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ú dāng yī miàn
注音ㄉㄨˊ ㄉㄤ 一 ㄇ一ㄢˋ
解释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形容精神强干;有本事能力。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张良传》:“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例子将来可以独当一面,只嫌功名心重些。(清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正音“当”,不能读作“dàng”。
辨形“当”,不能写作“挡”。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歇后语一手遮住脸
谜语单
感情独当一面是褒义词。
繁体獨當一靣
近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反义仰人鼻息、俯仰由人
英语take charge as chief of one of the fronts
俄语быть в состоянии выполнить задáчу своими силами
日语一人(ひとり)である方面(ほうめん)を担当(たんとう)する
德语eine Arbeit selbstverantwortlich leisten(eine Aufgabe allein bewǎltigen kǒnnen)
造句faire face tout seul à la situation(être capable de prendre seul la responsabilité d'une affaire
动物生肖牛,虎,蛇
独(獨)的拼音:dú(ㄉㄨˊ)
⒈ 单一,只有一个:独唱。独立。独霸。独裁。独创。独特。独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独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⒉ 老而无子:鳏寡孤独。
⒊ 难道,岂:“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⒋ 〔独孤〕复姓。
⒌ 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独谁受之?”
独字UNICODE编码U+72EC,10进制: 29420,UTF-32: 000072EC,UTF-8: E7 8B AC。
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獨
alone、by oneself、only、single
形声:从犭、虫声
alone, single, solitary, only
详细解释◎ 独的拼音:
獨 dú
〈词性:形〉
(1)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2) 同本义 [lonely;single;only]
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
君子慎其独也。——《礼记·礼器》
儒有特立而独行。——《礼记·儒行》
我独南行。——《诗·邶风·击鼓》
天之生是使独也。——《庄子·养生主》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南朝 宋· 鲍照《代放歌行》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宋· 王安石《怀元度》
(3) 又如:独角兕( sì )(一种独角的犀牛);独根孤种(独生子);独幅(性格孤僻,不合群);独脚腿(孤立无援的人) ;独院;独家院
(4) 独特 [only]
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吕氏春秋·制乐》
(5) 又如: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独拔(超众,特出);独绝(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独智(过人的才能;独特的智慧);独照(独特的眼光)
◎ 独的拼音:
獨 dú
〈词性:副〉
(1) 独自 [alone;only;all by oneself;singly]。如:独有(独自安慰);独罟(独吞;独占。罟:网的总称);独擅(独揽;独占。擅:拥有;据有);独吃自疴(喻指顾己不顾人,一人独吞。疴:即“屙”,拉屎撒尿);独乐(独自欣赏音乐);独觉(一人独睡);独吟(独自吟诗);独言(一人自言);独笑(独自喜笑;自乐);独专(单独占有);独怀(独自思念);独写(独自抒发);独抚(独自安慰);独说(独自解说);独用(单独使用)
(2) 特,特别地 [very;especially]
(3) 又如:独惨(特惨);独甚(特甚)
(4) 唯独,仅仅 [only]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谢灵运为 永嘉守,凡 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不独是城里姓贾的多,外省姓 贾的也不少。——《红楼梦》
别人来得,独你来不得。——周立波《卜春秀》
(5) 又如:独言(只说);独独(唯独;独自一个);独说(唯独喜欢。说,通“悦”);独得(只得到);独惟(唯独;只有);独知(仅一人知道);独树(一株树;一根木);独拍(单掌拍击);独见(坚持己见,固守节操)
(6) 岂,难道 [could it possibly be…;does it mean…]
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相如虽驽,独畏 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兄不能威,独不能断“出”耶?——《聊斋志异》
◎ 独的拼音:
獨 dú
〈词性:名〉
(1) 无子孙的老人 [old people without off-spring]
老而无子曰独。——《孟子·梁惠王下》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存幼孤,矜寡独。——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2) 又如:鳏寡孤独
(3) 无丈夫的妇女 [widow]
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后汉书》
(4) 姓
◎ 独的拼音:
獨 dú
〈词性:动〉
(1) 专断;独裁 [act arbitrarily]
回闻 卫君,其年壮,其行独。——《庄子·人间世》
(2) 又如:独断
独霸、独霸一方、独白、独步、独裁、独裁者、独唱、独出心裁、独出一时、独处、独创、独胆、独胆英雄、独当一面、独到、独独、独断、独断独行、独夫、独夫民贼、独个、独根,独根儿、独孤、独家、独角、独角戏、独居、独具慧眼、独具匠心、独具一格、独具只眼、独绝、独揽、独力、独立、独立王国、独立自主、独轮车、独门独户、独门儿、独苗、独木不成林、独木难支、独木桥、独木舟、独幕剧、独女,独女儿、独辟蹊径、独善、独善其身、独擅、独身、独生、独生女、独生子、独树一帜、独特、独体、独吞、独舞、独行、独行其是、独秀、独秀峰、独眼龙、独一无二、独语、独院儿、独占、独占鳌头、独子、独自、独奏
当(噹)的拼音:dāng(ㄉㄤ)
⒈ 充任,担任:充当。担(dān )当。当之无愧。
⒉ 掌管,主持:当家。当权。当政。
