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返哺之恩的意思

fǎnzhīēn

返哺之恩



拼音fǎn bǔ zhī ēn

注音ㄈㄢˇ ㄅㄨˇ ㄓ ㄣ

解释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

出处《春秋运斗枢》:“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君如念妾,还祈以楼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用法作宾语;比喻报答亲恩。

感情返哺之恩是中性词。

近义反哺之私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ǎn   注音  ㄈㄢˇ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RCPI  仓颉  YHE  郑码  PDXW  四角  32304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04  区位  2321  统一码  8FD4  笔顺  ノノフ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返的拼音:fǎn(ㄈㄢˇ)  

⒈ 回,归:往返。返航。返工。返青(某些植物的幼苗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转绿并恢复生长)。返销。返修。返还(huán   )。流连忘返。

统一码

返字UNICODE编码U+8FD4,10进制: 36820,UTF-32: 00008FD4,UTF-8: E8 BF 94。

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tur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辶、反声

English

return, revert to, resto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返的拼音: fǎn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反声。字本作“反”。本义:回归,返回)

(2) 同本义 [return;go back]

返,还也。——《说文》

返,归也。——《广雅》

祖伊返。——《书·西伯勘黎》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返字本作“反”

福禄来反。——《诗·周颂·执竞》

而反其侵地。——《国语·齐语》

(3) 又如:返命(办完事情后,回来复命);返书(回信);返棹(船只返回)

(4) 归还 [return]

其子长而返其璧。——《吕氏春秋·观表》

俟汝至石头城,返汝簪。——《搜神记》

(5) 又如:返璧(送还别人馈赠的礼品);返金(退钱,还钱)

(6) 更换 [change]

返瑟而弦。——《吕氏春秋·慎人》

(7) 又如:返瑟而弦(换瑟而弹奏);返嘴(反口,改口);返易(倒换,掉换)

(8) 通“反”。违反 [violate]。如:返倒(违逆,抗拒)

常用词组

返本还源、返潮、返工、返还、返航、返回、返老还童、返里、返青、返销、返祖现象

  拼音    注音  ㄅㄨˇ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KGEY  五笔98  KSY  仓颉  RIJB  郑码  JFB  四角  63027  结构  左右电码  0773  区位  1824  统一码  54FA  笔顺  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哺的拼音:bǔ(ㄅㄨˇ)  

⒈ 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哺乳。哺养。哺育。

⒉ 口里含着的食物:“一饭三吐哺”。

统一码

哺字UNICODE编码U+54FA,10进制: 21754,UTF-32: 000054FA,UTF-8: E5 93 BA。

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哺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㕮餔

汉英互译

feed、nurse

造字法

形声:从口、甫声

English

chew food; fe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哺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口,甫声。本义:口中含嚼的食物) 同本义 [food in the mouth]

辍饭吐哺。——《汉书·高帝纪》

稚子咽哺。——《汉书·匈奴传赞》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2) 又如:一饭三吐哺

词性变化

哺的拼音:   

〈词性:动〉

(1) 吃食 [eat]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楚辞·渔父》

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孟子·离娄上》

(2) 如:哺啜(饮食;吃喝)

(3) 喂养。泛指禽兽喂养幼仔 [feed]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李贺《猛虎行》

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史记·高祖本纪》

(4) 又如:哺食(哺养。喂养);哺鞠(犹哺育;养育);哺坊(孵雏鸡的作坊);哺鸡(母鸡孵卵)

常用词组

哺乳、哺养、哺育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ēn   注音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LDNU  仓颉  WKP  郑码  JDWZ  四角  60330  结构  上下电码  1869  区位  2287  统一码  6069  笔顺  丨フ一ノ丶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恩的拼音:ēn(ㄣ)  

⒈ 好处,深厚的情谊:恩爱。恩赐。恩宠(指帝王对臣下的优遇和宠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开恩。

统一码

恩字UNICODE编码U+6069,10进制: 24681,UTF-32: 00006069,UTF-8: E6 81 A9。

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avour、grace、kindness

相关字词

仇、怨

造字法

形声:从心、因声

English

kindness, mercy, chari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恩的拼音: ēn  

〈词性:名〉

(1) (形声。从心,因声。本义:恩惠)

(2) 同本义 [美favor;benevolence]

恩,惠也。——《说文》

恩者,仁也。——《礼记·丧服四制》

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韩非子·用人》

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

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

(4) 又如:忘恩;报恩;恩润(恩惠德泽);恩义(恩情与道义);恩分(恩惠情分);恩惠教化。古代多指官方对人民而言;恩田(佛家田。三福之一。指父母)

(5) 情谊 [friendship]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三国演义》

词性变化

恩的拼音: ēn  

〈词性:形〉

(1) 恩爱,亲爱 [love,expecially that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benevolence]

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韩非子·六反》

(2) 又如:恩客(妓女对特别亲爱的客人的称呼);恩意(恩爱的心意);恩狎(宠爱亲热);恩慈(宠爱慈惠)

恩的拼音: ēn  

〈词性:动〉

(1) 恩赐,加恩 [bestow (favors,charity,etc.)]

傅太后恩 赵太后。——《汉书·外戚传》

彼不我恩(加恩,优待)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恩赍(恩赐的财物);恩台(老百姓对地方官的尊称);恩相(对长官的尊称);恩家(奴仆尊称主人);恩主(对施恩于己者的敬称)

(3) 感恩;感谢 [feel grateful;be thankful]。如:恩抚(谓抚育之恩);恩环(衔环以报恩);恩女(父女);恩养钱(亦称“恩养礼钱”。出卖儿女时买方所付钱财的婉称,也指对曾收养自己儿女的人的报酬)

(4) 爱 [love]。如:恩旧(世代友好相交的亲友)

常用词组

恩爱、恩宠、恩仇、恩赐、恩德、恩典、恩格斯、恩公、恩惠、恩将仇报、恩情、恩人、恩师、恩同再造、恩义、恩荫、恩遇、恩怨、恩泽、恩重如山、恩准

返哺之恩: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