⒋ 一定,绝对: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统一码

断字UNICODE编码U+65AD,10进制: 26029,UTF-32: 000065AD,UTF-8: E6 96 AD。

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断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斷㫁

汉英互译

break、break off、give up、sever、snap、stop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 同本义 [cut off]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 断开;断绝 [break;snap]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 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5) 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 拦截;拦劫 [intercept]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 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 判断;裁决 [judge]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9) 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 分;区分;划分 [divide]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 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 禁止 [inhibit]。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 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abstain from]。如:断酒

(14) 斩杀,宰杀 [kill]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 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 治理,治,管理…的事物 [administer]。如:断遗(处理;处分)

词性变化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副〉

(1) 绝对;一定 [absolutely]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李商隐《无题》

(2) 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形〉

(1) 残缺;片断 [broken]。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 陡峭 [abrupt]。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常用词组

断案、断案、断壁、断壁残垣、断编残简、断层、断肠、断炊、断代、断代史、断档、断点、断电、断定、断断、断断续续、断顿、断发文身、断根、断喝、断黑,断黑儿、断后、断鹤续凫、断乎、断魂、断火、断机、断齑画粥、断简残编、断交、断金、断经、断井颓垣、断句、断绝、断开、断口、断粮、断裂、断流、断垄、断路、断面、断命、断奶、断念、断片、断七、断气、断然、断水、断死、断送、断头、断头台、断瓦残垣、断弦、断线、断线风筝、断想、断行、断续、断言、断语、断狱、断垣残壁、断章取义、断折、断肢、断种、断子绝孙、断奏

  拼音  jiāo   注音  ㄐ一ㄠ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JUQY  五笔98  JURY  仓颉  LIYCK  郑码  ISOO  四角  50148  结构  左右电码  5754  区位  8252  统一码  86DF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丶一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蛟的拼音:jiāo(ㄐ一ㄠ)  

⒈ 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蛟龙得水。

⒉ 指鼍、鳄之类的动物。

统一码

蛟字UNICODE编码U+86DF,10进制: 34527,UTF-32: 000086DF,UTF-8: E8 9B 9F。

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蛟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虫、交声

English

scaly dragon with four leg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蛟的拼音: ji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交声。本义: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

(2) 同本义 [mythical flood dragon]

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去。——《说文》

其中有虎蛟。注:“蛟似蛇四足,龙属。”

母龙曰蛟。——《抱朴子》

义兴水中有蛟。(蛟,这里指鼍,鳄一类的动物。)——《世说新语·自新》

(3) 又如:蛟虬(蛟与虬。虬: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龙。螭:传说为蛟龙之属的一种动物);蛟兕(蛟龙与兕牛)

(4) 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 [hornless dragon]

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

乘六蛟兮蜿蝉。——《楚辞·守志》。注:“龙无角曰蛟。”

(5) 又指小龙或母龙 [young or male dragon]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楚辞》。王逸注:“小曰蛟,大曰龙。”

(6) 通“鲛”。鲨鱼 [shark]

胁蛟犀兕,坚若金石。——《商君书·弱民》

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汉书·武帝纪》

(7) 又如:蛟革(鲨鱼皮);蛟胎(用鲨鱼皮制成的剑鞘);蛟鱼(传说中的人鱼)

(8) 通“鲛”。蛟人。传说居于海底的人 [person resem bling tlood dragon]。如:蛟珠(传说蛟人所泣之珠);蛟绡(传说蛟人所织的丝织品。泛指绢帛)

常用词组

蛟龙、蛟龙得水

  拼音  cì cī   注音  ㄘˋ ㄘ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86  GMIJ  五笔98  SMJH  仓颉  DBLN  郑码  FLKD  四角  529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59  区位  2044  统一码  523A  笔顺  一丨フ丨ノ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刺的拼音:cì(ㄘˋ)  

⒈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刺绣。刺伤。刺杀。

⒉ 暗杀:刺客。被刺。行刺。

⒊ 侦探,打听:刺探。

⒋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刺。讥刺。

⒌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刺。鱼刺。刺丛。

其他字义

刺的拼音:cī(ㄘ)  

