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独臂将军的意思

jiāngjūn

独臂将军



拼音dú bì jiāng jūn

注音ㄉㄨˊ ㄅ一ˋ ㄐ一ㄤ ㄐㄨㄣ

解释指孤立无援的人。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从整个革命战争的观点看来,和主力红军是互为左右手,只有主力红军而无人民的游击战争,就像一个独臂将军。”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独臂将军是贬义词。

繁体獨臂將軍

近义断臂将军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ㄉㄨˊ   繁体    
部首  犭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QTJY  仓颉  KHLMI  郑码  QMI  四角  45236  结构  左右电码  3747  区位  2232  统一码  72EC  笔顺  ノフノ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独(獨)的拼音:dú(ㄉㄨˊ)  

⒈ 单一,只有一个:独唱。独立。独霸。独裁。独创。独特。独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独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⒉ 老而无子:鳏寡孤独。

⒊ 难道,岂:“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⒋ 〔独孤〕复姓。

⒌ 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独谁受之?”

统一码

独字UNICODE编码U+72EC,10进制: 29420,UTF-32: 000072EC,UTF-8: E7 8B AC。

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one、by oneself、only、single

造字法

形声:从犭、虫声

English

alone, single, solitary, on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独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2) 同本义 [lonely;single;only]

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

君子慎其独也。——《礼记·礼器》

儒有特立而独行。——《礼记·儒行》

我独南行。——《诗·邶风·击鼓》

天之生是使独也。——《庄子·养生主》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南朝 宋· 鲍照《代放歌行》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宋· 王安石《怀元度》

(3) 又如:独角兕(   )(一种独角的犀牛);独根孤种(独生子);独幅(性格孤僻,不合群);独脚腿(孤立无援的人) ;独院;独家院

(4) 独特 [only]

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吕氏春秋·制乐》

(5) 又如: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独拔(超众,特出);独绝(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独智(过人的才能;独特的智慧);独照(独特的眼光)

词性变化

独的拼音:

  

〈词性:副〉

(1) 独自 [alone;only;all by oneself;singly]。如:独有(独自安慰);独罟(独吞;独占。罟:网的总称);独擅(独揽;独占。擅:拥有;据有);独吃自疴(喻指顾己不顾人,一人独吞。疴:即“屙”,拉屎撒尿);独乐(独自欣赏音乐);独觉(一人独睡);独吟(独自吟诗);独言(一人自言);独笑(独自喜笑;自乐);独专(单独占有);独怀(独自思念);独写(独自抒发);独抚(独自安慰);独说(独自解说);独用(单独使用)

(2) 特,特别地 [very;especially]

(3) 又如:独惨(特惨);独甚(特甚)

(4) 唯独,仅仅 [only]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谢灵运为 永嘉守,凡 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不独是城里姓贾的多,外省姓 贾的也不少。——《红楼梦》

别人来得,独你来不得。——周立波《卜春秀》

(5) 又如:独言(只说);独独(唯独;独自一个);独说(唯独喜欢。说,通“悦”);独得(只得到);独惟(唯独;只有);独知(仅一人知道);独树(一株树;一根木);独拍(单掌拍击);独见(坚持己见,固守节操)

(6) 岂,难道 [could it possibly be…;does it mean…]

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相如虽驽,独畏 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兄不能威,独不能断“出”耶?——《聊斋志异》

独的拼音:

  

〈词性:名〉

(1) 无子孙的老人 [old people without off-spring]

老而无子曰独。——《孟子·梁惠王下》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存幼孤,矜寡独。——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2) 又如:鳏寡孤独

(3) 无丈夫的妇女 [widow]

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后汉书》

(4) 姓

独的拼音:

  

〈词性:动〉

(1) 专断;独裁 [act arbitrarily]

回闻 卫君,其年壮,其行独。——《庄子·人间世》

(2) 又如:独断

常用词组

独霸、独霸一方、独白、独步、独裁、独裁者、独唱、独出心裁、独出一时、独处、独创、独胆、独胆英雄、独当一面、独到、独独、独断、独断独行、独夫、独夫民贼、独个、独根,独根儿、独孤、独家、独角、独角戏、独居、独具慧眼、独具匠心、独具一格、独具只眼、独绝、独揽、独力、独立、独立王国、独立自主、独轮车、独门独户、独门儿、独苗、独木不成林、独木难支、独木桥、独木舟、独幕剧、独女,独女儿、独辟蹊径、独善、独善其身、独擅、独身、独生、独生女、独生子、独树一帜、独特、独体、独吞、独舞、独行、独行其是、独秀、独秀峰、独眼龙、独一无二、独语、独院儿、独占、独占鳌头、独子、独自、独奏

