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断织劝学的意思

duànzhīquànxué

断织劝学



拼音duàn zhī quàn xué

注音ㄉㄨㄢˋ ㄓ ㄑㄨㄢˋ ㄒㄩㄝˊ

解释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出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断织劝学是中性词。

繁体斷織勸壆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duàn   注音  ㄉㄨㄢˋ   繁体    
部首  斤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ONRH  仓颉  VDHML  郑码  UFZD  四角  22721  结构  左右电码  2451  区位  2247  统一码  65AD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フ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断(斷)的拼音:duàn(ㄉㄨㄢˋ)  

⒈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⒉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⒊ 判定,决定: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⒋ 一定,绝对: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统一码

断字UNICODE编码U+65AD,10进制: 26029,UTF-32: 000065AD,UTF-8: E6 96 AD。

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断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斷㫁

汉英互译

break、break off、give up、sever、snap、stop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 同本义 [cut off]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 断开;断绝 [break;snap]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 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5) 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 拦截;拦劫 [intercept]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 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 判断;裁决 [judge]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9) 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 分;区分;划分 [divide]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 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 禁止 [inhibit]。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 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abstain from]。如:断酒

(14) 斩杀,宰杀 [kill]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 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 治理,治,管理…的事物 [administer]。如:断遗(处理;处分)

词性变化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副〉

(1) 绝对;一定 [absolutely]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李商隐《无题》

(2) 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形〉

(1) 残缺;片断 [broken]。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 陡峭 [abrupt]。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常用词组

断案、断案、断壁、断壁残垣、断编残简、断层、断肠、断炊、断代、断代史、断档、断点、断电、断定、断断、断断续续、断顿、断发文身、断根、断喝、断黑,断黑儿、断后、断鹤续凫、断乎、断魂、断火、断机、断齑画粥、断简残编、断交、断金、断经、断井颓垣、断句、断绝、断开、断口、断粮、断裂、断流、断垄、断路、断面、断命、断奶、断念、断片、断七、断气、断然、断水、断死、断送、断头、断头台、断瓦残垣、断弦、断线、断线风筝、断想、断行、断续、断言、断语、断狱、断垣残壁、断章取义、断折、断肢、断种、断子绝孙、断奏

  拼音  zhī zhì   注音  ㄓ ㄓˋ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XKWY  仓颉  VMRC  郑码  ZJO  四角  26180  结构  左右电码  4930  区位  5415  统一码  7EC7  笔顺  フフ一丨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织(織)的拼音:zhī(ㄓ)  

⒈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织布。编织。织女(①织布、织绸的女子;②指织女星)。棉织物。

⒉ 引申为构成:罗织罪名。

⒊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织锦。织文(即“织锦”)。织贝(织成贝文的锦)。

其他字义

织(織)的拼音:zhì(ㄓˋ)  

⒈ 古同“帜”,旗帜。

统一码

织字UNICODE编码U+7EC7,10进制: 32455,UTF-32: 00007EC7,UTF-8: E7 BB 87。

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織綕

汉英互译

plait、twine

造字法

形声:从纟、只声

English

weave, knit; organize, uni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织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埴( zhí  )声。从“糸”,与丝织品有关。本义:织布,制作布帛的总称)

(2) 同本义 [weave]

织,作布帛之总名也。——《说文》

治丝曰织。织,绘也。——《尔雅》

厥篚织贝。——《书·禹贡》。传:“细紵。”

士不衣织。——《礼记·玉藻》。注:“染丝织之。”

文织良货贿之物。——《周礼·玉府》。注:“文织画及绣锦。”

妇人不织。——《韩非子·五蠹》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女不织。——汉·贾谊《论积贮疏》

织纺井臼。——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织纸(纺织缝紝);织紝(泛指织布。织是织布帛,紝是用以织布帛的丝线,也指织布帛的工人);织造(织作绸、布、呢绒等之总称);织花(用各种纱线、丝缕在织机上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织帛(织作丝织品)

(4) 编制,组成 [knit]

下展禽,置 六关,妾织蒲,三不仁。——《孔子家语》

(5) 又如:织毛衣;织皮(兽毛织成的毛布或毛衣);织金(交错金丝);织罗(虚构情由,网罗入罪,以诬谄无辜的人;编织罗网)

(6) 搜罗;收集 [collect]

要什么东西?顺便织来孝敬。——《红楼梦》

词性变化

织的拼音:

zhī  

〈词性:名〉

(1) 布帛,织布机上的丝 [cloth and silk]

