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独学寡闻的意思

xuéguǎwén

独学寡闻



拼音dú xué guǎ wén

注音ㄉㄨˊ ㄒㄩㄝˊ ㄍㄨㄚˇ ㄨㄣˊ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例子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见识不多。

感情独学寡闻是贬义词。

繁体獨壆寡聞

近义寒腹短识

反义见多识广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ㄉㄨˊ   繁体    
部首  犭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QTJY  仓颉  KHLMI  郑码  QMI  四角  45236  结构  左右电码  3747  区位  2232  统一码  72EC  笔顺  ノフノ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独(獨)的拼音:dú(ㄉㄨˊ)  

⒈ 单一,只有一个:独唱。独立。独霸。独裁。独创。独特。独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独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⒉ 老而无子:鳏寡孤独。

⒊ 难道,岂:“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⒋ 〔独孤〕复姓。

⒌ 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独谁受之?”

统一码

独字UNICODE编码U+72EC,10进制: 29420,UTF-32: 000072EC,UTF-8: E7 8B AC。

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one、by oneself、only、single

造字法

形声:从犭、虫声

English

alone, single, solitary, on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独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2) 同本义 [lonely;single;only]

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

君子慎其独也。——《礼记·礼器》

儒有特立而独行。——《礼记·儒行》

我独南行。——《诗·邶风·击鼓》

天之生是使独也。——《庄子·养生主》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南朝 宋· 鲍照《代放歌行》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宋· 王安石《怀元度》

(3) 又如:独角兕(   )(一种独角的犀牛);独根孤种(独生子);独幅(性格孤僻,不合群);独脚腿(孤立无援的人) ;独院;独家院

(4) 独特 [only]

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吕氏春秋·制乐》

(5) 又如: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独拔(超众,特出);独绝(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独智(过人的才能;独特的智慧);独照(独特的眼光)

词性变化

独的拼音:

  

〈词性:副〉

(1) 独自 [alone;only;all by oneself;singly]。如:独有(独自安慰);独罟(独吞;独占。罟:网的总称);独擅(独揽;独占。擅:拥有;据有);独吃自疴(喻指顾己不顾人,一人独吞。疴:即“屙”,拉屎撒尿);独乐(独自欣赏音乐);独觉(一人独睡);独吟(独自吟诗);独言(一人自言);独笑(独自喜笑;自乐);独专(单独占有);独怀(独自思念);独写(独自抒发);独抚(独自安慰);独说(独自解说);独用(单独使用)

(2) 特,特别地 [very;especially]

(3) 又如:独惨(特惨);独甚(特甚)

(4) 唯独,仅仅 [only]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谢灵运为 永嘉守,凡 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不独是城里姓贾的多,外省姓 贾的也不少。——《红楼梦》

别人来得,独你来不得。——周立波《卜春秀》

(5) 又如:独言(只说);独独(唯独;独自一个);独说(唯独喜欢。说,通“悦”);独得(只得到);独惟(唯独;只有);独知(仅一人知道);独树(一株树;一根木);独拍(单掌拍击);独见(坚持己见,固守节操)

(6) 岂,难道 [could it possibly be…;does it mean…]

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相如虽驽,独畏 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兄不能威,独不能断“出”耶?——《聊斋志异》

独的拼音:

  

〈词性:名〉

(1) 无子孙的老人 [old people without off-spring]

老而无子曰独。——《孟子·梁惠王下》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存幼孤,矜寡独。——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2) 又如:鳏寡孤独

(3) 无丈夫的妇女 [widow]

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后汉书》

(4) 姓

独的拼音:

  

〈词性:动〉

(1) 专断;独裁 [act arbitrarily]