  拼音  bì bei   注音  ㄅ一ˋ ˙ㄅㄟ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NKUE  仓颉  SJB  郑码  XMSQ  四角  7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5242  区位  1759  统一码  81C2  笔顺  フ一ノ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臂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从肩到手腕的部分:臂力。臂腕。臂肘。左膀右臂。助你一臂之力。

其他字义

臂的拼音:bei(˙ㄅㄟ)  

⒈ 〔胳臂〕见“胳”。

统一码

臂字UNICODE编码U+81C2,10进制: 33218,UTF-32: 000081C2,UTF-8: E8 87 82。

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m

造字法

形声:从月、辟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臂的拼音: bei  

(1) ——见“胳臂”( gēbei  )

(2) 另见   

基本词义

臂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2) 胳臂 [arm]

臂,手上也。——《说文》

肱谓之臂。——《广雅·释亲》

肩臂。——《仪礼·少牢礼》。注:“肱骨。”

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臂缚(古时缚在两臂以抵御兵刃的铠甲。也称“臂手”);臂纱(缠手臂的纱布)

(4) 动物的前肢

滑水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山海经·北山经》。注:“前脚也。”

以汝为虫臂乎?——《庄子·大宗师》

(5) 又如:长臂猿;螳臂当车;臂臑(牲畜前体的中下部)

(6) 器械伸长部分,似人之有臂,如弓把、弩柄、梯帮等。如:悬臂,弩臂;支持墙架的金属臂

(7) 一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如:银河的旋臂

词性变化

臂的拼音:   

〈词性:动〉

(1) 放在胳膊上 [put on the arm]。如:臂鹰(使鹰停在手臂上。即架鹰。引申为打猎)

(2) 另见 bei  

常用词组

臂膀、臂膊、臂长、臂甲、臂力、臂弯、臂腕、臂章、臂助

  拼音  jiāng jiàng   注音  ㄐ一ㄤ ㄐ一ㄤˋ   繁体    
部首  寸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UQFY  仓颉  LMNII  郑码  TIRD  四角  37142  结构  左右电码  1412  区位  2911  统一码  5C06  笔顺  丶一丨ノフ丶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将(將)的拼音:jiāng(ㄐ一ㄤ)  

⒈ 快要:将要。将至。将来。即将。

⒉ 带领,扶助:将雏。扶将。将军。

⒊ 拿,持:将心比心。

⒋ 把:将门关好。

⒌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⒍ 用言语刺激:你别将他的火儿了。

⒎ 保养:将养。将息。

⒏ 兽类生子:将驹。将小猪。

⒐ 顺从:将就(迁就,凑合)。将计就计。

⒑ 又,且:将信将疑。

⒒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将出来。

⒓ 刚,刚刚:将将。将才。

⒔ 姓。

其他字义

将(將)的拼音:jiàng(ㄐ一ㄤˋ)  

⒈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将领。

⒉ 统率,指挥:将百万之众。

统一码

将字UNICODE编码U+5C06,10进制: 23558,UTF-32: 00005C06,UTF-8: E5 B0 86。

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adorwould、shall、would

造字法

形声:从寸、酱省声

English

will, going to, future; gener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将的拼音:

jiā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jiàng  )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扶持,扶助 [support]

将,扶也。——《广雅》

无将大车。——《诗·小雅·无将大车》

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索隐:“犹御车也。”

吏谨将之。——《荀子·成相》。注:“持也。”

(3)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4) 奉行,秉承 [follow]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 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辨明);将命(奉命)

(6) 送行 [send]

耒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诠言》

(7)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8) 携带 [bring]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

(9) 又如:将雏(携带幼禽);将带(携带);将领(携带)

(10) 带领 [lead;guide]

将胡骏马而旧。——《淮南子·人间训》

(11) 又如:将领(带着;率领);将御(统帅领导);将家(带领家人);将引(引导,带领)

(12) 顺从;随从 [be obedient to;submit to]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又如:将顺(顺着趋势推动以加速其成功)

(14) 供养;奉养 [provide for]

不遑将父。——《诗·小雅·四牡》

不遑将母。

(15) 又如:将父(奉养父亲);将帮(奉养)

(16) 调养;保养 [recuperate;rest;maintain]。如:将理(休养,调理);将爱(保养爱护);将护(调养护理)