织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今若断斯织。

何异断斯织。

(3) 掌管制作布帛的官属 [official in charge of weave]。如:织坊(纺织之所。即织室);织室(官署名。“汉代”掌管织造皇室丝帛的官府)

(4) 另见 zhì  

常用词组

织补、织布、织布机、织花、织机、织锦、织女、织女星、织品、织物

基本词义

织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通“帜”。旗帜[banner;flag]

织文鸟章。——《诗·小雅·六月》

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汉书·陈汤传》。颜师古云:“织,读曰帜。”

旗织加其上。——《汉书·食货志下》

(2) 另见 zhī  

  拼音  quàn   注音  ㄑㄨㄢˋ   繁体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CLN  五笔98  CET  仓颉  EKS  郑码  XSYM  四角  74427  结构  左右电码  0538  区位  4016  统一码  529D  笔顺  フ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劝(勸)的拼音:quàn(ㄑㄨㄢˋ)  

⒈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劝说。劝解(jiě  )。劝导。劝教(jiào  )。劝谏。劝慰。劝戒。劝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⒉ 勉励:劝勉。劝学。劝业。劝善。

统一码

劝字UNICODE编码U+529D,10进制: 21149,UTF-32: 0000529D,UTF-8: E5 8A 9D。

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勸勧劷

汉英互译

advise、persuade

造字法

繁体为形声

English

recommend, advise, ur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劝的拼音:

qu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力,雚( guàn  )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2) 同本义 [encourage]

劝,勉也。——《说文》

劝防之事。——《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

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战国策·秦策》。注:“进也”。

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宣公四年》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

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庄子·天地》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太公劝其女功。

所以劝之。——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劝进(劝勉,策进);劝蚕(勉励种桑养蚕);劝戒(劝勉警戒);劝相(劝助,劝勉);劝掖(劝勉扶持);劝督(劝勉督促);劝奖(劝勉鼓励);劝劳(劝慰;慰劳);劝农(奖励农事);劝慕(因受奖勉而有所企慕、向往,多指倾心向善);劝惩(奖惩)

(4) 劝说 [advise;urge;try to persuade]

劝君更尽一杯酒。——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

肃劝 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5) 又如:劝沮(劝阻);劝酬(劝酒);劝杯(劝人饮酒用的小酒杯);劝盘(放劝杯用的盘子);劝讽(婉言劝告);劝导(规劝开导);劝谏(劝说谏诤)

(6) 勤勉;努力 [try hard]

荆王大说,许救甚劝。——《战国策·宋策》

(7) 又如:劝赞(努力引见);劝心(努力进取之心);劝功(谓努力建功立业);劝务(勤勉努力);劝耕(努力耕种);劝业(努力从事其事业)

(8) 通“观”。细看,看 [look at;view;watch]

称德度功,劝其所能。——《管子·君臣下》

(9) 通“欢”。喜乐 [please;joy]

以劝其心使犯其主。——《韩非子·八姦》

词性变化

劝的拼音:

quàn  

〈词性:名〉

常用词组

劝导、劝告、劝和、劝化、劝驾、劝架、劝教、劝解、劝戒、劝酒、劝勉、劝说、劝慰、劝降、劝学、劝业场、劝诱、劝止、劝阻

  拼音  xué   注音  ㄒㄩㄝˊ   繁体    
部首  子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IPBF  仓颉  FBND  郑码  VDWY  四角  9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1331  区位  4907  统一码  5B66  笔顺  丶丶ノ丶フ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学(學)的拼音:xué(ㄒㄩㄝˊ)  

⒈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⒉ 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⒊ 掌握的知识: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a.学位名,大学毕业生;b.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⒋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学说。哲学。数学。小学(a.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b.现指初等学校)。

统一码

学字UNICODE编码U+5B66,10进制: 23398,UTF-32: 00005B66,UTF-8: E5 AD A6。

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學斈

汉英互译

study、lear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学的拼音:

壆、斈 xué  

〈词性:动〉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study;learn]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imitate;mimic]

[巧姐儿]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speak]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give lectures]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词性变化

学的拼音:

xué  

〈词性:名〉

(1) 学校 [school]。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learning]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subject of study;branch of learning]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常用词组

学报、学步、学步邯郸、学部、学潮、学程、学而不厌、学阀、学房、学费、学分、学风、学府、学工、学好、学会、学会、学籍、学监、学界、学究、学科、学理、学力、学历、学龄、学名、学年、学派、学期、学舌、学生、学识、学时、学士、学术、学术界、学说、学堂、学田、学童、学徒、学位、学问、学习、学校、学业、学以致用、学艺、学艺、学员、学院、学长、学制、学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