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泛泛之交的意思

fànfànzhījiāo

泛泛之交



拼音fàn fàn zhī jiāo

注音ㄈㄢˋ ㄈㄢˋ ㄓ ㄐ一ㄠ

解释交情不深的朋友。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三十八卷:“朋友交游,固有深浅,若泛然之交,一一要周旋,也不可。”

例子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还不是同贱庚跟他一样,泛泛之交。”

用法作宾语;形容交情不深。

感情泛泛之交是中性词。

近义一面之交

反义生死之交

英语nodding acquaintance(casual acquaintance)

日语通(とお)り一遍(いっぺん)のつきあい

德语flüchtige Bekanntschaf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àn   注音  ㄈㄢ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ITPY  仓颉  EHIO  郑码  VMW  四角  32132  结构  左右电码  3131  区位  2326  统一码  6CDB  笔顺  丶丶一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泛的拼音:fàn(ㄈㄢˋ)  

⒈ 漂浮:泛舟。

⒉ 透出:脸上泛出了红晕。

⒊ 浮浅,不切实:浮泛。空泛。泛泛之交(友谊不深)。泛泛而谈。

⒋ 一般地:泛论。泛指。泛称。广泛。泛览。泛读。

⒌ 水向四处漫流:泛溢。

统一码

泛字UNICODE编码U+6CDB,10进制: 27867,UTF-32: 00006CDB,UTF-8: E6 B3 9B。

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氾汎

汉英互译

extensive、float、flood

造字法

形声:从氵、乏声

English

to drift, float; careless, reckl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泛的拼音: f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乏声。汎、泛实同一词。本义:漂浮)

(2) 同本义 [float]

汎,浮貌。从水,凡声。与泛略同。与氾迥别。——《说文》

汎彼柏舟。——《诗·邶风·柏舟》

汎舟于河。——《国语·晋语》。注:“浮也。”

一曰泛齐。——《周礼·酒正》

汎齐,浮蛾在上汎汎然也。——《释名·释饭食》

汎汎杨舟。——《诗·小雅·菁菁者莪》

乘天潢之汎汎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泛然(漂浮,浮动的样子);泛浮(漂浮);泛萍(比喻漂荡不定);泛蚁(浮在酒上的泡沫)

(4) 漫溢,大水漫流 [flood]

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汉书·武帝纪》

(5) 又如:黄泛区;泛浸(泛滥淹没);泛涨(水涨溢);泛澜(漫溢横流)

(6) 弥漫 [fill the air]

凝烟泛城阙,凄风入轩房。——南朝 宋· 刘铄《歌诗》

(7) 浮现;露出 [emerge]。如:泛白(浮现白色)

(8) 向上冒出 [emit upwards]

坑里泛出半人深的水,油汪汪的,漂着汽油。——杨朔《三千里江山》

(9) 通“覂”( fěng  ),倾覆 [capsize;overturn;topple]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汉· 贾谊《论积贮疏》

词性变化

泛的拼音: fàn  

〈词性:副〉

(1) 假借为氾。广泛,普遍 [extensive;general]

以杜君言泛汛之。——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情窦既开,必致于泛用无度。——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2) 又如:泛利(广泛施利);泛涉(广泛涉猎);泛采(取材广泛);泛广(广泛,普遍);泛观(纵观;广泛地浏览)

(3) 不切实际的,浮浅的 [fanciful;illusory;impracticable;superficial]。如:空泛;浮泛

常用词组

泛爱、泛常、泛称、泛读、泛泛、泛泛而谈、泛非洲主义、泛婚、泛滥、泛滥成灾、泛论、泛神论、泛舟

  拼音  fàn   注音  ㄈㄢ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ITPY  仓颉  EHIO  郑码  VMW  四角  32132  结构  左右电码  3131  区位  2326  统一码  6CDB  笔顺  丶丶一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泛的拼音:fàn(ㄈㄢˋ)  

