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二满三平的意思

èrmǎnsānpíng

二满三平



拼音èr mǎn sān píng

注音ㄦˋ ㄇㄢˇ ㄙㄢ ㄆ一ㄥˊ

解释同“三平二满”。

出处宋·陈亮《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词:“小屈穹庐,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例子二满三平,粗衣淡饭,钟鼎山林。宋·洪咨夔《柳梢青·老人生日》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感情二满三平是中性词。

繁体二滿三平

近义三平二满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èr   注音  ㄦˋ   
部首  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FGG  仓颉  MM  郑码  BD  四角  101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59  区位  2294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一  统一码  4E8C  笔顺  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二的拼音:èr(ㄦˋ)  

⒈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⒉ 双,比:独一无二。

⒊ 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统一码

二字UNICODE编码U+4E8C,10进制: 20108,UTF-32: 00004E8C,UTF-8: E4 BA 8C。

二字由两个一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弍貳

汉英互译

twain、two

相关字词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wo; twi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二的拼音: èr  

[数]

(1)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 一加一的和 [two]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二星(银子二钱。星,秤杆上的记数点);二天(再嫁;嫁二夫)

(4) 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 [twenty]。如:一百二

(5) 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 [two hundred]。如:八千二

(6) 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 [two thousand]。如:四万二

(7) 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second]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8) 又如:二手(副手,二把手);二尹(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二舍(二公子,二少爷。舍:舍人。原为官名,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二甲(殿试的第二等);二门(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

词性变化

二的拼音: èr  

〈词性:形〉

(1) 两样;有区别 [different]。如:二屋里(另住一处。比喻说话岔了道);二价(异议)

(2) 不专一;不忠诚 [be double-minded;disloyal]。如:有二心;二四(放肆,胡作非为);二三(三心二意)

常用词组

二把刀、二把手、二百五、二遍苦、二部制、二茬罪、二产妇、二重唱、二重根、二重性、二重奏、二次多项式、二次方程、二次革命、二次函数、二代,二代的、二道贩子、二等、二等舱、二地主、二房、二房东、二分点、二伏、二副、二杆子、二鬼子、二号人物、二胡、二话、二话不说、二黄、二皇帝、二婚头、二进宫、二进制、二赖子、二老、二愣子、二流、二流子、二轮车、二门、二乔、二人台、二人转、二三子、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史、二世、二竖、二万五千里长征、二项式、二项式定理、二氧化碳、二氧化物、二意、二元方程式、二指、二至圈

  拼音  mǎn   注音  ㄇㄢˇ   繁体  滿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IAGW  仓颉  ETMB  郑码  VEOO  四角  34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341  区位  3490  统一码  6EE1  笔顺  丶丶一一丨丨一丨フ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满(滿)的拼音:mǎn(ㄇㄢˇ)  

⒈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满足。满意。充满。饱满。美满。满腔热血。琳琅满目。满载而归。

⒉ 到了一定的限度:满员。满月。不满周岁。

⒊ 骄傲,不虚心:自满。志得意满。

⒋ 十分,全:满世界(到处)。满堂灌。满天飞。满园春色。

⒌ 使满,斟酒:满上一杯酒。

⒍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满族。满文。满汉全席。

⒎ 姓。

统一码

满字UNICODE编码U+6EE1,10进制: 28385,UTF-32: 00006EE1,UTF-8: E6 BB A1。

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滿満

汉英互译

full、completely、expire、fill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fill; full, satisfi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满的拼音:

滿 mǎn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2) 同本义 [filled;full of;packed]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笑容);满天星(指眼里冒出许多金星);满眼(充满视野);满堂(充满堂上);满衍(布满平野,遍野);满肚子(满肚皮。充满肚皮;充满心中);满实(充盈);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满脸春色(满脸春风。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满听(满耳);满溢(太多而漫出);满生生(很满的样子);满心(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满礼(满理。充足的理由);满顶(不留余地);满饮(斟满而饮)

(4) 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expire;reach the limit]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满散(功德圆满时的散斋;为祈祷、祝寿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满日(做工做到规定的年龄期限);满服(服丧期满);满破(最多;大不了);满话(没有回旋余地的话);拉满弓(又叫满把)

(6) 通“懑”。烦闷 [be depressed and discontended]

…欢欣愤满以送之。——《说苑·善说》

故烦满而囊缩。——《素问·热论》

词性变化

满的拼音:

滿 mǎn  

〈词性:形〉

(1) 饱满;丰满 [full;plump;be plump and fat]

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吕氏春秋·审时》

(2) 郁闷,闷塞不畅 [gloomy]

