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àng yān mù dàn
注音ㄈㄤˋ 一ㄢ ㄇㄨˋ ㄉㄢˋ
解释比喻制造假象,掩盖真相。
出处
例子她这样做叫做故意放烟幕弹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制造假象。
感情放烟幕弹是中性词。
繁体放煙幙彈
英语spread a smoke screen
德语einen Nebelvorhang lege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放的拼音:fàng(ㄈㄤˋ)
⒈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
⒉ 散(sàn ):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
⒊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
⒋ 驱逐到远方去:放逐。放黜。流放。
⒌ 到基层去:放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放。
⒍ 发出:放电。放毒。放光。发放。
⒎ 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放债。放贷。
⒏ 扩展:放大。放宽。
⒐ 花开:百花齐放。心花怒放。
⒑ 搁、置:这件事情不要紧,先放一放。存放。放弃。放心。放置。
⒒ 至:放乎四海。摩顶放踵。
放字UNICODE编码U+653E,10进制: 25918,UTF-32: 0000653E,UTF-8: E6 94 BE。
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匚紡
expand、give out、put、set、set free、discharge
搁、置、捉、拿
形声:从攵、方声
put, release, free, liberate
详细解释◎ 放的拼音: fà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2) 同本义 [banish]
放,逐也。——《说文》
见伯夷之放迹。——《楚辞·悲回风》
卿大夫外淫者放。——刘向《列女传》
放驩兜于 崇山。——《虞书》
放弑其君则残之。——《周礼·大司马》
放其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齐放其大臣 孟尝君于诸侯。——《战国策·齐策》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 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4) 又如:流放(把犯人驱逐到边远地方去);放伐(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君);放徒(放野。放逐于野);放远(远逐);放废(放逐罢黜);放迁(放逐)
(5) 舍弃;废置 [abandon]
放,弃也。——《小尔雅》
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书·康诰》
(6) 又如:放丢(扔,丢放);放绝(废弃);放蔑(废弃蔑视)
(7) 解除约束;释放 [free;release]
昔毛宝放龟而得渡。—— 马中锡《中山狼传》
休放往来人闲走。——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又如:把俘虏放回去;放赦(宽赦;赦免);放脱(放走);放免(放赦。释放,赦免);放遣(释放;遣散);放释(释放)
(9) 免去;免除 [exempt from]
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职,则放官收。——《韩非子·八经》
(10) 又如:放良(官府或主人放免奴婢脱籍,使之成平民);放官(免职);放退(免职,退职);放税(免税)
(11) 放纵,恣纵 [let oneself go;indulge]
无使放悖。——《吕氏春秋·审分》
益增其放。——《绝交书》。注:“放荡。”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放弛(放纵);放玩(纵情游玩);放傲(放纵自傲);放醉(纵情醉酒);放横(恣意蛮横);放浊(放纵邪行);放怀(纵意,放纵情怀)
(13) 做;干 [do]。如:放歹(干坏事,作恶);放短(做手脚);放线(做眼线;当坐探)
(14) 发放 [provide;grant]
月钱放过了不曾?——《红楼梦》
(15) 又如:放赏(发放赏钱);放高利贷;放官吏债(宋代富家将银钱放与候补京官使用,待京官得到实缺时,可得加倍利息)
(16) 搁置;放下 [put;place;dispose of]
放,置也。——《广雅》
无放饭。——《礼记·曲礼》
隐居放言。——《论语》。包注:“置也。”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7) 又如:放着(放置,搁置);放桌子(摆餐具);放顿(安放);放仗(放下兵器)
(18) 委任;外放(旧指京官调任外地) [appoint]
既而胡即放 宁夏知府。——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放缺(委任官职;做官)
(20) 从[家畜]圈栏或禁闭中释放出来 [unpen]