⒊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当时。当代。当初。当今。当即(立即)。当年。当街。当院。
⒋ 面对着:当面。当机立断。首当其冲。
⒌ 相称,相配:旗鼓相当。当量(liáng )。
⒍ 应该:应当。理当。老当益壮。
⒎ 抵敌:万夫不当之勇。
⒏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当何罪。
⒐ 顶端,头:瓦当。
⒑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当(當)的拼音:dàng(ㄉㄤˋ)
⒈ 合宜:恰当。适当。妥当。
⒉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当俩人用。
⒊ 姑且作为:当做。长歌当哭。安步当车。
⒋ 认为:我当你已经回家了。
⒌ 在同一时间:当日。当年。当世。
⒍ 吃亏,受骗:上当。
⒎ 抵押:抵当。押当。典当(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当(當)的拼音:dang(˙ㄉㄤ)
⒈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当字UNICODE编码U+5F53,10进制: 24403,UTF-32: 00005F53,UTF-8: E5 BD 93。
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噹當儅
equal、proper、when、bear、serve as、work as
该、应、赎
形声:从田、尚声
详细解释◎ 当的拼音:
當 dā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 对等;相当于 [equal;be equal to]
当,田相值也。——《说文》
必当其位。——《吕氏春秋·孟夏纪》
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朱也当御。——《国语·晋语》
当之者戕焉。——《国语·晋语一》
(3) 又如:旗鼓相当;门当户对;当才(才能与所任之事相当);当匹(匹敌;对等);实力相当
(4) 面对着 [face;turn towards]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当户(对着门户);当风(正对着风);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面对着某种有缺陷的人,不要说有关他短处的话,以避影射之嫌);当头对面(面对面)
(6) 担任;充当 [work as;serve as]。如:当辕(驾辕);当槽的(店房伙计、酒保一类的人);当值(值班);当御省禁(值班于官禁之内)
(7) 承担 [bear;undertake]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衍。—— 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又如:当不起(谦词。表示担当不起他人的夸奖或款待);当不得(奈何不得);当不过(受不住;受不了)
(9) 主持 [manage;take charge of]
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管子·五行》
北邀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张居正当国。——《明史·海瑞传》
(10) 又如:当室(主持家事。今称当家);当家之事(理家立业);当家三年狗也嫌(主持家政的容易得罪人,讨人嫌弃)
(11) 阻挡 [某人或某事物] 的通路 [block]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12) 又如:螳臂当车;别当道站着;当拦(阻拦)
(13) 看待 [regard … as]。如:他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14) 用武力抵敌 [withstand]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资治通鉴》
(15) 又如:万夫不当之勇;当关(守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6) 应当 [ought]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 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17) 又如:当用的还得用;当立之年(指三十岁);当断不断(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18) 判决罪人,断狱 [hear and pass judgment on a case]
臣知欺大王罪当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当的拼音:
當 dāng
〈词性:名〉
(1) 过去的某一时间;以往 [just at a time;past]。如:当天(指过去);当时(指过去);当下(此时);当口(事情发生或进行的时候)
(2) 空;空当 [gap]。如:插当;这里还留着一个当子
◎ 当的拼音:
當 dāng
〈词性:介〉
(1) 在 [when]
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当堂(当场,在现场);当出(当初);当来(向来;当初);当便(即便;即就)
◎ 当的拼音:
當 dāng
〈词性:代〉
(1) 本,这 [the same]
[兄子彦询]病卒, 豹取急,亲送柩还乡,悲痛伤惜,以为丧当家之宝。—— 唐· 李延寿《北史·房豹传》
(2) 又如:当家(本家);当晚;当夜;当境(本境);当坊(当方。本地);当港(此港,本港)
◎ 当的拼音:
噹 dāng
<象>
铿锵声 [clang]。如:每座教堂的尖塔开始欢快地发出当当响声
◎ 当的拼音: dāng
<连>
(1) 假使 [if]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 秦相较,或未易量。—— 宋· 苏洵《六国论》
(2) 另见 dàng
当班、当兵、当差、当场、当场出丑、当朝、当初、当代、当道、当道、当地、当耳边风、当官、当关、当归、当机立断、当即、当家、当家、当家的、当间儿、当街、当今、当紧、当局、当局者迷、当空、当口儿、当啷、当量、当令、当路、当门对户、当面、当面锣,对面鼓、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当年、当前、当前、当枪使、当权、当然、当仁不让、当日、当时、当世、当世冠、当世无双、当事、当事人、当堂、当庭、当头、当头棒喝、当头一棒、当途、当午、当务之急、当下、当先、当阳、当心、当选、当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政、当之无愧、当中、当众、当轴
◎ 当的拼音:
當 dàng
〈词性:动〉
(1) 主领;典领 [be in charge of]
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扬雄《甘泉赋》
(2)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pawn]
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左传·哀公八年》
虞所赍赏,典当胡夷。——《后汉书·刘虞传》
