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扼襟控咽的意思

èjīnkòngyān

扼襟控咽



拼音è jīn kòng yān

注音ㄜˋ ㄐ一ㄣ ㄎㄨㄥˋ 一ㄢ

解释比喻据守险要之地。

出处宋·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

例子控制南京就有扼襟控咽的作用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控制要害。

感情扼襟控咽是中性词。

繁体搤襟控咽

近义扼喉抚背

英语secure a strangle hold on(clutch at the throa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è   注音  ㄜ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DBN  仓颉  QMSU  郑码  DGYY  四角  51012  结构  左右电码  2108  区位  2283  统一码  627C  笔顺  一丨一一ノフ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扼的拼音:è(ㄜˋ)  

⒈ 用力掐着,抓住:扼杀。扼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表示振奋、失意、惋惜等情绪)。力能扼虎。

⒉ 抓要点,简要:扼要。

⒊ 把守,控制:扼制。扼喉拊背(喻控制要害,制敌于死命)。

⒋ 古同“轭”,牛马等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统一码

扼字UNICODE编码U+627C,10进制: 25212,UTF-32: 0000627C,UTF-8: E6 89 BC。

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扼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㧖搤搹

汉英互译

clutch、grip、guard

造字法

形声:从扌、厄声

English

grasp, clutch; choke, strang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扼的拼音:

è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厄声。本义:抓住;掐住)

(2) 同本义 [clutch;grip]

搤,捉也。——《说文》

力扼虎,射命中。——《汉书·李陵传》

搤其喉而不得进。——《后汉书·荀彧传》

不搤其亢。——《汉书·娄敬传》

搤熊罴。——《汉书·扬雄传》

搤,持也。——《广雅·释诂三》

(3) 又如:扼虎(用双手掐住猛虎);扼吭拊背(本指控制咽喉。引申为扼制要冲之意);扼襟(握持衣服的襟领。引申为控制要害,掌握要领);扼臂(手臂)

(4) 扼守;据守 [control;guard]。如:扼险(控制要害);扼据(控制);

(5) 阻碍,堵住 [stop up]

因而搤之可也。——《庄子》。又如:扼昧(暗中加害);扼塞(阻塞);扼隘(堵住要隘);扼吭(气逆于喉)

常用词组

扼喉抚背、扼襟控咽、扼杀、扼守、扼死、扼腕、扼要、扼制

  拼音  jīn   注音  ㄐ一ㄣ   
简体部首  衤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8画  
繁体部首  衣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  PUSI  仓颉  LDDF  郑码  WTFB  四角  34291  结构  左右电码  5992  区位  2983  统一码  895F  笔顺  丶フ丨ノ丶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襟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衣服的胸前部分:大襟。对襟。底襟。襟带(亦喻山川屏障环绕,地势险要)。襟要(亦喻军事上险要的地理位置)。

⒉ 胸怀,抱负:襟怀。胸襟。

⒊ 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连襟。

统一码

襟字UNICODE编码U+895F,10进制: 35167,UTF-32: 0000895F,UTF-8: E8 A5 9F。

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襟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ront of a garment、husbands of sisters

造字法

形声:从衤、禁声

English

lapel, coll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襟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形声。从衣,禁声。本义:古代指衣的交领)

(2) 同本义。后指衣的前幅。 [front of a garment]

泣下沾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又如:襟袂(襟袖。衣襟和衣袖);襟带(衣襟和腰带);襟卫(襟带周卫);襟子(衣襟);襟儿(衣襟)

(4) 连襟的省称。本人与妻子的兄弟或姐妹的夫婿间的关系或两婿相称 [brothers-in-law]。如:襟兄(对妻姊之夫的称呼);襟联(连襟)

(5) 胸怀 [mind]。如:襟曲(心曲);襟素(怀抱,心胸);襟友(至友,心心相通的好友);襟鬲(胸襟)

(6) 前面 [front]。如:襟背(前后)

(7) 古衣襟左右相交,因用以比喻地势的交会扼要 [pass]。如:襟要(比喻险要的地方);襟抱(喻指水流交会处);襟屏(像衣襟一样屏蔽于前。比喻地势重要);襟会(交会连接)

词性变化

襟的拼音: jīn  

〈词性:动〉

(1) [如衣襟] 屏障于前 [screen]

襟三江而带五湖。——唐· 王勃《滕王阁序》

(2) 裹杂;混合 [mix]

将零头的三百八十匹,又选自己营中老疲病马五百余匹,襟在里头。叫几个军士赶着。——清· 素庵主人《睢阳忠毅录》

常用词组

襟抱、襟度、襟怀、襟怀坦白、襟素

  拼音  kòng   注音  ㄎㄨㄥ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PWA  仓颉  QJCM  郑码  DWBI  四角  53012  结构  左右电码  2235  区位  3156  统一码  63A7  笔顺  一丨一丶丶フノ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控的拼音:kòng(ㄎㄨㄥˋ)  