放牛于桃林之野。——《伪武成》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且放白鹿山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 又如:放牛;放羊拾柴(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冀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22) 要求对方采取某种态度 [behave]。如:放尊重些;放明白些
(23) 放映,放送 [show film]。如:放电影;放幻灯片
(24) 扩展,加大 [let out;expand]。如:腰身放肥一点;裤腿再放一寸
(25) 使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或状态,不加处理 [leave alone]。如:鲜肉不能放太久;这个问题得放几天再说
(26) 搁进去,加进去 [put in;add]。如:先给锅里放点水;汤里放点盐
(27) 为达到某种状态迅速控制速度、态度等 [readjust one's speed,attitude,etc.]。如:汽车的速度放慢了;做事放谨慎点;放低声音
(28) 开放 [blossom;open]。如:花开花放;心花怒放;百花齐放
(29) 舒展 [lift]。如:放眉;放体
(30) 通“方”。并船 [side by side with ships]
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荀子·子道》
(31) 又如: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32) 发射;放射;发出 [emit;disharge]
由屋顶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3) 又如:有的放矢;放电;放光
(34) 点燃 [fire] 如:放爆竹;放焰火
(35) 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学习或工作 [stop] 如:放寒假;放学
(36) 通“妨”( fáng )。阻碍 [block;obstruct]
不利作土工之事,放农焉。——《管子·度地》
(37) 通“仿”( fǎng )
(38) 模拟 [simulate;imitate]
宾之礼事,放上而动,咨也。——《国语·周语下》
有放而不致也。——《礼记·礼器》
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论衡·自纪》
(39) 又如:放物(模拟事物);放效(模拟仿效)
(40) 相似 [similar;resemble]
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庄子·天地》
◎ 放的拼音: fàng
〈词性:副〉
通“方”。正当 [just the time for;just when]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管子·小问》
放暗箭、放达、放大、放贷、放胆、放诞、放荡、放刁、放毒、放飞、放风、放高利贷、放告、放歌、放工、放虎归山、放火、放假、放箭、放空炮、放空气、放宽、放款、放赖、放冷箭、放量、放疗、放马后炮、放慢、放牧、放排、放炮、放屁、放泼、放弃、放青、放晴、放权、放任、放任自流、放哨、放射、放射线、放射性、放生、放声、放手、放肆、放松、放汤、放下、放下包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心、放行、放学、放血、放烟幕弹、放眼、放焰口、放养、放映、放债、放置、放之四海而皆准、放逐、放恣、放纵、放纵、放走
烟的拼音:yān(一ㄢ)
⒈ 物质燃烧时所生的气体:冒烟。硝烟。烟囱。烟雾。烟波。烟火。烟尘。荒无人烟。
⒉ 像烟的:烟霞。烟霭。烟岚。烟鬟。
⒊ 烟气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烟了眼睛。
⒋ 一年生草本植物:烟草。烟叶。
⒌ 烟草制成品:香烟。卷烟。纸烟。烟蒂。
⒍ 指“鸦片”:大烟。烟灯。烟枪。烟馆。
烟字UNICODE编码U+70DF,10进制: 28895,UTF-32: 000070DF,UTF-8: E7 83 9F。
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煙菸㷑
smoke、mist、tobacco、opium
形声:从火、因声
smoke, soot; opium; tobacco, cigarettes
详细解释◎ 烟的拼音:
煙 yān
〈词性:名〉
(1)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2) 同本义 [smoke]
火壮则煙微。——陆机《连珠》
煙炎之毁熸。——《后汉书·蔡邕传》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
烟焰迷漫。——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烟扑口鼻。——明· 刘基《卖柑者言》