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唐· 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
(3) 又如: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4) 当作;算是 [regard as]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5) 又如:当三钱(一个钱当三个钱用。这是宋朝的一种制钱);当十钱(币值以一当十);当甚(算什么);当耳边风
(6) 抵得上 [match;be equal to]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一个当俩;以一当十;当抵(抵挡)
(8) 顶替 [replace;substitute]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当的拼音:
當 dàng
〈词性:形〉
(1) 适合,适当 [appropriate;proper]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只要措施得当就没问题;用词不当;当家子(同一家族中的人)
(3) 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相当于“本”、“此” [the same (day etc.)]
当夜调度已定。——《三国演义》
(4) 又如:当下(那个时候);当年;当天
◎ 当的拼音:
當 dàng
〈词性:名〉
(1) 当铺(用于字号) [pawnshop]。如:当馆(即当铺);当水(骗局)
(2) 另见 dāng
当成、当当、当户、当卖、当年、当票、当铺、当日、当时、当是、当天、当头、当晚、当夜、当月、当真、当真、当做
一的拼音:yī(一)
⒈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⒉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⒊ 全;满:一生。一地水。
⒋ 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⒌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⒍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⒎ 乃;竞:一至于此。
⒏ 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⒐ 或者:一胜一负。
⒑ 初次:一见如故。
⒒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字UNICODE编码U+4E00,10进制: 19968,UTF-32: 00004E00,UTF-8: E4 B8 80。
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一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壹弌
a、an、each、one、per、same、single、whole、wholehearted
指事
one; a, an; alone
详细解释◎ 一的拼音: yī
〈词性:数〉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one]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first]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odd]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single;only one]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certain]。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every time;each]。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another]。如:蝉一名知了
◎ 一的拼音: yī
〈词性:形〉
(1) 全;满 [whole;full]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乐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same]。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joint;combined]。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unified;unitary]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single-minded;concentrated]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pure]。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single;alone]。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 一的拼音: yī
〈词性:副〉
(1) 都,一概 [all]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very]。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straight;always;all along]。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once;in case]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one by one;one affer another]。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 一的拼音: yī
〈词性:名〉
初次,第一次;开始 [first;begin]。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一把手、一把死拿、一把抓、一败涂地、一斑、一般、一般见识、一板三眼、一板一眼、一半、一半、一…半…、一半天、一杯羹、一辈子、一本万利、一本正经、一鼻孔出气、一笔勾销、一笔抹煞、一壁厢、一臂之力、一边、一边、一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拨儿、一…不…、一不做,二不休、一步登天、一步一个脚印、一差二错、一刹,一刹儿、一刹那、一刬、一场空、一倡百和、一唱一和、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程子、一筹莫展、一触即发、一触即溃、一锤定音、一锤子买卖、一次方程、一次性、一蹴而就,一蹴而得、一搭两用儿、一大早儿、一代、一带、一旦、一刀两断、一刀切、一道、一得、一得之功、一得之愚、一点、一点儿,一点点、一丁点儿、一定、一定之规、一度、一段、一堆、一而再、再而三、一…而…、一二、一…二…、一发、一发、一发千钧、一帆风顺、一反常态、一分、一分为二、一风吹、一副、一概、一概而论、一干二净、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