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é méi màn lù
注音ㄜˊ ㄇㄟˊ ㄇㄢˋ ㄌㄨˋ
解释曼睩:明亮转动的眼睛。形容女子的眉目秀美有神。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招魂》:“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例子清 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中卷:“蛾眉曼睩分明在,孤负琴心已十年。”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感情蛾眉曼睩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蛾的拼音:é(ㄜˊ)
⒈ 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蛾子。蛾眉。蛾扬(眉扬,形容美人笑貌)。蛾绿。飞蛾扑火。
蛾的拼音:yǐ(一ˇ)
⒈ 古同“蚁”。
蛾字UNICODE编码U+86FE,10进制: 34558,UTF-32: 000086FE,UTF-8: E8 9B BE。
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䖸蟻
miller、moth、scalewing
形声:从虫、我声
moth
详细解释◎ 蛾的拼音: é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我声。本义:蛾子。昆虫。形似蝴蝶,体躯一般粗大,四翅,静止时平放体侧。多在夜间飞行)
(2) 同本义 [moth]
禽兽虫蛾。——《列子·黄帝》
朱蛾其状如蛾。——《山海经·海内北经》
(3) 又如:蛾罗(即蛾子);蛾蝶(指飞蛾);蛾眉(指飞蛾)
(4) 蛾眉的简称 [beautiful eyebrows]
扬蛾微眺。——魏· 曹丕《答繁钦书》
(5) 又如:蛾黄(淡黄色);蛾黛(女子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
(6) 形似蛾的某些高等菌类植物 [some fungus similar to or likened to a moth]。如:木耳,桑耳,亦称为木蛾,桑蛾
(7) 另见 yǐ
蛾眉、蛾眉皓齿、蛾子
◎ 蛾的拼音: yǐ
〈词性:名〉
(1) 蚂蚁。后作“蚁” [ant]
扶服蛾伏。——《文选·扬雄》
蜂蛾微命,力何固?——《楚辞》
(2) 又如:蛾子(幼蚁);蛾附蜂屯(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蛾封(蚂蚁衔土于穴外堆成的小丘);蛾斗(蚂蚁争斗)
(3) 另见 é
眉的拼音:méi(ㄇㄟˊ)
⒈ 眼上额下的毛:眉毛。眉宇(两眉上面的地方)。眉心。眉目。眉寿(长寿)。眉睫。扬眉吐气。
⒉ 书页上端的空白:书眉。眉批。
眉字UNICODE编码U+7709,10进制: 30473,UTF-32: 00007709,UTF-8: E7 9C 89。
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睂
eyebrow、the top margin of a page
象形
eyebrows; upper margin of book
详细解释◎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2)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brow;eyebrow]
眉,目上毛也。——《说文》
螓首蛾眉。——《诗·卫风·硕人》
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遗悲怀》
(3) 又如:眉心(双眉之间);眉间广尺(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眉泉(眉头);眉寸(双眉之间);眉下添眉(比喻重复、多余);眉弓(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眉尖(双眉附近处);眉柳(细长如柳叶的眉);眉脚(眉梢)
(4) 书页上端的空白 [top margin of a page]。又泛称上端。如:书眉;眉批
(5) 借指美女 [beauty]
眉,媚也,有妩媚也。——《释名》
下眉近戚。——《仲定碑》
(6) 又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
(7) 古州名 [Mei prefecture]。故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
◎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形〉
(1) 形容隆起 [swelling]。如:眉瑑(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缘高出部分叫眉瑑)
(2) 老 [old]
眉,老也。——《方言一》
以介眉寿。——《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眉寿(长寿);眉耇(高寿,长寿)
◎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量〉
多用于称新月。如:一眉新月;眉月(指新月)
眉黛、眉端、眉飞色舞、眉尖、眉间、眉睫、眉开眼笑、眉来眼去、眉毛、眉毛胡子一把抓、眉目、眉批、眉清目秀、眉梢、眉头、眉眼、眉眼传情、眉宇、眉月
曼的拼音:màn(ㄇㄢˋ)
⒈ 长,延长:曼延。曼声而歌。
⒉ 美,柔美:曼妙。曼靡。曼辞。轻歌曼舞。
曼字UNICODE编码U+66FC,10进制: 26364,UTF-32: 000066FC,UTF-8: E6 9B BC。
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曼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㗈㬅縵蔓
graceful、prolonged
形声:从又、冒声
long, extended, vast; beautiful
详细解释◎ 曼的拼音: màn
〈词性:形〉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又,冒声。又,手。从“又”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长)
(2) 同本义 [long-draw-out distant;prolonged]
曼,引也。——《说文》
孔曼且硕,万民是若。——《诗·鲁颂·閟宫》
韩娥因曼声哀哭。——《列子·汤问》
侯同曼声之歌。——《淮南子·泛论》
娥眉曼睩。长发曼鬋。——《楚辞·招魂》
曼寿。——《汉书·礼乐志》
曼辞以自解。——《汉书·司马迁传》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曼声歌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曼胡(无刃的长戟。一作镘胡);曼寿(长寿);曼啸(长啸);曼志(远大的志向);曼靡(形容乐声悠长而柔和);曼曼(形容距离远或时间长)
(4) 柔美;细润 [graceful]
秀曼都雅,一军惊视。——《新唐书·李光颜传》
(5) 又如:曼睇(媚视,美盼);曼颊(细嫩的面颊);曼丽(柔媚美丽);曼妙(美艳;柔美);曼帛(细腻精美的丝帛);曼理(细腻的肌肤)
◎ 曼的拼音: màn
〈词性:动〉
(1) 延长;拉长 [lengthen]
曼余目以流观兮。——《楚辞·九章·哀郢》
(2) 通“无”。没有 [not have;there is not]
行有之也,病曼之也。——《法言·五百》
(3) 通“蔓”。蔓延 [creep]
遂至延曼连州。——《汉书·王莽传下》
◎ 曼的拼音: màn
〈词性:名〉
通“蛮”。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Man nationalities]
楚子诱 戎曼子杀之。——《公羊传·昭公十六年》
曼辞、曼谷、曼靡、曼妙、曼声、曼延
睩的拼音:lù(ㄌㄨˋ)
⒈ 眼珠转动:“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⒉ 谨慎地看:“哀世兮睩睩。”
睩字UNICODE编码U+7769,10进制: 30569,UTF-32: 00007769,UTF-8: E7 9D A9。
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睩的拼音: lù
〈词性:形〉
(形声。从目,来声。本义:注视而又谨畏) 同本义 [stare fearfully]。如:睩眄(谨慎的样子);睩睩(目转动的样子)
◎ 睩的拼音: lù
〈词性:名〉
眼睛 [eye]。如:睩老(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