⒈ 告状,指出罪恶:控告。控诉。指控。被控。

⒉ 节制,驾驭:控制。遥控。

⒊ 开弓:弓不再控。

⒋ 投:控于地。

⒌ 人的头部朝下或使让残液流出容器的口朝下:控净。控一控。

统一码

控字UNICODE编码U+63A7,10进制: 25511,UTF-32: 000063A7,UTF-8: E6 8E A7。

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ccuse、charge、control

造字法

形声:从扌、空声

English

accuse, charge; contro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控的拼音: kò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空声。本义:开弓)

(2) 同本义 [draw bow]

控,引也。——《说文》

控弦破左的。——曹植《白马篇》

或控弦以弊筋骨。——《抱扑子·金丹》

将军角弓不得控。——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又如:控弦(拉弓,持弓);控弦之士(士兵。控弦:开弓射箭);控背(控身。躬身行礼)

(4) 勒马 [draw rein;rein in or up]

控骄马,鞭袅芦花。——董解元《西厢记》

(5) 又如:控抑(抑制);控勒(勒住马缰);控马(驾驭马匹,骑马)

(6) 控制 [control]

控蛮荆而引 瓯、 越。—— 王勃《滕王阁序》

(7) 又如:控单(盖东西的布单等);控扼(控制扼守);控番引夷(控制、吸引文化落后的异族)

(8) 申诉 [appeal;accuse]。如:控陈(申诉)

(9) 投 [throw]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子·逍遥游》

(10) 悬 [hang]

只见是三间大厅,帘拢高控,静悄悄全无人迹。——《西游记》

常用词组

控扼、控告、控股公司、控诉、控制、控制论、控制系统

  拼音  yān yàn yè   
注音  一ㄢ 一ㄢˋ 一ㄝ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KLDY  仓颉  RWK  郑码  JJD  四角  66000  结构  左右电码  0754  区位  4942  统一码  54BD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ノ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咽的拼音:yān(一ㄢ)  

⒈ 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三部分,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称“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称“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亦称“咽头”):咽喉。

其他字义

咽的拼音:yàn(一ㄢˋ)  

⒈ 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咽唾沫。狼吞虎咽。细嚼慢咽。

其他字义

咽的拼音:yè(一ㄝˋ)  

⒈ 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哽咽。呜咽。

统一码

咽字UNICODE编码U+54BD,10进制: 21693,UTF-32: 000054BD,UTF-8: E5 92 BD。

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㖶䑍嚈嚥胭

汉英互译

pharynx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口、因声

English

throat; pharyn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咽的拼音: yān  

〈词性:名〉

(1) (形声。从口,因声。本义:咽头)

(2) 同本义 [pharynx]消化和呼吸的通道,位于鼻腔、口腔的后方,喉的上方,相应地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通称咽喉

咽,嗌也。——《说文》。段注:“咽者,因也,言食因于是以上下也。”

咽,又谓之嗌,气所流通,厄要之处也。——《释名》

咽已绝。——《汉书·息夫躬传》。注:“喉咙。”

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后汉书·华佗传》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咽吭(咽喉。喻指要害处);咽塞(病名。喉咙梗塞,呼吸不畅)

(4) 指颈项 [neck]

搤其咽。——《汉书·扬雄传》。注:“颈也。”

(5) 又如:咽项(指颈项);咽颈(指脖子[或颈项,头颈];头)

(6) 比喻形势险要之地 [strategic passage]

韩,天下之咽喉。——《战国策·秦策》

(7) 又如:咽颔(比喻形势险要之处)

(8) 另见 yàn;yè  

常用词组

咽喉、咽喉要地、咽头、咽峡炎、咽炎、咽音

基本词义

咽的拼音:

yàn  

〈词性:动〉

(1) 吞入;吞食 [swallow]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如:细嚼慢咽;咽水(咽下口水);咽苦吐甘(自己含辛茹苦,而给人以甘美。形容母爱之深)

(3) 另见 yān;yè  

常用词组

咽气

基本词义

咽的拼音:   

〈词性:动〉

(1) 填塞;充塞 [fill]

云霞充咽,则夺日月之明。——汉· 刘向《新序》

乃饮坤大醉,投于井口,以垲石咽其井。——唐· 裴鉶《传奇·姚坤》

(2) 又如:咽人(使人呼吸困难);咽气(屏气。不敢喘息,形容惶恐紧张之状);咽哽(泣不成声;气塞声断)

词性变化

咽的拼音:   

〈词性:形〉

(1) 声音滞涩。多用于形容悲切 [hoarse]。如:咽切(悲切);咽瑥(形容声音滞涩、悲切);咽塞(形容声音悲切滞涩)

(2) 另见 yān;yàn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