一个心眼儿、一共、一股劲儿、一股脑儿、一鼓作气、一官半职、一贯、一棍子打死、一锅端、一锅粥、一锅煮、一国两制、一何、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一忽儿、一呼百应、一晃、一晃、一会儿、一己、一技之长、一家之长、一家之主、一见倾心、一见如故、一箭双雕、一介、一经、一…就…、一举、一举两得、一蹶不振、一刻、一孔之见、一口、一口气、一块、一块、一览、一览表、一揽子、一劳永逸、一例、一连、一连串、一了百了、一鳞半爪、一溜儿、一溜烟、一路、一律、一落千丈、一马当先、一马平川、一脉相承、一毛不拔、一面、一面儿理、一面之词、一面之交、一鸣惊人、一瞑不视、一命呜呼、一模一样、一木难支、一目了然、一目十行、一男半女、一年到头、一年一度、一念之差、一诺千金、一派、一盘棋、一盘散沙、一瞥、一贫如洗、一暴十寒、一齐、一起、一气、一窍不通、一切、一清二白、一清二楚、一穷二白、一丘之貉、一人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一日、一日千里、一日三秋、一日身死、一如、一如既往、一霎那、一身、一神教、一生、一眚、一时、一时半会儿、一事无成、一视同仁、一手、一手一足、一手遮天、一水儿、一顺儿、一瞬、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丝一毫、一塌糊涂、一套、一套、一体、一天、一条龙、一条心、一同、一统、一通儿、一头、一头儿沉、一头热、一吐为快、一团和气、一团漆黑、一团糟、一推六二五、一网打尽、一往情深、一往无前、一望无际、一味、一文不名、一文不值、一问三不知、一窝蜂,一窝风、一无是处、一无所长、一五一十、一物降一物、一息尚存、一席话、一系列、一下、一下、一向、一笑置之、一些、一泻千里、一泻汪洋、一心、一心一德、一心一意、一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九鼎、一言堂、一言为定、一言以蔽之、一氧化碳、一样、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叶知秋、一一、一…一…、一衣带水、一语破的、一元方程、一再、一早、一眨巴眼,一眨巴眼儿、一朝、一朝一夕、一针见血、一枕黄粱、一阵、一阵风、一阵子、一知半解、一直、一纸空文、一致、一掷千金、一柱擎天、一准、一字千金、一字一板、一总、一走了之、一卒之田
面(麵)的拼音:miàn(ㄇ一ㄢˋ)
⒈ 头的前部,脸: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
⒉ 用脸对着,向着:面对。面壁(a.面对着墙;b.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⒊ 事物的外表: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
⒋ 方位,部分: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
⒌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鼓。
⒍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⒎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面。曲(qū )面。
⒏ 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面粉。面食。面包。
⒐ 粉末:药面儿。
⒑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面条。
⒒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面。
面字UNICODE编码U+9762,10进制: 38754,UTF-32: 00009762,UTF-8: E9 9D A2。
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面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靣麵
surface、face、side、cover
里、背、点
象形
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详细解释◎ 面的拼音:
靣 mià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face]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surface;top;face]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cover;the right side;outside]。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side;aspect]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surface]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feelings]。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形〉
(1) 当面 [personally;directly;face to face]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动〉
(1) 朝向;面对;面向 [face a certain direction]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meet]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exhort;encourage]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face to]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back on]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量〉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 面的拼音:
麵、麪 miàn
〈词性: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wheat flour]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powder]。如:胡椒面;药面
◎ 面的拼音:
麵 miàn
〈词性:形〉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soft and floury]。如:这块白薯真面
面包、面包车、面包果、面壁、面禀、面不改色、面部、面层、面朝、面陈、面斥、面对、面对面、面额、面粉、面缚、面疙瘩、面垢、面糊、面糊、面积、面颊、面交、面巾、面具、面孔、面料、面临、面貌、面面俱到、面面相觑、面模,面模儿、面目、面目一新、面盘、面庞、面盆、面皮、面前、面人儿、面容、面纱、面善、面神经、面食、面世、面饰、面首、面授、面熟、面署第一、面瘫、面谈、面汤、面条、面团、面晤、面向、面谢、面形,面型、面叙、面颜、面议、面影、面友、面谕、面誉,面谀、面罩、面值、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