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断线偶戏的意思

duànxiànǒu

断线偶戏



拼音duàn xiàn ǒu xì

注音ㄉㄨㄢˋ ㄒ一ㄢˋ ㄡˇ ㄒ一ˋ

解释像断了线的木偶,不能动弹。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犹如断线偶戏,手足掸软,连话都无了。”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感情断线偶戏是中性词。

繁体斷綫偶戲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uàn   注音  ㄉㄨㄢˋ   繁体    
部首  斤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ONRH  仓颉  VDHML  郑码  UFZD  四角  22721  结构  左右电码  2451  区位  2247  统一码  65AD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フ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断(斷)的拼音:duàn(ㄉㄨㄢˋ)  

⒈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⒉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⒊ 判定,决定: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⒋ 一定,绝对: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统一码

断字UNICODE编码U+65AD,10进制: 26029,UTF-32: 000065AD,UTF-8: E6 96 AD。

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断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斷㫁

汉英互译

break、break off、give up、sever、snap、stop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 同本义 [cut off]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 断开;断绝 [break;snap]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 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5) 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 拦截;拦劫 [intercept]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 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 判断;裁决 [judge]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9) 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 分;区分;划分 [divide]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 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 禁止 [inhibit]。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 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abstain from]。如:断酒

(14) 斩杀,宰杀 [kill]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 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 治理,治,管理…的事物 [administer]。如:断遗(处理;处分)

词性变化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副〉

(1) 绝对;一定 [absolutely]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李商隐《无题》

(2) 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形〉

(1) 残缺;片断 [broken]。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 陡峭 [abrupt]。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常用词组

断案、断案、断壁、断壁残垣、断编残简、断层、断肠、断炊、断代、断代史、断档、断点、断电、断定、断断、断断续续、断顿、断发文身、断根、断喝、断黑,断黑儿、断后、断鹤续凫、断乎、断魂、断火、断机、断齑画粥、断简残编、断交、断金、断经、断井颓垣、断句、断绝、断开、断口、断粮、断裂、断流、断垄、断路、断面、断命、断奶、断念、断片、断七、断气、断然、断水、断死、断送、断头、断头台、断瓦残垣、断弦、断线、断线风筝、断想、断行、断续、断言、断语、断狱、断垣残壁、断章取义、断折、断肢、断种、断子绝孙、断奏

线  拼音  xiàn   注音  ㄒ一ㄢˋ   繁体  綫、線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XGT  五笔98  XGAY  仓颉  VMIJ  郑码  ZHM  四角  23150  结构  左右电码  4848  区位  4763  统一码  7EBF  笔顺  フフ一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线(綫)的拼音:xiàn(ㄒ一ㄢˋ)  

⒈ 用丝、棉、麻、金属等制成的细长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丝线。棉线。线圈。线材。线绳。

⒉ 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直线。曲线。线条。

⒊ 像线的东西:光线。视线。线索(a.事情的头绪或门径;b.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脉络或文章的思路)。战线。生命线。

⒋ 量词,用于抽象事物,数词限用“一”,表示极少:一线希望。

统一码

线字UNICODE编码U+7EBF,10进制: 32447,UTF-32: 00007EBF,UTF-8: E7 BA BF。

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綫線絤

汉英互译

line、thread、string、route

造字法

形声:从纟、戋声

English

line, thread, wire; clu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线的拼音:

xi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戔( jiān  )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2) 同本义 [thread;string]

线,缕也。——《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

中国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梦》

(3) 又如:线儿提的(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毛线;丝线;缝纫线

(4) 细长如线的东西 [sth.thread-shaped]

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线溜(细长的山水)

(6) 线索 [clue]

并多雇素暗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清· 林则徐《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

(7) 又如:线上的(同行);明线;内线;暗线

(8) 金属线 [wire]。如:导线;天线;火线;地线;电线

(9) 几何学名词 [line;curve]。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如:实线;虚线;曲线;直线

(10) 记录边界、区域或等高线的标记 [boundary;demarcation]

唐人线画,流动如生。——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

(11) 又如:边线;中线;水线;防线;警戒线

(12) 铁路线,铁路的路轨或路基 [route]。如:京广线;专线;各干线;支线

(13) 辐射线 [ray]。如:光线;紫外线;红外线;宇宙线;射线

词性变化

线的拼音:

xiàn  

〈词性:动〉

通“骟”。阉割 [castrate]。如:线鸡(阉鸡。指阉割或阉割过的鸡)

线的拼音:

xiàn  

〈词性:量〉

用于抽象事物 [a ray;a gleam]。如:一线希望;一线光明;一线儿红

常用词组

线材、线虫、线段、线锯、线粒体、线路、线坯子、线圈、线绳、线索、线毯、线条、线头、线香、线轴、线子

  拼音  ǒu   注音  ㄡˇ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JMY  仓颉  OWLB  郑码  NKLZ  四角  26227  结构  左右电码  0260  区位  3728  统一码  5076  笔顺  ノ丨丨フ一一丨フ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偶的拼音:ǒu(ㄡˇ)  

⒈ 用木头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偶像。木偶戏。

⒉ 双,对,成双成对,与“奇(  )”相对:偶数。偶语(相对私语)。对偶。无独有偶。

⒊ 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偶或。偶然。偶合。偶尔。偶感。偶发事件。

⒋ 指丈夫或妻子:佳偶。配偶。

统一码

偶字UNICODE编码U+5076,10进制: 20598,UTF-32: 00005076,UTF-8: E5 81 B6。

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y chance、even、idol、image、mate、spous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亻、禺声

English

accidentally, coincidently; an ido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偶的拼音: ǒu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   ,又音 ǒu  。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2) 同本义 [image;idol]