回闻 卫君,其年壮,其行独。——《庄子·人间世》

(2) 又如:独断

常用词组

独霸、独霸一方、独白、独步、独裁、独裁者、独唱、独出心裁、独出一时、独处、独创、独胆、独胆英雄、独当一面、独到、独独、独断、独断独行、独夫、独夫民贼、独个、独根,独根儿、独孤、独家、独角、独角戏、独居、独具慧眼、独具匠心、独具一格、独具只眼、独绝、独揽、独力、独立、独立王国、独立自主、独轮车、独门独户、独门儿、独苗、独木不成林、独木难支、独木桥、独木舟、独幕剧、独女,独女儿、独辟蹊径、独善、独善其身、独擅、独身、独生、独生女、独生子、独树一帜、独特、独体、独吞、独舞、独行、独行其是、独秀、独秀峰、独眼龙、独一无二、独语、独院儿、独占、独占鳌头、独子、独自、独奏

  拼音  xué   注音  ㄒㄩㄝˊ   繁体    
部首  子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IPBF  仓颉  FBND  郑码  VDWY  四角  9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1331  区位  4907  统一码  5B66  笔顺  丶丶ノ丶フ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学(學)的拼音:xué(ㄒㄩㄝˊ)  

⒈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⒉ 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⒊ 掌握的知识: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a.学位名,大学毕业生;b.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⒋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学说。哲学。数学。小学(a.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b.现指初等学校)。

统一码

学字UNICODE编码U+5B66,10进制: 23398,UTF-32: 00005B66,UTF-8: E5 AD A6。

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學斈

汉英互译

study、lear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学的拼音:

壆、斈 xué  

〈词性:动〉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study;learn]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imitate;mimic]

[巧姐儿]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speak]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give lectures]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词性变化

学的拼音:

xué  

〈词性:名〉

(1) 学校 [school]。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learning]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subject of study;branch of learning]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常用词组

学报、学步、学步邯郸、学部、学潮、学程、学而不厌、学阀、学房、学费、学分、学风、学府、学工、学好、学会、学会、学籍、学监、学界、学究、学科、学理、学力、学历、学龄、学名、学年、学派、学期、学舌、学生、学识、学时、学士、学术、学术界、学说、学堂、学田、学童、学徒、学位、学问、学习、学校、学业、学以致用、学艺、学艺、学员、学院、学长、学制、学子

  拼音  guǎ   注音  ㄍㄨㄚˇ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PDEV  仓颉  JMCH  郑码  WDOY  四角  3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1391  区位  2549  统一码  5BE1  笔顺  丶丶フ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寡的拼音:guǎ(ㄍㄨㄚˇ)  

⒈ 少,缺少:寡薄。寡恩。寡陋。寡趣。优柔寡断。寡不敌众。孤陋寡闻。寡廉鲜(xiǎn   )耻(不廉洁,不知耻)。清心寡欲。

⒉ 淡而无味:寡味。清汤寡水。

⒊ 妇女死了丈夫:寡妇。寡母。寡居。守寡。

统一码

寡字UNICODE编码U+5BE1,10进制: 23521,UTF-32: 00005BE1,UTF-8: E5 AF A1。

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寡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ew、scant、tasteless、widowed

相关字词

众、多、鳏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widowed; alone, friendl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寡的拼音: guǎ  

〈词性:形〉

(1) 少;缺少 [few]

寡,少也。——《说文》

曹操比于 袁绍,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

(2) 又如:寡尤(少犯错误);寡功(功效少);寡见(见识少);寡交(与人交往少)

(3) 孤独;孤单 [lonely;alone]

寡,独也。——《广雅·释诂三》

生成及彊而寡。——《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南面称寡。——《吕氏春秋·士容》

自谓孤寡。——《老子》

(4) 又如:寡老(孤独的老人);寡孤(孤独,孤寂);寡女(独居无偶的妇女);寡立(犹独立;孤单);寡草(孤生的草)

(5) 弱小 [weak]。如:寡力(力量弱小);寡弱(势孤力小);寡萌(小民)

(6) 倒霉;不吉利 [unlucky]

今早空肚皮进城,就吃了这一肚寡气。——《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7) 淡而无味 [wishy-washy;be like milk and water]

