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蛾眉皓齿的意思

éméihàochǐ

蛾眉皓齿



拼音é méi hào chǐ

注音ㄜˊ ㄇㄟˊ ㄏㄠˋ ㄔˇ

解释蛾眉:像蚕蛾触须似的弯而长的眉毛。修长的眉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

例子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72回:“后跟一位少妇,蛾眉皓齿,杏眼桃腮,手帕缠头。”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女子。

感情蛾眉皓齿是褒义词。

繁体蛾眉皓齒

近义明眸皓齿

英语pretty eyebrows and white teeth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é yǐ   注音  ㄜˊ 一ˇ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JTRT  五笔98  JTRY  仓颉  LIHQI  郑码  IMHM  四角  53150  结构  左右电码  5760  区位  2274  统一码  86FE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ノ一丨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蛾的拼音:é(ㄜˊ)  

⒈ 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蛾子。蛾眉。蛾扬(眉扬,形容美人笑貌)。蛾绿。飞蛾扑火。

其他字义

蛾的拼音:yǐ(一ˇ)  

⒈ 古同“蚁”。

统一码

蛾字UNICODE编码U+86FE,10进制: 34558,UTF-32: 000086FE,UTF-8: E8 9B BE。

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iller、moth、scalewing

造字法

形声:从虫、我声

English

mo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蛾的拼音: é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我声。本义:蛾子。昆虫。形似蝴蝶,体躯一般粗大,四翅,静止时平放体侧。多在夜间飞行)

(2) 同本义 [moth]

禽兽虫蛾。——《列子·黄帝》

朱蛾其状如蛾。——《山海经·海内北经》

(3) 又如:蛾罗(即蛾子);蛾蝶(指飞蛾);蛾眉(指飞蛾)

(4) 蛾眉的简称 [beautiful eyebrows]

扬蛾微眺。——魏· 曹丕《答繁钦书》

(5) 又如:蛾黄(淡黄色);蛾黛(女子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

(6) 形似蛾的某些高等菌类植物 [some fungus similar to or likened to a moth]。如:木耳,桑耳,亦称为木蛾,桑蛾

(7) 另见   

常用词组

蛾眉、蛾眉皓齿、蛾子

基本词义

蛾的拼音:   

〈词性:名〉

(1) 蚂蚁。后作“蚁” [ant]

扶服蛾伏。——《文选·扬雄》

蜂蛾微命,力何固?——《楚辞》

(2) 又如:蛾子(幼蚁);蛾附蜂屯(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蛾封(蚂蚁衔土于穴外堆成的小丘);蛾斗(蚂蚁争斗)

(3) 另见 é  

  拼音  méi   注音  ㄇㄟˊ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NHD  仓颉  AHBU  郑码  XML  四角  7726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4168  区位  3528  统一码  7709  笔顺  フ丨一ノ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眉的拼音:méi(ㄇㄟˊ)  

⒈ 眼上额下的毛:眉毛。眉宇(两眉上面的地方)。眉心。眉目。眉寿(长寿)。眉睫。扬眉吐气。

⒉ 书页上端的空白:书眉。眉批。

统一码

眉字UNICODE编码U+7709,10进制: 30473,UTF-32: 00007709,UTF-8: E7 9C 89。

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yebrow、the top margin of a pag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yebrows; upper margin of boo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2)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brow;eyebrow]

眉,目上毛也。——《说文》

螓首蛾眉。——《诗·卫风·硕人》

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遗悲怀》

(3) 又如:眉心(双眉之间);眉间广尺(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眉泉(眉头);眉寸(双眉之间);眉下添眉(比喻重复、多余);眉弓(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眉尖(双眉附近处);眉柳(细长如柳叶的眉);眉脚(眉梢)

(4) 书页上端的空白 [top margin of a page]。又泛称上端。如:书眉;眉批

(5) 借指美女 [beauty]

眉,媚也,有妩媚也。——《释名》

下眉近戚。——《仲定碑》

(6) 又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

(7) 古州名 [Mei prefecture]。故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

词性变化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形〉

(1) 形容隆起 [swelling]。如:眉瑑(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缘高出部分叫眉瑑)

(2) 老 [old]

眉,老也。——《方言一》

以介眉寿。——《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眉寿(长寿);眉耇(高寿,长寿)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量〉

多用于称新月。如:一眉新月;眉月(指新月)

常用词组

眉黛、眉端、眉飞色舞、眉尖、眉间、眉睫、眉开眼笑、眉来眼去、眉毛、眉毛胡子一把抓、眉目、眉批、眉清目秀、眉梢、眉头、眉眼、眉眼传情、眉宇、眉月

  拼音  hào   注音  ㄏㄠˋ   
部首  白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RTFK  仓颉  HAHGR  郑码  NKMJ  四角  24661  结构  左右电码  4110  区位  8009  统一码  7693  笔顺  ノ丨フ一一ノ一丨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皓的拼音:hào(ㄏㄠˋ)  