⒈ 漂浮:泛舟。

⒉ 透出:脸上泛出了红晕。

⒊ 浮浅,不切实:浮泛。空泛。泛泛之交(友谊不深)。泛泛而谈。

⒋ 一般地:泛论。泛指。泛称。广泛。泛览。泛读。

⒌ 水向四处漫流:泛溢。

统一码

泛字UNICODE编码U+6CDB,10进制: 27867,UTF-32: 00006CDB,UTF-8: E6 B3 9B。

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氾汎

汉英互译

extensive、float、flood

造字法

形声:从氵、乏声

English

to drift, float; careless, reckl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泛的拼音: f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乏声。汎、泛实同一词。本义:漂浮)

(2) 同本义 [float]

汎,浮貌。从水,凡声。与泛略同。与氾迥别。——《说文》

汎彼柏舟。——《诗·邶风·柏舟》

汎舟于河。——《国语·晋语》。注:“浮也。”

一曰泛齐。——《周礼·酒正》

汎齐,浮蛾在上汎汎然也。——《释名·释饭食》

汎汎杨舟。——《诗·小雅·菁菁者莪》

乘天潢之汎汎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泛然(漂浮,浮动的样子);泛浮(漂浮);泛萍(比喻漂荡不定);泛蚁(浮在酒上的泡沫)

(4) 漫溢,大水漫流 [flood]

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汉书·武帝纪》

(5) 又如:黄泛区;泛浸(泛滥淹没);泛涨(水涨溢);泛澜(漫溢横流)

(6) 弥漫 [fill the air]

凝烟泛城阙,凄风入轩房。——南朝 宋· 刘铄《歌诗》

(7) 浮现;露出 [emerge]。如:泛白(浮现白色)

(8) 向上冒出 [emit upwards]

坑里泛出半人深的水,油汪汪的,漂着汽油。——杨朔《三千里江山》

(9) 通“覂”( fěng  ),倾覆 [capsize;overturn;topple]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汉· 贾谊《论积贮疏》

词性变化

泛的拼音: fàn  

〈词性:副〉

(1) 假借为氾。广泛,普遍 [extensive;general]

以杜君言泛汛之。——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情窦既开,必致于泛用无度。——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2) 又如:泛利(广泛施利);泛涉(广泛涉猎);泛采(取材广泛);泛广(广泛,普遍);泛观(纵观;广泛地浏览)

(3) 不切实际的,浮浅的 [fanciful;illusory;impracticable;superficial]。如:空泛;浮泛

常用词组

泛爱、泛常、泛称、泛读、泛泛、泛泛而谈、泛非洲主义、泛婚、泛滥、泛滥成灾、泛论、泛神论、泛舟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jiāo   注音  ㄐ一ㄠ   
部首  亠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UQU  五笔98  URU  仓颉  YCK  郑码  SOOS  四角  00408  结构  上下电码  0074  区位  2927  统一码  4EA4  笔顺  丶一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交的拼音:jiāo(ㄐ一ㄠ)  

⒈ 付托,付给:交活儿。交卷。交差。

⒉ 相错,接合:交点。交界。交错。交相。交辉。交响乐。

⒊ 互相来往联系:交流。交易。交涉。

⒋ 与人相友好:交朋友。交契。

⒌ 一齐,同时:交并。交作。风雨交加。

⒍ 两性和合:性交。杂交。

⒎ 同“跤”。

统一码

交字UNICODE编码U+4EA4,10进制: 20132,UTF-32: 00004EA4,UTF-8: E4 BA A4。

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㬵胶跤䢒

汉英互译

associate with、bargain、deal、deliver、fall、friend、hand over、join、meet、mutual、relationship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人两腿交叉之形

English

mix; intersect; exchange, communicate; deliv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2) 脚胫相交 [cross]

交,交胫也。——《说文》

交足而待。——《战国策·秦策》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3) 又如:交趾(古郡名。汉置,地处五岭以南一带。相传这里的人入睡时,两足相交)

(4) 交叉;交错,错杂 [cross;interleave]

交臂厯指。——《庄子·天地》

交韔二弓。——《诗·秦风·小戎》

(5) 又如:交裆(裤裆处);交拐(拐弯走);交戟(执戟相交);交牙(如犬牙相交叉);交歧(交错的路径)

(6) 结交; 交往 [associate with]