(17) 传达;表达 [express]。如:将诚(表达诚意);将意(表达心意);将命(传命)

(18) 〈词性:方〉∶兽类生仔 [bear]。如:钱放着也没有用,又不能将羔

(19)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check]。如:当头炮一将

(20) 行,进 [advance;go]

日就月将。——《诗·敬之》

(21) 进用,吃 [eat]。如:将食

(22) 使用 [use]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词性变化

将的拼音:

jiāng  

〈词性:副〉

(1) 就要;将要 [will;be going to]

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明· 刘基《卖柑者言》

将衒外。

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自此始。

(2) 又如:将引(将要;即将;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3) 必,必定 [certainly]

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 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4) 又如:把一切朋友都得罪了,其结果将使我们自陷于孤立

(5) 才;乃;刚刚;正 [just]。如:将在(刚刚)

(6) 将近 [nearly]

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

(7) 岂;难道 [Does it mean…?]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

将的拼音:

jiāng  

〈词性:介〉

(1) 相当于“拿”、“取” [by;by means of]

将雌剑往。——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来。

(2) 又如:将着(拿着;带着);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3)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将革命进行到底

(5) 在;于 [at;in]。如:誓将死里求生路

将的拼音:

jiāng  

<连>

(1)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also]。例如:将信将疑

(2) 如果;假若 [if]

吾将再病。——清· 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子》

(3) 或;抑 [or]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将的拼音:

jiāng  

〈词性: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2) 又如:走将出来;叫将起来;赶将上去

(3) 另见 jiàng;qiāng  

常用词组

将才、将次、将错就错、将功补过、将功赎罪、将计就计、将将、将近、将就、将军、将军、将来、将来式、将息、将心比心、将信将疑、将养、将要

基本词义

将的拼音:

jià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general]

将,帅也。——《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晋语》。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荀子·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执一》。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周礼·大司马》

鲁欲使 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赵将 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资治通鉴》

(3) 又如:将器(将帅之才);将弁(将官,武官);将仕(将士。对有一定家产而无官位的人的称呼,源于最低一级官阶名称“将仕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领在外面打仗,皇帝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4) 军衔名。军阶在元帅之下,校官之上 [general;high-ranking military officer]。如:大将;中将;少将

(5) 中国象棋中的一子,即“帅”[commander in chief,the chief price in Chinese chess]

(6) 能手;能人 [dab]。如:乒坛老将

词性变化

将的拼音:

jiàng  

〈词性:动〉

(1) 统率;率领 [command;lead]

葛婴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三国志·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汉· 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 汉· 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将将(驾驭将帅);将御(统率);将率(率领);将略(用兵的谋略)

(3) 另见 jiāng;qiāng  

常用词组

将官、将领、将令、将士、将尉、将校、将佐

基本词义

将的拼音:

qiāng  

〈词性:动〉

(1)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ask;request]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卫风》

(2) 另见 jiāng;jiàng  

  拼音  jūn   注音  ㄐㄨㄣ   繁体    
部首  冖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PLJ  仓颉  BKQ  郑码  WWHE  四角  37504  结构  上下电码  6511  区位  3092  统一码  519B  笔顺  丶フ一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军(軍)的拼音:jūn(ㄐㄨㄣ)  

⒈ 武装部队: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

⒉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⒊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军。

统一码

军字UNICODE编码U+519B,10进制: 20891,UTF-32: 0000519B,UTF-8: E5 86 9B。

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my corps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军的拼音:

jū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  ,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encircle]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attack and kill]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command;battle]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be stationed]。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join the army]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词性变化

军的拼音:

jūn  

〈词性:名〉

(1) 军队 [armed forces;army;troops]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corps]。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arms of the services]。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soldier]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barracks]。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prefecture in the Sung dynasty]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place guarded by armymen],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position]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常用词组

军备、军操、军车、军船、军刀、军队、军阀、军法、军费、军风、军服、军港、军工、军功、军官、军管、军规、军棍、军国主义、军号、军徽、军婚、军火、军机、军机处、军籍、军纪、军舰、军阶、军界、军垦、军礼、军吏、军粮、军龄、军令、军令状、军旅、军马、军帽、军门、军民、军命、军棋、军旗、军器、军情、军区、军权、军犬、军人、军容、军师、军实、军士、军事、军书、军属、军帖、军统、军团、军威、军委、军伍、军务、军衔、军饷、军校、军械、军心、军需、军需品、军训、军衣、军医、军营、军用、军邮、军援、军乐、军运、军长、军政、军职、军制、军种、军众、军装、军资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