烟炎张天。——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烟焰雾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烟火邻居(指紧邻);烟扛扛(形容烟雾腾腾的样子);烟爨(炊烟);烟蓬(小火轮客舱顶上的散座);烟祀(香烟与祭祀。引申为后代);烟尘(比喻战乱;借指参与战乱的部队);烟井(住户;人家);烟火(火警,火灾);烟焰(烟和火焰);夕烟(黄昏时的烟雾);风烟(随风吹散的烟);油烟;炊烟
(4) 烟状物;云气;雾气 [mist]
草树浮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注:“燥气也。”
煙埃朦郁。——《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土气也。”
烟涛微茫。——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之烟霞。
红烟蔽其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荒烟蔓草。——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烟霞成癖(有游山玩水的癖好);烟雾尘天(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烟霞帐(绘有山水图画的帐帘帏幕);烟缠(缠绵无力);烟锁(烟雾笼罩);烟娇(美女);烟塍(雾气弥漫田塍);烟蓑雨笠(蓑衣和斗笠);烟月(云雾笼罩的月亮)
(6) 专指鸦片 [opium]。如:烟册(吸食鸦片烟者的名册);烟犯(栽种、贩售和吸食鸦片烟的罪犯);烟民(旧时指吸食鸦片烟成瘾的老百姓;泛指吸烟者);烟匣(装鸦片膏的盒子);烟毒(吸鸦片烟对人的毒害);烟室(供吸食鸦片烟的房间);烟枪(吸鸦片用的工具)
◎ 烟的拼音: yān
〈词性:动〉
(1) 由于烟的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 [(of eyes)be irritated by smoke]。如:烟眼睛
(2) 通“堙( yīn )”。堵塞 [block up]
凡待烟冲云梯临之法,必应城以御之。——《墨子·杂守》
春秋行礼,以共烟祀。——汉《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
◎ 烟的拼音:
菸 yān
〈词性:名〉
(1) 烟草 [tobacco]
菸,草名,别名淡巴菰,一曰菸草。产自吕宋, 明时始入 中国。……采叶干之,切为细丝,可制各种之菸。……字俗借“烟”。——《中华大字典》
(2) 又如:烟窝(烟斗);烟萝(藤萝一类的植物);烟荷包(装烟丝用的小袋子)
(3) 另见 yīn
烟霭、烟波、烟草、烟尘、烟囱、烟袋、烟袋杆儿、烟袋锅,烟袋锅儿、烟道、烟灯、烟蒂、烟斗、烟贩子、烟缸,烟缸儿、烟膏、烟管、烟馆,烟馆儿、烟鬼、烟锅,烟锅儿、烟海、烟盒,烟盒儿、烟黑、烟花、烟花巷、烟灰、烟灰缸、烟火、烟碱、烟景、烟具、烟卷儿、烟岚、烟霾、烟煤、烟幕、烟幕弹、烟农、烟癖、烟屁股、烟气、烟枪、烟色、烟尸、烟屎、烟丝、烟酸、烟头,烟头儿、烟突、烟土、烟雾、烟霞、烟消云散、烟熏、烟熏火燎、烟焰、烟叶、烟瘾、烟油、烟油子、烟雨、烟云、烟瘴、烟柱、烟子、烟嘴
幕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覆着在上面的帐:帐幕。夜幕。幕天席地。
⒉ 垂挂在舞台前部的帷帐:幕布。幕后。开幕。银幕。帷幕。
⒊ 古代战争期间将帅办公的地方:幕府。幕宾。幕僚。
⒋ 戏剧较完整的段落,亦喻生活中的情景:序幕。独幕剧。
⒌ 古代作战时用的铁制臂甲和腿甲。
⒍ 覆盖:“解朝服而幕之”。
⒎ 古同“漠”,沙漠。
幕字UNICODE编码U+5E55,10进制: 24149,UTF-32: 00005E55,UTF-8: E5 B9 95。
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幙縵幔曼
act、curtain、screen、veil
形声:从巾、莫声
curtain, screen, tent
详细解释◎ 幕的拼音:
幙 mù
〈词性:名〉
(1) (形声。从巾,莫声。本义:覆布,帐篷的顶布)
(2) 同本义 [cover fabric]
幕,帷在上曰幕。——《说文》
舞于鲁君之幕下。——《谷梁传·定公十年》
楚幕有乌。——《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举袂成幕。(袂:mèi :袖子)——《战国策·齐策一》
(3) 又如:幕幕(覆布周密的样子);幕燕(筑巢于幕上的燕子);幕下(帐幕之下;幕府中)
(4) 帐幕;篷帐 [curtain;tent]
风动将军幕。——杜甫《西山》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杜甫《后出塞》
(5) 又如:幕庭(营帐前的空地);幕帷(帐幕);幕席(帐幕和座席;幕宾的职位);幕竿(张帐幕用的长竿)
(6) 垂挂的帘幕 [curtain;screen]
文窗绣户盘绮幕。——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三》
(7) 又指舞台上的幕布。如:大幕;边幕;幕屋(用帷幕临时围成的房屋)
(8) 移动的微粒等形成的遮蔽 [veil]。如:烟幕;弹幕
(9) 戏剧或歌剧中按剧情划分的段落之一 [act]。如:三幕六场
(10) “幕府”的简称。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的府署 [office of the commanding officer]。如:幕下(幕府中);幕位(办公处所);幕职(幕府中的职位)