清汤寡水

词性变化

寡的拼音: guǎ  

〈词性:名〉

(1) 寡妇,丈夫死去后还未再嫁的女人 [widow]

哀鳏寡(此指老而无夫的女人);恤孤独。——《战国策·齐策》

无夫曰寡。——《释名》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诗·小雅·鸿雁》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鳏寡

寡的拼音: guǎ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宀”( mián  ),从“页”( xié  ),是一个人独处屋下的形象。本义:古代妇人丧夫,男子无妻或丧偶,都叫寡)

(2) 同本义 [widowed;sole;spouseless]

凡无妻无夫通谓之寡。——《小尔雅·广义》

齐崔杼生 成及 强而寡(此指丧偶的男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3) 又如:寡夫(无妻的男子);寡汉(没有配偶的男子);寡处(无偶独居);寡鹤(失偶的鹤);寡鹄(失偶的天鹅)

(4) 减少 [reduce]

轻则寡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寡过(减少过失)

(6) 舍弃 [abandon]

使干将寡刺而更击, 蛢舍鹊而射雁,则下射无失矣。——《论衡·书解》

(7) 丧失配偶 [widow]

卓王孙有女 文君,新寡。——《史记·司马相如传》

(8) 后渐以专指妇人丧夫

是时,卓王孙有女 文君新寡,好音,故 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寡的拼音: guǎ  

〈词性:副〉

非常;很,极 [very]。如:大凡疯子的面孔总是寡白的;猪喂得寡瘦

寡的拼音: guǎ  

〈词性:代〉

(1) 古代王侯的谦称 [I]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寡君(古代臣子对别国称自己国君的谦称);寡臣(古代国君自称的谦词)

常用词组

寡白、寡薄、寡不敌众、寡淡、寡断、寡恩、寡妇、寡合、寡居、寡廉鲜耻、寡陋、寡母、寡妻、寡情、寡趣、寡人、寡人、寡瘦、寡头、寡头政治、寡味、寡闻、寡言、寡欲

  拼音  wén   注音  ㄨㄣˊ   繁体    
部首  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UBD  仓颉  LSSJ  郑码  TLCE  四角  37401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5113  区位  4637  统一码  95FB  笔顺  丶丨フ一丨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闻(聞)的拼音:wén(ㄨㄣˊ)  

⒈ 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⒉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⒊ 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⒋ 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⒌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⒍ 姓。

统一码

闻字UNICODE编码U+95FB,10进制: 38395,UTF-32: 000095FB,UTF-8: E9 97 BB。

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聞䎹䎽

汉英互译

famous、reputation、hear、learn、news、nose、smell、snuffle

造字法

形声:从耳、门声

English

hear; smell; make known; new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闻的拼音:

wén  

〈词性:动〉

(1)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2) 同本义 [hear]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 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

(4) 听说;知道 [be told;know]

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

其闻道也。——唐· 韩愈《师说》

闻道有先后。

不可得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

(6) 接受 [accept]。如: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

(7) 传布,传扬 [propagate]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王维《老将行》

(8) 又如:闻诵(传布与称道)

(9) 报告上级[report]。如: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

(10) 趁,乘 [take advantage of]。如:闻早(趁早,赶早)

(11) 闻名,出名 [well-known]

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2) 嗅;嗅到 [smell]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

(13) 又如:自不可闻

(14) 通“问”。询问;问候 [inguire;extend gleetings to]

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易·旅象》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王风·葛藟》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诗·大雅·云汉》

词性变化

闻的拼音:

wén  

〈词性:名〉

(1) 知识;见闻 [knowledge]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闻见(见闻)

(3) 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information]

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

(5) 声望;威望 [popularity;prestige]

令闻令望。——《诗·大雅·卷阿》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草野之无闻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常用词组

闻达、闻风而动、闻风丧胆、闻过则喜、闻名、闻所未闻、闻悉、闻讯、闻一知十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