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èr fǒu zhōng huò
注音ㄦˋ ㄈㄡˇ ㄓㄨㄥ ㄏㄨㄛˋ
解释用两种容量不同的器具来量粮食,怎幺也量不清。比喻标准不一,是非不明。缶、锺:指量器。
出处《庄子·天地》:“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
例子己既自迷,又使他人沦陷,岂直二缶锺惑而已乎?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繁体二缶鍾惑
动物生肖牛,虎,蛇
二的拼音:èr(ㄦˋ)
⒈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⒉ 双,比:独一无二。
⒊ 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二字UNICODE编码U+4E8C,10进制: 20108,UTF-32: 00004E8C,UTF-8: E4 BA 8C。
二字由两个一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弍貳
twain、two
两
指事
two; twice
详细解释◎ 二的拼音: èr
[数]
(1)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 一加一的和 [two]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二星(银子二钱。星,秤杆上的记数点);二天(再嫁;嫁二夫)
(4) 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 [twenty]。如:一百二
(5) 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 [two hundred]。如:八千二
(6) 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 [two thousand]。如:四万二
(7) 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second]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8) 又如:二手(副手,二把手);二尹(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二舍(二公子,二少爷。舍:舍人。原为官名,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二甲(殿试的第二等);二门(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
◎ 二的拼音: èr
〈词性:形〉
(1) 两样;有区别 [different]。如:二屋里(另住一处。比喻说话岔了道);二价(异议)
(2) 不专一;不忠诚 [be double-minded;disloyal]。如:有二心;二四(放肆,胡作非为);二三(三心二意)
二把刀、二把手、二百五、二遍苦、二部制、二茬罪、二产妇、二重唱、二重根、二重性、二重奏、二次多项式、二次方程、二次革命、二次函数、二代,二代的、二道贩子、二等、二等舱、二地主、二房、二房东、二分点、二伏、二副、二杆子、二鬼子、二号人物、二胡、二话、二话不说、二黄、二皇帝、二婚头、二进宫、二进制、二赖子、二老、二愣子、二流、二流子、二轮车、二门、二乔、二人台、二人转、二三子、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史、二世、二竖、二万五千里长征、二项式、二项式定理、二氧化碳、二氧化物、二意、二元方程式、二指、二至圈
缶的拼音:fǒu(ㄈㄡˇ)
⒈ 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
缶字UNICODE编码U+7F36,10进制: 32566,UTF-32: 00007F36,UTF-8: E7 BC B6。
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缶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缻
象形
earthen crock or jar; rad. 121
详细解释◎ 缶的拼音: fǒ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2) 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earthen jar with big belly and small mouth]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说文》
盎谓之缶。——《尔雅》
贰用缶。——《易·坎》
以二缶钟惑。——《庄子·天地》。按,钟聚也。
有孚盈缶。——《易·比》。郑注:“汲器。”
坎其击缶。——《诗·陈风·宛丘》
击瓮叩缶。——《史记·李斯传》
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礼记·礼器》
(3) 汲水的瓦器 [earthware for sucking water]
具绠缶,备水器。——《左传·襄公九年》
(4) [考古]∶一种陶瓷乐器 [ fou ,a clay musical instrument]
不鼓缶而歌。——《易·离》
◎ 缶的拼音: fǒu
〈词性:量〉
(1) 一种古容量单位,等于十六斗。一说三十二斗 [ fou ]
薮二有半谓之缶,缶二谓之钟。——《小尔雅》
(2) 又如:缶米(一缶的米。即十六斗米)
锺(鍾)的拼音:zhōng(ㄓㄨㄥ)
⒈ 曾作“鍾”的简化字,后停用。
锺字UNICODE编码U+953A,10进制: 38202,UTF-32: 0000953A,UTF-8: E9 94 BA。
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鍾
clock、bell
cup, glass, goblet; surname
惑的拼音:huò(ㄏㄨㄛˋ)
⒈ 心疑不定,不明白对还是不对:疑惑。困惑。惶惑。智者不惑。
⒉ 使迷乱:迷惑。惑乱。惑人耳目。蛊惑人心。
惑字UNICODE编码U+60D1,10进制: 24785,UTF-32: 000060D1,UTF-8: E6 83 91。
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e puzzled、delude、mislead
形声:从心、或声
confuse, mislead, baffle; doubt
详细解释◎ 惑的拼音: huò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惑声。本义:疑惑,分辨不清)
(2) 同本义 [be perplexed;be puzzled;be bewildered]
内惑于郑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为奴婢所惑。——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惑眩(迷乱;混乱);惑疾(迷乱之病);惑变(迷乱变化);惑易(精神失常);惑志(疑心);惑误 (使人疑而误之)
(4) 迷惑,使…辨不清 [puzzle;delude;confuse;mislead]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 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以惑愚瞽。——明· 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惑动(迷惑动摇);惑主(迷惑君主);惑术(迷惑人心之术);惑惑(迷惑);惑众(迷惑众人);造谣惑众;妖言惑众;惑世
(6) 迷恋 [indulge in]。如:惑妄(迷于邪说);惑溺(沉迷)
(7) 迷失 [lose]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惑失道。后大将军。——《汉书》
◎ 惑的拼音: huò
〈词性:形〉
(1) 糊涂,令人不解 [muddle-headed]
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传道受业解惑。——唐· 韩愈《师说》
孰能无惑。
幽暗昏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惑实(糊涂);惑人(昏庸糊涂的人);惑主(昏君);惑突(糊涂,疑惑)
惑乱、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