⒈ 象声词:刺地滑了一跤。

统一码

刺字UNICODE编码U+523A,10进制: 21050,UTF-32: 0000523A,UTF-8: E5 88 BA。

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㓨刾捇措朿

汉英互译

puncture、stab、stabbed、stick、sting、thorn、thrust

造字法

形声:右形左声

English

stab; prick, irritate; pro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刺的拼音:   

<象>

(1) 激烈的撞击或爆炸声 [wham;loud,sharp sound]。如: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2) 另见   

常用词组

刺打、刺啦、刺溜

基本词义

刺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朿(   )声。本义:扎入,用尖利的东西刺)

(2) 同本义 [stab;prick;pierce]

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说文》

刺,杀也。——《尔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慧星袭月。——《战国策·魏策》

(3)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词,比喻刻苦攻读);刺子(暗剑);刺心(以刀等刺进心脏。喻刺痛内心);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诚的一种苦行);刺臂(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4) 讽刺 [satirize;mock]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讥刺(讥讽);刺邪(讽刺邪恶);刺戒(讥刺告戒);刺美(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6) 杀。古时君杀大夫叫刺 [kill]

经刺公子偃。——《左传·成公十六年》。注:“ 鲁杀大夫皆言刺。”

刺怀公于 高梁。——《国语·晋语》

(7) 又如:刺斫(刺杀);刺虎(杀虎)

(8) 指责、揭发 [blame;expose]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刺举(检举;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刺打(斥责。方言)

(10) 探取;采取 [seek;take]

刺六经中作王制。——《史记·封禅书》

(11) 又如:刺取(采取,选用);刺问(探问);刺答(拜访答问)

(12) 刺探;侦探 [spy out]

至公车刺取。——《汉书·丙吉传》

(13)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侦察)

(14) 插入;钻进 [insert]。如:刺天(冲入天空)

(15) 刺激;刺射 [stimulate]。如:刺干(刺激);刺闹(发痒);刺恼(刺挠。烦恼;难受)

(16) 刺绣(一种美术工艺) [embroider]。如:刺文(犹刺绣);刺凤描鸾(谓刺绣)

词性变化

刺的拼音:   

〈词性:名〉

(1) 泛指尖利如针之物 [thorn]。如:刺竹(一种多刺的竹);刺儿(尖锐像针的东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2) 名帖 [name card]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写的姓名);刺纸(犹名片);刺请(以名刺邀请)

(4) 兵器的锋刃 [edge]。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属)

(5) 旁边 [side]。如:刺斜(旁边);刺邪里,刺斜(旁边)

(6) 另见   

常用词组

刺刀、刺儿头、刺耳、刺骨、刺激、刺激性、刺客、刺孔、刺配、刺破、刺人、刺杀、刺伤、刺史、刺探、刺痛、刺透、刺猬、刺绣、刺眼、刺眼、刺痒、刺字

  拼音    注音  ㄏㄨˇ   
部首  虍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HAMV  五笔98  HWV  仓颉  YPHN  郑码  IH  四角  2121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5706  区位  2702  统一码  864E  笔顺  丨一フノ一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虎的拼音:hǔ(ㄏㄨˇ)  

⒈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⒉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⒊ 古同“唬”,威吓。

⒋ 古同“琥”,琥珀。

统一码

虎字UNICODE编码U+864E,10进制: 34382,UTF-32: 0000864E,UTF-8: E8 99 8E。

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俿乕虝

汉英互译

tiger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虎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insect]。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词性变化

虎的拼音:   

〈词性:形〉

(1) 比喻威武勇猛 [brave]。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cruel]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虎的拼音:   

〈词性:动〉

(1) 〈词性: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suddenly turn hostile]。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intimidate]。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3) 另见   

常用词组

虎背熊腰、虎贲、虎彪彪、虎步、虎伥、虎符、虎骨、虎骨酒、虎虎、虎将、虎踞龙盘、虎口、虎口拔牙、虎口余生、虎狼、虎落平川、虎气、虎生生、虎视、虎视眈眈、虎视鹰瞵、虎势、虎跳峡、虎头虎脑、虎头牢房、虎头蛇尾、虎威、虎穴、虎牙、虎崽、虎掌、虎踪猫迹

基本词义

虎的拼音:   

另见   

常用词组

虎不拉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