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反本溯源的意思

fǎnběnyuán

反本溯源



拼音fǎn běn sù yuán

注音ㄈㄢˇ ㄅㄣˇ ㄙㄨˋ ㄩㄢˊ

解释反:同“返”,归,还;溯:寻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出处康有为《大同书》已部:“昔之人孔之乎,渊渊深思,盖知之矣,故反本溯源,立胎教之义,教之于未成形质以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探求事理等。

感情反本溯源是中性词。

繁体反本泝源

近义溯流穷源、追根溯源、推本溯源

英语examine to the bottom(get to the bottom of)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ǎn   注音  ㄈㄢˇ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RCI  仓颉  HE  郑码  PDXS  四角  7224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46  区位  2320  统一码  53CD  笔顺  ノ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反的拼音:fǎn(ㄈㄢˇ)  

⒈ 翻转,颠倒:反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反复。反侧。

⒉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反诉。反馈。适得其反。物极必反。

⒊ 抵制,背叛,抗拒:反霸。

⒋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反常。

⒌ 回击,回过头来:反驳。反攻。反诘。反思。反躬自问。

⒍ 类推:举一反三。

统一码

反字UNICODE编码U+53CD,10进制: 21453,UTF-32: 000053CD,UTF-8: E5 8F 8D。

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n reverse、on the contrary、turn ov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  。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turn over]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over and over again;again and again]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go back]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violate]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go there and back]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revolt;rebel]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introspect]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return]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report back on what has been done]。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analogize]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oppose;be against;fight]。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make reprisals;retaliate]。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fàn  )。贱买而贵卖 [buy to resell]

词性变化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形〉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upside down;inside out;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副〉

(1) 反而;相反 [on the contrary]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counterrevolutionist;counterrevolutionary]。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常用词组

反霸、反败为胜、反绑、反包围、反比、反驳、反哺、反差、反常、反常现象、反衬、反冲、反刍、反串、反唇相讥、反倒、反动、反动派、反对、反对派、反对票、反而、反复、反复、反感、反感、反戈、反戈一击、反革命、反攻、反躬、反躬自问、反躬自责、反顾、反光、反光、反话、反悔、反击、反剪、反间、反间谍、反接、反诘、反抗、反客为主、反科学、反空降、反口、反馈、反老还童、反面、反目、反派、反叛、反扑、反其道而行之、反潜、反切、反求诸己、反裘负刍、反射、反身、反身代词、反诗、反手、反水、反思、反诉、反锁、反围攻、反围剿、反胃、反问、反响、反向、反省、反演、反咬一口、反义词、反应、反应堆、反应式、反映、反映论、反掌、反照、反正、反正、反正一样、反之、反转、反嘴、反坐、反作用、反作用

  拼音  běn   注音  ㄅㄣˇ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SGD  仓颉  DM  郑码  FAVV  四角  50230  结构  单一电码  2609  区位  1730  统一码  672C  笔顺  一丨ノ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本的拼音:běn(ㄅㄣˇ)  

⒈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

⒉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

⒊ 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

⒋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

⒌ 原来:本来。本领。

⒍ 自己这方面的: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

统一码

本字UNICODE编码U+672C,10进制: 26412,UTF-32: 0000672C,UTF-8: E6 9C AC。

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㮺夲楍

汉英互译

root、this、current、capital、principal

相关字词

原、末、标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root, origin, source; basi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本的拼音: běn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 同本义 [root of a plant]

本,木下曰本。——《说文》

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木水之有本原。——《左传·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论衡·吉验》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 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

(4) 本宗族 [patriarchal clan]

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鲁迅《呐喊》

(5) 又如:本宗(犹祖籍;本宗族);本种(自己的种族)

(6)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foundation;basis;origin]

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今背本而趋末。——汉· 贾谊《论积贮疏》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马中锡《中山狼传》

(7) 又如:治本(从根本上加以处理);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8) 母金,本钱 [capital;principal]

子本相侔。(子:利息,侔:相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9) 又如:亏本(损失本钱);本钿(方言。本钱);本银(本钱,资本)

(10) 根源,本源 [source;origin]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

盖亦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为是者有本有原。——唐· 韩愈《原毁》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本根(根由,根源);本缘(佛教语。由来,缘起);本由(根由)

(12) 古代指农业生产 [agriculture]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3) 又如:本富(指经营农业致富);本穑(犹稼穑);本农(农业。古以农为本);本业(指农业)

(14) 底本 [a copy for the record or for reproduction;master copy]

今存其本不忍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5) 又如:本文;稿本;脚本;话本;剧本;歌本

(16) 奏章 [memorial to an emperor]。如:本章(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奏折);本奏(即奏本)

