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反手可得的意思

fǎnshǒu

反手可得



拼音fǎn shǒu kě dé

注音ㄈㄢˇ ㄕㄡˇ ㄎㄜˇ ㄉㄜˊ

解释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出处《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例子我等费了许多军马,用了许多钱粮,目下南郡反手可得。(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用法作谓语;指很容易。

感情反手可得是中性词。

近义唾手可得

英语be extremely easy to come a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ǎn   注音  ㄈㄢˇ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RCI  仓颉  HE  郑码  PDXS  四角  7224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46  区位  2320  统一码  53CD  笔顺  ノ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反的拼音:fǎn(ㄈㄢˇ)  

⒈ 翻转,颠倒:反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反复。反侧。

⒉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反诉。反馈。适得其反。物极必反。

⒊ 抵制,背叛,抗拒:反霸。

⒋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反常。

⒌ 回击,回过头来:反驳。反攻。反诘。反思。反躬自问。

⒍ 类推:举一反三。

统一码

反字UNICODE编码U+53CD,10进制: 21453,UTF-32: 000053CD,UTF-8: E5 8F 8D。

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n reverse、on the contrary、turn ov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  。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turn over]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over and over again;again and again]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go back]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violate]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go there and back]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revolt;rebel]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introspect]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return]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report back on what has been done]。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analogize]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oppose;be against;fight]。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make reprisals;retaliate]。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fàn  )。贱买而贵卖 [buy to resell]

词性变化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形〉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upside down;inside out;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副〉

(1) 反而;相反 [on the contrary]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counterrevolutionist;counterrevolutionary]。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常用词组

反霸、反败为胜、反绑、反包围、反比、反驳、反哺、反差、反常、反常现象、反衬、反冲、反刍、反串、反唇相讥、反倒、反动、反动派、反对、反对派、反对票、反而、反复、反复、反感、反感、反戈、反戈一击、反革命、反攻、反躬、反躬自问、反躬自责、反顾、反光、反光、反话、反悔、反击、反剪、反间、反间谍、反接、反诘、反抗、反客为主、反科学、反空降、反口、反馈、反老还童、反面、反目、反派、反叛、反扑、反其道而行之、反潜、反切、反求诸己、反裘负刍、反射、反身、反身代词、反诗、反手、反水、反思、反诉、反锁、反围攻、反围剿、反胃、反问、反响、反向、反省、反演、反咬一口、反义词、反应、反应堆、反应式、反映、反映论、反掌、反照、反正、反正、反正一样、反之、反转、反嘴、反坐、反作用、反作用

  拼音  shǒu   注音  ㄕㄡˇ   
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RTGH  仓颉  Q  郑码  MD  四角  20500  结构  单一电码  2087  区位  4254  统一码  624B  笔顺  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手的拼音:shǒu(ㄕㄡˇ)  

⒈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  )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

⒉ 拿着:人手一册。

⒊ 亲自动手:手稿。手迹。手令。手书(a.笔迹;b.亲笔书信)。

⒋ 技能、本领: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

⒌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手。扒手。生产能手。

⒍ 小巧易拿的:手枪。手册。

统一码

手字UNICODE编码U+624B,10进制: 25163,UTF-32: 0000624B,UTF-8: E6 89 8B。

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 bunch of fives、fist、hand、manus、mauley、pud

相关字词

脚、足

造字法

象形:像手伸出五指

English

ha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hand]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hand]。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a person good at a certain trade or doing a certain job]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sb.'s original handwriting]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skill;means;ability]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domain]。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词性变化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副〉

(1) 亲自,亲手 [personally]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动〉

(1) 拿着,执持 [hold]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hit and kill]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take]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量〉

用于技能;本领 [skill]。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形〉

(1) 亲手所写的 [writed personally]。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portable]。如:手册;手杖