必至下胀而上满。——《老残游记》

(3) 全,整个 [whole]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满坐宾客。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 又如: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满天打油飞(方言。谓到处游荡,没有落脚的地方);满处(到处);满世界(到处);满堂(整个堂上);满岁(一年,整年);满处(犹到处)

(5) 自满 [conceited and self-satisfied]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书·大禹谟》

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6) 又如:满大(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满假(自满自大);满望(满足所望)

(7) 特指月圆 [full]。如:月满(月圆);满魄(圆月)

满的拼音:

滿 mǎn  

〈词性:名〉

(1) 中国少数民族名。“满族” [the Man nationality]

(2) 姓

满的拼音:

滿 mǎn  

〈词性:副〉

很——表示程度 [very]。如:满对;满高兴

常用词组

满不在乎、满城风雨、满打满算、满登登、满舵、满额、满帆、满腹经纶、满腹牢骚、满贯、满怀、满怀、满口、满口之乎者也、满脸生花、满满当当、满满登登、满门、满门抄斩、满面、满面春风、满目、满盘、满盘、满期、满腔、满腔热忱、满清末造、满人、满山遍野、满身、满师、满堂彩、满堂灌、满堂红、满天、满天飞、满意、满盈、满园春色、满员、满月、满载、满载而归、满洲、满足、满足、满族、满嘴、满座、满坐寂然

  拼音  sān   注音  ㄙㄢ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DGGG  仓颉  MMM  郑码  CD  四角  10101  结构  单一电码  0005  区位  4093  叠字  三叠字拆字  三个一  统一码  4E09  笔顺  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三的拼音:sān(ㄙㄢ)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统一码

三字UNICODE编码U+4E09,10进制: 19977,UTF-32: 00004E09,UTF-8: E4 B8 89。

三字由三个一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叁參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数〉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词性变化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常用词组

三八、三八妇女节,三八节、三百六十行、三胞胎、三倍、三边形、三不管、三不知、三叉戟、三岔路口、三长两短、三朝元老、三成、三尺、三虫、三从四德、三寸不烂之舌、三大差别、三大发明、三大洋、三代、三代、三冬、三番五次、三废、三分鼎足、三伏、三纲五常、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更、三更半夜、三宫六院、三姑六婆、三顾茅庐、三光、三归、三国、三合板、三合土、三河、三皇、三魂七魄、三季稻、三家村、三缄其口、三角、三角板、三角关系、三角恋爱、三角形、三角债、三角洲、三脚架、三教九流、三军、三K党、三棱镜、三连冠、三令五申、三轮车、三昧、三门峡、三面手、三明治、三年五载、三朋四友、三七开、三亲六故、三亲六眷、三秦、三秋、三三两两、三生、三生有幸、三牲、三省、三十而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世、三思、三思而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通、三头六臂、三峡、三下五除二、三夏、三鲜、三弦、三相电流、三言两语,三言两句、三元、三月、三灾八难、三只手、三资

  拼音  píng   注音  ㄆ一ㄥˊ   
部首  干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GUHK  五笔98  GUFK  仓颉  MFJ  郑码  AUA  四角  10409  结构  单一电码  1627  区位  3829  统一码  5E73  笔顺  一丶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平的拼音:píng(ㄆ一ㄥˊ)  

⒈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⒉ 均等:平分。平行(xíng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⒊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⒋ 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⒌ 治理,镇压:平定。

⒍ 抑止(怒气):他把气平了下去。

⒎ 和好:“宋人及楚人平”。

⒏ 一般的,普通的: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⒐ 往常,一向: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⒑ 汉语四声之一:平声。平仄。

⒒ 姓。

⒓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⒔ 古同“评”,评议。

统一码

平字UNICODE编码U+5E73,10进制: 24179,UTF-32: 00005E73,UTF-8: E5 B9 B3。

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lm、draw、equal、even、flat、peaceful、plane、smooth、suppress、ti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flat, level, even; peacef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形〉

(1)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2) 同本义 [gentle;mild;quiet]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3)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4)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flat;level]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平,正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吕氏春秋·适音》。注:“平,正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平楚(平野;又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平基(船上平放的垫板);平蔚(平展繁盛);平川旷野(广阔的平原田野);平碧(一片平展的绿色);平川地(平原旷地);平壤(平地);平畴(平坦的田地);平阳(平坦宽敞);平康(平坦广大);平阡(田间的平坦小路);平罔(指山脊平坦处);平莽(谓平坦广阔的草原);平盈(平坦);平圃(平坦的园圃)

(6) 平安;太平 [safe and sound;peaceful]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7) 又如:清平(升平。太平);平裕(平安充裕);平不答的(平平和和的,没有波折);平靖(稳定平静);平吉(太平安吉);平善(平安,安康);平顺(平安顺遂;平稳顺畅)