(17) 书册,本子 [book]。如:本子(书本)

若止印三二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8) 又如:普及本;宋本;刻本;节本;合装本。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base on;in according to]

亦先有所本。——蔡元培《图画》

词性变化

本的拼音: běn  

〈词性:形〉

(1) 原来的;本来的 [native;original]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2) 又如:本处(原籍);本贯(原籍);本事(原本的事情)

(3) 基础的,基本的 [basic;fundamental]。如:本纪(根本纲纪);本根(根本)

本的拼音: běn  

〈词性:动〉

(1) 执掌,统辖 [preside over;hold]。如:本司(分管事务的官署);本次(指本人管辖的地方);本兵(执掌兵权;本部军队)

(2) 推究,推原 [examine;study]

抑本其成败之迹。——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本原(推究,推本溯源);本察(推究,探究)

本的拼音: běn  

〈词性:代〉

(1)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one's own;itself]

本姓曹。——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本里(自己的乡里);本宅(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墓穴);本乡,本市,本埠,本省,本队

(3) 现今的 [current;this;present]。如:本日(当天);本月(现时所在的月份;当月)

(4) 这,那 [this]

用芽者自从本说。——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本山(此山);本法(这项法律);本处(此地,此处)

本的拼音: běn  

〈词性:量〉

(1) 用于书籍簿册。如:一本书;一本回忆录

(2) 用于植物。株;棵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红楼梦》

(3) 又如:二十本葱

本的拼音: běn  

〈词性:副〉

原先,本来 [originally;at first]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自言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常用词组

本班、本本、本本分分、本本主义、本部、本埠、本草、本草纲目、本朝、本底、本地、本地人、本分、本该、本干、本固枝荣、本国、本行、本籍、本纪、本家、本届、本金、本科、本科生、本来、本来面目、本垒、本利、本领、本名、本命年、本末、本末倒置、本能、本年度、本钱、本人、本色、本身、本世纪、本事、本题、本体、本土、本位、本位主义、本文、本务、本息、本乡、本乡本土、本心、本性、本性难移、本业、本义、本意、本影、本源、本愿、本章、本着、本真、本职、本质、本主儿、本字、本子

  拼音    注音  ㄙㄨ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UBE  仓颉  ETUB  郑码  VUZQ  四角  3712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3307  区位  4361  统一码  6EAF  笔顺  丶丶一丶ノ一フ丨ノ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溯的拼音:sù(ㄙㄨˋ)  

⒈ 逆着水流的方向走:溯流而上。

⒉ 追求根源或回想:回溯。追溯。上溯。追本溯源。

统一码

溯字UNICODE编码U+6EAF,10进制: 28335,UTF-32: 00006EAF,UTF-8: E6 BA AF。

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溯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㴑泝溸遡

汉英互译

go against the river、recall

造字法

形声:从氵、朔声

English

go upstream, go against current; former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溯的拼音:

泝、遡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朔(   )声。本义:端直地逆流而上)

(2) 同本义 [go against the stream]

逆流而上曰溯洄。——《尔雅》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实以四日半溯流流行七百里云。——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溯涉(逆流跋涉);溯流(逆着水流方向);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着河流向下)

(4) 追朔 [recall]。如:推本溯源;上溯(往上回想);溯回思切(追念过去的心情急切)

(5) 探求 [try to find]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 又如:溯流穷源(推寻原委);溯通(探求疏通)

(7) 追念思慕 [think of]

学生虽溯洄思切,自念风尘俗吏,末由再睹仙颜,今何幸于此处相遇。——《红楼梦》

常用词组

溯源

  拼音  yuán   注音  ㄩㄢ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DRI  仓颉  EMHF  郑码  VGNK  四角  31196  结构  左右电码  3293  区位  5220  统一码  6E90  笔顺  丶丶一一ノ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源的拼音:yuán(ㄩㄢˊ)  

⒈ 水流所从出的地方:河源。泉源。发源。源远流长。源头。

⒉ 事物的根由:来源。资源。渊源。能源。起源。策源地。

⒊ 姓。

统一码

源字UNICODE编码U+6E90,10进制: 28304,UTF-32: 00006E90,UTF-8: E6 BA 90。

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ountain、fountainhea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氵、原声

English

spring; source, head;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源的拼音: yu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2) 同本义 [fountain head;source of a river]

或源也,或委也。——《礼记·学记》

祈祀山川百源。——《礼记·月令》

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礼记·礼乐志》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源委(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引申为事情的本末和底细);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

(4) 来源;根源 [origin;source;cause]

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旧唐书·儒学传序》

(5) 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发生的根源)

常用词组

源地、源流、源泉、源头、源委、源源、源远流长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