常用词组

手版、手板、手笔、手臂、手表、手脖子、手簿、手不释卷、手册、手抄本、手车、手创、手到病除、手到擒来、手电筒、手定、手段、手法、手风琴、手斧、手感、手高手低、手镐、手稿、手工、手工业、手工艺、手钩、手鼓、手函、手翰、手黑、手滑、手慌脚乱、手机、手疾眼快、手迹、手记、手技、手夹、手简、手键、手脚、手巾、手紧、手劲儿、手锯、手绢、手铐、手雷、手令、手榴弹、手炉、手轮、手忙脚乱、手面、手模、手帕、手旗、手气、手枪、手巧、手勤、手球、手软、手生、手势、手书、手术、手松、手谈、手套、手提包、手提箱、手头、手推车、手腕、手腕子、手无寸铁、手无缚鸡之力、手舞足蹈、手下、手下人、手相、手携手、手写体、手心、手续、手眼、手痒、手艺、手淫、手印、手语、手谕、手泽、手札、手掌、手杖、手诏、手植、手纸、手指、手肘、手镯、手足、手足无措、手足之情

  拼音  kě kè   注音  ㄎㄜˇ ㄎㄜ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SKD  仓颉  MNR  郑码  AIJ  四角  10620  结构  右上包围电码  0668  区位  3141  统一码  53EF  笔顺  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可的拼音:kě(ㄎㄜˇ)  

⒈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⒉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⒊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⒋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⒌ 尽,满:可劲儿干。

⒍ 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⒎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⒏ 表示强调:他可好了。

⒐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⒑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

⒒ 姓。

其他字义

可的拼音:kè(ㄎㄜˋ)  

⒈ 〔可汗(hán  )〕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统一码

可字UNICODE编码U+53EF,10进制: 21487,UTF-32: 000053EF,UTF-8: E5 8F AF。

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可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妿歌

汉英互译

approve、but、can、may、need、ye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ay, can, -able; possib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可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 许可;同意;准许 [approve;permit;allow]

可,许可也。——《广韵》

去不我可。——《诗·小雅·何人斯》

其殆不可乎?——《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不可,犹不堪也。”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

(3) 又如:不可;可许(准许);可传(可以传后;可以传授;可以流传);可则(可作准则);可风(可为风范)

(4) 能够;可以 [can;may]

可使以其技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可治。——汉· 贾谊《论积贮疏》

可得闻与?——《孟子·梁惠王下》(与通“欤”。)

(5) 又如:可刚可柔(可以强硬可以温和。指刚柔并用,恩威兼施);可否(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胜(岂能忍受)

(6) 值得,堪 [be worth doing;need doing]

可爱者甚藩。——宋· 周敦颐《爱莲说》

(7) 又如:可歌可泣;可观(值得观览,有观览的价值);可矜(值得怜悯);可堪(那堪,怎堪);可怜相(值得怜悯的样子)

(8) 相称;适合 [accord with]

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庄子·天运》

(9) 又如:可体(合身);可手(合手,称手);可式(正合适);可愿(符合愿望的事;符合愿望);可意种(如意的人)

(10) 适合于…(如人意、人心) [make]。如:可人意(使人满意、喜爱);可疑(令人怀疑);可儿(趁人心意的人儿);可伤(使人悲伤);可怜见(使人生爱怜之情;可怜);可噩(亦作“可愕”。使人惊讶)

(11) 应当,应该 [should]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可与者。——《史记·陈丞相世家》

(12) 又如:可要(应该,须要。表示期望);可知道(须知)

(13) 病痊愈 [recover (from an illness)]

只见宋江暴病才可,吃不得酒肉。——《水浒传》

词性变化

可的拼音:   

〈词性:形〉

(1) 善,好 [good]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2) 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correct;right]

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韩非子》

(3) 适当[appropriate;due;fit]

[驴]至则无可用。——柳宗元《黔之驴》

(4) 又如:可式(安放得当);可可(恰巧);可恰(正好,正合适);可道(可真是,正是)

(5) 满的 [full]

他还是把一肚子话可桶儿的都倒出来。——《儿女英雄传》

可的拼音:   

〈词性:副〉

(1) 可是;却 [but]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 颜渊。(意思是,可是怎么竟混淆了坏人和好人?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劳动艰苦,可大家干劲十足

(3) 大约、近似 [about]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可值千万余。——《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又如:重可千斤;年可十八;可四千余人

(5) 就,便 [at once;right away]。如:可便(便,就)

(6) 用在问句里,加强语气 [used to form an interrogative sentence]。如:你可听过他杀过人?