交游士林。——《资治通鉴》

(7) 又如:交友(结交朋友);交礼(交往的礼节);交驰(交相奔走,往来不断);交绝(关系断绝,绝交);交善(结交);交援(与人交结而得其援助)

(8) 交接,移交;交换 [deliver;hand over and take over]

交,易也。——《小尔雅》

厥孚交如。——《易·大有卦》。疏:“交,谓交接也。”

是言上下之交。——《荀子·儒效》。注:“交谓上下相交接也。”

静郭君之交。——《吕氏春秋·知士》

(9) 又如:交盘(点交;交接);交受(犹交易);交点(清点财物,交付与有关的人);交关(交接;紧要关头);交贸(交易)

(10) 交配 [copulate]

虎始交。——《礼记·月令》

备以为交佩。——《楚辞·思美人》

(11) 又如:交群(交配);交构(亦作交媾。指性交;阴阳交合);交群(交配);交感(指性交)

(12) 进入[某个季节];刚到[某个时刻] [set in] 。如:交子时;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交节(临近节气。旧俗认为病人这时候易发生不测)

(13) 接触 [wage]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情交而不感者。——白居易《与元九书》

战始三交失蛇矛。——《乐府诗集·陇上歌》

(14) 又如:交兵,交战;交臂失之(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形容遇见好机会而又错过);交敌(交手);交绥(交战)

(15) 送上;付出 [turn in]

六日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翌日先交。

(16) 又如:交作业;交款;交白卷

(17) 分配 [assign]。如: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实验室吧

词性变化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名〉

(1) 朋友 [friend]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2) 又如:故交;旧交;知交;择交;深交

(3) 友谊;友情 [friendship]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4) 又如:断交;私交;多年之交

(5) 相互认识,相识 [acquaintance]。如:一面之交;他们是点头之交

(6) 交往 [relations]

布衣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共定交。——《资治通鉴》

交以绝。——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绝交;邦交;建交;复交

(8) [地点]相交之处,毗邻之处 [adjoining]。如:交界;井冈山在宁冈等四县之交

(9) [时间]交替之际 [join]

十月之交。——《诗·小雅·十月》

(10) 又如:春夏之交

(11) 贸易 [bargain]。如:成交

(12) 跟头 [fall]

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水浒传》

(13) 地名。汉代交州的略称 [Jiao prefecture]

交、 广布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副〉

(1) 交替;更替,更迭 [alternately]。如:交用(交替使用);交移(交替变易);交讼(互相争论);交转(交替)

(2) 一齐 [at the same time]

中外交荐。——《明史》

(3) 又如:交至(一齐来到);交下(俱下,齐下);交攻(一并进攻);交赞(一齐称赞)

(4) 互相,相互 [each other]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交注(互相注视);交伐(交相戕害);交沁(相互渗透);交轧(互相排挤、倾轧);交眩(交相惑乱而不明)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形〉

(1) 通“姣”

(2) 美丽 [beautyful;pretty]

号曰庄姜。姜交好。——《列女传·齐女傅母》

(3) 侮慢,骄傲 [treat disrespectfully;arrogant]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荀子·荣辱》

(4) 通“狡”。狡谲,诡诈 [deceitful;crafty]

奉妒昧者谓之交谲。——《荀子·大略》

常用词组

交拜、交班、交办、交杯酒、交臂、交臂失之、交变、交兵、交并、交叉、交叉点、交叉火力、交驰、交瘁、交存、交错、交代、交道、交底、交点、交叠、交恶、交锋、交付、交感神经、交割、交工、交公、交媾、交关、交好、交合、交互、交互、交欢、交还、交换、交辉、交汇、交会、交混、交火、交货、交戟、交际、交际花、交际舞、交加、交角、交接、交结、交睫、交界、交九、交卷、交口称誉、交困、交流、交流电、交纳、交派、交配、交迫、交契、交钱、交浅言深、交情、交融、交涉、交手、交售、交税、交谈、交替、交通、交通工具、交通壕、交通员、交头接耳、交往、交尾、交午、交恶、交响曲、交响乐、交心、交椅、交易、交易所、交谊、交语、交运、交战、交账、交谪、交织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