⒈ 洁白,明亮:皓白。皓齿。皓首穷经。皓月当空。

⒉ 古同“昊”,昊天。

统一码

皓字UNICODE编码U+7693,10进制: 30355,UTF-32: 00007693,UTF-8: E7 9A 93。

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皓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晧暠皜

汉英互译

bright、white

造字法

形声:从白、告声

English

bright, luminous; clear; hoa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皓的拼音:

hào  

〈词性:形〉

(1) (形声。从白,告声。本作“皜”。本义:光明)

(2) 同本义 [bright;luminous]

日出皓兮。——《诗·陈风·月出》

皓月千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皓月(明月);皓旰(光明亮丽);皓颢(明亮洁白);皓洁(明亮洁白)

(4) 白;洁白 [white]

皓,白也。——《小尔雅》

白石皓皓。——《诗·唐风·扬之水》

皓皓乎不可尚已。——《孟子·滕文公上》

有五六老叟,庞眉皓发。——《后汉书·刘庞传》

曼理皓齿。——《韩非子·杨权》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曹植《洛神赋》

绛皓驳色。——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皓腕(素腕,指女子洁白的手腕);皓皓(洁白的样子;光明的样子);皓手(洁白的手);皓然(洁白的样子);皓齿明眸(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

(6) 通“昊”。广大的样子 [vast]

闇乎天下之晦盲也,皓天不复,忧无疆也。——《荀子·赋》

皓天舒白日。——左思《咏史》

太皓悦和,雷声乃发 。又如:皓然(元气盛大流行的样子);皓天(天的泛称;即昊天);皓荡(广阔天边的样子)

词性变化

皓的拼音: hào  

〈词性:名〉

借指老翁 [old man]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 南山皓。——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常用词组

皓白、皓齿朱唇、皓首

齿  拼音  chǐ   注音  ㄔˇ   繁体    
部首  齿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HWBJ  仓颉  YMUO  郑码  IO  四角  21772  结构  上下电码  7876  区位  1961  统一码  9F7F  笔顺  丨一丨一ノ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齿(齒)的拼音:chǐ(ㄔˇ)  

⒈ 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称“牙”):牙齿。齿腔。齿髓。齿龈。齿冷(笑必开口,笑的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到冷。因谓讥笑于人,如“令人齿齿”)。

⒉ 排列像牙齿形状的东西:齿轮。锯齿。梳子齿儿。

⒊ 因幼马每岁生一齿,故以齿计算牛马的岁数,亦指人的年龄:马齿徒增(旧时自谦年长无能)。

⒋ 并列:不齿(不能同列或不与同列,表示鄙弃)。

⒌ 谈到,提及:齿及。不足齿数。

⒍ 触:齿剑(触剑受刀,指被杀或自刎)。

统一码

齿字UNICODE编码U+9F7F,10进制: 40831,UTF-32: 00009F7F,UTF-8: E9 BD BF。

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齒歯

汉英互译

tooth、a tooth-like part of anything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teeth; gears, cogs; age; simplified form of the KangXi radical number 211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齿的拼音:

chǐ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2) 同本义 [tooth]

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大戴礼记·易本命》

发堕齿槁。——《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

(3) 又如:齿吻(齿及唇);齿颊(牙齿与脸颊)

(4) 排列如齿状的物品 [tooth-like thing]

齿革羽毛。——《书·禹贡》。传:“象牙也。”

(5) 又如:锯齿;梳齿;羊齿(一种植物)

(6) 指年龄 [age]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数年也。”

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礼记·文王世子》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齿序(年龄的大小顺序);齿力(年龄和体力)

词性变化

齿的拼音:

chǐ  

〈词性:动〉

(1) 并列,次列 [juxtapose]

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注:“列也。”

百官以此相齿。——《庄子·天下》

(2) 又如:齿列(与人同等并列);齿遇(以同等相对待);齿班(并列)

(3) 谈说,重视 [utter]。如:齿及(说及,挂齿);齿牙余论(言词之力;口舌之劳)

(4) 录用,收纳 [employ]

终身不齿。——《礼记·王制》。注:“犹录也。”按,齿有行列者。

(5) 又如:齿召(予以录用征召);齿用(录用);齿旧(录用旧臣)

(6) 挡,触 [touch]

吾谋适合意,几亦齿奸锋。——宋· 王安石文

(7) 又如:齿战(上下齿连连相击)

常用词组

齿唇音、齿发、齿根、齿更、齿冠、齿后音、齿冷、齿录、齿轮、齿腔、齿舌、齿条、齿音、齿龈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