(7) 岂,难道 [as,used in written language,usu.before a negative word to form a rhetorical question]。如:可不(岂不;岂不是);可不道(岂不知,岂不闻);可不的(岂不是)

(8) 表示程度 [used to express high degree]

可哀痛。(使人感到哀痛。)——汉· 贾谊《论积贮疏》

(9) 又如:可动人了;人可多了

(10) 表示久望而获 [used to indicate that sth.has been long awaited]。如:我们等了你好久,你可回来了

(11) 无义。语助词

我孩儿安心,省可烦恼!——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2) 表被动的助动词

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3) 另见   

常用词组

可爱、可悲、可鼻、可鄙、可变、可不、可不是、可怖、可乘之机、可耻、可待因、可的松、可丁可卯,可丁可卯儿、可读性、可耕地、可观、可贵、可好、可恨、可嘉、可鉴、可见、可见、可见度、可敬、可卡因、可堪、可靠、可靠性、可可、可可豆、可可儿的、可口、可口可乐、可怜、可怜、可怜巴巴、可怜虫、可目、可恼、可能、可能、可能、可逆、可怕、可欺、可气、可巧、可亲、可取、可人、可是、可烧而走、可叹、可望、可谓、可恶、可恶、可惜、可惜、可喜、可想而知、可笑、可心、可信、可行、可行性、可疑、可以、可意、可有可无、可憎

基本词义

可的拼音:   

另见   

常用词组

可汗

  拼音  dé děi de   
注音  ㄉㄜˊ ㄉㄟˇ ˙ㄉㄜ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JGF  仓颉  HOAMI  郑码  OIAD  四角  26241  结构  左右电码  1779  区位  2135  统一码  5F97  笔顺  ノノ丨丨フ一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得的拼音:dé(ㄉㄜˊ)  

⒈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⒉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⒊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⒋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⒌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⒍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其他字义

得的拼音:děi(ㄉㄟˇ)  

⒈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⒉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其他字义

得的拼音:de(˙ㄉㄜ)  

⒈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⒉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统一码

得字UNICODE编码U+5F97,10进制: 24471,UTF-32: 00005F97,UTF-8: E5 BE 97。

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㝵㝶䙸

汉英互译

gain、get、need、obtain、fit、ready fo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get;obtain;gain]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discover;obtain;find out]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hear of;learn about]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catch]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succeed]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fit;befit;suit]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have;possess]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be grateful;feel grateful]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can]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be proud of;revel in]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see]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词性变化

得的拼音:   

〈词性:名〉

(1) 收获,心得 [what one has learne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virtue]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得的拼音:   

〈词性:副〉

必须,应该 [must]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得的拼音:   

〈词性:形〉

合适;正确 [suitable;right]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得的拼音:   

<叹>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all right]。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look,look!]。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常用词组

得便、得标、得病、得不偿失、得采、得逞、得宠、得出、得当、得当、得到、得道、得道多助、得法、得分、得过且过、得计、得间、得劲,得劲儿、得救、得空,得空儿、得力、得力、得脸、得了、得陇望蜀、得名、得饶人处且饶人、得人、得人心、得胜、得胜回朝、得胜头回、得失、得势、得手、得体、得天独厚、得无、得悉、得闲、得心应手、得一望十、得宜、得以、得意、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得知、得志、得中、得中、得主、得罪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de  

〈词性: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děi  

〈词性:动〉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need]。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must;have to]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will be sure to]。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常用词组

得亏

成语首拼