(11) 幕府聘用的僚属 [commanding officer]。如:幕士(幕客);幕吏(泛指属吏);幕官(幕僚);幕胥(泛指掌文书的官员);幕游(离乡当幕友)
(12) 一段情景 [scene]。如:生活的一幕
(13) 团体正式的或准备性质的会议 [session]。如:开幕;闭幕
(14) 假借为“漠”。沙漠 [desert]
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比年遣大将军卫青、 霍去病攻 祁连绝大幕。——《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15) 姓
◎ 幕的拼音: mù
〈词性:动〉
覆盖 [cover]
雪幕其顶。——《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幕宾、幕布、幕府、幕后、幕后操纵、幕客、幕僚、幕天席地、幕友
弹(彈)的拼音:dàn(ㄉㄢˋ)
⒈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弹丸。子弹。弹雨。枪弹。氢弹。导弹。手榴弹。原子弹。
⒉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弹,右摄丸”。
弹(彈)的拼音:tán(ㄊㄢˊ)
⒈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弹射。弹跳。弹拨。弹指。弹琴。弹奏。弹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⒉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弹劾。弹纠。讥弹。
弹字UNICODE编码U+5F39,10进制: 24377,UTF-32: 00005F39,UTF-8: E5 BC B9。
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彈弾
ball、bomb、flip、pellet、shoot、spring
形声:从弓、单声
pellet, bullet, shot, shell
详细解释◎ 弹的拼音:
彈 d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弹丸)
(2) 同本义 [bullet]
弹,行丸也。——《说文》
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 唐· 苏涣《变律》其三
(3) 又如:枪弹;弹子涡(卵石);枪林弹雨(形容战斗激烈);弹丸黑子(形容地域狭小)
(4) 形状像弹丸的东西,如圆形的果实;禽鸟的卵等 [a bullet-shaped thing]
其法乃以凫弹数十,黄、白各聚一器。——宋· 周密《齐东野语》
(5) 弹弓 [slingshot]
援弹飞丸,应弦而落。——《魏书》
(6) 炸弹 [bomb]。如:燃烧弹;氢弹;烟幕弹;催泪弹
(7) 另见 tán
弹道、弹弓、弹夹、弹尽粮绝、弹尽援绝、弹壳、弹片、弹体、弹头、弹丸、弹丸之地、弹无虚发、弹药、弹药库、弹子
◎ 弹的拼音:
彈 t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2) 同本义 [shoot with the function of a spring;eject]
弹,行丸也。——《说文》
[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
(3) 又如:弹力(弹射的力量);弹丸(供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铁丸。也指子弹弹头);弹射(利用弹力、压力等射出);弹金(发射弹丸)
(4) 弹击 [fluff;strike]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倚柱弹其剑。——《战国策·齐策四》
复弹其铗。
复弹其剑铗。
善弹琵琶。——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5) 又如:弹唱(一边弹奏,一边演唱);弹冠(弹去冠上的灰尘);弹棉花;弹弓(手工弹花的工具)
(6) 用手指拨动而演奏 [play]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李贺《咏怀》
(7) 又如:弹琴;弹击(演奏乐器);弹弦(弹丝。弹奏弦乐器);弹纬(张弦弹奏)
(8) 批评,揭发 [criticize; expose]
旌善以兴化,弹邪而矫俗。——《三国志·陶谦传》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曹植《与杨德祖》
(9) 又如:抨弹(抨击);弹议(弹劾评议);弹黜(弹劾罢黜);弹文(弹劾官员过错的奏疏);弹正(纠弹;纠正);弹断(讥评);弹激(激烈率直地予以抨击)
(10) 针刺 [puncture]
弹疽不严,必半复聚。——《资治通鉴》
(11) 测定重量 [weight]
拿来天平上弹着。——元·佚名《陈州粜米》
(12) 又如:弹算(掂量估模);弹斤估两(形容掂量轻重)
(13) 另见 dàn
弹拨、弹唱、弹词、弹冠相庆、弹劾、弹花、弹簧、弹簧秤、弹簧门、弹簧锁、弹纠、弹力、弹射、弹跳、弹性、弹性模量、弹压、弹指、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