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饿殍满道的意思

èpiǎomǎndào

饿殍满道



拼音è piǎo mǎn dào

注音ㄜˋ ㄆ一ㄠˇ ㄇㄢˇ ㄉㄠˋ

解释殍:饿死的人。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出处汉·仲长统《昌言·损益篇》:“坐视战士之蔬菜,立望饿殍之满道,如之何为君行此政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饥饿死人。

感情饿殍满道是中性词。

繁体餓殍滿道

近义饿殍载道

英语People dying of starvation id a common sight in.

动物生肖牛,虎,蛇

饿  拼音  è   注音  ㄜˋ   繁体    
部首  饣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QNTT  五笔98  QNTY  仓颉  NVHQI  郑码  OXMH  四角  23750  结构  左右电码  7408  区位  2286  统一码  997F  笔顺  ノフフノ一丨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饿(餓)的拼音:è(ㄜˋ)  

⒈ 肚子空,想吃东西,与“饱”相对:我不饿,你吃吧!饥饿。饿殍(饿死的人)。

⒉ 使受饿:注意别饿坏了。

统一码

饿字UNICODE编码U+997F,10进制: 39295,UTF-32: 0000997F,UTF-8: E9 A5 BF。

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ungry、starve

相关字词

饥、饱

造字法

形声:从饣、我声

English

hungry; greedy for; hung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饿的拼音:

è  

〈词性:动〉

(1) (形声。从食,我声。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

(2) 同本义 [hungry]。与“饱”相对

饿,饥也。——《说文》

饿,无食久馁也。——《六书故》

饿,甚于饥也。——《正字通》

有死者曰大饥,无死者曰大饿。——《谷梁传》疏引徐邈说

无一月饿。——《淮南子·说山》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

(3) 又如:饿隶(饥饿的人;形容干瘠的样子);饿损(饿坏);饿杀鬼(方言。贪吃的人);饿病(饥饿致病)

(4) 使受饿;感到饥饿 [starve;hunger]

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

伯夷、 叔齐饿于 首阳之下。——《论语·季氏》

(5) 又如:孩子饿了;别饿着小猪

(6) 贫困;缺少 [poor]。如:水田饿水;干田饿水;饿乡(缺吃的乡里)

常用词组

饿鬼、饿饭、饿虎扑食、饿狼、饿殍、饿殍枕藉

  拼音  piǎo   注音  ㄆ一ㄠˇ   
部首  歹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GQEB  仓颉  MNBND  郑码  ARPY  四角  12247  结构  左右电码  2993  区位  7372  统一码  6B8D  笔顺  一ノフ丶ノ丶丶ノ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殍的拼音:piǎo(ㄆ一ㄠˇ)  

⒈ 饿死,饿死的人:饿殍遍野。

统一码

殍字UNICODE编码U+6B8D,10进制: 27533,UTF-32: 00006B8D,UTF-8: E6 AE 8D。

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殍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歹、孚声

English

to starve to dea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殍的拼音: piǎo  

〈词性:名〉

(形声。从歹,孚声。歹( è  )。列骨之残。此部之字多与死、不吉祥等义有关。本义:饿死后无人收尸的人) 同本义 [exposed bodies of those who died of hunger]

野有饿殍。——《盐铁论》

词性变化

殍的拼音: piǎo  

〈词性:动〉

饿死 [starve to death]。如:殍殣(饿死;饿死的人);殍饿(饥饿;饿死的人)

  拼音  mǎn   注音  ㄇㄢˇ   繁体  滿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IAGW  仓颉  ETMB  郑码  VEOO  四角  34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341  区位  3490  统一码  6EE1  笔顺  丶丶一一丨丨一丨フ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满(滿)的拼音:mǎn(ㄇㄢˇ)  

⒈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满足。满意。充满。饱满。美满。满腔热血。琳琅满目。满载而归。

⒉ 到了一定的限度:满员。满月。不满周岁。

⒊ 骄傲,不虚心:自满。志得意满。

⒋ 十分,全:满世界(到处)。满堂灌。满天飞。满园春色。

⒌ 使满,斟酒:满上一杯酒。

⒍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满族。满文。满汉全席。

⒎ 姓。

统一码

满字UNICODE编码U+6EE1,10进制: 28385,UTF-32: 00006EE1,UTF-8: E6 BB A1。

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滿満

汉英互译

full、completely、expire、fill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fill; full, satisfi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满的拼音:

滿 mǎn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2) 同本义 [filled;full of;packed]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笑容);满天星(指眼里冒出许多金星);满眼(充满视野);满堂(充满堂上);满衍(布满平野,遍野);满肚子(满肚皮。充满肚皮;充满心中);满实(充盈);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满脸春色(满脸春风。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满听(满耳);满溢(太多而漫出);满生生(很满的样子);满心(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满礼(满理。充足的理由);满顶(不留余地);满饮(斟满而饮)

(4) 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expire;reach the limit]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满散(功德圆满时的散斋;为祈祷、祝寿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满日(做工做到规定的年龄期限);满服(服丧期满);满破(最多;大不了);满话(没有回旋余地的话);拉满弓(又叫满把)

(6) 通“懑”。烦闷 [be depressed and discontended]

…欢欣愤满以送之。——《说苑·善说》

故烦满而囊缩。——《素问·热论》

词性变化

满的拼音:

滿 mǎn  

〈词性:形〉

(1) 饱满;丰满 [full;plump;be plump and fat]

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吕氏春秋·审时》

(2) 郁闷,闷塞不畅 [gloomy]

必至下胀而上满。——《老残游记》

(3) 全,整个 [whole]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满坐宾客。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 又如: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满天打油飞(方言。谓到处游荡,没有落脚的地方);满处(到处);满世界(到处);满堂(整个堂上);满岁(一年,整年);满处(犹到处)

(5) 自满 [conceited and self-satisfied]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书·大禹谟》

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6) 又如:满大(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满假(自满自大);满望(满足所望)

(7) 特指月圆 [full]。如:月满(月圆);满魄(圆月)

满的拼音:

滿 mǎn  

〈词性:名〉

(1) 中国少数民族名。“满族” [the Man nationality]

(2) 姓

满的拼音:

滿 mǎn  

〈词性:副〉

很——表示程度 [very]。如:满对;满高兴

常用词组

满不在乎、满城风雨、满打满算、满登登、满舵、满额、满帆、满腹经纶、满腹牢骚、满贯、满怀、满怀、满口、满口之乎者也、满脸生花、满满当当、满满登登、满门、满门抄斩、满面、满面春风、满目、满盘、满盘、满期、满腔、满腔热忱、满清末造、满人、满山遍野、满身、满师、满堂彩、满堂灌、满堂红、满天、满天飞、满意、满盈、满园春色、满员、满月、满载、满载而归、满洲、满足、满足、满族、满嘴、满座、满坐寂然

  拼音  dào   注音  ㄉㄠˋ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UTHP  仓颉  YTHU  郑码  UANW  四角  38306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70  区位  2132  统一码  9053  笔顺  丶ノ一ノ丨フ一一一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道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⒉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⒊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⒋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⒌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⒍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⒎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道门。一贯道。

⒏ 说,讲: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⒐ 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

⒑ 线条:铅笔道儿。

⒒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⒔ 量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⒕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统一码

道字UNICODE编码U+9053,10进制: 36947,UTF-32: 00009053,UTF-8: E9 81 93。

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衟衜噵

汉英互译

path、road、doctrine、Tao、say、talk、way、melod

相关字词

讲、路、说、谈、途、叙

造字法

形声:从辶、首声

English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辵( chuò  ),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road;way;path]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morals]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Taoism's doctrine]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Taoism;Taoist]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line]。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journey]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way;method]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course;river]。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prefecture]。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doctrine;reason;law]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law]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direction;ambition;aspiration]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词性变化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说,讲 [say;talk;speak]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express]。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via;by way of]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guide]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think]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量〉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介〉

从,由 [by]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常用词组

道白、道班、道别、道不拾遗、道场、道道地地、道德、道德规范、道德经、道地、道钉、道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姑、道观、道贺、道行、道家、道家流、道教、道具、道口、道里、道理、道路、道路以目、道貌岸然、道袍、道破、道歉、道情、道人、道士、道术、道台、道听途说、道统、道途、道喜、道谢、道学、道义、道藏、道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