(8) 均平;齐一 [even;neat]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平夜(犹半夜);平春(仲春);平火(亦作“平伙”。谓平均分摊);平颁(谓平均分发);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齐划一);平富(均平薄敛)

(10) 均等 [equal]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易·乾》

(11) 又如:平肩(地位平等);平牒(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的互通文牒);平揖(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平状(犹言对等之礼);平出平入(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12) 平允,公正 [fair;just]

昊天不平。——《诗·小雅·节南山》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靳令》

既和且平。——《诗·商颂·那》

(13) 又如:持平(公正,公平);不平(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平明(公平明察;天刚亮的时候);平粜(平价出售);平扑扑(形容很平常);平情(冷静;公平);平虚(虚心平允);平格(公正至善);平干(公正干练);平狱(公正判案);平肃(公正严肃)

(14) 普通 [ordinary;common]。如:平平(普通;平常);平岁(普通丰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时,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剑(普通剑器);平步(平常之举步)

(15) 正,当 [just]。如:平午(正午,中午);平昼(正午;白天)

词性变化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动〉

(1) 平地,平整土地 [level]

原隰既平。——《诗·小雅·黍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2) 又如:平了三亩地;平济(治理);平塞(填平)

(3) 平定;平息 [calm down]

丧乱既平。——《诗·小雅·常棣》

今北土未平,马超、 韩遂尚在 关西,为 操后患。——《资治通鉴》

平夷狄之乱。——《淮南子·泛论》

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大司马》

(4) 又如:扫平(扫荡平定);讨平(讨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静);平一(平定统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涤(平定荡涤);平荡(扫荡平定);平灭(用武装镇压消灭);平讨(讨伐平定)

(5) 通“评”。评论 [appraise sth. through discussion;deliberate]

大事当共平议。——《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平《公羊》、《谷梁》同异。——《汉书·瑕丘江公传》

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汉书·王莽传上》

(6) 又如:平章(评议;商量);平章政事(丞相);平说(陈说评论);平画(评议谋划);平道(犹评议,评说);平注(评注。评论注解);平脏(平定赃物的价值);平铨(比较评量);平论(评论)

(7) 宽恕 [forgive;pardon]。如:平宥(宽宥;宽恕);平恕(持平宽仁)

(8) 平复,康复 [becured]。如:平愈(平复痊愈);平服(痊愈,复原;用武力平靖);平复(痊愈;康复);平复如旧(恢复健康)

(9) 媾和;和好 [make peace]

平戎于王。——《左传·僖公十二年》。注:“和也。”

平陈与 宋。——《诗·邶风·击鼓》

(10) 又如: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11) [比赛] 互无胜负 [make the same score;draw]。如:这场足球最后平了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名〉

(1) 平野;平处;亦指平面 [level ground;plain]。如:水平;平巷(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平陵(平地和丘陵);平洋地(平地);平陂(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

(2) 汉语声调之一 [level tone]。如:平字(平声的字,对仄字而言);平侧(平仄)。见“四声”

(3) 标准 [standard]

以法为平。——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副〉

(1) 无缘无故地 [without cause or reason]。如:平白(无缘无故);平空里(平白无故);平空(凭空;突然;无缘无故)

(2) 全部地 [completely]。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常用词组

平安、平白,平白无故、平板、平板车、平辈、平步青云、平产、平常、平常、平畴、平川、平旦、平淡、平淡无奇、平等、平等、平籴、平地、平地、平地风波、平地楼台、平地青云、平地一声雷、平调、平定、平动、平凡、平凡、平凡小事、平反、平泛、平方、平方根、平方公里、平方米、平房、平分、平分秋色、平伏、平服、平复、平光、平和、平衡、平衡觉、平衡木、平滑、平滑肌、平话、平缓、平毁、平假名、平价、平交、平靖、平静、平居、平局、平均、平均差、平均寿命、平均数、平均值、平空、平旷、平列、平陵、平流、平流层、平炉、平乱、平落、平米、平面、平面波、平面几何、平面角、平面图、平民、平明、平年、平叛、平平、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平铺直叙,平铺直序、平起平坐、平权、平壤、平人、平日、平绒、平身、平生、平声、平时、平实、平实、平世、平视、平手、平水期、平素、平台、平坦、平添、平帖,平贴、平头、平头百姓、平头数、平头正脸、平妥、平稳、平西、平昔、平息、平心、平心定气、平心而论、平行、平行线、平型关、平衍、平阳、平野、平一、平移、平议、平抑、平易、平易近人、平庸、平庸之辈、平原、平月、平匀、平允、平仄、平展、平展展、平整、平整、平正、平直、平治、平装、平走慢步、平足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