偶,相人也。——《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

鲁以偶人,而 孔子叹。——《淮南子·缪称》

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史记·孟尝君列传》

(3) 又如:头偶;偶戏(木偶戏)

(4) 伙伴;同伴;与人共处 [companion]

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史记·黥布列传》

(5) 又如:偶行(结伴同行);偶攻(结伙攻击);偶耕(两人并耕);偶影(与影为偶,形容孤独);偶寝(同睡)

(6) 对偶 [antithesis]。如:偶句(对偶的句子);偶对(指诗文的对偶);偶辞(对偶的词语);偶俪(骈体;对偶);偶属(连缀句子使成对偶);偶章(指偶句形式为主的诗章);偶倡(可以比并的歌词)

(7) [中医]∶偶方(中药方剂名称,七方之一。指药味合于双数或两味药合成的方剂。亦指两方相合而成的复方) [prescription with ingredients even in number]

词性变化

偶的拼音: ǒu  

〈词性:动〉

(1) 配合 [coordinate;concert]

汝明勗偶王,在亶,乘兹大命。——《书·君奭》

(2) 匹对;配偶 [mate;spouse]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偶,动词。与…为配偶,这里作“嫁”字解释。)——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良偶;丧偶;偶成(配成婚姻);偶配(结成配偶);偶婚(即对偶婚)

(4) 迎合;投合;适应 [pander to]。如:偶世(投合时世);偶俗(迎合世俗);偶时(适应时势);偶变投隙(投机取巧)

(5) 假借为“遇”。遇合,得到赏识[meet together;get along together]

然士亦有遇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赞》

偶的拼音: ǒu  

〈词性:形〉

通“耦”。双数。与“奇”相对 [even(number);in pairs]。如:奇偶检查;偶年(逢双的年纪)

偶的拼音: ǒu  

〈词性:副〉

(1) 相对 [face to face]

偶视也先俯。——《荀子·脩身》

有敢偶言《诗》《书》者弃市。——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偶视(相对而视);偶坐(相对而坐;同坐;陪坐);偶言(相聚议论)

(3) 偶然;偶尔 [by chance]

偶命厨者。——清· 周容《芋老人传》

偶陈戏乐。——清· 张廷玉《明史》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偶兴(偶然产生的意趣);偶一(偶或;偶然);偶成(偶然成功);偶发(偶然发生);偶题(偶然而题)

常用词组

偶尔、偶犯、偶合、偶然、偶然事件、偶然性、偶人、偶数、偶蹄目、偶像、偶一

  拼音  xì hū   注音  ㄒ一ˋ ㄏㄨ   繁体    
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CAT  五笔98  CAY  仓颉  EI  郑码  XSHM  四角  73450  结构  左右电码  2070  区位  4723  统一码  620F  笔顺  フ丶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戏(戲)的拼音:xì(ㄒ一ˋ)  

⒈ 玩耍:游戏。儿戏。嬉戏。戏豫(嬉游逸乐)。二龙戏珠。

⒉ 嘲弄,开玩笑:戏言。戏弄。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⒊ 戏剧,也指杂技:一出戏。黄梅戏。看戏。演戏。皮影戏。

其他字义

戏(戲)的拼音:hū(ㄏㄨ)  

⒈ 〔於(  )戏〕同“呜呼”。

统一码

戏字UNICODE编码U+620F,10进制: 25103,UTF-32: 0000620F,UTF-8: E6 88 8F。

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戲戱

汉英互译

drama、joke、make fun of、play、show、sport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theatrical play, sh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戏的拼音:

(1) 戯、戲   

(2) ——“於戏”( wūhū  ):同“呜呼”( wūhū  )

(3) 另见 xì;huī  

基本词义

戏的拼音:

戯、戲 huī  

〈词性:名〉

通“麾”。将军的旌旗 [standard of a commander]。如:戏戟(有旗的戟);戏下(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引申为部下)

词性变化

戏的拼音:

huī  

〈词性:动〉

(1) 指挥 [command;direct]。如:戏竹(指挥奏乐的用具)

(2) 另见 hū;xì  

基本词义

戏的拼音:

戲、戲   

〈词性:名〉

(1) (形声。从戈。虚(   )声。本义:一种兵器)

(2) 同本义 [weapon]

(3) 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flag]

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

(4) 侧翼 [side wing]

戏,三军之偏也。——《说文》。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5)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play;sport]

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 陆游《出游》

(6) 又如:戏场(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散戏;猴戏;游戏;排戏;配戏(配合主角演戏);扮戏

(7) 戏剧 [drama;play]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老残游记》

(8) 又如:戏提调(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分配演员、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戏面(假面具);戏头(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戏;黄梅戏

(9) 游戏 [game]

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10) 姓

词性变化

戏的拼音:

  

〈词性:动〉

(1) 角斗,角力 [wrestle]

少室周为 赵简子之右,闻 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 韦昭注:“戏,角力也。”

(2) 开玩笑,耍笑捉弄 [make fun of]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智襄子戏 韩康子而侮 段规。——《国语·晋语九》

(3) 又如:戏辱(戏弄侮辱);戏妇(戏弄新娘);戏说(开玩笑)

(4) 游戏;戏耍 [play]

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水浒传》

剧孟行大类 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史记·游侠列传》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留连戏蝶。——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门外戏。——《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戏适(游戏消遣);戏娱(游戏娱乐)

(6) 另见   

常用词组

戏班、戏报子、戏本,戏本子、戏场、戏词、戏单,戏单儿、戏法、戏馆子、戏剧、戏弄、戏楼、戏路、戏迷、戏目、戏评、戏曲、戏耍、戏台、戏谈、戏文、戏侮、戏箱、戏笑、戏谑、戏言、戏眼、戏衣、戏园子、戏院、戏乐、戏照、戏装、戏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